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衛(wèi)武公傳略,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衛(wèi)武公,姓姬,名和。西周至春秋初期衛(wèi)國國君,約公元前853年出生于朝歌,公元前813年衛(wèi)武公繼位,在位時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后因勤王有功,升為公爵。公元前758年衛(wèi)武公去世,在位55年,享年105歲。
衛(wèi)武公是個政治天才,但在當時那個時代,他在政治舞臺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公元前813年,衛(wèi)釐侯逝世,繼承國君并沒有衛(wèi)武公姬和的份,當時的太子共伯姬馀(yú)被立為國君。姬和(衛(wèi)武公)是共伯的弟弟,因天資聰穎,原本很受衛(wèi)釐侯寵愛。姬和便用原來衛(wèi)釐侯賞賜的財物收買武士,當把釐侯的棺木送于墓中后,姬和的一位朋友對共伯姬馀說:封墓之前,按規(guī)矩應由最親近的人把先王的墓室最后打掃一遍,讓先王干干凈凈地在內享清福。憨厚的姬馀沒多想,聽了這話,拿著掃帚就進了墓室。姬馀一進去便被武士動手封了墓門,不得已自殺在墓道里。姬和知道后痛罵了武士一番,讓人把姬馀埋葬在釐侯墓旁,稱之為共伯。就這樣姬和成為衛(wèi)國國君,即衛(wèi)武侯(后周平王升其爵位為公,稱衛(wèi)武公)。
原文:《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為君。共伯弟和有寵於釐侯,多予之賂;和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羨自殺。衛(wèi)人因葬之釐侯旁,謚曰共伯,而立和為衛(wèi)侯,是為武公。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五十五年,卒,子莊公揚立?!?/p>
以上是《史記》的記載,但考之于《毛詩》,現代史學家們都認為《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的記載錯謬之處太多,不可信?!睹姟窞椤对娊涏{風柏舟》作序記載:“《柏舟》,共姜自誓也。衛(wèi)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薄睹姟沸蛘f“衛(wèi)世子共伯早死”,又與《史記》“衛(wèi)武公迫使其兄自盡”之說相異。《柏舟》中有句“髧(音但)彼兩髦”,《毛詩傳》釋義云:“髧兩髦之貌。髦者,發(fā)至眉,子事父母之飾。”在古代,父亡則脫左髦,母亡則脫右髦。共伯余死時,兩髦皆存,可見其父母都還在。這意味著共伯余是英年早逝,而不是《史記》所記載的被衛(wèi)武公逼死。(《“共和行政”考索》童教英)
衛(wèi)武公在位期間,能修康叔(名姬封,衛(wèi)國開國之君)之政,增修城垣,興辦牧業(yè),政通人和,百姓和集。衛(wèi)國人對他十分尊敬和崇拜,《詩經淇奧(yù)》就是衛(wèi)人歌頌他的民謠: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瑩,會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詩歌以淇水邊的竹子,比喻衛(wèi)武公的高風亮節(jié),歌頌他風度莊重心胸寬大,威武英俊容光煥發(fā);贊美他談話詼諧風趣,從不刻薄傷人。儀態(tài)威武莊重,心地正大光明。
衛(wèi)武公九十五歲高齡時,告誡衛(wèi)國百姓說:“從卿以下到大夫和眾士,只要在朝中,不要認為我年老而舍棄我,在朝廷必須恭敬從事,早晚幫助告誡我;哪怕聽到一兩句諫言,一定要背誦記住,轉達給我,來訓導我?!庇谑牵谲嚿嫌杏率康囊?guī)諫,在朝廷有官長的法典,在幾案旁邊有誦訓官的進諫,在寢室有近侍的箴言,處理政務有瞽史的引導,平時有樂師的誦詩。史官不停止書寫,樂師不停止誦讀,用來訓導進獻,衛(wèi)武公于是作《懿》這首戒詩來自我警戒。
原文:《國語楚語上》:“昔衛(wèi)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于國,曰:‘自卿以下至于師長士,茍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導我?!谳浻新觅S之規(guī),位寧有官師之典,倚幾有誦訓之諫,居寢有褻御之箴,臨事有瞽史之導,宴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蒙不失誦,以訓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沒也,謂之睿圣武公?!?三國吳韋昭注:“昭謂《懿》詩,《大雅抑》之篇也,懿讀曰抑?!?/p>
原文:《懿》即《詩經大雅抑》: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無易由言,無曰茍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仇,無德不報?;萦谂笥?,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
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詩經賓之初筵》也是衛(wèi)武公的詩。這首詩是我國最早的“酒文化”名篇。詩歌把貴族飲宴酒醉之后的丑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一開始寫賓客初入宴席,道貌岸然,彬彬有禮;席間還有音樂助興,有歌有舞,禮節(jié)周到,你敬我讓;飲宴中還以射箭來行酒令。但是不久,便有人醉了,舉止失態(tài),全沒了君子的風度:再喝下去,酒席上更加混亂,吵鬧喧嘩,東倒西歪,杯盤狼藉,衣冠不整,丑態(tài)百出;最后,詩歌對飲酒的人做出規(guī)告,提出應該專門設一個人來監(jiān)視記錄,不要無限度地勸酒,不要胡亂說話,對酒醉胡說者給以懲罰等等。
2800年前衛(wèi)武公寫的《賓之初筵》,拿到現在仍然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深思。特別是詩中還寫到酒筵上的禮儀,提到射壺行令,最后還提到要設監(jiān)酒人、提出喝酒要有限量,還把酒風不正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聯(lián)系起來(“醉而不出,是謂伐德”??煞g為“如果醉了還不走,就是缺德太不好”,)等等,是我國最早的比較周詳的寫酒文化的詩篇。
原文:《詩經賓之初筵》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fā)功。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a舞笙鼓,樂既和奏。
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
賓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抑抑。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々。是曰既醉,不知其郵。
側弁之俄,屢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jiān),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衛(wèi)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不聽大臣勸告,廢黜了太子姬宜臼,結果姬宜臼的外公申侯,引來犬戎和徐狄,攻打西周的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周幽王因為曾“烽火戲諸侯”,此時點燃烽火求救,諸侯沒有一個來,結果周幽王被殺。
衛(wèi)武公得知消息后,馬上率領衛(wèi)國之精兵強將,與晉、鄭、秦等國聯(lián)合,協(xié)助周平王(宜臼)平息犬戎叛亂。時因鎬京殘破,迫近西戎,周平王由晉文侯,鄭武公,衛(wèi)武公,秦襄公夾輔,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史稱東周。
周平王登基后,對衛(wèi)侯感激不盡,將衛(wèi)侯姬和的爵位晉升為最高的官銜“公”,史稱“衛(wèi)武公”,并任他為周王室的司徒,主管刑事法規(guī)的事務,衛(wèi)國也因此得到許多特權。
武公先后并滅邢、燕(南燕)、共、鄹、殷、邶、胙、凡等國,使衛(wèi)之疆域得到了擴大和鞏固,增強了國力,成為東方強國之一。前758年,衛(wèi)武公卒。
1、淇園
衛(wèi)武公還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家園林——淇園。在此之前,僅有帝王為狩獵而圍構的“苑囿”,真正的園林則始于淇園。春秋晉靈公在絳州筑“桃園”,戰(zhàn)國時商丘的“漆園”,均在淇園之后。淇園舊址在朝歌城西北三十五里(今河南省淇縣西北三十五里黃洞鄉(xiāng))。據推斷淇園規(guī)模較大,主區(qū)在今黃洞鄉(xiāng)、廟口鄉(xiāng)和高村鎮(zhèn)西北部一帶。相傳,古代從這里到桃胡泉二十多里的溝壑間全是竹子。淇園當初的景物結構、建筑形式無從查考,但是其“綠竹茂盛”則是肯定的。
2、思德河
朝歌人對衛(wèi)武公更是心存景仰,淇園有一條小河,原來叫美溝,衛(wèi)武公去世后,衛(wèi)人把它改名“思德河”,取永思武公之德的意思。朝歌城北13里有個村子原叫槐蔭村,后改名思德村,今屬淇縣高村鎮(zhèn)。
3、武公祠
朝歌城西北三十五里的淇園舊址修建有武公祠,以懷念衛(wèi)武公之德,建筑年代失考。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知縣顏頤壽重修。不知何年遷至縣城西南隅。正德十六年(1521年),淇縣縣令劉金把該祠遷回原址。嘉靖二十年(1544年)和嘉靖四十六年(1567年),淇縣知縣張宜和徐永年重修。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知縣李尚實,移其祠于縣城外東北隅舊天仙廟內,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知縣蔣行義移其祠于風景秀麗的泉頭村太和泉南岸,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知縣崔庚復移于淇園舊址。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知縣趙之屏重修,鄉(xiāng)紳高遐昌帶頭捐款,還有馮祥云等二十多人募資,建筑祠周圍的莊基,修建有斐亭,并購買香火地六十六畝。
衛(wèi)武公到95歲高齡時,還親民臨政,后世一直將他作為道德高尚、高風亮節(jié)的楷模,還作為高壽而德更高的典型。唐代杜牧《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詩:“愿公如衛(wèi)武,百歲尚康強。”杜牧《寄宣州鄭諫議》詩:“五言寧謝顏光祿,百歲須齊衛(wèi)武公?!?宋代李薦詩:“方之昔衛(wèi)武,猶不至期頤?!彼螀査抡~《萬年歡》:“衛(wèi)武期頤,與文公福艾,俱號賢相?!?/p>
甯氏得姓始祖季亹,是衛(wèi)武公的小兒子。公元前770年,季亹被分封到甯邑(今河南獲嘉、修武一帶),因此他的后代以“甯”作為姓氏,也就是《左傳》中赫赫有名的衛(wèi)國甯氏家族。
甯氏連續(xù)九代人在朝中任卿大夫要職,甚至一度把持著衛(wèi)國的朝政。據戰(zhàn)國《世本》和晉代杜預《世族譜》載,春秋衛(wèi)國甯氏世系為:[衛(wèi)武公]-季亹-頃叔-甯跪(文仲)-甯靜(穆仲)-甯速(莊子)-甯俞(武子)-甯相(成子)-甯殖(惠子)-甯喜(悼子)。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政由甯氏,祭則寡人”,這是春秋時衛(wèi)國國君獻公的話,他當時被趕出了衛(wèi)國,為了回國,派人和那時掌握衛(wèi)國實權的貴族甯惠子(甯殖)說的,大意是:“我把政權全部交給你甯惠子,只要給我一個祭祀的職務就行了?!卞甘袭敃r在衛(wèi)國的勢力可見一斑。
在《詩經》里有一條流淌了三千多年的河,人們稱它為“詩河、史河、文化河”,它古老而靈秀,美麗而清澈,是我國豫北地區(qū)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河流,它就是淇河。
淇河是殷商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詩經》的搖籃。
《詩經》三百零五篇中,有近四十篇描寫淇河及兩岸人情風光的詩篇,其中專詠淇河的詩有六首之多,如描寫淇河涓涓的清泉的《泉水》、描寫在淇河垂釣的《竹竿》、描寫淇河翠竹茂盛蔥郁的《淇澳》、描寫淇河水流湍急打濕行車帷幔和坐車人衣裳的情景的《氓》……
可以想見,淇水湯湯,翠樹夾岸,茂林修竹,鳥雀和鳴,泉源遍野,水流清洌,養(yǎng)育了一代代華夏兒女。淇水岸邊,竹林深處,歌聲響起,隱約見君子翩翩走來,那就是《衛(wèi)風·淇奧》,你聽:
瞻彼淇(q?)奧(yù),綠竹猗(yī)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sè)兮僩(xiàn)兮,赫(hè)兮咺(xuān)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xuān)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xiù)瑩,會(kuài)弁(biàn)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zé)。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chùo)兮,猗重(chóng)較(jué)兮。
善戲謔(xuè)兮,不為虐(nuè)兮。
詩中歌頌的讓人永遠懷念的即是衛(wèi)國的這位長壽國君衛(wèi)武公,是衛(wèi)國的第十一代國君,前面講過,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衛(wèi)國是一個中等諸侯國,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后,西周被犬戎所滅,衛(wèi)武公發(fā)兵勤王,協(xié)助平定犬戎之亂,又扶助周平王遷都,功勛卓著,于是提升爵位為公爵。
衛(wèi)武公四十歲繼位,在位五十五年,他德高望重,執(zhí)政期間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繁榮昌盛,九十五歲高齡時猶自向國內人民征求意見說:
自卿以下至于師長士,茍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導我。
意思是說,從卿以下到大夫和眾士,只要在朝中,不要認為我年老而舍棄我,在朝廷必須恭敬從事,早晚幫助告誡我;哪怕聽到一兩句諫言,一定要背誦記住,轉達給我;不要因為我年紀大了就拋棄我,務請隨時告誡我、提醒我、訓導我,讓我不至于辦錯事。
因他如此自律勵治,深得人們的愛戴,衛(wèi)國人對他的恩惠不能忘懷,給予他“君子”的美名,又吟唱此詩來歌頌他,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懷念。
本詩共三章。第一章:
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聽著是不是特別熟悉呢,凡是熟讀《大學》都知道曾子把第一章完整地引用了,甚至還做了解釋:“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叭缱寥缒ァ闭撸孕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其實在《大學》《中庸》甚至中國眾多古典文學作品里,“詩云”這兩個字都無處不在,可見《詩經》是中國詩史之源頭。
淇:指淇河。澳(yù):河流的彎曲處。猗:竹子柔而勁節(jié)的樣子。匪:斐,文采。瑟:莊重。僩:(xiàn):威嚴。赫,顯赫。咺(xuān):威儀。諼(xuān):忘記。
你看那彎彎的小溪,從山谷間潺潺流出,看那水邊的叢叢綠竹,蒼翠而勁節(jié),真像文采斐然的君子。君子風度,望之儼然,不怒自威;即之也溫,寬廣渾厚。又真像經過切磋琢磨的美玉良工,質地外形,和諧有魅力。真令人難忘??!
這小溪、山谷、流水、竹林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生機盎然之象,把人的思緒帶入幽深高遠的境界。自然而然的,我們會產生聯(lián)想:一個優(yōu)秀的男子,溫潤如玉,謙謙如竹,這是最微妙最幽深的感覺,在詩歌里這感覺就是“興”。
詩歌的美,美在感覺。從歌詠綠竹的美盛,來表達對男子風度的贊美?!坝蟹司樱缜腥绱?,如琢如磨”,這位優(yōu)雅從容、氣度沉穩(wěn)的男子,學問、德業(yè)漸進,又不斷自我磨礪,使自己成為文采斐然的君子。這樣有文采的君子,怎么會被人忘卻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后來化為名言、典故,被引申為對學問和道德的討論和修為。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治玉曰“琢”, 治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寶器。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骨需要切,象牙需要磋,玉要雕琢,石頭要打磨,只有切磋琢磨了,才能成為好的東西,正如人做學問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如切骨銼金、琢玉磨石那樣經過磨練。
第二章重復詠嘆:
瞻彼淇澳,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充耳:掛在冠冕兩旁的帽飾,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L(xiù)瑩:似玉的美石、寶石。農耕民族熱愛一切土地出產的漂亮礦石,把硬度高的寶石半寶石,都歸類于“玉”?!笆勒邽橛瘛?,玫瑰、瑯玕、瑟瑟、瓊瑤、瓊琚……都是廣義上的玉。 漢字里帶“王”旁的字,也大多有這個含義。會(guì)弁(biàn):鹿皮帽,也指帽前的垂珠。如星:是形容帽飾冠飾的寶石,閃耀生光。
這位君子儀表高雅,服飾華美,懸掛在帽子兩旁的玉石晶瑩光澤,帽子上鑲綴的寶石如繁星閃爍。他不僅道德修養(yǎng)很高,性格也寬厚溫和,而且談吐巧妙,喜歡開玩笑又不傷別人的自尊。這樣的君子,怎么不讓人愛戴呢?
第三章在重復詠嘆中有新內容:
瞻彼淇澳,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簀(zé):堆積。形容綠竹青青。所謂君子風度,寬大曠達而自尊自重,言談幽默,而耐回味有智慧。“如金如錫,如圭如壁,指舉止庸容高華。你看,這位君子舉手投足之間,豐神俊朗,如金錫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該是如何的灼灼其華,耀人眼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人格的魅力。
據說,這位衛(wèi)武公在朝歌北部建有一座淇園,是我國最早的王家園林。他愛竹,在淇河沿岸栽培竹林,他還建亭臺、修樓榭,使淇園竹成了中國竹文化的代表。
竹,也從此成了中國幾千年文明里君子的象征。
后世數不勝數的文人詩作都飽含深情地吟詠淇園和淇園竹,如:
竹君清絕潤于玉,譜牒出自淇之澳。
——衛(wèi)宗武
移竹淇園下,買花洛水陽。風煙二十年,花竹可迷藏。
——黃庭堅
種竹淇園遠致君,生平孤節(jié)負辛勤。
——王汝舟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辟|,實也,指人的內在品質;文,飾也,指人的外在文采。
孔子認為,有質無文則土頭土腦,有文無質則華而不實。本質好,后天修養(yǎng)不夠,失于粗鄙。只顧裝飾外表才華,本質猥瑣,又失于浮夸。只有文質兼?zhèn)?,內外雙修,才稱得上君子。
所以,一個人真正的美,是內外兼?zhèn)涞拿?,正其容,修其身,養(yǎng)其德,是之為美。正如流行的那句話——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釋義】“切磋琢磨”比喻學習和研究問題時,互相討論,取長補短。
【出處】此典出自《詩經·衛(wèi)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淇奧(yù玉)》,是《詩經?衛(wèi)風》的第一篇。《詩序》認為這首詩是贊美周平王的卿士衛(wèi)武公的。意在說衛(wèi)武公“有文章,又能聽其規(guī)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也有人覺得,這首詩是古代貴族女子與丈夫離別后的思夫夸夫的詩歌。
《淇奧》共三段,第一段的原文是:“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亻間兮,赫兮亻間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說:看那淇河岸邊,綠竹蔥翠一片。君子神采奕奕,有如細切細磋,有如精雕精磨。風度莊重胸懷寬大啊,威武英俊容光煥發(fā)啊,君子神采奕奕,永遠不能忘記他?。?/p>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弘揚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精神。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先秦佚名的《淇奧》
解釋: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賞析:此句是一曲形象的贊歌,贊美了士大夫相貌堂堂,學問廣博,塑造了一個高雅君子形象。
?完善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原文
?佚名《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譯文及注釋
?
譯文
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態(tài)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很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裊娜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麗良玉垂耳邊,寶石鑲帽如星閃。神態(tài)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更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蔥蘢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銅器般見精堅,玉禮器般見莊嚴。寬宏大量真曠達,倚靠車耳馳向前。談吐幽默真風趣,開個玩笑人不怨。
注釋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縣,東經淇縣流入衛(wèi)河。奧(yù):水邊彎曲的地方。
綠竹:一說綠為王芻,竹為扁蓄。猗(yī)猗:美盛的樣子。猗,通“阿”。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養(yǎng)。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琢磨,本義是玉石骨器的精細加工,引申為學問道德上鉆研深究。
瑟:儀容莊重。僩(xiàn):神態(tài)威嚴。
赫:顯赫。咺(xuān):有威儀貌。
諼(xuān):忘記。
充耳:掛在冠冕兩旁的飾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
琇(xiù)瑩:似玉的美石,寶石。
會弁(kuài biàn):鹿皮帽。會,鹿皮會合處,綴寶石如星。
簀(zé):積的假借,堆積。
金、錫:黃金和錫,一說銅和錫。聞一多《風詩類鈔》主張為銅和錫,還說:“古人鑄器的青銅,便是銅與錫的合金,所以二者極被他們重視,而且每每連稱?!?br>圭璧:圭,玉制禮器,上尖下方,在舉行隆重儀式時使用;璧,玉制禮器,正圓形,中有小孔,也是貴族朝會或祭祀時使用。圭與璧制作精細,顯示佩帶者身份、品德高雅。
綽:曠達。一說柔和貌。
猗(yǐ):通“倚”。較:古時車廂兩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銅鉤。
重(chóng)較,車廂上有兩重橫木的車子。為古代卿士所乘。
戲謔:開玩笑。
虐:粗暴?!?/p>
“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出處】周代 《衛(wèi)風·淇奧》,是《詩經》中的一首贊美男子形象的詩歌
【原文】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譯文】
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態(tài)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很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裊娜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麗良玉垂耳邊,寶石鑲帽如星閃。神態(tài)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更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蔥蘢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銅器般見精堅,玉禮器般見莊嚴。寬宏大量真曠達,倚靠車耳馳向前。談吐幽默真風趣,開個玩笑人不怨。
【注釋】
⑴衛(wèi)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篇。淇:淇水,奧(yù):“隩”或“澳”的借字,水岸深曲處。一說泉水入淇處。
⑵瞻:看。
⑶綠竹:一說綠為王芻,竹為扁蓄。猗(yī)猗:美盛、茂密的樣子。
⑷匪:“斐”的借字,有文采的樣子。
⑸切磋:切,治骨曰切。磋,治象牙曰磋。
⑹琢磨:琢,治玉曰琢。磨,治石曰磨。
⑺瑟:儀容莊重的樣子。僩(xiàn):神態(tài)威嚴。一說寬大的樣子。
⑻赫:顯赫。一說光明的樣子。咺(xuān):有威儀的樣子。一說心胸寬廣的樣子。
⑼諼(xuān):忘記。
⑽充耳:琇(xiù)瑩:似玉的美石,寶石。
⑾會(kuài)弁(biàn):鹿皮帽。會,縫隙。一作“?”,冠縫贅玉稱為“?”。如星:皮帽縫合處所綴的玉石,如成排之星閃耀。
⑿簀(zé):“積”的假借,堆積,形容茂盛。
⒀金:黃金。一說銅。
⒁圭:玉制禮器,上尖下方,在舉行隆重儀式時使用。
⒂寬兮綽兮:指君子心胸寬闊。綽,曠達。一說柔和的樣子。
⒃猗:通“倚”,依靠。
⒅虐:粗暴。一說過分的玩笑,流于恣肆、刻薄。
【作品賞析】
《衛(wèi)風·淇奧》就是一曲形象的贊歌,而時間、地點、人物的指涉性不強,因此可以說,詩中形象并非實指,而是周王朝時代一個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蘊。
全詩分三章,反復吟詠。但在內容上,并不按詩章分派,而是融匯贊美內容于三章之中。這是因為詩歌本身比較短小,不能長篇鋪敘,無法按稱頌對象的各個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點到為止。同時,三章內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復歌頌的作用,使聽者印象更加深刻。
此詩反復吟頌了士大夫幾個方面的優(yōu)秀之處。首先是外貌。這位官員相貌堂堂,儀表莊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齊華美?!俺涠L瑩”“會弁如星”,連冠服上的裝飾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寫,對于塑造一個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這是給讀者的第一印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6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