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楊玉環(huán)和李隆基的愛情跨越世俗,受到了無數(shù)人的贊美和感嘆。但是,在這感人的愛情故事背后,卻存在著一個受盡忽視的悲情人物。這個人就是楊貴妃的前夫,同時,他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
李瑁一生可謂十分坎坷,作為皇子的他在幼年時期是在自己伯父家長大的,幼年時期的經(jīng)歷造就了他長大以后懦弱的性格,這也是致使他最終結(jié)局凄慘的原因之一。
寄居的童年
李瑁是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的兒子,這位妃子身份比較特殊,她是武則天的侄女。而且因為長相漂亮的原因,這位妃子一直深受唐玄宗的喜愛,而作為這位寵妃的兒子,李瑁之所以會被送到自己伯父家寄養(yǎng),主要和古代封建說法有關(guān)。
武惠妃因為非常受寵的原因,曾經(jīng)有過兩個兒子,但兩個兒子都在幼年夭折,于是這位寵妃就猜測自己可能命中克子。所以為了保存自己現(xiàn)在僅有的這個兒子,她選擇把李瑁寄養(yǎng)在了他的伯父寧王李憲的家里。雖然李瑁身份尊貴,沒有受到任何的委屈,但是從小缺乏父母關(guān)愛的他,畢竟是寄居別人家里,還是養(yǎng)成了一種比較別扭的性格。
李瑁是唐太宗的第18個兒子,他是直到被封為壽王之后,才搬到皇宮里去住,擁有了自己的身份,他算是被冊封的最晚的一位皇子。
與楊玉環(huán)的短暫婚姻
因為李瑁從小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導(dǎo)致他的身邊缺乏真正關(guān)心他的人,這就造就了他性格上的一些懦弱,同時他又極易敏感而抑郁。不過這種不太正面的性格情緒,在遇見楊玉環(huán)之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可惜的是,這個本來可以救贖他的人卻給予了他致命一擊。
楊玉環(huán)與李瑁相遇地點是在他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禮上,年少的李瑁對年輕貌美的楊玉環(huán)一見鐘情,由于當時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深受唐太宗的喜愛,所以作為相對受寵的兒子,李瑁對于楊玉環(huán)的傾心很快就得到了應(yīng)有的回應(yīng)。
李瑁在母親武惠妃的幫助之下,很快地娶到了楊玉環(huán)。唐太宗親自為自己兒子安排了婚禮,楊玉環(huán)從此成為了壽王妃,但是美好的生活是如此的短暫,婚后的幸福生活只過了短短五年而已。
母妃離世帶走了李瑁的太子之位
一切事情的惡化都要從武惠妃的去世說起,據(jù)說當時武惠妃的去世還與其本人的野心和膽小有關(guān)。
據(jù)說,當時的武惠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李瑁當上太子,就設(shè)計陷害了當時的太子和其他的皇子。但是當這些被陷害的人死去之后,這位擁有極強野心的妃子,卻感到了后怕。她開始整宿整宿地做噩夢,最終導(dǎo)致一病不起,很快就離開了人世。而在武惠妃去世之后,李瑁的太子之位也就算是徹底泡湯了。
其實,武惠妃的去世對唐玄宗的影響是最大的,畢竟李瑁因為從小不在母親身邊長大的原因,所以他和武惠妃的感情并不十分濃厚。而作為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對于唐玄宗的意義,是陪伴大于喜歡的。失去了一個枕邊人,對于唐玄宗來說就相當于失去了生活的一半重心。
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
就在此時,感到郁郁寡歡的唐玄宗,竟然在機緣巧合之下碰到了與自己志趣相投且珠圓玉潤、傾國傾城的兒媳楊玉環(huán),在與這位兒媳婦相處的過程中,唐玄宗原本的失落情緒就此徹底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偶得紅顏知己的喜悅和柔情。
皇帝的愛情總是來得如此猛烈而又直接,作為一國之主,即使面對的對象是自己的兒媳,唐玄宗也沒有半點猶豫,想要就能得到是他的真實想法。
于是,在唐玄宗的主觀情緒作用之下,這個兒媳婦很快就脫離了尷尬的身份,成為了這一國之主的秘密情人。并且在唐玄宗賜給李瑁一個新任妻子十天之后,楊玉環(huán)就正式成為了唐玄宗的貴妃。
敢怒不敢言
作為貴妃的前任丈夫,李瑁的內(nèi)心必然是五味雜陳,準確地來說,李瑁內(nèi)心肯定對這一對男女存有一定的恨意,只是恨的程度比較輕而已,或者是說,他在極力地要求自己忘掉這種恨意。
李瑁一生坎坷,他錯就錯在生在了民風如此開放的唐朝。這件事情如果發(fā)生在其他朝代,比如說宋代,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肆無忌憚地掠奪自己的兒媳。這一件事情足以讓這位皇帝被文人唾罵,還可能因此遺臭萬年。
但是,在唐朝,這件事情頂多算是皇家一個不大不小的丑聞,且只是在百官之間流傳而已,只要唐玄宗還是皇帝,那么他就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扭轉(zhuǎn)局面,并把自己的這種行為美化成對于愛情的不懈追求。
他的每一次露面都是一個錯
這時,娶了新任妻子的李瑁不得不被迫接受這個事實,因為他的父親不僅僅是一位父親,還是一國之主,他根本沒有反抗的權(quán)力。不過自此之后,這位壽王就徹底地消失在了朝野之中。他也明白,雖然這件事情自己是受害者,但如果他頻繁地出現(xiàn)在眾人的視線當中,那就相當于是在提醒世人,這位楊貴妃曾經(jīng)的身份。
也就是從這時起,李瑁的存在就成為了給唐玄宗抹黑形象的一大利器。所以,就連唐玄宗也不會允許他頻繁出現(xiàn)在自己的視線中。因此,他算是在被動與主動的雙重作用之下,逐漸消失在權(quán)貴視線當中的。
當然,李瑁逐漸淡出朝堂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他的事情已經(jīng)傳遍了整個唐朝的貴族階層。別人表面不會說什么,但是暗地里的目光和討論卻讓他無法忍受。
結(jié)語
雖然他和自己的新任妻子有了五個孩子,但他的內(nèi)心卻從沒松快過,受到束縛的他在痛苦和掙扎中,怯懦地過完了自己的余生。公元775年,年僅55歲的李瑁就這樣走完了自己坎坷而又怯懦的一生。他的后半生幾乎是隱形人一般的存在,作為皇子的他就因為“楊貴妃前夫”這個身份,不得不選擇隱形般的生存方式。本該肆意的一生,卻因為這件意外,使他活的物質(zhì)滋潤卻又內(nèi)心凄苦,內(nèi)心苦楚無人訴說的苦痛,應(yīng)該是他后半段人生的常態(tài)。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