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魯僖公的女兒嫁給鄫子,生下公子巫。后來因姒的女兒跟莒國君主生下孩子,導(dǎo)致他想讓自己的外孫繼承君主之位。這件事危及到公子巫的地位。
莒國滅鄫說
西周,茲輿期封于莒(今山東莒縣)建莒國。姓已。公元前569年(魯襄公四年)“莒人伐鄫”,公元前567年(襄公六年)“莒人滅鄫”?!蹲髠鳌氛f,鄫恃仗賄賂魯襄公,以為魯襄公一定會來救援,無準(zhǔn)備,魯未援,被滅。
鄫國投靠晉國、魯國的行為,受到莒國的強烈不滿和反對。前569年十月,莒國聯(lián)合邾國攻打鄫國。魯國派大夫臧紇出兵救鄫,結(jié)果被打敗。
前570年,鄫人又在戚 (今河南濮陽)參加由齊國主持的宋國、陳國、衛(wèi)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吳國等國的聯(lián)合抗楚盟會,鄫國才得以喘息。前567年,鄫國因有魯國作后盾,而怠慢了莒國。莒國國君非常惱火,抓住魯國疏于扶助鄫國的時機,一舉滅掉了鄫國。
外姓滅鄫說
《鄫氏源流流傳圖》說,周簡王時,莒子生三女,長女嫁魯成公生魯襄公。鄫子(時泰)娶其二女為先夫人生子巫。鄫子與魯成公為褳襟,巫與襄公為姨表。后鄫子先夫人卒,繼娶莒子小女即先夫人之妹為后夫人。后夫人無子只生一女,還嫁回莒家,即與鄫家為姑舅婚。所生子即鄫家外孫。后夫人性悍,愛已女,迫太子巫奔魯依襄公為附庸。公元前567年,莒人以鄫之外孫嗣位,傳曰:“非滅也,以外姓嗣位,滅亡之道也?!?/p>
曾氏追祖至鄫太子巫,并上溯世系。
《春秋》中有“鄫”(或作“繒”)?!稘h書·地理志》有記載“繒”。地方志《嶧縣志》、《臨沂縣志》宗圣祠碑直書“宗圣曾子曲烈之后;曲烈,少康少子。國于臨沂之西境,鄫國故里也”,《山東省志*諸子名家志*曾子志》稿審會專家偕同省考古界學(xué)者多次赴現(xiàn)場考察,認為曾氏的根源就在今蒼山縣向城鎮(zhèn)境內(nèi)的鄫國故城。
鄫國故城西北及北側(cè),青山如黛,仙氣彌漫,靈氣四溢,有一山名叫葬山。據(jù)考古學(xué)家實地勘察和出土文物推斷,此處即是古鄫國貴族的陵園。曾出土蒼山首次發(fā)現(xiàn)的小型青銅編鐘一套,石磬禮樂器一套,還有成組合的青銅鼎、壺等禮器??脊艜r代為東周,與鄫存在的時間吻合,也是鄫國輝煌歷史的見證。
當(dāng)年鄫太子巫懷著凄苦無助的心情遠離故鄉(xiāng),逃至魯國,在今平邑縣筑武城邑,取曾為姓,收復(fù)故國的心愿未遂,傳至四世孫為曾參。曾參是孔子72賢弟子之一,著《孝經(jīng)》,后人尊為“宗圣”。曾氏家族與孔、孟、顏氏家族同樣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尊重,嫡系世代封襲,享受朝廷優(yōu)惠和特權(quá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4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