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里,孫策崛起的過程中有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叫笮融,全書只提過他六次,而且都是一筆帶過。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卻是個狠角色。
笮融原是陶謙的下屬—下邳相,還當過廣陵、下邳、彭城三地的賦稅運輸官。這些都是肥差,怎么落到笮融頭上了呢?因為他和陶謙是同鄉(xiāng),但他坑的第一個人就是陶謙。
在這些肥差上,笮融秉持“雁過砍腿”的精神,把口袋裝得鼓鼓囊囊。他玩得這么大,陶謙當然知道,不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因為他貪的錢幾乎都用于辦佛事了,儼然就是那個年代的佛教領(lǐng)袖。
有這么善解人意的領(lǐng)導(dǎo),笮融應(yīng)感恩戴德才對,但他信佛是一回事,維護個人利益則是另一回事。
公元193年,就在笮融大搞佛教時,曹操來報殺父之仇了(當年,陶謙的部下在徐州殺了曹父),對徐州不少州縣展開屠城。那時的曹操生猛無比,陶謙根本不是對手,他的部下也都人心惶惶。
笮融本該為陶謙分憂解難,卻很不厚道地帶著一萬多號人跑了,開啟真正的“惡魔”人生。
笮融先是去了廣陵郡,在這里遇到了老同事、老朋友—廣陵太守趙昱。趙昱熱情地給他接風(fēng)洗塵,不料笮融在接風(fēng)宴上拔刀干掉了趙昱。之后他縱兵瘋狂劫掠,昔日繁華富庶的廣陵成了人間煉獄。
笮融又把目光投向不遠處的秣陵。秣陵太守叫薛禮,在《三國演義》里也是醬油角色,說是死于孫策的軍事行動中,但他的真實死因更憋屈。
笮融有殺趙昱、劫廣陵的劣跡,按說薛禮應(yīng)提防他,可薛禮仍對笮融以禮相待,渾然不知死神的鐮刀已鎖定他的腦袋。
薛禮的運氣比趙昱稍微好點,因為笮融剛到秣陵,孫策就殺了過來,他必須聯(lián)合薛禮對付孫策。可他們的軍事水平比孫策差遠了,一觸即敗。
笮融打仗不行,卻擅長坑自己人:用殺趙昱的方式又殺了薛禮,然后帶著薛禮的輜重、余部繼續(xù)逃亡。
這次,他跟在豪強劉繇的麾下。劉繇對笮融的所作所為多少也知道一點,但他正被孫策步步緊逼,自顧不暇,實在沒精力細究笮融的問題。這個疏忽很快就讓劉繇后悔不迭。
眼看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少,劉繇決定向豫章郡發(fā)展,但此時豫章郡也雞飛狗跳—劉繇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和劉表任命的諸葛玄正爭奪豫章郡的控制權(quán),打得不可開交。劉繇決定派笮融去幫助朱皓。
時評大V許劭趕緊跑來勸說:笮融那么狡猾,朱皓怕要吃大虧啊!劉繇大驚失色,趕緊派人通知朱皓,可惜晚了,笮融再次擺上鴻門宴,殺了朱皓。
劉繇腸子都悔青了,立刻發(fā)兵進攻笮融,發(fā)誓要把這個白眼狼碎尸萬段。笮融被攆出豫章郡,逃到深山老林,被山民砍了腦袋。
笮融接二連三的背叛行徑,無疑會令人聯(lián)想到呂布,但呂布背叛前還有一些思想斗爭和道德掙扎,還需要一些關(guān)鍵人物推波助瀾,而笮融似乎完全不受道德的約束。同時,也正是他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佛教的傳播。佛性與魔性映射在他身上,或許這便是亂世中人性的極端表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