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五品官,在清朝帝都原本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存在。但是因為外國攝影師的介入,他和他的庭院得以留下珍貴影像,并流傳至今。
1871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進入北京拍攝,他以出眾的溝通能力與各級官員交往,其中就包括楊昉。
在自家宅院內(nèi)的楊昉,湯姆遜攝。
楊昉是山西靈石人,家道殷實,花錢買了個官銜,任兵部武選司兼武庫司郎中(正五品)。他在北京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院,過著奢華的生活。
因為楊昉對攝影術和西洋器械有濃厚興趣,所以一經(jīng)與湯姆遜接觸,二人就無話不談,成為好朋友。他邀請湯姆遜到他家中做客、拍攝。
湯姆遜被楊大人的宅院震撼了,他說:“我必須承認在我游歷中國期間,沒有任何景致能比從這座庭院看到的第二個小院更有古韻、更精致、更令人沉醉?!?/p>
楊家宅院客廳的一角,湯姆遜攝。
他描述他所看到的的花園:“(我)進入一個仙境一般的花園。在這個花園里有一個微型的荷花池,池上架著一座大理石橋。一座小小的大理石寶塔立在一邊,被藤蔓和果樹圍繞,另一邊砌有假山,山石間長著各種花草?!?/p>
楊昉的家中有“眾多的女士和小孩”,也就是說,他妻妾、兒女成群。湯姆遜與楊昉的妻妾也有接觸,甚至被允許進入她們的住處。其中一個房間“擺放著一張大床,床架用楠木制作,雕工極其精美,床上放著漆木枕,掛著繡工華美的絲綢床幃?!?/p>
楊昉(坐者)和他的妻妾子女,湯姆遜攝。
在這個典雅高貴的院落里,楊昉進行著他的科學實驗。他在妻妾所居住的院子里建了一臺蒸汽水泵,成功地發(fā)動了蒸汽引擎,卻不能及時讓它停下來,以至于抽出的水淹了整個院子。
他還在后院安裝了鋸木機、刨床和蒸汽機。鋸木機的性能讓楊昉嘆服不已,一天之內(nèi)完成了驚人的工作量,讓楊昉把家里所有能鋸的東西都拿來鋸了。
他家里機器的轟鳴聲常常驚動鄰居,引得他們爬到墻上看熱鬧。更搞笑的是,他們家的雞因為受到驚嚇,一只接一只地殞命。
楊昉的妻妾之一,湯姆遜攝。
楊昉被湯姆遜記錄下來,并不是偶然的。他雖然官職不高,卻是當時最有現(xiàn)代科學精神的少數(shù)人物之一。
1880年,楊昉離京返回故里,雇用數(shù)十峰駱駝搬運他的西洋機器,這些物品包括煤氣燈、制火柴機、磨粉機、手搖發(fā)電機、照相機、望遠鏡、自行車、東洋車、喇叭型留聲機、八音盒、自鳴鐘、鋼架彈簧床、活動安樂椅等等。
楊昉的事跡很少見于中國史籍的記載,但作為將西方科技在清朝進行推廣實踐的傳播者,我們不應該將他忘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7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