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三雄兄弟三個,名字卻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數(shù)字并不相連,在現(xiàn)在看來是很奇怪的,但在古代,卻很正常。
原因很簡單,古代醫(yī)學水平低,嬰兒成活率也很低,兄弟再多,能活下來的往往也并不多。這就是說,阮氏兄弟至少有四個在出場之前就已經(jīng)夭折了,或者早起了。
之所以說是至少,是因為在水滸傳中出場的三個兄弟中,最小的是阮小七,前面空出來了四個,很顯然已經(jīng)死了。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只有兄弟七個,阮小七之后可能還有弟弟,但也死了。
不僅尋常百姓家的孩子成活率很低,達官貴人和帝王家也一樣。有些皇帝后來絕后,但并不是沒有生過兒子,而是都夭折了。比如曹魏的明帝曹睿,就生過兒子,但是都夭折了,最后只能讓來歷不明的齊王芳繼位。
又比如宋神宗生前生過很多兒子,但到他死的時候,最年長的哲宗還在幼年,而且是他的第六個兒子,所以按照當時的習慣,小名叫六哥,其他弟弟也叫他六哥,而不是叫大哥。
又比如楊六郎,按照楊家將評書的說法,總共有兄弟八個,但是最后只剩下了六郎一個人。而在正史記載中,實際上楊延昭并沒有其他兄弟,這就是楊六郎的其他兄弟都夭折了,只剩下了他一個人。
這種情況在水滸傳里也不少見。比如宋江在小說里只有一個弟弟宋清,并沒有哥哥,但他卻經(jīng)常被人稱為黑三郎,也就是說,他排行第三,而不是老大。
帝王家和老百姓家的不同之處在于,即便是有些孩子早早夭折了,但如果生前已經(jīng)被賜予爵位,死后還可以指定其他兄弟的兒子繼承其爵位,同時延續(xù)其祭祀和世系。
當然,也有其它的可能。古人尋常百姓家的名字多數(shù)是很沒有技術含量的,起名也很隨意,阮氏兄弟的名字可能就是父母隨便取的,并沒有按照特別的規(guī)律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7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