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回至第八回,發(fā)生在孫堅進犯荊州之際,相關(guān)人物分別為劉表、桓階和蒯良。原文如下:
劉表軍自入城。孫策回到漢水,方知父親被亂箭射死,尸首已被劉表軍士扛抬入城去了,放聲大哭。眾軍俱號泣。策曰:“父尸在彼,安得回鄉(xiāng)!”黃蓋曰:“今活捉黃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講和,將黃祖去換主公尸首?!毖晕串?,軍吏桓階出曰:“某與劉表有舊,愿入城為使?!辈咴S之?;鸽A入城見劉表,具說其事。表曰:“文臺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貯在此。可速放回黃祖,兩家各罷兵,再休侵犯?!被鸽A拜謝欲行,階下蒯良出曰:“不可!不可!吾有一言,今江東諸軍片甲不回。請先斬桓階,然后用計?!?/p>
卻說蒯良曰:“今孫堅已喪,其子皆幼。乘此虛弱之時,火速進軍,江東一鼓可得。若還尸罷兵,容其養(yǎng)成氣力,荊州之患也?!北碓唬骸拔嵊悬S祖在彼營中,安忍棄之?”良曰:“舍一無謀黃祖而取江東,有何不可?”表曰:“吾與黃祖心腹之交,舍之不義?!彼焖突鸽A回營,相約以孫堅尸換黃祖。孫策換回黃祖,迎接靈柩,罷戰(zhàn)回江東,葬父于曲阿之原。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漸漸投之。
按照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孫堅圍攻襄陽,劉表派呂公出城向袁紹求援。呂公按照謀士蒯良的計策,在峴山設(shè)下埋伏。孫堅一時疏忽,中了埋伏,中箭身亡。孫策手下軍吏桓階進城要求取回孫堅的遺體,遭到蒯良的反對。但劉表最終采納了桓階的意見,讓其將孫堅的遺體送回,以換回被黃蓋俘虜?shù)拇髮ⅫS祖。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孫策得知父親孫堅身亡后的神態(tài),叫做“放聲大哭”,意為放開聲音大聲的哭。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已不可查,但應(yīng)該很早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孫堅被射殺及桓階換回遺體的情節(jié),是符合歷史原貌的。據(jù)《三國志?孫破虜討逆?zhèn)鳌纷⒁队⑿塾洝份d:“劉表將呂公將兵緣山向堅,堅輕騎尋山討公。公兵下石。中堅頭,應(yīng)時腦出物故?!薄度龂?桓階傳》稱:“會堅擊劉表戰(zhàn)死,階冒難詣表乞堅喪,表義而與之?!辈贿^,這位幫孫策要回孫堅遺體的桓階并非如小說所言是孫策的軍吏,而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朝廷官吏。按照《三國志?桓階傳》的記載,此時的桓階是朝廷的尚書郎。因為父親病逝,他回到故鄉(xiāng)長沙奔喪,不巧又遇上了孫堅身亡這件事情。
既然桓階不屬于孫堅陣營,他為何會冒險向劉表求情要回孫堅的遺體呢?原來他與孫堅還有一層特殊的關(guān)系。據(jù)其本傳記載,桓階早年在家鄉(xiāng)長沙郡擔任過功曹,當時擔任長沙太守的正是孫堅。孫堅欣賞桓階的能力,推薦桓階為孝廉。正是因為這次的推薦,令桓階的仕途更加順利,數(shù)年后便擔任了朝廷的尚書郎。按照漢末的說法,孫江是桓階的“故主”。故此,桓階才會冒險前往襄陽向劉表求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5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