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曹操剛正不阿,真的只想做“治世的能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站在洛陽東城門下,英姿勃勃。這一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征入洛陽擔任郎官。
曹操整理好衣裳冠帶,昂首走進城中,從這一天起,他就要正式步入朝堂,為天子計,為萬民安。
洛陽城天下首富,第一次進洛陽城的曹操沒有被繁華的街景所吸引,他只是有點感傷,十常侍專政以來,天下民生凋敝,饑民遍野,天子腳下的繁華顯得格外刺眼和諷刺。街市上隨處可見鮮衣怒馬的王公貴族,仆役成群,招搖過市。曹操冷眼旁觀,大漢的朝堂已經腐朽了,必須有個人站出來,發(fā)出點不同的聲音,去割肉剜骨,而他曹操,愿意做這把刀。
動身前往洛陽之前,族中長輩和他有過徹夜長談,告誡他洛陽滿城權貴,勢力錯綜復雜,凡事要謹小慎微,不能輕易得罪人。曹操當時答應了長輩的告誡,心中卻已經下定決心,他曹操是被評為“治世之能臣”的人,怎能和那些尸位素餐的膏腴之輩同流合污。
曹氏家族在洛陽城世代官宦,在洛陽城也有不小的勢力,曹操被舉為孝廉時就已經知道,他任職郎官后,正式任命的官職將是洛陽北部尉。曹操知道這是族中經營打點的結果,他不排斥通過這種方式得來的官職,只有掌握的權力越大,才能決定越多人的命運,最終實現他的抱負。曹家在洛陽多年的經營成果是他可以借的勢,也是他的盾,他將要做的事將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沒有足夠的支持也許會死無葬身之地。
洛陽北部尉是掌管洛陽北城治安的職位,在擔任郎官期間,曹操通讀了漢朝律令典籍和過往案例,為即將赴任的官職做好準備。在其位謀其政,肅清朝堂就從明正典刑開始,國以法而定,法定而國強。他曹操要讓這個天下知道,有些規(guī)矩,是不可逾越的。
數月過去,曹操終于等來洛陽北部尉的任命文書,而他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上任第一天,曹操身穿嶄新的官衣官帽,端坐北部尉衙門大堂召見下屬,他要向衙門所有官吏展示他的決心和態(tài)度,他計劃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肅北部尉官衙的風氣。北部尉雖然是掌管洛陽治安和刑律的衙門,但受朝廷政治風氣的影響,衙門長官帶頭違紀,整個衙門上下彌漫著散漫之風。當天,曹操向所有北部尉官吏重申了衙門規(guī)矩和律令,不教而誅謂之暴,現在有言在先,如若再犯,就休怪他曹操無情了。不到一個月,曹操杖責了三員擅離職守的衙吏后,整個衙門風氣為之一肅,沒有人再敢不把規(guī)矩放在心上。在北部尉衙門這一畝三分地上,曹操已經做到了令行禁止,接下來他要讓整個洛陽北城令行禁止。
在《三國演義》中許韶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而在《后漢書 許韶傳》中原文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世說新語》中也是差不多的記載,那么分析一下這兩種版本,唯一相同的是亂世之中曹操會有所成就,但是如果是清平時代,是治世,曹操會不會成為一個能臣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比較傾向于曹操即便在治世也不會成為一個能臣,理由就是曹操的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自己能夠辜負天下人,但是不能有任何人辜負他,用現在的話來說,曹操就是一個高度利己主義者。如果說是在亂世,用這樣的方式做人做事尚且還說的過去,畢竟整個社會秩序已經崩潰,強權就是真理,在強權面前當然是不會允許有任何人辜負自己,而不管做錯什么,強權當然也不會認錯。
但是在古代所謂的治世也有這樣一種權利,那就是皇權,皇權的本質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其實說簡單點曹操渴望的就是這種無上的權利。即便是在治世當中,不管是普通臣子,亦或是所謂能臣,權利也是及其有限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切的權利都要在皇權的約束之下。而以曹操的能力在治世之下焉能臣服?輕則行權臣專擅獨斷之事,重則想方設法的攫取這種權利,企圖做問鼎之事。
這里有必要說的是,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北方大部分已經歸順的情況下,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是行的就是權臣專擅獨斷之事,但是此時的半壁江山不是治世嗎?難道曹操就不能努力復興漢室嗎?非不能,來不為也。
另一個就是司馬家族,當時司馬昭分兵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 完全可以看成全國統(tǒng)一的治世了,但是不也一樣弒帝篡位,代魏稱帝,所以就算換了一個歷史背景,從亂世變?yōu)橹问溃说男袨檫壿嬆且彩遣粫兊?,尤其是一個人的能力遠超同時代大多數人的時候,必然會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或許在治世之中,曹操、司馬之輩的翻起大浪的機會會小一些,但是作為一個高度利己主義者,總是會不斷向上獲取權利,一旦有所機會就會去做?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事情。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以說是許劭對于曹操最為恰當的評價了,而且也基本上都應驗了。其實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不論是從正面還是反面都充分說明了曹操的能力。
“如果生在治世就是宰相之才,如果生在亂世就是霸王之姿”,曹操自己本人對于這個評價也非常喜歡,不過他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是奸雄。
而事實上,曹操確實具有成為能臣的能力,并且他一開始也是立志讓自己成為治世能臣的。他最初在縣衙任職的時候,初上任就設置了五色棒,凡是犯罪之人,無論身份一律以五色棒行刑。為此,曹操甚至打死了十常侍的親戚,得罪了權貴,丟了官職。
但是他并沒有因此就失望氣餒,后來在董卓亂政的時候,曹操不惜以身犯險,借著獻七星寶刀的機會想要刺殺董卓。后來刺殺失敗,曹操又舉義旗,號召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
只可惜,各地諸侯只顧自己的利益,占地為王,互相征伐。曹操為了保全自己,選擇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后利用他的軍事才能逐一征討那些叛逆。
以曹操的才干,他很快就一一清掃了當時最聲名顯赫的諸侯,例如袁紹,袁術,呂布,張繡,劉表等等。而曹操每一次得勝凱旋,他的聲望都會提升,以至于漢室江山已經名存實亡,而他曹氏的政權卻如日中天。
但是曹操雖然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下,可他至死都沒有廢掉漢獻帝自己坐龍椅。也算是至死都是漢臣吧,所以這兩句評價可以說是非常中肯了。
首先,司馬遷是漢朝的人,曹操是三國的,曹操是司馬遷死了之后才出現的,所以這話不是司馬遷說的,而是許劭說的。
曹操 年少時曾任洛陽北都尉的他,就初露治世能臣的風范而且相信在漢室威望尚存一息,甚至在董卓死之前,曹操都沒有產生過不臣之心,只是隨著天下大事的變遷,權利和地位的攀升,加之天下諸侯紛爭的“良機”,曹操的心理逐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亂世奸雄也隨之誕生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1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為什么會有秘密立儲存在的意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