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河道總督衙門從山東濟寧遷至江蘇淮陰的清江。
你會問:黃河并不走江蘇啊。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黃河奪淮入海。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又回到山東入渤海。在咸豐以前,黃河是經(jīng)兩江總督轄區(qū)入海的。
這就產(chǎn)生一個問題:在兩江轄區(qū)的黃河治理上,兩江總督和衙門駐在兩江轄區(qū)內(nèi)的河道總督,誰的話語權(quán)更大?
如果按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定級,兩江總督不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是正二品,加銜為從一品。而河道總督的加銜,只是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了銜也只是正二品。在此年之前,二者是平級的,河道總督也是兼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七年(1729年),河道總督轄區(qū)一分為三,分別設(shè)置北河總督、東河總督、南河總督(江南河道總督)。與兩江總督在職責權(quán)限上有交集的,是南河總督。
(以乾隆十八年以后為例)按理說,兩江總督是可以管著南河總督的。事實上,此年之前,兩江總督的職責中,就包括對黃河的管理。可是兩江總督實在太忙了,蘇、皖、贛三省的事務(wù)就多如牛毛,他無法分心再管河工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兩江總督對黃河事務(wù)很多都是外行,而能出任南河總督(河道總督)的,都算是專業(yè)人士,比如康熙年間的河道總督靳輔,就是有名的治水專家。讓兩江總督寫一本類似靳輔著的《治河方略》?還不如罷了他的官。
所以,江蘇碭山(今屬安徽)以下的黃河治理,直隸總督掛著兼轄河工的空銜,實際上并不怎么管理。何況,河工是苦差事,成天風吹日曬,萬一黃河決了口子,還連累自己的仕途。
出于這種考慮,兩江總督巴不得不管黃河事務(wù),出了事,讓南河總督頂雷扛包。乾隆朝時,黃河治理屢屢出現(xiàn)問題,南河總督?jīng)]少挨批,這也嚇到了兩江總督。對于境內(nèi)黃河的事務(wù),兩江總督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堪稱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兩江總督不插手河工,這對南河總督來說當然是好事,少了外行插手。但也帶著一個問題,南河總督的轄區(qū)在兩江總督轄區(qū)內(nèi),如果沒有兩江總督的積極配合,很多工作無法開展。
嘉慶帝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除掉和珅后的嘉慶五年(1800年),嘉慶帝就駁斥了兩江總督費淳的請求。
費淳說了什么?他說不想再管河工了。嘉慶帝很生氣,說當官的都像你這樣偷懶?;?,南河總督什么事都干不了。不行!接著干,必須配合好南河總督。
其實倒不是費淳?;^撂挑子,實在是兩江總督和南河總督在兩江轄區(qū)內(nèi)的職權(quán)劃分不清楚。有時面對一個問題,兩江總督和南河總督面對面,大眼瞪小眼,不知道這事該歸誰管,很尷尬。
嘉慶帝擴大了河道總督(不是南河總督)的職權(quán)范圍,兩江總督既然不想管,那就一邊呆著去。比如朝廷下?lián)艿闹魏訉??,?yīng)該以河道總督為主,兩江總督給予配合。兩江總督同時也要配合河道總督,給治河人員(包括專業(yè)官兵)發(fā)放工資。
嘉慶帝,以及之后的道光帝,都明確了南河總督和兩江總督的職權(quán)邊界。即河務(wù)上的事情,首先要聽河道總督(南河總督)的,兩江總督只是“兼管”,是個配角。
兩江總督本來就不想管吃苦還撈不到好處的河工,他們想管的是鹽政和漕務(wù)。但油水甚大的鹽政和漕務(wù)都有專業(yè)官員管理,兩江總督無法插手。
自此,河道總督(南河總督)才真正可以算得上把河工事務(wù)攬在手里。不像之前,南河總督簡直就像是兩江總督的跟班,大事都由兩江總督定。甚至于兩江總督可以“隨意”彈劾南河總督。乾隆七年(1742年),時任兩江總督的德沛就向乾隆帝密告南河總督完顏偉私開邵關(guān)壩,導致黃河水暴漲。只不過,完顏偉早先一步把情況上報給了乾隆帝,才躲過德沛的彈劾。但為了照顧兩江總督的面子,乾隆帝還是用不三不四的借口,撤銷了完顏偉南河總督的職務(wù)。
不過,清朝自嘉、道年間開始衰落,天下洶洶,河務(wù)也幾乎到了沒人愿意管的程度。反而出現(xiàn)了河道總督(南河總督)偷懶耍滑,兩江總督主動管河工的情況。無他,河道總督(南河總督)是苦差,相關(guān)河臣撈不到好處。兩江總督主動接管,是考慮到給自己的仕途增加一抹亮色,將來好升遷。不僅是河務(wù),就連漕務(wù),漕運總督也差不多束手旁立,看著兩江總督忙來忙去。
等到黃河在咸豐五年北徙后,南河總督更是無事可做,1861年撤銷。而兩江總督管不到黃河事務(wù),也落了個清閑。
在清朝,地方官里有三個很大的官職,分別是總督、巡撫與提督,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呢?誰的地位更高、權(quán)力更大呢?
其實,雖然名字都有個督,但總督和提督其實區(qū)別很大,其中總督就是封疆大吏,有點類似于土皇帝,掌管地方的軍政大權(quán)。一般一個總督會掌管一個到數(shù)個省,如果掌管的省有好幾個的話,每個省還會設(shè)置一個巡撫。
但話雖如此,巡撫跟總督卻并不是上下級關(guān)系,他們都是對朝廷或者說對皇帝負責,總督和巡撫這兩個官職本身都是二品,其中總督是正二品,巡撫是從二品,不過這個品級意義并不大,因為一般能當總督或者巡撫的,都會有其他加銜,都是位高權(quán)重的人??偟脕碚f,總督要比巡撫級別更高、權(quán)力更大,但總督也管不了巡撫。
而提督呢,是一個武官名,并不是行政長官,提督的全稱叫提督軍務(wù)總兵官,職責是統(tǒng)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所以又分為水師提督與陸師提督,提督往往都是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等級是從一品。
單純從品級上來看,提督是要比總督更高的,但事情并不能這么看,如果用現(xiàn)代的情況來類比的話,總督相當于一個省的書記暨省/長,而提督則類似于軍區(qū)司令員。當然了,這種比喻并不能完全反映當時的真實情況。
也就是說,總督是地方官里最大的,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而提督則是地方軍隊的長官,品級上看,提督品級更高,但從權(quán)力上看,總督權(quán)力會更大一些。不過這兩者也同樣沒有從屬關(guān)系,提督并不是總督的下屬,只有在一些特殊情況,提督需要受總督節(jié)制,配合總督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整個清朝這些官員實際社會地位來看,總督是要遠遠高于提督的。特別是在清朝后期,地方總督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我們不放來看一份沒有完全列出的總督名單:
直隸總督:李衛(wèi)、劉墉、曾國藩、李鴻章。
兩江總督:于成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湖廣總督:張之洞。
可以看出,晚清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等這些著名的人都是總督出身,總督地位可見一斑。另外再舉一個例子,在洋務(wù)運動中李鴻章創(chuàng)建了北洋水師,而后來擔任北洋水師提督的是丁汝昌,和丁汝昌誰的地位更高?一目了然。
總的來說,單純從品級上看,提督這個職位比總督還要高一些,但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實際情況中,總督的權(quán)力和社會地位都是要高于提督的。
兩江總督作為清朝八大總督中僅次于直隸總督的封疆大吏,負責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軍民政務(wù),而漕運總督只是統(tǒng)管全國漕運事務(wù)的最高行政長官,二者各司其職,談不上誰對抗誰。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在古代關(guān)乎國家命運,?漕?,乃水運也,自隋朝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南糧北調(diào)多從水路。漕運始于明清之際,由沿海省份征收米石(主要以江南為主),沿水路運河直達京師,這些糧食被稱為?漕糧?。漕運總督之職起于明朝,清朝入主中原后,承明之制設(shè)立漕運總督一職,該官職品秩序為正二品,若加兵部侍郎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則為從一品。
漕運總督節(jié)制八省漕糧,位高權(quán)重,雖談不上什么封疆大吏,但是漕運總督在特殊歷史也發(fā)揮著其重要作用。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相繼爆發(fā),戰(zhàn)事較為頻繁,咸豐帝特命漕運總督節(jié)制江北諸鎮(zhèn)、道,河道總督被裁撤后,漕運總督統(tǒng)轄的漕標部隊又兼管河道之事,這是漕運總督權(quán)威最重之際。
在清朝,漕運總督和八大地方總督各司其職,互不統(tǒng)屬。漕運總督作為主管八省漕糧和河道治理的最高行政長官,并不受部院節(jié)制,而是直接向皇帝負責,享有專折奏事之權(quán)。漕運總督官秩和地位與清朝八大地方總督一樣,只是所負責的事務(wù)不同而已。
兩江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之一,總管安徽、江蘇(含上海)和浙江三省軍民政務(wù),官秩從一品。在清朝八大地方總督中,兩江總督地位僅次于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兼理糧餉、操江、統(tǒng)轄南河事務(wù)。兩江總督所管的兩江地區(qū),歷來是清朝的財賦錢糧重地,而且越到后面權(quán)力也越大,從道光年間開始,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同治年間起,又負責五口通商事務(wù),加授南洋通商大臣,顯然兩江總督雖然官秩與漕運總督一樣,但職權(quán)、地位卻要高出后者不少。要知道,兩江總督所兼理的糧餉、統(tǒng)轄南河事務(wù)實際上是漕運總督的一部分職權(quán)范圍。
相反的,在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并存的時代,由于兩大總督主要職責都是為了保障漕運暢通,雖然分工不分家,但畢竟屬于兩個獨立的行政系統(tǒng),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很多事務(wù)會往往遇到權(quán)力重疊,產(chǎn)生利益沖突,因此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更容易產(chǎn)生沖突,往往站在各自立場上互不相讓,吵的不可開交,反而與主管地方軍政事務(wù)的兩江總督關(guān)系比較和諧。
清朝時候的兩江總督可是一個不小的官職,當時兩江總督是正二品的官員。兩江總督他是管著兩江一帶的錢財和糧食,還有軍事的。一旦兩江總督將兩江一帶的糧食錢財給攔截了下來,那么京城當中的皇帝就會沒有飯吃,沒有錢用了。
兩江總督他是清朝時候一個很大的官職,他負責地方上面的軍務(wù)、糧食和錢財?shù)仁聞?wù)。清朝的時候除了四川總督是單管四川一省的,其他的總督多是監(jiān)管多省的存在。但是在軍事、糧食和錢財當中,總督主要責任的還是軍事這一方面。總督和巡撫彼此共同負責治理各種事務(wù)。但是總督他依然是地方官員中級別最高、權(quán)力最大的官員,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封疆大臣。
并且兩江總督雖然只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但是他們都會被同時賜予從一品的其他官職。而當時兩江總督是駐守在江寧府的,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兩江總督負責的地區(qū)差不多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江西以及安徽三省。而且兩江總督他還對當時十分重要的鹽業(yè)有著充分的管轄權(quán)。
在一開始,兩江總督的位置清朝只肯給滿族人去坐,但是在后來,隨著清朝對漢人政策的寬松,漢人才有機會去擔任兩江總督。而曾經(jīng)擔任過兩江總督的都是一些著名的人物,比如于成龍、林則徐、左宗棠、李鴻章,這些人都是清朝的重臣。
兩江總督雖然說他們的工資不高,但是他們卻是有著很高的養(yǎng)廉銀的,一個兩江總督的養(yǎng)廉銀一年下來差不多有有三四百萬,這足以去養(yǎng)活幾百的人口了。再加上他們管的地方是天下稅收最多的地方,平常得到別人的送禮也是很多的,生活是完全不用發(fā)愁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7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