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戰(zhàn)國時期的鄭昭公你了解多少?
鄭昭公復位時正值衛(wèi)侯姬朔剛剛繼位,聽說鄭厲公跑了,鄭國來接在衛(wèi)做政治避難的姬忽復位,當然十分高興,抓住這個與鄭親和的機會急忙發(fā)兵送姬忽回國。
祭仲見了姬忽先請罪,說當時怎么怎么回事,一時保護不了您,請主公恕罪。昭公口中雖說愛卿無罪,沒你我怎么能回國復位。心里卻已是恨怨祭仲,對他也不像以前那么信任了。
祭仲多聰明,馬上就感覺到了,從此自稱有病,不再上朝。昭公樂不得他不上朝,假意安慰一番自己就忙起了國事。
昭公只注意了祭仲,但他忽視了另一個人:高渠彌。
高渠彌和昭公的恩怨前面已經(jīng)說過,自從昭公復任,他就防備昭公加害,暗中收買蓄養(yǎng)有勇力的死士準備找機會干掉昭公,立姬亹為君。厲公也沒消停,在蔡國結(jié)交權(quán)貴,又派人去給鎮(zhèn)守櫟地(今河南省禹州市)的檀伯傳話,想用櫟做“反攻大陸”的老巢,結(jié)果檀伯沒答應(yīng)。厲公就派在蔡國收買的勇士扮做商人來往于櫟地并在當?shù)匕l(fā)展地下勢力,找機會刺殺了檀伯。厲公奪取了櫟地,又增兵厚城預謀襲擊鄭都,把櫟地變成了自己的根據(jù)地。
祭仲得到消息大吃一驚,急忙報告給了昭公,昭公讓大夫甫瑕帶兵駐在大陵(今河南省臨穎縣世陵鄉(xiāng)),目的是防備厲公來突襲。厲公知道鄭有了準備,就派人央求魯侯代為向宋謝罪,又答應(yīng)只要能復國,過去答應(yīng)的全兌現(xiàn)。魯國派使者到宋國轉(zhuǎn)達了厲公的意思,就又勾起了宋莊公的貪心。暗中連結(jié)蔡、衛(wèi)準備共同幫助厲公復國。
衛(wèi)侯這時正和鄭昭公有氣,原因是昭公回國復位后沒向衛(wèi)國答禮,就答應(yīng)和宋合作。加上即位以來還沒和諸侯見過面,覺得這也是個機會。他卻忘了一個事,就是他殺了兩個哥哥,氣死了父親才得的君位,國人心中不服。他一帶兵去參加伐鄭聯(lián)軍國內(nèi)政變了,另立了新君。這是另話。
再說宋、蔡、魯、衛(wèi)四國聯(lián)軍在大陵和祭仲率領(lǐng)的鄭兵對敵,居然沒有取勝,只好散伙各自回家。衛(wèi)侯朔卻無家可歸了,因為母親是齊釐公的女兒,就跑到齊國投了舅舅齊襄公。
這邊祭仲從大陵回到國都,想到厲公占了櫟為根據(jù)地必為禍患,想到厲公曾和魯侯一起壞了齊侯伐紀的大事,就想親自出使齊國去說服齊侯幫助除去這個禍患。哪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這一走,給高渠彌提供了機會。
高渠彌怕的就是斗不過祭仲才一直沒對昭公下手,他去齊國這一走,高渠彌馬上通知姬亹,乘昭公舉行冬祭的機會,派“敢死隊”半路伏擊把昭公殺了,然后就說姬忽被盜賊殺死了。昭公就這樣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鄭國的君權(quán)轉(zhuǎn)到了弟弟姬亹的手中。
中國人有個說法叫響鼓不用重錘,這是人性中的天性使然。就是比如你買了一面鼓到家里,一面嶄新的鼓,你就會忍不住去敲打他,如果好聽,你的心情就好。如果不好聽,你就會更換各種姿勢去敲打。這個跟古代的君主與朝臣關(guān)系很相像,互相之間總會進行旁敲側(cè)擊的交流。
你也可以理解為一面琴,當你買了一面琴,你會去彈彈看好聽不好聽,如果不好聽,可能就是走了音。在鄭國歷史上就有很多這樣的走音事件,鄭武公要去攻打胡國的時候,在朝廷中詢問大臣關(guān)其思的意思,結(jié)果關(guān)其思誤會了君主的意思,于是就被殺掉了。鄭莊公把共叔段安置到京城這里,想讓他在這里安居樂業(yè),沒想到這個弟弟最終還發(fā)動叛亂,所以沒有辦法,鄭莊公就將其進行剿滅。
這個跟定位有關(guān),每個人有定位,每個國家也有定位。人年輕的時候喜歡長頭發(fā)、大眼睛、白皮膚,總覺得要找個這樣的姑娘回家才會心滿意足。到后來又會變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發(fā)展得好的后來也就實現(xiàn)了夢想,但若是發(fā)展得不好的,最終就是能找個女人就不錯了。過去有人把國家比作人,就是大腦和五臟六腑都有,君主或者權(quán)臣就是國家的靈魂人物,掌控著整個國家發(fā)展的趨勢。國家法制或者郡縣官員就是國家的五臟六腑,只要運轉(zhuǎn)有序,多半就能使得國家強盛。
鄭國有個祭仲,他出現(xiàn)的時代是在鄭莊公時代,當時恰逢鄭莊公與共叔段亂戰(zhàn)之際,《左傳》載:“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边@就是祭仲對鄭莊公說的話,祭仲明顯是站在共叔段的背立面的,他選擇的是事奉鄭莊公。后來祭仲又曾多次勸諫鄭莊公對共叔段的事情未雨綢繆,最終取得認可,并使得鄭莊公取得勝利。這段時間祭仲的選擇是明智的,君臣之間也相當默契。
祭仲在鄭莊公時為大夫官職,但在莊公晚年之時,已在朝中有著重要的位置。祭仲要在鄭國朝中樹立多年的穩(wěn)固權(quán)力,就得扶持新的鄭國君主。鄭莊公有四個兒子,雖然莊公在霸業(yè)方面可與許多霸主相比較,在教育兒子培養(yǎng)儲君上,卻給祭仲出了巨大難題,史書中說鄭莊公“多寵”,就是可能對每個日子多過分寵愛,導致如祭仲這樣與的聰明人,也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即到底誰才是鄭國未來的君主。祭仲便常年處于游離的態(tài)度,雖然力主扶持嫡長子公子忽,即后來的鄭昭公,不過祭仲并沒有對鄭昭公死心塌地,在遭受宋國脅迫后,就幫助公子突回歸鄭國篡奪位置。
祭仲這個人是春秋初期最為著名的權(quán)臣,其見過的世面,可能比當時很多的諸侯國君吃過的飯還多,這不是一句玩笑話。勸諫鄭莊公對付共叔段,說明祭仲對鄭國內(nèi)政了如指掌。在齊國要與鄭國聯(lián)姻時,祭仲建議公子忽娶妻文姜,以備鄭國與齊國建立同盟關(guān)系,說明祭仲對天下大勢有遠見?!妒酚洝份d:“鄭侵周地,取禾”,帶領(lǐng)大軍祭仲到周王城外偷割周王的麥子,說明祭仲的狡詐?!蹲髠鳌份d:“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痹卩崌筌姵稣?,與周天子對戰(zhàn)之際,祭仲作為軍中主要將領(lǐng),有謀略,有決斷,可見也是個打仗的能臣。能做為慰問周天子的使臣,更說明祭仲的外交水平。這樣的朝臣在鄭國,鄭國不圖霸業(yè),更待何時?
司馬遷曾經(jīng)批評祭仲說“祭仲要盟,鄭久不昌“,還有”祭仲存則存矣,祭仲亡則亡矣“,鄭國之國,竟系于祭仲一人而已,這讓鄭莊公怎么想,這讓鄭國歷代國君怎么想?事實上,鄭國的君主們也并非沒有對祭仲的專權(quán)做過任何籌謀,《左傳》載:”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斑@里的雍糾就非常有趣了,要知道,鄭厲公當年母國是宋國,其母親即是來自宋國雍氏,考慮到祭仲曾經(jīng)被綁架到宋國,并與雍氏族群共同扶持在鄭厲公歸國,這個雍糾與祭仲的結(jié)親,顯然極有可能正是在這個時期,也就是鄭厲公和雍氏為監(jiān)控祭仲的陰謀而已。
祭仲是面好鼓,也是把好琴,但是也就鄭莊公這個君主會用,而鄭莊公的幾個兒子都與祭仲牛頭不對馬嘴,這是鄭國之悲哀,更是祭仲之悲哀?!皊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祭仲再能干,也不過是權(quán)臣,終究是站在鄭莊公,甚至后面幾代君主的身后,雖然他掌控著鄭國朝局的變化,但祭仲畢竟處于平王東遷、周禮復興的時代,祭仲尚且沒有形成較為徹底的悖逆周禮的理念,因此祭仲就沒有大破大立的決心,能至權(quán)臣,即至巔峰,僅此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6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