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年春,江蘇泰州鹽販子張士誠不滿元朝統(tǒng)治者的殘酷剝削,聯(lián)合18名同事舉事。他們殺掉了欺壓百姓的地方官員和鄉(xiāng)紳惡霸,將繳獲的糧食和財物分給食不果腹的饑民,漸漸贏得了民心。不久后起義軍攻占了泰州和高郵,張士誠自稱城王,建立了大周政權(quán)。
一、民心所向,名士相投
1354年,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張士誠上了元朝統(tǒng)治者的黑名單,成為元朝統(tǒng)治者的心腹大患,元朝宰相脫脫率近百萬主力大軍來圍剿高郵。高郵城小兵微,眼看即將覆沒,卻不曾想元順帝和宰相脫脫早已經(jīng)矛盾重重,一紙詔書就將這位文武雙全的肱骨之臣給殺了。這下好了,脫脫雖然已死,但他手下的兵馬并不聽從元順帝的命令,一哄而散。張士誠那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率兵追擊潰兵,獲得空前勝利。不但將軍隊擴充到40余萬人,還趁機占領(lǐng)了江蘇、山東、安徽、浙江等富庶之地,成為能與元朝廷分庭抗禮的割據(jù)勢力。
這張士誠雖然沒有什么學(xué)問,但有一股子的俠義心腸。他在杭州開館納賢,不但招納文人雅士、江湖武夫,酒肉管飽,就算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來投,也必定幫人家解決溫飽問題。這樣一來,慕名來投的人高達數(shù)百萬,其中就包括施耐庵和羅貫中師徒。
施耐庵是江蘇泰州人,1296年出生,張士誠的老鄉(xiāng)。1336年曾高中元朝的進士,和大名鼎鼎的劉伯溫是同榜。施耐庵在地方上擔(dān)任過兩年小官,后由于看不慣元朝官員魚肉百姓,欺壓漢人,棄官回鄉(xiāng)開館授徒。而出生于1330年的山西太原人羅貫中,就是這一時期拜入施耐庵門下的弟子。
施耐庵是一個通才,不但文武雙全,還精通風(fēng)水秘術(shù)、中醫(yī)藥學(xué)等,聽聞張士誠是一個禮賢下士的明主,因此攜帶得意門生羅貫中來投,希望能夠憑自己的本領(lǐng),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但是當(dāng)他們投奔張士誠不久,就發(fā)現(xiàn)張士誠并不是他們心中所向往的明主。
二、不思進取,一意孤行
1356年,張士誠的隔壁冒出了一個后起之秀,名叫朱元璋。這朱元璋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后來投靠紅巾軍首領(lǐng)郭子興,漸漸嶄露頭角。朱元璋勢力沒有張士誠大,寫了一封非常恭維的信給張士誠,希望張士誠看在民族大義的份上,別欺負弱小。幕僚勸張士誠與朱元璋交好,一起對付元兵。這張士誠也比較有意思,朱元璋不服軟,他還懶得搭理,現(xiàn)在朱元璋服軟了,他偏要去捏一捏這軟柿子。同年夏,張士誠派水軍偷襲朱元璋占領(lǐng)的鎮(zhèn)江,被名將徐達擊敗。為了報復(fù)張士誠,朱元璋又派常遇春和湯和攻占了張士誠的常州。張士誠率兵與朱元璋交戰(zhàn),兵敗不敵,連親弟弟張士德也被俘虜。本來嘛,勝敗乃兵家常事,張士誠兵精糧足,只要堅持戰(zhàn)斗,擊敗窮得叮當(dāng)響的朱元璋也就一兩年的事情。但是張士誠卻聽信了張士德的話,向元朝廷投降,借元兵之手來對付朱元璋。
張士誠投降元朝廷之前,施耐庵等謀士極力反對。為什么呢?這些人放著好好的官位不做,投奔你張士誠,無非就是為了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統(tǒng)治,建立漢人自己的江山。現(xiàn)在你張士誠投降元朝廷,將置這些舊元朝官員于何地?但張士誠信誓旦旦的說,投降元朝廷只是計謀,一旦時機成熟,他還是要反元的。
三、眾叛親離,兵敗身亡
張士誠投降元朝廷以后,幕僚棄之大半。施耐庵心灰意冷,帶著家人和徒弟羅貫中,隱居于泰州興化一處四面環(huán)水的偏僻之地,安心創(chuàng)作《江湖豪客傳》,此即現(xiàn)在大名鼎鼎的《水滸傳》。
1367年,張士誠被朱元璋俘虜,在押運回南京的途中自盡身亡。施耐庵雖然懊惱張士誠不聽自己的計謀,但內(nèi)心依然敬佩張士誠那種俠義精神。因此明朝建立后,多次拒絕了朝廷的征召。
1370年,施耐庵在興化去世,終年74歲。他的手稿《江湖豪客傳》完成了前80回,后40回是由弟子羅貫中續(xù)寫的。故而很多歷史學(xué)家都將《水滸傳》的作者列為施耐庵與羅貫中二人。
明朝洪武年間,羅貫中創(chuàng)作了章回體歷史題材小說《三國演義》,成為中國歷史四大名著之一。
說到施耐庵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人吧,專門寫小說的,《水滸傳》就是這位叫施耐庵的人寫的,那么有的網(wǎng)友也要說了,都知道《水滸傳》是寫的北宋朝的故事的,那么這個施耐庵又是哪個朝代的人呢?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施耐庵其實也宋朝這個時代的人,但是可以還具體一點,也就是元末明初人。
再說說四大名著的其他幾位作者都是什么時代的人吧,寫西游記的吳承恩是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寫紅樓夢的曹雪芹是清代學(xué)者,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也是元末明初。
有關(guān)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說他原籍蘇州,后遷淮安,為至順辛未進士,曾官錢塘二載,以不合當(dāng)?shù)罊?quán)貴而棄官歸里,閉門著述。
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氣過人,為人仗義。
據(jù)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xué),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施耐庵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為官三年后棄官回鄉(xiāng)。
19歲時中秀才,28歲時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愿逢迎權(quán)貴,棄官回鄉(xiāng)。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jù)蘇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精于詩曲,但流傳極少。史書鮮有記載。即使有的材料,雖有明確記載,但材料本身的真?zhèn)闻c可信程度,至今還沒有得到公認(rèn)。我們認(rèn)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長期生活在杭州一帶,有人推測他可能是一個專門為說書藝人編寫話本的書會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個粗通文墨、技藝精湛的說書藝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歸隱,閉門著述。有人說他曾與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張士誠將卞向交情不錯,卞向張推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rèn)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rèn)為是同徒弟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xù)寫。
,元末明初的文學(xué)家,本名彥端,漢族,今江蘇興化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jīng)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y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shù)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后棄官歸里,閉門著書,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chuàng)作,搜集整理關(guān)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xiāng)施家橋村有墓園、紀(jì)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施耐庵(1296年-1371年),元末明初人,原名施彥端。揚州府興化白駒場(今江蘇大豐)人。元末張士誠于白駒場(今分屬興化和大豐)起義,定都平江(蘇州)建立抗元政權(quán),自立吳王(朱元璋也是吳王,史稱西吳,以區(qū)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張士誠,之后施耐庵避亂遷居興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其實就是元末起義軍將領(lǐng)們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曾入仕錢塘(杭州)。>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留世資料:有關(guān)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jì)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關(guān)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據(jù)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yè),母親卞氏(卞氏后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nèi))。>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xué),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xùn)訴,遂辭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畫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后因張士誠居功自傲,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采納,于是憤然離開平江,并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后,浪跡江湖,替人醫(yī)病解難。> 后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三遂平妖傳》的創(chuàng)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傳》準(zhǔn)備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后,到處偵查張士誠的部屬。為避免麻煩,施耐庵征求興化好友顧逖的意見,在白駒修了房屋,從此隱居,專心于《江湖豪客傳》的創(chuàng)作?!督揽蛡鳌烦蓵?,定為《水滸傳》。>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奔尉杆氖迥昀社凇镀咝揞惛濉分姓f: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胡應(yīng)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rèn)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有關(guān)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jì)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關(guān)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據(jù)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dāng)權(quán)者不和,棄職還鄉(xiāng),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nóng)民起義將領(lǐng)張士誠有過聯(lián)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0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