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名為愛新覺羅 弘歷,在位60年國富民強,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設立伊犁將軍等偉績,曾六下江南,是一個有作為的明君。我們知道大清朝一直都是秘密立儲,卻又為何到了乾隆帝會突然提前傳位呢?
大家都知道,乾隆開始采取的也是秘密立儲的方式,但其實在乾隆帝剛剛即位的時候,他就說過他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就會退位了,因為非常崇拜皇祖父康熙帝,所以決定自己在位期間絕不超過康熙帝的61年執(zhí)政時間。但是他卻在在位60年的時候提前將皇位傳給了皇十五子颙琰,難道他就不怕太子被其他皇子拉下馬嗎?原來乾隆帝一生有十七個兒子,但是有七人早夭三人早逝,所以乾隆以前看好的幾位皇子都去世了。
乾隆帝在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儲的時候就自述過:如果他賢能的話,就請保佑他有所成,如果不賢就請老天奪去他的性命,我在選擇其他人。乾隆自己就是一位賢能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減免賦稅,重視農(nóng)桑,使得社會生產(chǎn)持續(xù)發(fā)展。對內平定了準格爾部叛亂,對外拒絕了英國特使馬噶爾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這些措施都現(xiàn)在中國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
就這樣到了乾隆60年的時候,乾隆帝在九月三日時就宣布退位并且在勤政殿內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入內,共同擬定密嗣位皇子的名字,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改名為颙琰,改明年為嘉慶元年宣布退位。當時乾隆帝所存不多的兒子就只剩四人了,八皇子、十一皇子、十七皇子和十五皇子了,而十五皇子最受寵愛,文武兼?zhèn)?,所以乾隆從中選擇自然是十五皇子嘉親王了。
嘉慶元年的正月初一,在太和殿舉行了登基大典,乾隆帝到了太和殿,親自授玉璽給颙琰,史稱嘉慶帝,乾隆帝就正式的被尊為太上皇了,但是乾隆帝看似退位了,其實不然他依舊訓政了三年零兩天。后人多稱之為實禪不退。對于這種行為嘉慶帝自然就很難做了,那么乾隆皇帝為何不頤養(yǎng)天年而要操勞國事呢,近代學者認為有兩種原因:一就是乾隆帝不放心兒子嘉慶帝當政,二是乾隆皇帝貪戀權力。
曾經(jīng)凌駕于萬民之上輝煌燦爛的乾隆帝終于在嘉慶4年病逝終年89歲,廟號高宗純皇帝,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遵化),后人常將康熙帝與雍正帝、乾隆帝三人比較,稱為“康乾盛世”。乾隆帝的不足可能就是讓和珅把持朝政20年,致使后期政治腐敗,民怨沸騰了,在太上皇駕崩之后,嘉慶帝馬上就制裁了 和珅,沒收其家產(chǎn)。乾隆帝的倒下也就意味大清盛世的時代也告一段落了,但是乾隆帝卻是清代唯一一位當過太上皇的帝王。對于這樣的乾隆帝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乾隆兒子雖多,但活到成年的卻沒幾個,嘉慶資質平庸,但乾隆晚年已經(jīng)沒得選,把皇十五子永琰立為皇帝,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89歲),在位時間第二長(60年)的皇帝,乾隆帝禪位后又繼續(xù)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治國有方,文治武功都成績斐然,清朝在他的治理下達到了立國以來的最鼎盛時期。乾隆帝89歲的壽命更是創(chuàng)下了中國皇帝之最,但是乾隆如此高壽,他的長壽基因卻并沒有傳給下一代,17個兒子,多數(shù)都沒能活到成年。
在清朝,乾隆帝的子嗣已經(jīng)算是最旺的,共有17個兒子,他的第一個兒子永璜出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可惜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便憂懼而終,年僅二十三歲。而皇次子永璉則是乾隆第一個夭折的孩子,于乾隆三年(1738年)薨逝,年僅八歲。
乾隆十七個兒子,幼殤的多達五個,其中皇九子、皇十子和皇十六子甚至都來不及命名就去世了。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十七個兒子在世的僅剩下七人,可見乾隆雖然非常高壽,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的長壽基因卻并沒有傳給下一代,自嘉慶、道光后,清朝皇帝的壽命便一代不如一代,其中同治、光緒和宣統(tǒng)連續(xù)三位皇帝都絕嗣。
(劇照:八歲即不幸去世的皇太子永璉)
乾隆即位之初效法漢人“立嫡以長”的做法,于乾隆元年(1736年)密定嫡出的皇次子永璉為皇太子,可是僅僅三年后(1738年)年僅八歲的永璉便不幸薨逝,不得已,又立孝賢純皇后所生二兒子(在乾隆所有兒子中排行老七)永琮皇太子,可永琮兩歲的時候也死了
。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東巡途中,短短幾年內乾隆痛失兩個嫡子和皇后,令他傷心不已,遂遷怒于庶出的皇長子永璜,永璜不久憂懼而死,心有愧疚的乾隆命令大臣不準再提立儲之事。
一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已經(jīng)六十三歲的乾隆已經(jīng)沒有理由回避立太子的問題了,可是此時乾隆在世的皇子已經(jīng)只剩下七人,就是這七人乾隆卻挑來挑去始終沒挑出一個結果來。直到這一年冬,乾隆才下定決定,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
永琰不是嫡子,在乾隆在世的七個兒子中并不突出,但他為什么最后會被立為皇太子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乾隆中期最受寵愛的令懿皇貴妃,后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
1:子憑母貴
永琰的生母是令懿皇貴妃,她比乾隆小17歲,是乾隆統(tǒng)治中期最為喜愛的后妃之一,乾隆六下江南,其中有三次令懿皇貴妃都隨駕南巡,乾隆東巡泰山和曲阜孔子故里,令懿皇貴妃也隨駕在側??梢?,乾隆對令懿皇貴妃是極為寵愛的。
貴妃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薨逝,待到乾隆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公開永琰的皇太子身份的時候,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也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乾隆愛妃及子,將永琰冊立為皇太子。
2:聰明乖巧,深得父愛
嘉慶雖然親政以后表現(xiàn)出了他執(zhí)政能力的局限性,但是少年時期的永琰確實在乾隆在世的兒子中顯得與眾不同。而他的幾個在世的兄弟,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比如皇八子永璇“沉湎酒色,又有腳病?!?/p>
根本不被乾隆所考慮,還有皇十一子永瑆對書畫深度沉迷,無欲無求,對當皇帝沒啥興趣,至于其他幾個皇子也都有各自存在的問題。乾隆思來想去,也就永琰這個兒子看著還順眼。永琰的老師朱珪在赴福建學政任前,曾寄語永琰一段話“曰養(yǎng)心、曰敬身、曰勤業(yè)、曰虛己、曰致誠”,而永琰也確實是“力行之”,甚至奉為自己的座右銘,在親政后,亦“嘗置左右”。
少年時期的永琰,學習成績頗佳,“英詞炳蔚,援筆立就,動成典則”。乾隆本身就是一個文人型的皇帝,對好學而文采頗佳的永琰自然很是喜愛。
3:永琰較聽話
嘉慶帝永琰算是一個守成之君,當皇帝后基本貫徹了乾隆的執(zhí)政理念。作為權力欲極強的皇帝,乾隆對當時年僅十三歲的皇太子永琰(當時還未公開)有足夠的認識,這個孩子看起來老實聽話,好好對他思想上進行灌輸,必能在自己賓天后貫徹自己的執(zhí)政理念。
而事實上,看起來頗為柔弱的永琰,在當皇太子的日子也確實是戰(zhàn)戰(zhàn)栗栗,不敢造次,他的兩段婚姻都是乾隆做主,雖然自己心里并不大喜歡這種包辦的皇家婚姻,但永琰從沒有在乾隆面前有過一句怨言。這樣聽話的兒子,對于乾隆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即便在他退位為太上皇后,永琰也謹遵父命,大事交太上皇決斷,這確實讓乾隆感到非常欣慰。
后記
(清仁宗嘉慶皇帝)
嘉慶帝是一個能力平庸的皇帝,在位期間基本都在貫徹乾隆的執(zhí)政理念,沒有突破,自然就無法讓已經(jīng)埋伏危機的清王朝走出陰霾,嘉慶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清朝在他手上由盛轉衰。
可是清朝的衰弱,卻不能由嘉慶帝一個人來承擔,他一生中有很長時間都深受乾隆帝的影響,可以說,是乾隆帝把嘉慶帝塑造成了后來的樣子,沒有遠見,迂腐保守,缺乏擔當,勉強算是一個守成之君。
乾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其長壽基因卻未能傳承下去,十七個兒子,活到成年的不到一半。最后一次立儲,在世的兒子只有七人,而即便這七個兒子,也是良莠不齊,根本找不出一個出眾優(yōu)秀的兒子,永琰在乾隆在世的兒子已經(jīng)算是最好的了??梢哉f,選擇永琰作為儲君實在是乾隆的無奈之舉,他已經(jīng)沒得選了。
主要原因是康熙帝對于弘歷的喜愛。康熙皇帝在世時,非常的喜愛弘歷,而弘歷對于爺爺也是非常的尊敬,并且一心想要成為像爺爺那樣的好皇帝。在古代因為有一個好兒子而可以繼承皇位的人非常的多,所以雍正也記著康熙對于弘歷的喜愛,在傳位時選擇了康熙帝最為看好最為喜愛的弘歷,作為將來自己皇位的繼承者。
后宮的紛爭也很影響皇位的繼承。當時弘歷的母親是堂堂的鈕鈷祿貴妃,而鈕鈷祿家族在當時是非常顯赫的,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名門望族,而鈕鈷祿貴妃在雍正在世時也是非常受寵愛的,所以傳位給鈕鈷祿貴妃的兒子無可厚非。
所以這也影響了雍正選拔繼承人時的選擇,畢竟不能讓一個不受寵的嬪妃將來成為太后之位,所以乾隆才會得以上位。
當時有可能繼承的還有老三,因為與他八皇叔私交甚好,所以影響了他將來繼承皇位。雍正皇帝繼位后不久就開始清理老八集團,而雍正的第3個皇子弘時與他八皇叔的關系比較密切,所以這也影響了弘時將來作為繼承人,因為雍正擔心弘時是老八集團的人,而影響到自己將來的皇位。相反,弘歷一直站在父皇這邊,一直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己,深受雍正的喜愛,所以最終雍正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老四弘歷也就是將來的乾隆皇帝。
筆者認為乾隆之所以傳位給資質平平的嘉慶就是因為當時乾隆現(xiàn)有的兒子里真的是找不出比嘉慶還優(yōu)秀的繼承人了。總之就是乾隆之前想要傳位的那些人都早逝了,所以不得已才選擇了資質平平,母親身份也不算高貴的嘉慶。要知道乾隆之前一直都盼望著能有嫡子繼位,但是老天卻沒讓他如愿。
乾隆自己是庶出,而且在乾隆之前的滿清君主都沒有嫡子繼位的先例,乾隆這么驕傲的人,他想比自己的前輩們都好,所以就一門心思想讓嫡子繼位。這項艱巨的任務就交到了富察皇后的手中,富察皇后給乾隆生下了兩子兩女,可惜最后只有一個公主活到成人,北京現(xiàn)在還有這個公主的公主府。富察皇后先后為乾隆生下了永璉和永琮兩個嫡子,從這兩個嫡子的名字我們就不難看出,乾隆對嫡子寄予的厚望,璉和琮都有宗廟的意思,而且這兩個嫡子其實都被乾隆秘密立儲。
尤其是嫡長子永璉,乾隆對他寄予厚望,但是古代孩子夭折的幾率實在是太大了,即使是生在皇家很多都難以保全。在永璉病逝后,富察皇后知道乾隆一心想要嫡子,所以即使那會她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但是仍舊拼命為乾隆生下嫡子永琮。
可惜永琮只活到了二歲,也病逝了。這兩個嫡子都去世后,再加上富察皇后在乾隆十三年也病逝了,而且因為在富察皇后的葬禮上乾隆訓斥了長子永璜,導致他也英年早逝,要不然本來永璜其實也算個不錯的人才。后來乾隆就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永琪身上,永琪確實是一位很優(yōu)秀的皇子,但是他年僅二十五歲也病逝了。乾隆面對自己愛子一個又一個的病逝,除了難過外他也不得不選擇了資質一般的嘉慶繼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1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他連續(xù)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為什么不能···
下一篇: 蘇定方有多厲害歷史上的戰(zhàn)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