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唐朝的名聲在國外傳播也很廣,在唐朝滅亡后,外國人仍然稱中國為唐人。然而,除了唐朝,歷史上還有兩個政權,即晚唐和南唐。這和唐朝有什么關系?唐朝建于公元618年,開國皇帝是唐高祖的李淵。唐朝有289年的歷史,共有21位皇帝,其中最著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朝鼎盛時期,這片土地到達北部的宣克州(現在的俄羅斯安加拉河在貝加爾湖以南),南部的洛富州(現在的越南),東部的科多州(現在的吉林通化)和西部的安息州(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面積為1237萬平方公里。然而,自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以來,唐朝已經從繁榮走向衰落。
此后,盡管它持續(xù)了100多年,但從未回到鼎盛時期。唐末,隨著社會沖突的加劇,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爆發(fā)了。以鎮(zhèn)壓叛亂分子的名義,來自唐朝各地的使節(jié)借此機會擴大了他們的領袖權力。最終,唐朝沒有被叛軍推翻,而是死在當時最大的分裂勢力朱溫手中,他是宣武軍的指揮官。朱溫竊取國家后,他建立了后梁政權。與此同時,在其他地方的特使也宣布獨立,并在各自省份的影響范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王國。在歷史上,這個時期被稱為“五代十國”。朱溫登基后,全國分裂勢力自然成了他的對手,其中河東的特使、晉王李克用是最強的。當許多人看到李克用的姓是李,他也是晉王的頭銜時,他們自然會認為李克用是唐朝皇室成員。事實上,李克用和唐朝皇室并沒有血緣關系。李克勇最初不是叫“李”,而是叫“朱邪”。
他是唐朝沙陀家族(西突厥的一個分支)的首領的兒子。因此,李克勇實際上是沙陀族,而不是漢族。李克用家族很早就加入了唐朝,并繼承了唐朝的職位。唐朝末年農民起義爆發(fā)后,李克用多次成功鎮(zhèn)壓了起義者,并拯救了大唐國家脫離了危險。因此,唐朝皇帝給了他姓李,后來授予他“忠正平難功臣”的稱號。朱溫篡奪王位后,李克勇以恢復大唐的名義,在北方與朱溫作戰(zhàn)。908年,李克勇因病去世,他的兒子李存勖成為國王,并繼續(xù)攻擊朱溫。李存勖很勇敢,擅長戰(zhàn)略。在他的管理下,河東鎮(zhèn)(晉國)變得越來越強大,逐漸超越了后梁。
923年,李存勖宣布自己為皇帝,并在歷史上使用了“唐”的名稱。同年12月,李存勖擊敗后梁,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主導力量。在后梁和后唐爭奪北方霸權的同時,中國南方也有許多分裂勢力借此機會變得越來越強大。919年,江淮地區(qū)的楊隆演,宣布獨立,在歷史上被稱為“南吳”。然而,盡管楊隆演名義上是一個皇帝,政府的權力實際上掌握在徐溫和他的養(yǎng)子徐知誥手中。937年,徐知誥強迫南吳末代皇帝楊浦退位,將頭銜改為“齊國”。
徐知誥原名李,但在被養(yǎng)父許文收養(yǎng)后才改名為許。939年,徐知誥恢復了他的姓氏,并改名為李昪。他自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的第四個孫子(與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同名),所以他把名字改成了“唐”,并在歷史上稱之為“南唐”。然而,沒有證據表明李昪自稱是唐朝皇室的后裔,這完全是他自己的話。就像夜讀君也姓李一樣,我也可以自稱是老子的后裔。但是我必須拿出證據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偠灾?,在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兩個名為“唐”的政權,即晚唐( 923 - 936 )和南唐( 937 - 975 )。但是,如果你想說這兩個政權的皇帝,和唐朝皇室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你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姓李,僅此而已!
? ? ? 中國封建歷史最值得驕傲的兩個帝國分別是漢朝和唐朝,漢朝讓華夏民族有了漢人的稱謂,唐朝的強大讓現在身處國外的中國人聚居的地方基本都會有個唐人街,正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強盛,在滅亡后還有人在建立王朝后以“漢”“唐”來作國號,以表示正統(tǒng)性。
? ? ?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找袁天罡算大唐的運勢,袁天罡算出后不敢明講,只說大唐滅亡是“豬上樹時”,都說“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唐太宗一聽很高興,這豬怎么可能上樹了,看來大唐是千秋萬代啊,誰知道“此朱”非“彼豬”,袁天罡說的是朱溫這個“朱”,后來唐朝被朱溫所篡,于天佑四年(907年)滅亡,享國289年。
? ? 唐朝滅亡16年后,后唐才建立,后唐的建立者叫李存勖,跟大唐皇室沒有血緣關系,李存勖的父親叫李克用,是大唐的河東節(jié)度使,李克用是沙陀族人,本姓朱邪,李克用姓李則要從他父親開始,他的父親叫朱邪赤心,是唐朝末年沙陀部首領,朱邪赤心襲父職,任陰山府都督,在唐宣宗時以戰(zhàn)功遷蔚州刺史、云州守提使,唐懿宗時隨義成軍節(jié)度使康承訓鎮(zhèn)壓龐勛起義軍,因鎮(zhèn)壓起義軍有功,唐懿宗李漼賜名“李國昌”。
? ? ? 李克用年少時就很驍勇,15歲時就跟著他的父親李國昌去討伐龐勛,因其作戰(zhàn)勇猛被稱為“飛虎子”,唐朝從唐玄宗安史之亂后由盛轉衰,節(jié)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藩鎮(zhèn)割據的現象形成,每次平叛后藩鎮(zhèn)的勢力就更大,唐末黃巢起義引發(fā)天下大亂,北起軍使陳景思請求唐僖宗下詔書讓流亡在韃靼的李克用回來帶軍,李克用和他的父親因為叛唐而跑到韃靼,因為黃巢起義而得以回來,回來后又因軍功晉封,勢力越來越大,后來更被封為晉王,割據河東,因為唐末藩鎮(zhèn)的封國已經是高度自立的王國,故此時稱為晉國,史家稱之為“前晉”。
? ? ?朱溫篡唐后,李克用打著唐朝的旗號,仍然延用唐朝的“天佑”年號,跟朱溫所立的后梁對峙,仍奉唐朝為正朔,這兩人雖然都是在鎮(zhèn)壓黃巢起義中因功成了割據一方的人物,卻結仇甚深,這是因為李克用在討伐黃巢路過汴州時,朱溫設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醉酒后大發(fā)脾氣,把朱溫惹怒了,趁李克用醉酒想暗地里殺了他,幸虧李克用的仆人救了他,李克用得以逃出生天,自此兩人結下了梁子。
? ? ?李克用在908年因病去世,他的兒子李存勖即位為晉王,李存勖即位后,繼承父親遺志,勵精圖治,與后梁對抗中勝出,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同年底滅掉后梁,定都洛陽,李存勖沒有按傳統(tǒng)以自己的王號作為新朝的國號,而是改用“唐”來作國號,以此表示復唐立國,然而后唐李氏與大唐李氏血脈不同,若論關系,只能說曾經是君臣關系,后唐李氏借用了唐這個國號以示正統(tǒng)。
? ? 南唐的創(chuàng)立者是李昪,是屬于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五代就是梁、唐、晉、漢、周,五代各朝掌握中原與關中地區(qū),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后蜀、閩、南漢、南平、楚、南唐、北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國,其余九國分布在江南地區(qū)、湖廣地區(qū)、兩川地區(qū)。
? ? ? 南唐的李昪據說是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后,這樣算南唐跟大唐就有血緣關系了,就跟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在建立政權后以漢為國號,以此表示自己的正統(tǒng)一樣,李昪在建國后也是改國號為唐,不過李昪在937年稱帝時國號為齊,兩年后才改為唐。
? ? ?李昪出身微賤,徐州彭城人,他在六歲時父親李榮因戰(zhàn)亂不知所蹤,由伯父帶著他們母子兩到濠州(今安徽鳳陽),沒多久母親也死了,李昪成了流浪兒,895年,吳太祖楊行密攻打濠州,遇到李昪很是喜歡,收他為養(yǎng)子,不過楊行密的兒子們卻很不高興,楊行密只好把李昪送給部將徐溫,取名為徐知誥。
? ? 徐知誥為人乖巧伶俐,再加上徐溫妻子也姓李,因此深受他們夫妻兩人喜愛,得到了很好照顧,徐知誥喜歡讀書也善于騎射,長大后,跟隨徐溫左右,楊氏雖然立國稱王,然而掌握大權的是徐溫,徐溫死后,徐知誥繼其位,以大丞相、齊王身份掌握楊吳實權,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終于在吳天祚三年(937年)廢掉吳帝楊溥,登上皇位,國號大齊,此時后唐已被石敬瑭所滅,兩年后,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四世孫,改國號為唐。
? ? ?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后的又一個亂世,趙匡胤奪了后周政權后,建立宋朝,隨后相繼掃蕩群雄,于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tǒng)一全國,十國結束,老百姓才又有了安穩(wěn)生活!
三者的關系只是三個政權的國號均號稱為唐,是后世歷史學家為了區(qū)分朝代而加上去的前綴。
后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唐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歷二十一帝。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
后唐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后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tǒng)治疆域最廣的朝代。
擴展資料:
1、唐朝的國號是“唐”,原意是晉的古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其后,爵位傳至李淵。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zhàn)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帝位后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尊稱為大唐。
2、后唐疆域廣闊,主要控制著中國北方地區(qū),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南越江漢;925年至933年,南方諸國除南吳、南漢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國土到達極盛;有今豫、魯、晉、冀、湘、渝諸省,陜、川、鄂之大部,寧、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蘇、皖淮北等地。?
五代十國,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歷來皆以中原梁、唐、晉、漢、周為正統(tǒng)一脈相承。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視后梁為閏,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興唐祚為號召,用唐天佑年號,復唐立國,且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皆出自河東集團。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唐朝
百度百科_南唐
百度百科_后唐
要說五代十國的南唐和李淵的唐朝還真是有那么點關系。南唐可以算是唐朝血脈的延續(xù)。
但具體真?zhèn)芜@個還真無從考證,反正南唐政權建立者自認是唐朝的血脈傳人。
唐朝自從安史之亂過后,整個唐朝基本上就屬于分崩離析了。各地藩鎮(zhèn)雖然歸屬于唐朝,單獨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很多唐朝下達的命令也是有選擇的執(zhí)行。
而唐皇又因為安史之亂對于藩鎮(zhèn)充滿了不信任感。
這種不信任感也加劇了地方割據藩鎮(zhèn)和唐朝中央的矛盾
。但即使如此,各地藩鎮(zhèn)名義上還都是唐臣
。直到黃巢起義后,黃巢軍攻破長安。
此時各地藩鎮(zhèn)感覺唐朝滅亡已成定局,所以紛紛開始自立,唐朝政權因此終結。
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原來的淮南鎮(zhèn)楊行密實力最強建立了吳政權。但好景不長楊行密去世后,他的兒子楊渥掌權繼位,但楊渥能力有限,吳國大權盡數被大將徐溫所掌握。
之后徐溫權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吳國實際上的掌權者楊氏家族基本上就成了徐溫的傀儡。徐溫死后,徐溫的養(yǎng)子徐知誥接手了徐溫的大權,成為了楊吳政權的實際掌握者。
徐知誥通過不斷的吸納人才,把所有終于吳國的臣子全部收攏之后,徐知誥廢除了吳王楊溥,登上皇位,建立大齊政權。
徐知誥上臺后三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李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政權。
之后李昪又為唐高祖、唐太宗立廟,追尊父祖四代為皇帝,改奉徐溫為義祖,并對徐氏子弟大加封賞。至于李昪究竟是不是李恪的后人,這個還真我從考證。
雖然李恪后人血脈確實有因為避禍的原因,改名換姓。但李昪是不是李恪后人這個真不敢保證。畢竟也無法確認李昪是不是想要收民心而去自愿認了唐朝皇帝這個祖宗。
畢竟唐朝當年廣得人心。
百姓心中依舊對唐朝留有一份情。李昪想要借認宗族來獲取這份民心也不無道理。
而李煜身為南唐政權的繼承人,自然他也就是李昪的后人。所以自然而然李煜也就和唐朝也扯上了關系。在南唐李氏家族中,一直都宣傳他們是唐朝的傳承人。
這里還要重點說明一下,李煜所在的政權在五代十國時期國號為?唐?。
南唐政權是后代為了區(qū)分而給李煜這個唐政權的稱謂,之所以把他稱為南唐。那是因為李煜政權地處于中國南部而得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7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悲情只恨生在帝王家
下一篇: 南唐時期宰相,宋齊丘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