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后趙匡胤繼位,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了北方,而當時東南一隅的吳越國國力強盛,有抗衡之資。吳越國王錢镠(liú)之孫錢弘俶,遵循王祖錢镠"善事中原,維護一統(tǒng)"的家訓,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不受大的損失,避免生靈涂炭,做了一次偉大的放棄--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舍別歸總,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數(shù)獻給宋朝,促成中華統(tǒng)一。
這一歷史事件被稱為--納土歸宋。納土歸宋,開創(chuàng)了中國和平統(tǒng)一的先河,當時,長江以南,唯獨吳越國治下百姓免于磷青骨白之苦,其庇斯民甚厚。
錢弘俶,生于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八月二十四日,為吳越國第五任國王,在位時間30年。錢弘俶,字文德,系吳越國文穆王錢元瓘第九子。他先后被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治所鄧州)等,謚忠懿王,墓址在今河南洛陽市孟津縣內(nèi)。
錢弘俶納土歸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的原因是先祖的遺訓。五代十國時期,錢弘俶的祖父錢镠(liú)一直以善治國,以保境安民為基本國策。甚至在病逝時,也不忘叮囑后人要量力而行之,要識時務,如果遇到真主便立刻歸附。而他的子孫們謹記祖宗的教誨,并沒有自大稱帝,而是一直尊奉中原為正朔。這是錢俶納土歸宋的第一個原因,因為他要謹遵祖宗的教誨。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錢弘俶不愿意看到吳越百姓為了自己的王位與趙匡胤拼死一戰(zhàn),寧可將個人榮辱與生死置之度外,也要保全百姓,這是超越人性的大義凜然,為吳越地區(qū)保存了文化火種,江以南百姓獨能免于磷青骨白之苦,其庇斯民甚厚。
影響
錢氏家族枝繁葉茂又碩果累累的原因在于一次偉大的歷史放棄--納土歸宋。吳越王錢镠貫徹"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的國策,禮賢下士,廣羅人才;獎勵墾荒,發(fā)展農(nóng)桑。特別是他在統(tǒng)治區(qū)內(nèi)興修水利,修建錢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閘,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只往來。人稱"海龍王"。在位四十年,戰(zhàn)爭很少,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其后的錢氏三代五王,都在祖上治世的基礎(chǔ)上有所突破和變革,成了五代時期最為富有的國度。趙匡胤吞并所有藩國,統(tǒng)一中原后,就把目光轉(zhuǎn)到了吳越國上。他想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國。錢镠的孫子錢弘俶遵循了祖訓,帶著全族三千余人趕赴開封,面見宋太祖,俯首稱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納土歸宋事件。富饒美麗的江南河山,避免了一次血雨腥風的踐踏。錢弘俶委曲求全的舉措,讓趙匡胤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錢氏家族也得以保全宗脈,江南百姓更得以免遭戰(zhàn)爭之苦,這無疑是出于錢镠和錢弘俶的睿智選擇,安寧了一方。由北宋編寫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由于趙氏為帝,所以將"趙"姓排在第一位;將"錢"姓排為第二,都是因為當年的老百姓擁戴錢氏國王為和平統(tǒng)一中國所做的抉擇。
吳越國三代五王,尤以開國錢镠、歸宋錢弘俶功德卓著。特別是錢弘俶,他不比一般的亡國之君,沒有陳叔寶的荒淫,沒有李后主的懦弱。但只有他在北宋未發(fā)一兵一卒之時,納土歸宋。有如此君王,乃吳越百姓之福。我們習慣于歌頌那些誓與國家共存亡而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們,但這個錢弘俶的功德確實還要大得多。吳越王始終未稱帝,一直臣服于當時北方中央政府,從后晉、后漢到后周,只是當時諸朝力量不足以統(tǒng)一。所以吳越歸宋不存在民族問題,不能把錢弘俶等同于一般的投降派。歷史上沒有幾個政治人物是主動走下舞臺的,即便知道大勢已去,也要傾國之力,號召軍民以保家衛(wèi)國之名做殊死之搏。有氣節(jié)的戰(zhàn)死沙場,無氣節(jié)的做了安樂侯。如不存在民族侵略的前提,這種抗爭的實質(zhì)是利用老百姓的感情捍衛(wèi)一家之江山。從這個意義上講,錢弘俶其德大焉,他以錢氏一家之利換取吳越免受生靈涂炭,百姓依然安居樂業(yè),功德不可謂為不厚。
錢氏立國,本因時逢亂世,民不聊生。錢镠為保家園打出了一個吳越國。這位活了八十一歲的國王臨終留下遺言:凡中國之君,雖易異姓,宜善事之。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圣人云順天者存。又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由此可見,錢弘俶的選擇也是遵循了祖上的遺訓。
錢镠之孫錢弘俶納土歸宋,實現(xiàn)了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為當時及后世百姓所敬仰。形成錢王文化,賦予臨安特色文化資源,不僅是吳越錢氏家族的精神財富,更是臨安乃至吳越地區(qū)人民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一直以來,臨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錢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深度挖掘錢王文化內(nèi)涵,努力打響錢王文化品牌,在全社會營造出傳承錢氏家風、弘揚錢王文化的濃厚氛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0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