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不少被傳為佳話,甚至成為后宮榜樣的賢德皇后。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等,她們的事跡不但載入了史冊,還被后人寫成文學作品,搬上戲劇舞臺,在民間廣為流傳。一個好皇帝,要有一個賢內(nèi)助,這是很有道理的。否則,后院老是起火,好皇帝當起來也不得安寧。
東漢的馬皇后,就是一個值得稱道的賢德皇后。
《后漢書.皇后紀第十》是這樣記載馬皇后身世的:“明德馬皇后諱某,伏波將軍馬援之小女也。少喪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藺夫人悲傷發(fā)疾慌惚。后時年十歲,干理家務(wù),敕制僮御,內(nèi)外諮稟,事同成人。初,諸家莫知者,后聞之,咸嘆異焉。后嘗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女雖有患狀當大貴,兆不可言也?!边@段文字的大意是:明德(謚號)馬皇后,名諱己失,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馬援共有三女)。自幼喪失父母(伏波將軍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功臣,立有很多戰(zhàn)功,是被封侯的大將軍。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在征討武陵山民叛亂的進軍途中,馬援染瘟疫死亡。因在進兵路線上與僚屬意見不同,致戰(zhàn)事失利而遭誣陷。死后,削去爵位仍被追究,累及家眷,妻子兒女用草繩捆著串在一起,到朝廷請罪。棺木連祖墳都不敢進)。馬皇后的兄長馬客卿、馬惠敏,都先后夭折了,母親藺夫人悲傷過度,精神恍惚,由此發(fā)病去世。家中一切都壓在馬氏身上,馬氏時年十歲,管理家務(wù),使喚僮仆,對內(nèi)對外,諮詢稟告,井井有條,如同成人辦事。起初,親戚鄰居沒人知道馬氏的能力,后來聽說了,莫不感嘆詫異。馬氏曾經(jīng)生了很久的病,太夫人(馬氏的奶奶)請人為馬氏占卜吉兇,占卜者說:“此女目前雖然患病,但命當大貴,其兆不可言說?!?/p>
而《資治通鑒.漢紀三十六》是這樣記載馬氏如何當皇后的:“甲子,立貴人馬氏為皇后,皇子炟為太子。后,援之女也,光武時,以選入太子宮,能奉承陰后,傍接同列,禮則修備,上下安之,遂見寵異;及帝即位,為貴人。時后前母姊女賈氏亦以選入,生皇子炟。帝以后無子,命養(yǎng)之,謂曰:‘人未必當自生子,但患愛養(yǎng)不至耳!’后于是盡心撫育,勞悴過于所生。太子亦孝性淳篤,母子慈愛。始終無纖介之間。后常以皇嗣未廣,薦達左右,若恐不及。后宮有進見者,每加慰納;若數(shù)所寵引,輒加隆遇。及有奏立長秋宮,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馬貴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蠹日粚m闈,愈自謙肅,好讀書。常衣大練,裙不加緣;朔望諸姬主朝請,望見后袍衣疏粗,以為綺縠,就視,乃笑。后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撼甲嗍掠须y平者,帝數(shù)以試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然未嘗以家私干政事。帝由是寵敬,始終無衰焉?!边@段文字的大意是: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十九日,冊立貴人馬氏為皇后,皇子劉炟為太子。
新立的馬皇后是己故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馬皇后在光武帝時期就己經(jīng)入選太子宮了(自馬援病死被誣譖后,馬家失勢,不少曾被馬援得罪的權(quán)貴都來欺負馬家。馬皇后的堂兄馬嚴不勝憂憤,請求太夫人把馬氏姐妹送入宮庭,并上書皇上,請求看在馬援有功的份上,讓其女兒入宮服侍太子或諸王。光武帝同意了馬嚴的上書。于是,馬氏被選入太子宮,時年十三歲)。馬氏入宮后,小心地侍奉陰皇后(光武帝的皇后陰麗華),既能讓婆婆滿意,又能與相同地位的妃子們?nèi)谇⑾嗵帲叶Y儀都很周到,上上下下都說她好,使得劉莊對她寵愛異常;漢明帝劉莊即位后,冊封馬氏為貴人。當時,馬貴人姨媽的女兒賈氏也被選入宮中,并生下皇子劉炟,漢明帝因為馬貴人沒有兒子,就讓她來撫養(yǎng)劉炟,并對她說:“人未必一定要自己生兒子,只是怕對他的愛撫不夠周到啊!”由是,馬貴人盡心盡意撫育皇子,所付出的勞累辛苦,超過了皇子的生母。劉炟也心性孝順,純潔篤厚,母子慈愛,始終沒有一點嫌隙。馬貴人經(jīng)常以皇帝子嗣不多的原因,向皇帝推薦身邊的宮女侍寢,還唯恐做得不夠好。凡后宮女子有進見的,她都給予安排接納;如能多次受到皇帝召寵的,她還給予重賞。
當主管官員奏請冊立皇后時,漢明帝還沒有開口說話,皇太后(即陰麗華)就發(fā)話了:“馬貴人的品德是后宮中最好的,皇后應(yīng)該是她?!瘪R皇后在宮中正位后,自己愈加謙恭,而且喜愛讀書。馬皇后常常穿著寬大的絲織衣袍,裙子也不加邊飾。當初一、十五,眾姬和公主前來朝拜請安時,遠遠望見皇后的袍衣疏粗,還以為是上等的紋繒縐紗,走近一看,都笑了,原來是下等的粗絲料?;屎髤s說:“這種絲料很適合染色,所以就用了它?!瘪R皇后的節(jié)儉,讓六宮佳麗無不嘆服。
當群臣向皇帝奏請的事情,有遇到難以平衡解決時,皇帝多次試著詢問皇后,皇后都能分析道理,據(jù)實處置,使所奏之事能得到合理解決。但馬皇后從來沒有以家中私事來干涉政事。因此,漢明帝對馬皇后非常寵愛和敬重,這種寵敬,從始至終也沒有衰減過。
這段文字雖然不多,卻記載了馬皇后的品德和處事能力。孝敬太后,以孝為大,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倫理道德;和睦眾妃,從不爭風吃醋,這是一個女人十分難得的寬仁寬厚;撫養(yǎng)皇子,比親生母親還盡心盡責,顯示了母愛無疆的博大胸懷;節(jié)儉樸素,是一個身為國母的女性,作出的勤儉為國的榜樣;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時,卻從不摻雜私事,更顯示出皇后的高尚品德。這在東漢后妃中,乃至歷朝的后妃中,都是鳳毛麟角的。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漢明帝因思念漢室中興的功臣,特在南宮云臺畫了二十八位將軍的畫像,后來又增加了四位,一共有三十二位,就是沒有伏波將軍馬援的畫像。按功績、貢獻,馬援都應(yīng)該榜上有名,但因為馬援是馬皇后的父親,為避椒房之親的嫌疑,所以中興功臣里只有馬援沒有上榜。作為皇后,不僅不徇私,而且對家族里應(yīng)該得到的榮譽也不爭不要。這樣的品德和胸懷,在中國古代的高層女性中,就更加難得了。
明德馬皇后是漢武帝劉莊的皇后,她的父親是將軍富博馬援。明德皇后馬史十三歲時被選入泰宮,很受太子寵愛。劉莊即位為漢明帝后,馬史被封為貴人,后被漢明帝立為皇后。作為一個女人,明德馬皇后在歷史上相當有名。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學家。
明德馬史皇后早年失去雙親,同父異母的哥哥早逝,哥哥的母親因悲痛而精神恍惚。所以當馬史十歲的時候,她開始處理家庭事務(wù),管理家里的仆人。人們對她的能力感到驚訝和欽佩。由于馬家逐漸沒落,被其他家族欺負。馬的堂弟對此十分擔心和氣憤,最后決定將馬送進宮中保存,于是馬在十三歲時被選入太子宮。馬史為人謙和能干,在宮中侍奉太子的母親尹麗華皇后,并結(jié)交了許多妃嬪。宮里的人都不停地夸她,連太子也寵愛他。
漢高祖劉莊即位后,馬史被封為貴人,以寬容和美德行事,安慰和接納漢高祖后宮的嬪妃,并精心撫養(yǎng)他同父異母的妹妹的女兒入宮后所生的兒子劉蕓。后來,馬史因為她的美德和能力被漢明帝立為皇后。成為女王后,馬史沒有依靠寵愛和驕傲,而是變得越來越恭敬和謙虛。漢明帝在政事迷茫的時候,分擔他的問題,從來不用親戚的私事來煩漢明帝。因此,馬史深受漢明帝的愛戴和尊敬。
馬皇后皇帝的妻子之道
馬史,明朝皇帝的明德皇后,謙遜恭順。作為明成祖的皇后,雖然受到明成祖的寵愛和尊敬,但她從來沒有嬌生慣養(yǎng),驕橫跋扈。她不僅處理后宮的各種事務(wù),還關(guān)心明成祖,在明成祖為政事發(fā)愁的時候幫他解圍。由此可見,馬史作為漢明帝的妻子,有自己的一套妻子之道。
明皇后石從小就很能干,父母雙亡促使她從小就獨立堅強。她被選入太子宮后,對太子的母親照顧有加,與其他嬪妃交好。宮里沒人夸她,可見她一生厲害。漢明帝即位后,馬史被立為皇后。馬史成為女王后,盡管他的地位極其高貴,但他對人仍然溫和可親,生活簡樸。她喜歡閱讀。她雖然不干預(yù)政治,但對政治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讓漢明帝對她更加尊敬和愛戴。
漢明帝死后,張寒繼承了皇位。盡管張寒皇帝不是馬史所生,但他是由馬史精心撫養(yǎng)長大的。因此,他們的感情相當深,馬史被尊為太后。馬史做了太后后,寫了《漢明帝年譜》。在寫的過程中,他故意刪除了她哥哥曾侍奉過垂危的漢明帝的事實,理由是不想讓后人知道漢明帝與妃子家關(guān)系密切,以損害他的威嚴。漢章帝即位一年后,想立三兄弟為侯,被嚴詞拒絕。她認為外戚會對朝廷和國家不利。
明太祖馬德一生卑微、卑微、溫柔,堪稱一代圣賢。
大漢王朝四百多年的歷史,除了文景之治、明章之治等盛世的出現(xiàn),也出現(xiàn)了一位杰出的后宮之主,即東漢明帝皇后——明德馬皇后。
馬皇后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馬援因為在征戰(zhàn)中病逝,而被后來接任的梁松誣陷,光武帝怒而取消馬援的爵位,并沒有給任何撫恤,馬家家道中落。當時的皇后才年僅十歲,就幫助母親料理家事。“舉凡敕制僮婢、內(nèi)外咨稟”,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不讓成人,得到宗親鄰里的普遍贊賞!
馬援的侄子馬嚴感覺朝廷的處分對馬家不公平,再加上小時候聽說有相士曾經(jīng)說馬家會靠幼女振興,于是就上書光武帝,請求讓馬援的女兒入宮作諸王妃,想用這個方法振興馬家。光武帝或許還念著馬援的舊情,便選了馬援的小女兒入太子宮。
光武帝駕崩后,太子繼位,是為明帝,封她為貴人,她性情溫和、端莊大方 ,極得明帝的寵愛,但可惜不能生育,后來明帝命她抱養(yǎng)宮中嬪嬙賈氏所生嬰兒為子,并撫慰她道:“人未必當自己生子,能盡心撫育抱養(yǎng)的孩兒,往往還會勝過自己親生的呢!”于是她無比興奮,盡心撫育,勞瘁過于所生,孩兒逐漸長大了,果然母慈子孝,始終無纖介之間。
永平三年,有司奏請立后為天下母,明帝含笑不言,靜候陰太后決擇,陰太后微嗔道:“這還不是明擺著的嗎?馬貴人德冠后宮,立她為后,誰能不服呢?”陰太后一錘定音,她于是被正式冊立為皇后。自被正式冊立為皇后,雖增加了一分尊嚴,但她仍謙遜和藹如初,非逢大典盛裝外,仍常衣大練,裙不加緣,朔望之日,諸姬主入宮朝見,望后衣疏粗,反疑為綺縠吳錦,就近視之,皆粲然微笑,后笑著解釋道:“此繪特宜染色,我穿慣了,覺得非常舒服!”諸姬主聞之莫不嘆息;因皇后如此儉樸,后宮貴人嬪嬙們從此都不敢過于奢侈!
明帝駕崩,漢章帝繼位,尊馬皇后為太后,對太后非常孝順,時時想加恩給外戚,但是太后一再拒絕,始終不準許外戚獲得貴重的爵位。建初四年馬太后薨逝,對于丈夫和兒子的明章之治的盛世她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
再往后千年,到了明朝開國年間,又出現(xiàn)了一位馬皇后,就是孝慈高皇后馬氏,民間傳說叫做馬秀英的。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lǐng)的朱元璋。馬氏婚后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chuàng)建帝業(yè)的歲月里,與他患難與共。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采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對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后總是婉言規(guī)勸,使朱元璋有所節(jié)制。
馬皇后有五子,其中朱橚最為年幼,性格放蕩不羈,長大后被封到開封做周定王。馬皇后對他極不放心,周定王臨行時,便派江貴妃隨往監(jiān)督,還把自己身上的舊布衣脫下來交給江貴妃,并賜木杖一根囑咐:"周定王有過錯,可以披衣杖責。如敢違抗,馳報朝廷。"從此一見著慈母的舊布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為。以嚴為愛是馬秀英對待子女的原則。對寧國公主、安慶公主,馬秀英皇后也要求她們勤勞儉樸,不能無功受祿。而對待朱元璋的義子沐英、李文忠等,她慈愛有加,細心照顧視為己出。
馬氏雖貴為皇后,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宮人或被幸得孕,馬皇后倍加體恤,嬪妃或忤上意,馬皇后則設(shè)法從中調(diào)停。馬秀英保持節(jié)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后以后,仍親自帶領(lǐng)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都將她比擬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nóng)歷八月,馬皇后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yī)院的良醫(yī)診治。馬秀英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么用處呢!況且醫(y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y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么。馬秀英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后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nóng)歷八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于是從此不再立皇后~
竇漪房(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恒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竇氏出身貧苦,同情百姓的悲慘遭遇,常勸文帝節(jié)儉,減輕百姓的負擔。竇太后死于西歷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時年約七十一歲。太皇太后去世,與文帝合葬霸陵。竇太后是中華帝國最后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tǒng)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quán)能繼續(xù)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長孫皇后(公元601年3月15日—公元636年7月28日),北魏拓跋氏的后代,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著名的賢后,生性節(jié)儉、深明大義,唐太宗開創(chuàng)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與長孫皇后的賢淑是分不開的。長孫皇后于仁壽元年出生于長安,大業(yè)九年(13歲)嫁給了唐國公李淵的二子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基以后,被立為皇后。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時年36歲。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初謚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文德順圣皇后。
懿安郭皇后(?—847),祖父是唐朝尚父郭子儀,唐憲宗未立皇后,是后人尊稱皇后,父親是贈左仆射、駙馬都尉郭曖。母代宗長女升平公主。憲宗為廣陵王時,納后為妃。以母貴,父、祖有大勛于王室,順宗深寵異之。貞元十一年,生唐穆宗李恒。元和元年八月,冊為貴妃。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請立貴妃為皇后,是唐朝中后期影響最大的賢后。
孟皇后,元祐皇后(1073年-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常被稱為元祐孟皇后,洺州(約在今中國河北省永年縣)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廢又二度復(fù)位,并二次于國勢危急之下被迫垂簾聽政,經(jīng)歷之離奇,實為罕見。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歲,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選出了端莊嫻雅的孟氏為皇后。隆佑太后一生經(jīng)歷曲折,受挫于哲宗、徽宗兩朝。靖康亂后,能以民族大義為重,兩次垂簾聽政,對于南宋政權(quán)的建立,穩(wěn)固南宋形勢,起到了重要作用。
馬皇后(1332年一1382年),名秀英,史稱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后。安徽鳳陽宿縣人,濠州紅巾軍郭子興的養(yǎng)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興將其許配給部將朱元璋。明史上稱她仁慈有智鑒,好書史。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冊封她為皇后,對她十分信賴,多次聽從她的意見寬免大臣過錯。因此有人將她與唐代的賢后長孫皇后相提并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8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