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扳倒權臣,實現(xiàn)上位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就算是真正實現(xiàn)了這個目的的,往往也殺得血流成河。而血流成河帶來的惡果,是讓戾氣橫生,在朝廷中出現(xiàn)冤冤相報的更大的悲劇。
康熙皇帝扳倒權臣鰲拜,則可稱得上歷史最成功的政變之一。不流血,不張揚,輕輕松松就把手握重兵的鰲拜拿下了。而完成這項任務的,只是幾個小青年。那么,康熙為什么要用幾個小青年,而不是動用大內高手呢?
(康熙和鰲拜劇照)
在擒拿鰲拜之前,康熙和鰲拜是有過幾次口舌之爭的。這幾次口舌之爭,最終都以康熙失敗,鰲拜勝利結束。我認為,鰲拜取得這幾次口舌之爭的勝利,是有意而為的。也就是說,鰲拜一定要壓倒康熙。
鰲拜為什么一定要壓倒康熙呢?其實他是在試探康熙,看看這個漸漸長大的小皇帝,在被自己嚴格壓制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一種什么樣反應。然后他再根據(jù)康熙做出的反應,選擇應對措施。
在鰲拜看來,康熙當時可能做出的反應,無非有兩種:一種是不滿,一種是消沉。
如果不滿,康熙必然會有行動。按照古代皇帝扳倒權臣的套路,康熙在不滿的情況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無非這幾項:一是發(fā)表不滿言論,二是削奪權臣權力,三是打擊權臣部下,四是培養(yǎng)死士狙殺。
發(fā)表不滿言論,這在古代皇帝中非常多。而這些皇帝也常常因為發(fā)表了不滿言論,被權臣提早察覺,予以廢黜或害死。比如劉盈去世后,呂后殺掉劉恭母親,立劉恭為皇帝。結果劉恭卻說,我長大后,要把你們這些人殺掉。嚇得呂后廢了他,又把他殺掉。
削奪權臣權力,一般就是收繳權臣的兵權。比如曹髦在司馬師去世后,就以讓另一個人帶兵回來的方式,奪取司馬家族的兵權。但被司馬昭識破,司馬昭親自帶兵回來。結果曹髦沒有成功。
打擊權臣部下,也就是卸掉權臣的左膀右臂,從而讓權臣成為孤家寡人。比如蒙古大汗蒙哥因為不滿忽必烈做大,就打擊忽必烈的手下。
(索額圖劇照)
培養(yǎng)死士狙殺,也就是安排刺客去殺死權臣。這樣的例子,在古代就實在太多了。
如果康熙要采用前面三項拿下鰲拜,他必然要下圣旨,進行各種人事安排。如果康熙要采用最后一項拿下鰲拜,他肯定就會使用大內高手。
要知道,那時候鰲拜是對康熙進行了嚴密監(jiān)防的。不管康熙做哪一件事,立刻就會被鰲拜發(fā)覺。鰲拜一旦發(fā)覺了,他肯定會非常警惕,并采用針對性的措施。那樣一來,康熙要拿下鰲拜,就很困難了。
所以康熙征召了一部分貴族子弟,玩摔跤游戲。
(擒鰲拜劇照)
這個任務交給索額圖去辦理。當然了,征召這些子弟也很考究,年紀不能太大,只能是小青年,大致和康熙的年紀差不多就可以了。也不能告訴這些小青年的真實目的,只是說進攻陪皇帝玩摔跤、玩擒拿游戲。如果告訴了他們真實目的,就算那些小青年不說出去,也難免他們在臉色上表現(xiàn)出來,從而被鰲拜察覺。如果只是讓他們純粹的娛樂,那么他們就能放心地,全身心地投入。
這樣一來,就能讓鰲拜誤會小皇帝只是貪玩,而貪玩是因為氣餒。如果,才不會提防康熙。
我們可能看過《康熙王朝》,或者《鹿鼎記》這樣的電視劇。認為康熙當時選擇的,是身強體壯的武士。因為鰲拜像牛一樣強壯,是“巴圖魯”,如果不是身強體壯的武士,肯定把鰲拜拿不下來。
其實這是一種誤會。當時鰲拜已經(jīng)是59歲的老人了,就算他年輕時是猛士,但是59歲了,還能做什么。再加上多年不上戰(zhàn)場,身體早就不行了。因此,很可能只需要一個小青年,就能把鰲拜給拿下,何況是好幾個人。
既然如此,康熙還用得著找大內高手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8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歷史上的燕王喜是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