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砝钍烂衩髅鲪鄄湃缑?,為什么一定要斬殺單雄?原因其實不簡單,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隋末唐初,恰逢亂世當中,正是英雄好漢層出不窮的年代,然而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求賢若渴的李世民,為何偏偏容不下驍勇善戰(zhàn)的綠林老大單雄信呢。
首先是外因,李世民只是萬古明君,然而他并不是圣人,他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
其一:單雄信曾經(jīng)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想當初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率軍出戰(zhàn)。單雄信持槍縱馬直取李世民,如果不是徐世勣及時出現(xiàn)制止單雄信了,恐怕也就沒有了后來的貞觀之治,歷史也要隨之而改寫,也可能就沒有現(xiàn)如今的你我什么事情了。
其二:單雄信反復無常,不堪重用。為什么這么說呢,單雄信少年得意,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是聞名于九省五路綠林總扛把子,受同郡翟讓之托,幫忙為瓦崗寨招兵買馬,后來翟讓把寨主之位讓給了前來投靠的李密,由于受人挑唆,李密設計誅殺了翟讓,單雄信直接向李密叩頭求饒。本著惜才之心,李密留下了單雄信并委以重任。然而之后當李密敗在了與王世充的對戰(zhàn)中時,單雄信又毫不猶豫的投靠了王世充,成為了王世充的乘龍快婿。說道這里,不知道有沒有人想起歷史上一個履歷與單雄信極為相似的人,對了,就是呂布,原為丁原部將,殺了丁原歸董卓,殺了董卓歸袁紹,棄了袁紹歸張楊。如果你是皇帝,你敢用這樣的臣子嗎?
其三:高祖皇帝李淵曾經(jīng)誤殺過單雄信的兄長,而以單雄信這種耿直boy的人設,未必沒有耿耿于懷。留著他,始終是個隱患啊。
其四:單雄信自己寧愿死都不投降。剛好給了李世民一個殺他的絕好理由,難不成還要秦王殿下低聲下氣的求他投降不成。
然后是內(nèi)因: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你是什么樣的性格,迎接你的就是什么樣的命運。
其一:單雄信為人朝秦暮楚。從先后叛變于翟讓、李密等人就能夠看出;
其二:單雄信心胸狹窄,沒有大格局。李淵誤傷了他兄長,他立馬就要父債子償,差點就讓太宗皇帝血濺洛陽城下。與羅成不知什么原因產(chǎn)生了一點矛盾,無論羅成怎么示好,即便那個人是他的連襟,就是怎么也不肯原諒羅成。
其三:重色輕義。王世充對他施以美人計,他便趁著李密與王世充酣戰(zhàn)之際,押解李密的家眷歸鄭,脅迫其向王世充投降。
其四:沒有一雙慧眼,不會站隊,舊日與他交好的秦叔寶、徐世勣等人前后紛紛投靠了秦王李世民,然而只有他一意孤行,選擇了負隅頑抗的王世充。也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王世充戰(zhàn)敗時也就意味著單雄信的命運到了盡頭。
話說單雄信之死,原因雖多,究其根本,都在于其自身。簡直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型代表人物。李世民畢竟是明君,面對當初勸諫李建成除掉自己的魏征都能夠委以重任,未必就是容不下他。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剿滅了洛陽的王世充,俘虜了大將軍單雄信。他不顧徐世勣的苦苦求情,最終將單雄信斬首示眾??催^《隋唐英雄傳》的朋友都知道,單雄信號稱是瓦崗寨中第一號英雄好漢,他人送外號"赤發(fā)靈官",不僅為人豪爽仗義,而且擅使馬槊,勇猛無比。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說: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
可問題是:這么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猛將,為什么李世民沒有把他收為自己所用,而是選擇了將他殺死呢?李世民一向是求賢若渴,他手下的尉遲敬德、徐世勣、秦瓊、程咬金等人都是其他陣營投降過來的降將,為什么李世民可以對這些人禮待有加,而唯獨不能容下單雄信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單雄信曾經(jīng)兩次威脅到李世民的生命在李世民攻打洛陽期間,單雄信曾經(jīng)多次威脅到李世民的性命,而見于史書記載的至少有兩次。
第一次記載于在《舊唐書》中:
雄信出軍拒戰(zhàn),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恐,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單雄信武藝高強,尤其擅使馬槊,也就是騎馬時用一種類似長槍的武器進行殺敵。他對李世民緊追不舍,并且差點把李世民給當場刺殺。這時候多虧了徐世勣趕到,呵退了單雄信。徐世勣和單雄信曾經(jīng)是瓦崗寨中的生死兄弟,雖然各為其主,但單雄信還是給了徐世勣一個面子,饒過了李世民一馬。
另外一次則記錄于《新唐書.尉遲恭傳》中:
單雄信者,賊驍將也,騎直趨王(李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乃翼王出。
在洛陽城下的另外一場戰(zhàn)役中,李世民再次被單雄信追殺。這次沒有徐世勣在身旁,李世民眼看就要死在單雄信的長槊之下,正在危機時刻,尉遲敬德拍馬趕到,把單雄信從馬上打到了地上,救下了李世民。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真正遇到生命危險的兇險時刻其實并不多。而這個單雄信卻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難免在李世民的心中會留下陰影。正因如此,李世民后來才執(zhí)意要殺死單雄信,以報先前之仇。
單雄信為人不忠,多次背叛舊主在《隋唐英雄傳》中,單雄信被塑造成了一個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形象。他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的莊主,號稱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為人俠義豪爽,鋤強扶弱,天底下的所有英雄好漢都欽佩他的為人,奉他為大哥。
然而,《隋唐英雄傳》畢竟是小說演義,真實歷史上的單雄信可并沒有這么的忠義。他甚至還做出過一些為人不齒的背主之事,使當時的天下豪杰嗤之以鼻。
首先,單雄信在面對翟讓之死時,選擇了卑躬屈膝的向李密投降。單雄信和瓦崗軍的首領翟讓是至交好友,兩人素來友善,名義上雖是主臣,感情上實則是兄弟。然而,后來李密殺死了翟讓,單雄信非但沒有抵抗,亦或是慷慨赴死,反而是向李密這個殺害了他舊主和好友的人跪地求饒,磕頭一直磕到流血,以此來換得茍且的活命。
后來,單雄信成為了李密帳下的大將。在李密與王世充作戰(zhàn)時,面對李密一方的失利,單雄信又率軍投降了王世充,成了王世充的大將軍。
可以看出,歷史上真實的單雄信其實是一個背信棄義,反復無常的小人。雖然他勇猛無比,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李世民首先考慮的是一個人是否忠誠,其次才考慮他的個人能力。面對這樣一個多次背主的單雄信,李世民將他斬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天下局勢發(fā)生了變化李世民之所以執(zhí)意殺死單雄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天下的局勢發(fā)生了變化。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中華大地分裂為了多股割據(jù)勢力。其中,以西邊的李淵、河北的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山東的李密最為強大。而在李密的瓦崗軍潰敗后,能夠與李唐王朝分庭抗禮的,就只剩下了竇建德和王世充這兩股勢力。
李世民是李淵手下最會打仗的一個將領,每逢遇到強敵,李淵都會派出李世民率軍進行討伐。在當時李世民的心中,洛陽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竇建德是他統(tǒng)一全國路上最強大的兩個敵人。為此,他招攬?zhí)煜掠⒑?,不斷充實自己帳下武將的實力。面對尉遲敬德、屈突通、秦瓊、程咬金、徐世勣等名將的歸降,李世民都展現(xiàn)出了極大的禮遇,使這些名將為自己所用。
然而,在武德四年,李世民一舉擊敗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個對手。他先是在虎牢關之戰(zhàn)中生擒了竇建德,又在洛陽城下逼迫王世充出城投降。在短短的半年之中,李世民畢其功于一役,成功的擊潰了兩大強敵,使得李唐在中華大地上再也沒有強大的對手。
剿滅竇建德和王世充后,李唐再無強大敵手,面對這種局勢的改變,此時李世民的心態(tài)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之前的他迫于強敵的壓力,必須要擴大手下武將的實力,所以四處招攬人才,盡量使所有名將都為己所用。而現(xiàn)在王世充和竇建德都已經(jīng)被平定了,李世民也就沒必要再收服這么多名將了。所以,單雄信那種勇武過人的優(yōu)點就已經(jīng)變得不值錢了。
而且,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李淵,這個時候心里想的都已經(jīng)不再是打仗的事,而是想的應該如何治理國家,如何讓大唐長治久安。而想要讓國家長治久安,最需要的一個品質(zhì)就是大臣們的忠誠。在這種心態(tài)下,單雄信那種不忠于舊主的特點就成為了一種反面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就不得不將單雄信殺死,以儆效尤,以免其他人會效法他那種背主求榮的行徑。
在中國有一個著名的京劇選段,叫做《鎖五龍》,講的就是單雄信被俘虜后,與程咬金、徐世勣、羅成等瓦崗寨的兄弟們訣別,然后被李世民送上斷頭臺的故事。在京劇中,單雄信豪邁赴死,把徐世勣、羅成、李世民等人罵了個狗血淋頭,完全是一副偉岸高大、冤屈而死的形象,甚至還有很多人因此而責怪李世民,怪他不該殘害忠良,枉殺好漢。
然而,讀完這篇文章就會知道,單雄信死的不冤,李世民也沒有殺錯。
單雄信是怎么死的:
單雄信(581年—621年),隋唐時期人,原籍山東。在二賢莊單雄信與哥哥單雄忠讀書練武,受人敬仰,并稱二賢。隋煬帝大業(yè)十二年(616年),東郡韋城縣人翟讓(?—617年)瓦崗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單雄信與同郡人徐世勣等一同投奔。翟讓以賈雄為軍師,邴元真為書記,徐世勣、單雄信為領兵將校。十三年(617年)瓦崗軍發(fā)生內(nèi)訌,十一月翟讓被李密用計殺死。十四年(618年)瓦崗軍在河南偃師大敗。無奈之下,單雄信投奔了王世充,其它的瓦崗弟兄投向李唐。621年單雄信所部被唐軍圍困伏牛山,血戰(zhàn)三天三夜,見勝利無望,單驅(qū)馬跳崖未死,被俘押至洛陽,拒不投降,最后斬于洛陽。明代曹州詩人楊清《詠單雄信墓》詩云:“飄泊殘魂土一丘,斷碑千古共松楸。寒烏啼落陵前月,疑訴當年汗馬愁?!睎|京夢華錄記載,單雄信墓在開封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3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