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后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tǒng)治疆域最廣的朝代?!拔宕I(lǐng)域,無盛于此者”?!皶r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從此割據(jù)河?xùn)|。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晉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jù)勢力,期間晉國視梁朝為閏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晉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同年底,李存勖滅后梁,定都洛京;926年滅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從誨內(nèi)附;930年南楚馬希聲內(nèi)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唐軍不戰(zhàn)而降,末帝李從珂自焚,后唐滅亡。
0、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4日),字翼圣,本姓朱邪(又作朱耶),神武川新城人。唐末節(jié)度使、軍閥,沙陀族人。別號“李鴉兒”(其軍隊主力亦稱“鴉軍”)。因一目失明,又號“獨眼龍”。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賜姓名李國昌,李克用早年隨父出征,常沖鋒陷陣,軍中稱之為“飛虎子”。李克用驍勇善騎射,15歲即從軍,后來被唐朝廷任命為沙陀副兵馬使。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命李克用率沙陀軍南下助戰(zhàn),以鎮(zhèn)壓自稱大齊皇帝的黃巢。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中和三年(883年),黃巢退出長安,由于李克用在長安收復(fù)戰(zhàn)中功勞最大,因此被命為河?xùn)|節(jié)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自河?xùn)|南下大敗齊軍,最終使得黃巢自殺。光啟元年(885年),朝廷討伐河中節(jié)度使王重榮。李克用指責(zé)盤踞關(guān)中的靜難節(jié)度使朱玫、鳳翔節(jié)度使李昌符結(jié)交朱溫欲滅己,因此進(jìn)軍關(guān)中擊敗二人。僖宗逃往鳳翔。乾寧二年(895年),李茂貞、王行瑜及韓建三帥進(jìn)京挾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率軍勤王,敗三帥,救出昭宗。因功被封為晉王。其后數(shù)年,李克用持續(xù)與朱溫爭戰(zhàn),相互間成為爭奪天下的最大對手。此后李克用長期割據(jù)河?xùn)|,與占據(jù)汴州的朱溫對峙。天佑四年(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號,以復(fù)興唐朝為名與后梁爭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葬今山西省代縣。李存勖建立后唐后,李克用被追謚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1、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即后唐莊宗(923年—926年在位),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后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lǐng)晉州刺史,后襲父位為河?xùn)|節(jié)度使、晉王。他驍勇善戰(zhàn),長于謀略,在晉王王位長達(dá)十五年,南擊后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yè)。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滅亡后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于洛陽。李存勖在位期間,并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jù)諸國,“五代領(lǐng)域,無盛于此者”。但他沉緬于聲色,治國乏術(shù),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征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zhèn)怨憤、士卒離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伶人郭從謙發(fā)動兵變,李存勖死于“興教門之變”,時年四十二歲。在位三年,廟號莊宗,謚號光圣神閔孝皇帝,葬于雍陵。
2、李嗣源(867年—933年),即后唐明宗(926年—933年在位),代北沙陀人,生于應(yīng)州金城(今山西應(yīng)縣),五代十國時期后唐第二位皇帝。他原名邈佶烈,稱帝后更名李亶。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養(yǎng)子,以驍勇知名,后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后唐。他在后唐滅后梁之戰(zhàn)中屢立戰(zhàn)功,累升至成德節(jié)度使、蕃漢內(nèi)外馬步軍總管,兼中書令。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鎮(zhèn)壓鄴都兵變,卻與變兵合流,率軍攻回洛陽,結(jié)束了李存勖的統(tǒng)治。他初稱監(jiān)國,不久即位為帝,改元天成。李嗣源在位七年,殺貪腐,褒廉吏,罷宮人、除伶宦,廢內(nèi)庫,注意民間疾苦,號稱小康。但后期姑息藩鎮(zhèn),孟知祥據(jù)兩川而反;御下乏術(shù),權(quán)臣安重誨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從榮驕縱而不得法,以致變亂迭起,朝政混亂。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次子李從榮準(zhǔn)備武力奪位,結(jié)果事敗被殺。李嗣源病中聞變,受驚崩逝,終年六十七歲。廟號明宗,謚號圣德和武欽孝皇帝,葬于徽陵。
3、李從厚(914年—934年),即后唐愍帝(933年—934年在位),小字菩薩奴,五代時期后唐第三位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母為昭懿皇后夏氏。李從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寵愛,歷任河南尹、宣武節(jié)度使、河?xùn)|節(jié)度使、成德節(jié)度使、天雄節(jié)度使等職,加授中書令(宰相)榮銜,被封為宋王。長興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陽,在李嗣源的靈柩前即皇帝位。應(yīng)順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叛亂,攻至洛陽稱帝,廢李從厚為鄂王。李從厚逃至衛(wèi)州,不久遇弒身亡。他在位僅五個月,終年二十一歲。后晉時期追謚曰閔皇帝(一作愍皇帝)。
4、李從珂(885年—937年),即后唐末帝(934年—936年在位),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鎮(zhèn)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五代時期后唐末代皇帝,明宗李嗣源養(yǎng)子。李從珂自幼隨李嗣源征戰(zhàn),在后唐滅后梁之戰(zhàn)中屢立戰(zhàn)功。長興二年(931年)出任左衛(wèi)大將軍,兼西京留守。長興三年(932年)進(jìn)位太尉,升任鳳翔節(jié)度使。長興四年(933年)晉封潞王。應(yīng)順元年(934年)四月,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叛亂,攻至洛陽,廢黜后唐愍帝后即帝位,改元清泰。清泰三年(936年)閏十一月二十六日,因無力抵擋石敬瑭與大遼軍隊的進(jìn)攻,李從珂見大勢已去,于是帶著傳國玉璽與曹太后、劉皇后以及兒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后唐遂亡。李從珂死后無謚號及廟號,史家稱之為末帝或廢帝。傳國玉璽亦在此時遺失不知所蹤。李從珂終年51歲,葬于徽陵。
【 五代十國 皇帝列表】后唐末帝李從珂簡介
李從珂(885年-936年),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時期后唐皇帝,原為后唐明宗李嗣源義子,本姓王。934年-936年在位,死后無謚號及廟號,史家稱之為末帝或廢帝。
末帝,李從珂(公元886~936年),明宗養(yǎng)子。他廢愍帝后繼位。在位3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的進(jìn)攻而自焚,終年51歲,葬于徽陵。
后唐末帝李從珂,本姓王,鎮(zhèn)州平山(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他率軍攻入洛陽后,于公元934年4月廢愍帝,于4月乙亥日即位,改年號為“清泰”。
李從珂和石敬瑭長期不和,稱帝后,派了幾萬大軍去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御不住,便投靠契丹,在契丹軍的幫助下,打敗了圍城的后唐軍,并轉(zhuǎn)而進(jìn)攻洛陽。這時,李從珂的兵力還很強,但是他卻志氣消沉,不敢親自領(lǐng)兵去抵擋契丹軍,只是成天地邊喝酒邊哭泣,坐待滅亡。
公元936年,后唐軍在白馬坡大敗,契丹和石敬瑭軍隊逼近洛陽。警報傳來,將領(lǐng)紛紛投降。李從珂仰天長嘆說:“我到了絕路了!”閏11月辛巳日,他帶著曹太后、劉皇后、次子李重美等一家老小和親信都指揮使宋中虞一行,攜帶傳國玉璽,登上玄武門城樓,準(zhǔn)備自焚。劉皇后回顧宮殿,對李從珂說:“我們就要葬身火海,難道留著這宮室讓敵人來享受,不如也一把火燒毀算了?!崩钪孛绖褡枵f:“新天子入都后,總不肯露宿街頭吧,燒毀了皇宮,他一定又要大興土木,重建宮殿。那時,又要勞苦百姓,不如讓它去吧?!崩顝溺姹忝畋恐辉谛溟T樓下堆積柴草,點火焚燒。不一會兒,火勢上卷,李從珂一行隨著火燃樓崩,全部喪生。
后唐亡。
石敬瑭入洛陽后,有人從余燼中揀得李從珂的臂骨和大腿骨進(jìn)獻(xiàn),石敬瑭命用王禮安葬。
李從珂死后,后人稱他為末帝或廢帝。
五代十國并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quán)。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xiàn)的十個割據(jù)政權(quán):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南漢、南平、閩國、北漢,統(tǒng)稱十國。
后梁皇帝有:朱溫、朱友圭、朱友貞
后唐皇帝有:李存勖、李嗣源、李從厚、李從珂
后晉皇帝有:石敬瑭、石重貴
后漢皇帝有:劉知遠(yuǎn)、劉承_
后周皇帝有:郭威、柴榮、柴宗訓(xùn)
前蜀皇帝有:王建、王衍
后蜀皇帝有:孟知祥、孟昶
南吳皇帝有:楊行密、楊渥、楊隆演、楊溥
南唐皇帝有:李_、李_、李煜
吳越皇帝有:錢_、錢元_、錢佐、錢_、錢弘_
南楚皇帝有:馬殷、馬希范、馬希廣、馬希萼、馬希崇
南漢皇帝有:劉_、劉玢、劉晟、劉_
南平皇帝有:高季興、高從誨、高保融、高保勖、高繼沖
閩國皇帝有:王審知、王延鈞、王昶、王延羲、王延政
北漢皇帝有:劉崇、劉鈞、劉繼恩、劉繼元
后唐莊宗李存勖,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后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lǐng)晉州刺史,后襲父位為河?xùn)|節(jié)度使、晉王。他驍勇善戰(zhàn),長于謀略,在王位十五年,南擊后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yè)。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滅亡后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于洛陽。 李存勖在位期間,并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jù)諸國,「 ”五代領(lǐng)域,無盛于此者” 。但他沉緬于聲色,治國乏術(shù),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征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zhèn)怨憤、士卒離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興教門之變,時年四十二歲。在位三年,廟號莊宗,謚號光圣神閔孝皇帝,葬于雍陵。 可亞其父 李存勖十一歲時,隨父征討王行瑜,并向唐昭宗報功。唐昭宗非常欣賞李存勖,輕撫其背部,道:「 ”我兒日后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不要忘了對我大唐盡忠盡孝??!”后來,唐昭宗還對人稱贊「 ”可亞其父”。意思是說,李存勖能超過其父親,使父親屈居亞軍。李存勖遂得名李亞子。 終應(yīng)父言 李克用曾到潞州境內(nèi)三垂岡打獵,在岡上的明皇廟前擺設(shè)酒宴,聽伶人奏唱《百年歌》。歌詞陳述人衰老之狀,聲調(diào)凄苦悲傷,只聽得李克用老淚縱橫。當(dāng)時李存勖年方五歲,也隨侍在側(cè)。李克用指著李存勖,對諸將道:「 ”老夫已老,壯志未酬。但二十年后,此子必能代我戰(zhàn)于此地,完成我未竟的功業(yè)?!笔拍旰?,初襲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岡大敗梁軍,奠定了晉國崛起的基礎(chǔ)。 梁祖之嘆 潞州之戰(zhàn)時,朱溫曾親赴澤州,視察前線戰(zhàn)況,結(jié)果得知李克用去世。他對年輕襲位的李存勖非常輕視,認(rèn)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便徑自返回汴州。但李存勖卻奇兵突出,將圍攻潞州的梁軍打得大敗潰走。朱溫得到戰(zhàn)報,先是大驚失色,隨即喟然長嘆:「 ”生子當(dāng)如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啊。我的兒子們跟他一比,簡直如同豬狗一般?!?后來,朱溫病重,對侍臣道:「 ”我經(jīng)營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指李存勖)竟然發(fā)展到如今的地步。我看他志向不小,上天又奪我年壽。等我死后,我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我怕是要死無葬身之地了?!彼麄倪煅剩谷换杷肋^去。 三矢雪恨 相傳,李克用臨終時,曾交給李存勖三枝箭,并對他道:「 ”梁賊朱溫是我晉國不共戴天之仇。燕王劉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機與我約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投靠朱溫。我未能滅此三賊,死有余恨。我給你三枝箭,你將來一定要消滅這三個敵人,以告慰我在天之靈?!崩畲孥脤⑦@三枝箭供奉在家廟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禮祭祀,將箭矢請出,放在錦囊中,背負(fù)上陣,戰(zhàn)勝后再送回家廟。他平桀燕、敗契丹、滅后梁,每戰(zhàn)都是如此。 「 ”晉王三矢”的典故最早出自宋初王禹偁所著的《五代史闕文》。 其真實性在歷代都備受質(zhì)疑。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考異》中考證稱,李存勖襲位時,還曾對契丹「 ”遣使告哀,賂以金繒,求騎軍以救潞州”,契丹亦出兵相助,而當(dāng)劉守光被其兄劉守文攻擊時,李克用、李存勖也屢次派兵相救,可見至少在李克用去世時,晉國根本沒有與契丹、幽州結(jié)仇一事。他認(rèn)為,「 ”晉王三矢”的典故當(dāng)是后人杜撰,以此夸耀李存勖的英明神武。 王誤老奴 黃巢之亂時,傳國玉璽流入民間,輾轉(zhuǎn)落到魏州僧人傳真手中。梁晉夾河對峙時,傳真和尚將玉璽獻(xiàn)給李存勖。李存勖得到玉璽,又因諸將連番勸進(jìn),遂有稱帝之意。河?xùn)|監(jiān)軍張承業(yè)素以唐臣自居,連忙趕赴魏州,當(dāng)面勸諫道:「 ”大王父子與梁賊血戰(zhàn)三十年,是要為國家報仇,恢復(fù)唐室社稷。如今梁賊未滅,大王便要稱帝,恐怕會令天下人失望。大王何不先誅除梁賊,為先帝報仇,迎立唐室后人為帝。您再掃平吳蜀,一統(tǒng)天下,到時又有何人能與大王爭奪帝位。您謙讓的時間越久,將來江山就越穩(wěn)固。”但李存勖卻道:「 ”我也不愿稱帝,只是被群臣逼迫,無可奈何。”張承業(yè)自知難以勸阻,大哭道:「 ”諸侯們浴血奮戰(zhàn),本為恢復(fù)唐朝,現(xiàn)在大王卻自取帝位,欺騙老奴啊?!彼祷貢x陽,從此一病不起。 恃勇矜功 李存勖自恃勇武,平梁時常率輕騎沖鋒,親臨戰(zhàn)陣,因此經(jīng)常陷入險境。王镕、王處直都曾致信給李存勖,勸他不要如此輕率。但李存勖卻笑道:「 ”不經(jīng)百戰(zhàn)如何平定天下,我怎能深居帷房,將自己養(yǎng)的肥胖呢?!狈鎸徱苍鵀榇藙裰G李存勖。李存勖表面聽從,但趁符存審不在,又策馬跑出軍營,還對左右侍從道:「 ”這老頭子妨礙我玩耍?!?胡柳陂之戰(zhàn)時,周德威建議李存勖按兵不動,先以小股騎兵騷擾,使梁軍難以安營,待其疲乏不堪時再發(fā)動進(jìn)攻。但李存勖卻道:「 ”我們在黃河沿岸終日挑戰(zhàn),就是要與梁軍決戰(zhàn),卻始終不能如愿。如今已經(jīng)打到梁軍家門口了,卻避而不戰(zhàn),不是豪杰所為?!彼?dāng)先列陣出擊。周德威無奈,只得隨從出戰(zhàn)。結(jié)果晉軍大敗,周德威也戰(zhàn)死于亂軍之中。 李存勖滅梁后,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興親自到洛陽朝覲。他返回荊南后,對麾下將佐道:「 ”新朝歷經(jīng)百戰(zhàn),方才平定河南。皇帝便豎著手指,對功臣夸耀道:‘我于指頭上得天下?!绱艘粊?,滅梁之功歸于皇帝一人,臣僚將佐又有什么功勞可言。功臣對此莫不寒心,我沒什么可擔(dān)憂的了?!?背信殺降 李存勖滅蜀后,命王衍舉族遷居洛陽,并保證道:「 ”我會封給你一塊土地,不會薄待于你,日月星三辰為證,絕不虛言欺哄!”王衍欣然動身,率領(lǐng)宗族、百官及其家族數(shù)千人,啟程東行。他行至關(guān)中時,因河北亂起,只得暫留秦川驛。李存勖欲東征平叛,擔(dān)心王衍在后方作亂,便命宦官向延嗣前去誅殺王衍一家。王母徐氏臨死高呼道:「 ”我兒舉國降順,皇帝許以不死,而今卻行殺戮。他言而無信,必遭報應(yīng)?!?而據(jù)《新五代史·張居翰傳》記載,李存勖當(dāng)時是要將王衍一行千余人全部誅殺。但樞密使張居翰認(rèn)為殺降不祥,便私下將詔書中的「 ”王衍一行”改為「 ”王衍一家”。最終被殺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親屬,隨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余人得免一死。 嫡庶倒置 李存勖早年娶韓氏為正妻,后又納伊氏、劉氏為妾。三女之中,韓氏為首,伊氏居次,劉氏最末。劉氏位次雖低但最受寵,又生有長子李繼岌。李存勖稱帝后,有意立劉氏為皇后,但礙于宗法制度,不能亂了妻妾次序,是以遲遲不立皇后。后來,李存勖在宰執(zhí)豆盧革、郭崇韜的奏請下,越過韓氏、伊氏,冊立劉氏為皇后。韓氏、伊氏二夫人皆忿忿不平。 而對待父親的妻妾,李存勖也是如此。根據(jù)宗法制度,皇帝以庶出繼位,當(dāng)以嫡母為皇太后,尊生母為皇太妃。但李存勖稱帝后,卻將嫡母劉氏尊為皇太妃,尊生母曹氏為皇太后。當(dāng)時,劉太妃赴太后宮中拜賀。曹太后羞慚不已,面有愧色。 伶官天子 李存勖自幼便喜歡唱戲,常與伶人嬉戲廝混,稱帝自取藝名為「 ”李天下”。一次,李存勖與眾伶人一同嬉鬧,四處張望著喊道:「 ”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眾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個耳光。李存勖頓時被打懵了,伶人們也都驚駭不已。敬新磨笑道:「 ”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還呼喊誰呢?”伶人們盡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還重賞了敬新磨。 后來,敬新磨到殿中奏事,在殿內(nèi)被惡犬追逐。他躲在一根庭柱邊,叫道:「 ”陛下不要縱使兒女咬人?!崩畲孥贸錾硪牡遥浅<芍M狗,聞言大怒,當(dāng)場便要拉弓射死敬新磨。敬新磨忙喊道:「 ”陛下不能殺我,我與陛下乃是一體,殺之不詳?!崩畲孥妹柧売?,他答道:「 ”陛下年號同光。天下都稱您為同光帝。殺了敬新磨,同(銅)就沒有光了?!崩畲孥么笮Γ埩司葱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6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國,春秋時期嬴姓諸侯國,侯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