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人一支西哥特人得到羅馬皇帝的允許,從北方達西亞(今羅馬尼亞)越過多瑙河,移居米西亞省和色雷斯一帶。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羅馬官吏的壓榨和暴行,于376年掀起大暴動,得到當?shù)叵聦尤嗣竦闹С?,給羅馬當局以沉重打擊。378年,羅馬皇帝瓦倫斯率領(lǐng)的羅馬四萬大軍在亞德里亞堡與弗里迪蓋倫領(lǐng)導下的西哥特人展開決戰(zhàn),結(jié)果被其打得大敗,瓦倫斯皇帝戰(zhàn)死。此后西哥特人轉(zhuǎn)戰(zhàn)意大利,繼續(xù)打擊并進一步動搖著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
背景
公元378年6月12日,羅馬皇帝瓦倫斯與自己精銳的帝國野戰(zhàn)軍駐扎在亞德里亞堡南部。此時正值夏初,整片軍營都是充滿了燥熱的空氣。他們正等待著羅馬帝國的另一位皇帝格拉提安率帝國西部的援軍趕來,一同擊敗兩年前越過多瑙河后便一直在巴爾干半島猶如餓狼般四處劫掠的哥特人。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格拉提安正火速趕來的時候突接萊茵河防線告急的消息,竟把支持巴爾干的援軍派回了萊茵河。他更想不到的是,亞德里亞堡這個地方,即將成為他與帝國士兵的墳場。這個當時西方世界最大帝國的皇帝將和他的大部分將士一起,葬身此地。
多瑙河難民危機
在亞德里亞堡戰(zhàn)役前兩年的公元376年,位于羅馬帝國邊境的多瑙河地區(qū),突然出現(xiàn)了一大批難民。這些難民絕大多數(shù)都是屬于北方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哥特人。他們因為匈人攻擊他們在黑海沿岸的居住地,被迫帶著家小財產(chǎn)背井離鄉(xiāng),逃往更西邊。
據(jù)羅馬史學家阿米安記載,這些難民的人數(shù)多達二十萬,其中能披掛上陣的戰(zhàn)士有兩萬眾。這些哥特人倉皇逃生的畫面被阿米安描繪得十分生動:
消息傳遍各哥特部落,迄今為止都尚未聽說的一支游牧民族突然出現(xiàn),有如高山上襲來的暴雪,勢不可擋,所到之處或被占領(lǐng),或被摧毀。
這些可憐的哥特人希望得到羅馬帝國的庇護,在帝國內(nèi)部尋求一片安身之處。對羅馬帝國來說,這并不是一個未曾見過的請求。早在公元1世紀尼祿統(tǒng)治時期,帝國就曾經(jīng)將10萬移民從多瑙河北岸遷至色雷斯。公元300年時,羅馬皇帝也將大批遷入帝國境內(nèi)的達契亞人安置在匈牙利至黑海沿線。
所以當哥特人請求遷入帝國境內(nèi)時,很多人都欣喜若狂。官員們稱贊皇帝瓦倫斯有福氣,因為大批蠻族移民不僅意味著大批適合招納入伍的蠻族戰(zhàn)士會增強帝國的軍事實力,還意味著從蠻族那得來的稅收將充實羅馬的國庫。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似乎指日可待。
史料沒告訴我們瓦倫斯對哥特人的這個請求如何答復。但我們知道哥特人的一支,瑟文吉部落在376年越過了多瑙河。
他們越過多瑙河的時間恰好是多瑙河防御空虛的時間,當時巴爾干半島的兵力都因為帝國東部波斯人的軍事威脅而被抽調(diào)走了。這么一來,哥特人在巴爾干就如入無人之境,這對羅馬帝國來說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威脅?;实弁邆愃共坏貌慌c瑟文吉部落談判,放寬了移民的條款,不再是由皇帝選擇他們的安置地,而是他們自己選擇自己的定居點。
但由于羅馬帝國未給這群新移民提供足夠的糧食,饑餓的瑟文吉人開始了暴動。當?shù)氐牧_馬指揮官只能先抽調(diào)多瑙河上另一支哥特部落——格魯森尼人,去越過多瑙河來應(yīng)付瑟文吉人。同時還搞了一次刺殺瑟文吉人首領(lǐng)的鴻門宴。結(jié)果斬首計劃失敗,哥特人與羅馬帝國的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5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