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朱棣造反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朱棣,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中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
朱棣雄才偉略不假,可是朱元璋卻沒把皇位傳給他,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
朱允炆繼位之后,開始削藩,朱棣如坐針氈,索性直接反了。
四年之后,朱棣一路殺到了南京城,趕跑了朱允炆,自己一屁股坐上了皇位。
當(dāng)了皇帝后的朱棣,有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擺在了他面前,這問題也是歷代帝王都必須面臨的問題,那便是立誰為太子的問題。
朱棣總共有4個兒子,其中一個未成年便夭折了,另外三個兒子則都是徐皇后所生。
三個兒子分別為大兒子朱高熾,二兒子朱高煦,三兒子朱高燧。
對于這三個兒子,朱棣比較喜歡老二和老三,因為這倆兒子都驍勇善戰(zhàn),朱棣自己也是馬上天子,因此對老二和老三比較喜歡。
反觀老大,生性平和,不喜與人爭斗,對領(lǐng)兵打仗之事,更是一點(diǎn)也沒興趣,對文學(xué)典籍卻喜歡的不得了,由于其不愛活動,因此身體長的比較肥胖。
朱棣雖然喜歡老二和老三,但是他又有一個邁步過去的坎,早年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朱元璋就親自隔代制定其大兒子朱高熾為燕王的繼承人,也就是朱元璋看上了朱高熾這小子。
對于大兒子朱高熾,朱棣雖然不是很喜歡,但也并沒有特別的反感。
而且,朱棣最應(yīng)該感謝的人就是他的大兒子,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朱棣剛起兵的時候,因為兵力不足,于是他跑到寧王那里去借兵,期間命朱高熾留守北平。
朱高熾接的這活可是個燙手的山芋,因為他面對的敵人是朱允炆手下的領(lǐng)兵大將李景隆,此人率領(lǐng)50萬大軍兵臨北平城下。
北平城形勢危機(jī)無比,朱高熾雖長于文采,但在武力面前,也毫不示弱,他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同自己的母親徐氏一起率領(lǐng)著北平城內(nèi)的1萬守軍硬是抵擋住了李景隆50萬大軍的瘋狂進(jìn)攻。
憑此一戰(zhàn),朱高熾名聲大振,他救了北平城,也救了自己的父親,更救了自己的全家老小。
為此,朱棣對自己的這個大兒子,也是心存感激的,如果沒有他,自己的老巢早就讓人端了。
在立誰為太子一事上,朱棣糾結(jié)了老長時間,最終朱棣在解縉等人的勸諫下,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太子朱高熾,天生仁慈,他當(dāng)了太子,卻有人非常不爽,誰?
老二朱高煦呀,這朱高煦一直是以李世民自居的。
他隨朱棣一同征戰(zhàn)沙場,立下赫赫戰(zhàn)功,還過朱棣的命,原本他以為太子之位非他莫屬,可是最終的結(jié)果并沒有如自己意,他心里很不平衡,時常漏出要造反的跡象。
兒子們的勾心斗角,朱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曾對朱高熾說道:我的兒啊,你為何如此像建文帝呀!
朱棣這是在擔(dān)憂朱高熾如此仁義,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建文帝。
朱高熾聽后,連忙說道:爸爸,兒子不想當(dāng)這個太子啦!
朱棣當(dāng)然沒有同意,相反還一個勁的安撫朱高熾。
朱高熾可不傻,二弟朱高煦想當(dāng)李世民,他是清楚的,可是他卻不是李建成,更不是建文帝。
他時常表現(xiàn)出仁義之風(fēng),時常對自己的弟弟謙讓,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示敵以弱的表現(xiàn),讓敵人輕視于自己,然后敵人就會狂妄自大,就會漏出弱點(diǎn),就會不戰(zhàn)自潰。
事實上,朱高熾也正是靠自己的隱忍與謙讓,戰(zhàn)勝了朱高煦的咄咄逼人,獲得了朱棣的認(rèn)可。
最終,朱高熾得以繼承了皇位,是為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一年,期間,他與民休息,廣開言路,一時天下太平。
他死之后,其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
朱瞻基繼續(xù)推行朱高熾的政策,大明王朝國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yè)。
后世人們稱明仁宗和明宣宗父子倆統(tǒng)治的這段時期為“仁宣之治”。
【參考文獻(xiàn):《明史》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4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