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兵強馬壯,猛將眾多,“一呂二趙三典韋”三國二十四名將武力榜中,曹魏有典韋許褚,張遼張郃,夏侯惇夏侯淵,徐晃龐德,張繡和鄧艾十人入選,除了鄧艾是三國后期人物以及張繡在演義里并無出眾武力之外,其余八人算得上是曹操麾下武力相當強悍的八大猛將,然而如果按照正史的描述來看卻有一定出入,今天就看一看正史中曹操麾下武力最為強悍的八大猛將,沒有張郃也沒有徐晃(以正史是否有明確提及武力方面的描述為依據)。
典韋
典韋在演義中武力是曹營第一,正史中典韋的武力也很強悍,不僅說他“形貌魁梧,旅力過人”,年輕時為友報仇時殺人后“追者數百,莫敢近”,濮陽之戰(zhàn)時典韋“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宛城之戰(zhàn)時典韋“雙挾兩賊擊殺之,余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由此可見典韋的武力在正史中可能還是曹營第一。
許褚
許褚“長八尺馀,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力量很強“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這個和演義中描述差不多),曹操稱其為“此吾樊噲也”;渭南之戰(zhàn)時“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雖然沒有演義中大戰(zhàn)馬超兩百多回合不分勝負的悍勇,但是驚退馬超卻也是事實。
張遼
正史中的張遼武力相當悍勇,白狼山之戰(zhàn)時張遼“大破之,斬單于蹋頓”,這是陣前斬殺敵方主帥,沒有強悍的武力肯定做不到;逍遙津之戰(zhàn)時“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在部下陷入重圍時張遼“復還突圍,拔出馀眾”,張遼的武力在演義里顯然是有所低估的。
樂進
曹操麾下武力強悍的先鋒大將,樂進很早就得以封侯,曹營諸將除了夏侯惇之外可能就是樂進最早封侯的,樂進封侯就是因為“先登有功”每次沖殺在前,官渡之戰(zhàn)“斬紹將淳于瓊”,黎陽之戰(zhàn)“斬其大將嚴敬”,這可是真正的陣前交鋒斬殺敵方大將;206年樂進官拜折沖將軍,這個名號的將軍莫不是武力強悍之輩比如百騎劫營的甘寧;陳壽對樂進的評價是“以驍果顯名”顯然也是認可樂進的武力的。
曹彰
曹操諸子中以曹彰武力最為強悍,《三國志》稱其為“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曹操平定代郡烏丸反叛時身先士卒悍勇無比,“時鮮卑大人柯比能將數萬騎觀望強弱,見彰力戰(zhàn),所向皆破,乃請服”。
曹仁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曹仁榜上無名,然而正史中的曹仁不僅能攻能守,武力也相當強悍,反倒是夏侯惇和夏侯淵在武力方面并沒有過多描述,曹仁“少好弓馬弋獵”,南郡之戰(zhàn)中曹仁率幾十人,“仁徑渡溝直前,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馀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龐德
龐德是馬騰麾下的西涼悍將,“每戰(zhàn),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曹操平定漢中收降龐德后,“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
李通
李通在演義里只露了兩次面,潼關之戰(zhàn)數個回合被馬超擊殺,貌似武力一般,然而正史中的李通武力不俗,關羽絕北道之戰(zhàn)中,李通奉命從汝南趕來荊州救援曹仁,“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zhàn)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一句勇冠諸將可見李通武力不差。
至于二十四名將榜中的徐晃和張郃正史中對他們武力并無什么記載,比如張郃只是說他“以巧變?yōu)榉Q”,徐晃則是有“周亞夫之風”,更多的是對他們領兵作戰(zhàn)能力的肯定;再比如文聘在演中大戰(zhàn)魏延,正史中并無記載而且也沒有武力方面的相關描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6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