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帝王之家難免會出現(xiàn)爭奪王位的事情,并且這種事情是不能夠避免的, 所以在皇宮里面也各有各的黨派,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后宮里面的妃嬪們自成黨派,自覺戰(zhàn)隊的,在皇子里面當然也是有戰(zhàn)隊的情況,比如康熙在位期間,有老八的黨派,有老三的黨派,也有老四的黨派,所以在老四也就是雍正登上王位的時候,對于曾經(jīng)不利于自己的黨派也是會選擇除掉,那么除掉自然而然是有理由的。
首先小編要和大家來說一下李紱這個人物,李紱小時候的家境是比較貧窮的,他也是靠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在考試中得到了第一名,所以在康熙年間,也是慢慢的提拔職位,在朝廷之上占據(jù)了一定的地位,之后也是因為李紱這個人為人很正直,是那么多大臣中的一股清流,如何清流,比如說李紱擔任了會試的考官,因為在考試中有人作弊,被李紱發(fā)現(xiàn)也是直接當場就廢除了考試資格,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李紱遭到了那些人的報應(yīng),之后也是被貶去做了河工。
但是在當時雍正的眼中覺得很是信任佩服這個李紱,所以在雍正繼位的時候也是恢復(fù)了李紱的官位,這樣一個知識分子雍正是斷斷不能夠失去的,之后一定會大有用處,但是當時大家也是知道在雍正繼位之前也是各有黨派,其中李紱之前就是老三那邊的人,所以也是為之后雍正假裝殺李紱埋下了伏筆,因為那時候雍正很記恨老三和老八的同黨,雖然在雍正繼位之后,老三他們是第一個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要臣服于雍正身下,但是雍正對于老三還是很不信任。
而且那時候李紱也是有一些結(jié)黨的嫌疑,在當時李紱的一些朋友受到了老三的一些懲罰,所以李紱也是來找到老三希望可以從輕處置,寬容一些,所以就這樣在雍正的心中,李紱算是老三的朋黨了,所以之后也是下旨要殺掉李紱,但是在雍正的心中其實是還有另一個算盤,所以老三這樣一想雍正這樣做的原因是在打壓他,所以老三也是前去求雍正,雍正的真正意圖其實就是讓老三過來跪地求他,之后也是剝奪了權(quán)力,所以之后雍正也是掏出了赦免李紱的旨意。
所以看到這里也是覺得作為一個皇帝也是要有一些心機的,不然怎么安安穩(wěn)穩(wěn)的去做一個皇帝,所以之后雍正的地位可以說是更加的穩(wěn)固了,并且老三也是不在管朝廷上面的事情了,只能說活下皇宮里面,每走一步都是算計吧,只能夠小心為妙。
這件事發(fā)生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剛剛即位不久,就發(fā)生了震驚朝廷上下的科場舞弊案。
在這場科舉考試中,主考官是張廷璐,副考官是李紱。李紱閑逛伯倫不歸酒樓發(fā)現(xiàn)端倪,先找張廷璐商議??急痪埽S后找到了三王爺胤祉,再然后就找到了剛剛回京述職的李衛(wèi)。
可是等二人進屋對話之時,李衛(wèi)卻坐姿吊兒郎當,還當著李紱的面掏起了耳朵,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一、
如果有人問,當今社會最公平的事情是什么?
我想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件事,那就是高考,這是唯一一場不靠權(quán)勢,不靠金錢,不靠臉蛋,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跟那些二代們競爭,并有取勝機會的戰(zhàn)爭。
雖然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地域問題,比如考題問題,比如加分問題,但并不妨礙高考作為普通人翻身的一個最快,最有效途徑。
同樣,在中國近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考試中,維護制度的公平是歷朝歷代均十分關(guān)注的事情。據(jù)考證科舉制是隋煬帝楊廣,也是楊角風(fēng)的本家皇帝開創(chuàng)的,取代了以前官員一直被世家大族所壟斷的局面。
普通民眾也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科舉,混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實現(xiàn)階層跳躍,正所謂: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p>
而《雍正王朝》中,李紱跟李衛(wèi)的關(guān)系,就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一個是小學(xué)沒畢業(yè)的小伙子,一個是博士畢業(yè)的老學(xué)究,倆人通過不同的路子,進入到了官員階層。
李衛(wèi)大字不識幾個,自然無法融入到學(xué)問圈(清流),李紱自命清高,也必然不會瞧得上李衛(wèi)這種野路子的人。其實不僅僅李衛(wèi),田文鏡也非進士出身,是監(jiān)生的身份,一步步做到河南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務(wù),李紱同樣瞧不上。
既然瞧不上李衛(wèi),為什么還要求助于他呢?
二、
李紱是通過科舉考試才進入到官員一列,因為讀書好,好讀書,所以對文學(xué)一塊頗有造詣。在康熙朝因為編撰《古今圖書集成》而受到康熙帝的表揚,在《雍正王朝》中,則給安排到老三胤祉手下了。
李紱有兩大特點,一是保護讀書人的利益,二是維護讀書人的臉面。因為他就是受益于科舉,所以對于科場舞弊痛恨至極,要維護公平,保證科舉取士不摻假,以便保持清流派的純正血脈。
這也是他執(zhí)意要揭開科舉舞弊案真相的原因之一!
后來他彈劾田文鏡,其實也是出于考慮維護讀書人階層利益,雖然他嘴上說著是爭口氣,是要臉面,其實都是利益。還記得他在伯倫不歸酒樓買的答案嗎,那可是整整七十兩銀子,要知道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也不過一百多兩。
后來他給三王爺送雞血石,那可是至少價值二千兩銀子,三王爺還說那個士紳不虧:
“李紱的一篇墓志銘,換他這方雞血石,他也不虧呀!”
這其實就是清流派的利益輸送網(wǎng),就像當今收藏某某人書畫,你以為真的值那么多錢?他買的不過是畫這幅畫的人手中的權(quán)力罷了。
正是由于這種階層利益原因,李紱跟其他派別的人溝通不多,比如八爺黨,比如親皇派。但是他要揭開科場舞弊案,自己不過是一個副主考,主考張廷璐又直接拒絕了他的停考建議。
無奈之下,他找到了三王爺胤祉,之所以找他,就是因為三王爺胤祉是實際上的清流派領(lǐng)袖,李紱的真正靠山。整條清流派利益輸送鏈的最后一環(huán),就是三王爺胤祉,這也是雞血石最終進了他腰包的原因所在。
三、
三王爺胤祉等到李紱來找,知道大事不妙,如果不為清流派做主,不維護讀書人的利益,那么自己讀書人首領(lǐng)的地位就不保。當然,維護科舉公正也是一個讀書人的良知,況且科舉舞弊歷來是殺頭的罪,一旦暴露,李紱作為副考官,小命不保,但如果自己出面,問題也比較大:
首先,自從雍正帝即位之后,他一直想明哲保身,隱藏自己是清流派幕后大佬的身份。在朝廷也沒有具體的職務(wù),更沒有什么實權(quán),自己想管,也力不從心。
其次,雍正帝多疑,自他即位之后就著力推行幾件事,而前兩件事,清繳戶部欠款啊,鑄造新錢啊,都鬧了笑話。所以對科舉取士非常重視,一切都是自己親辦,出了這么大的疏漏,必然是皇帝這邊出了問題,直接去找他,或者自己去查舞弊案,無異于捅老虎屁股。
當然,更重要的是,三王爺胤祉沒有兵啊,沒有兵,又是這么大一個案子,背后還不知道是誰在主使,兩眼一抹黑,搞不好自己都得栽下去。
萬般權(quán)衡之下,三王爺胤祉立馬就想到了一個合適人選,他就是李衛(wèi),為什么是李衛(wèi)?
首先,李衛(wèi)是雍親王府出來的奴才,絕對忠誠,又深得雍正帝信賴,他來辦,沒有后顧之憂。
其次,李衛(wèi)年輕,做事常不按套路出牌,但是雍正帝對他的容忍度高的多。連張廷玉這位重臣,就因為后來彈劾張廷璐的折子上的慢了,就被拉去看行刑,更何況李紱了。而李衛(wèi)就不同了,夜訪小媚仙,大牢里揍人等等,都沒事,就像在單位里,年輕小伙子犯個錯,都是可以原諒的,但是老人犯低級錯誤,這就難以接受了。
關(guān)鍵是什么呢?
關(guān)鍵是李衛(wèi)剛好有兵,前面查封諾敏一案時,就是李衛(wèi)出的兵,按照劇中說法,他應(yīng)該是從布政使的任上到京述職,并趕赴江蘇巡撫之前。
四、
翻了一下歷史書,這時候的李衛(wèi)應(yīng)該是在江南緝拿私鹽,還抓獲并策反了大俠甘鳳池:
“世宗即位,授直隸驛傳道,未赴,改云南鹽驛道。”
雖說這個官不大,算是個三品官吧,但權(quán)力大,至少李衛(wèi)帶著兵在江南轉(zhuǎn)悠,江南的那些官員都得聽他調(diào)遣。
此時的李紱已經(jīng)是直隸總督了,是正二品大員,就算李衛(wèi)此時是江蘇巡撫,也不過是從二品,李紱大他半級。在過去那種等級觀念很強的時代,李紱去求李衛(wèi),是非常不情愿的,也是掉面子的一件事。
這讓楊角風(fēng)想起了十八年前,韓寒的“光明頂之戰(zhàn)”,韓寒,鼎鼎有名,當年通過新概念作文突圍并退學(xué)。引起了眾多學(xué)者不滿,為了拯救這名少年,他們打著“替天行道,除魔衛(wèi)道”的偉大旗幟,群起圍攻韓寒。當時幾乎判了韓寒死刑,誰曾想到2010年韓寒登上了《時代周刊》,2014年成為了一名導(dǎo)演,他還是一名賽車手……
言歸正傳,此時的李紱,就像當年的六大門派中的一派,卻要求助于毛頭小子張無忌,實在是不甘心。
但為了心中的正義,同時也為了自救,他不得不低下頭求助李衛(wèi)。
李紱為了見李衛(wèi),先是砸門,人家管家不認識他,不讓他進,他就叫人攔住管家,硬闖。進到內(nèi)院,兵士又攔住他,說李大人在寫奏折,不能被打擾,李紱笑道:
“不識字,寫什么折子?賜進士出身,內(nèi)閣侍讀大學(xué)士,現(xiàn)任副主考李紱來了!”
你猜李衛(wèi)聽出點什么來了沒?
他猴精猴精的,尤其耳朵最靈,別忘了當年夜宿江夏鎮(zhèn),就是他救了四爺一伙人的命。李紱弄了這么多頭銜掛在嘴上,生怕自己身份跟不識字的自己相同,他心里會舒服?
五、
所以,李衛(wèi)出來后,馬上就開始寒暄:
“李大人,哎喲,李大人,您怎么到這來了?”
不等李紱說話,又當著眾人的面給戴高帽:
“認識這是誰嗎?這是大清官啊,這是讀書人的領(lǐng)袖啊,李大人,您到我這來,這是給我李衛(wèi)面子……”
等到李紱說明來歷之后,李衛(wèi)突然就180度大轉(zhuǎn)彎,收掉了笑容,反而悠閑悠閑地掏起耳朵來。作為從小在雍親王府學(xué)規(guī)矩的李衛(wèi)來講,此舉相當不禮貌,顯然是刻意為之,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首先,李衛(wèi)前面的話全都是諷刺,既然你是進士,又是什么大學(xué)士,還是副主考,怎么求我李衛(wèi)這個大老粗了?
其次,他本以為李紱能說出什么高妙的方案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就是一個讀死書的人,圣人的書用來讀的,拿來辦事百無一用。等耳朵也掏好了,李紱也說得口干舌燥了,李衛(wèi)悠悠地來一句:
“李大人,我覺得你的想法不對啊?!?/p>
再次,其實李衛(wèi)掏耳朵的過程,就是動腦筋的過程,就像我們看《聰明的一休》,一休每次動腦筋前都要盤腿坐著劃拉劃拉腦袋,靜坐。把他的古靈精怪都拍了出來,畢竟回伯倫不歸酒樓抓人,人早跑了,肯定得去考場抓現(xiàn)行啊。
最后,李衛(wèi)此舉可以說是對李紱的一種態(tài)度體現(xiàn),以表達對李紱無理闖門的回擊。
正所謂“禮多人不怪”,這個“禮”不僅僅是指禮物,更是指禮貌。李紱的態(tài)度哪像是求人辦事的態(tài)度啊,不帶禮也就罷了,還跑進來大喊大叫,諷刺李衛(wèi)不識字,不用寫奏折,你倒是會寫奏折,可是辦不了正事?。?/p>
果然,聽完李衛(wèi)的高論,李紱一拍大腿,對啊,是應(yīng)該包圍考場,慚愧啊,慚愧!
一聽李紱說出了“慚愧”二字,等于是認同了自己,李衛(wèi)高興了,算是原諒了李紱,也是一拍大腿:
“把那些兔崽子們都叫起來,抄家伙,跟著老子我拿人去!”
哈哈,這就是鬼靈精怪的李衛(wèi)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6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清朝的武將有哪些職位哪個級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