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人,又稱處月部人,多以“朱邪”為姓氏,最初游牧在準噶爾盆地西南一帶(今屬新疆巴里坤),唐朝時隸屬于西域都護府官府所在地的輪臺,因其居住之地位于沙丘,有一“大磧”[qì,砂石地] ,故此得名“沙陀”。
沙陀人屬于歐羅巴人種,具有深目、高鼻、卷發(fā)、多須等特征,最初為西突厥的處月部,因此也稱“沙陀突厥人”。
五代時期,沙陀人逐漸興盛起來,和月氏人、粟特人相融合。
唐朝的安祿山就是典型的混血兒,他的父親是粟特人,而母親則是突厥人。
昭武九姓——“康、安、米、曹、石、何、史”原本屬于粟特人。
五代時期,昭武九姓的粟特人與沙陀人聯(lián)姻,并為沙陀建立政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后晉的創(chuàng)立者——石敬瑭的祖先就來源于昭武九姓的粟特人。
唐朝時期,沙陀人始終和朝廷保持著聯(lián)系,吐蕃人占據(jù)河西走廊等地,沙陀人被迫和朝廷中斷聯(lián)系。貞元年間,沙陀部落七千帳歸順吐蕃,吐蕃人將沙陀人安置在甘州一帶(今屬甘肅張掖)。
吐蕃人后來懷疑沙陀首領朱邪盡忠和回鶻人勾結,準備把沙陀人遷至黃河以北。沙陀人非常害怕,朱邪盡忠同兒子朱邪執(zhí)宜商量,朱邪執(zhí)宜說:“我世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蕭關(寧夏固原)自歸,不愈于絕種乎?”
元和三年(808年),沙陀部落三萬人開始向東遷移,吐蕃人追擊,沙陀人且戰(zhàn)且走,傷亡大半,負傷的朱邪執(zhí)宜率領一萬人,最后來到靈州(寧夏靈武)。
朝廷把沙陀人安置在鹽州(陜西定邊),設陰山府,任命朱邪執(zhí)宜為陰山府兵馬使。沙陀部的老弱也陸續(xù)趕到,朱邪盡忠的弟弟葛勒阿波率七百人,投奔靈鹽節(jié)度使范希朝,朝廷任命他為陰山府都督。
唐朝末年,沙陀部朱邪氏被朝廷賜姓李氏,朱邪執(zhí)宜的兒子朱邪赤心更名為李國昌。李國昌的兒子李克用在“破黃巢,復長安”中功勛卓著,后來被朝廷提拔為河東節(jié)度使。
唐朝滅亡,李克用建立了后唐,后來沙陀人陸續(xù)建立政權,如石敬瑭建立了后晉、劉知遠建立了后漢、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建立了北漢。
后晉時期,契丹人崛起,頻頻在華北、中原地區(qū)騷擾殺掠,契丹人認為,沙陀人在中原擄掠了大量金銀珠寶,于是專門追殺沙陀人。
沙陀人被迫向南遷移,其中有一支遷至湖北,至今,沙陀后裔仍集中居住在丹江口市沙陀營村、十堰市鄖陽區(qū)李家坡村等地。
沙陀人的后裔至今還保存著祖先的遺傳特征,李氏家族的孩子多為頭發(fā)略呈紅色,卷曲;雙眼皮,大眼睛,長睫毛;瞳仁呈黃色或呈藍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9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