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蜀漢的地位怎么樣?如果投身曹魏還能如此嗎?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關羽在蜀國的地位一直僅次于劉備,如果劉備托孤時關羽還在,那關羽此后必定會成為蜀國第一人。不過要是把關羽放在曹魏,他的地位能不能和在蜀漢時保持一致呢?魏國可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曹操身邊最不缺的就是能人異士。不過曹操也一直很欣賞關羽,寧愿將他放走也不愿殺他。這次就為大家做一個簡答的分析,看看關羽和五子良將相比究竟還能不能占據上風。
曹操是一個比較愛才的主公,而且越是忠貞不屈的敵人,他就越欣賞,所以他十分敬佩關羽的。只是可惜當年的他一時貪戀美色,沒有將自己先前已經允諾的美女送給關羽,反而自己給搶先霸占了,使得關羽十分怨恨,始終不愿為其效力。不過要是關羽真心投降,他的戰(zhàn)力能在曹營派上第幾位呢?
本文討論的主要是關羽的武力值,而不考慮他能在曹營做到多大的官,因為他無法和曹營的文臣相比較,同時他的地位肯定也是比不上宗室將領,他能夠比較的,也就是那些和他一些出身低微,從底層做起的曹營外姓的大將們,比如五子良將,這基本代表了當時曹營武將的最高水平了,同他們逐一比較,就能知道關羽能排到的地位了。
于禁首當其沖,因為二人有過交手,結果是于禁完敗,手下8萬精銳損失殆盡。公元219年,關羽領著數萬人包圍了樊城,震驚曹魏,曹操連忙命令于禁率領8萬頸卒前往增援,足可見曹操對其的信任,然而他卻完全不是關羽之敵,處處陷入被動,最終被關羽的水攻給打得打敗,他只能率領手下近8萬人盡數投降。諷刺的是原本他手下的大將龐統卻誓死不降,所以于禁不論是武力還是氣節(jié)都是比不上關羽的。
張遼、關羽是曾經的密友,在當年呂布投奔徐州之后,二人就已經結識,同時他們都是并州人,因此成為了好朋友,后來勸降關羽的人也正是他。二人雖然沒有過直接交手,但卻一起參加了白馬解圍戰(zhàn)。當時張遼率先與顏良率領的袁紹軍交戰(zhàn),卻不勝而歸,雖然高處的關羽看出了袁軍破綻,主帥位置前移,于是他出其不意沖入重重敵軍之中,砍了顏良并成功返回,期間袁軍士兵莫不敢擋,只能目送著這位戰(zhàn)神揚長而去。
張郃、樂進的能力被公認不如張遼、于禁,且張郃還數次敗于張飛之手,同時關羽又是公認的強于張飛,由此就可將二人排除了。最后就剩下了徐晃,此人不可小覷,是唯一曾在戰(zhàn)場上擊敗關羽的人。那么是否可以認為他的武力是強于關羽的呢?其實不然。雙方交手是在襄樊之戰(zhàn)的時候,那時候的關羽剛剛得到大本營被吳國偷襲拿下的消息,心中十分慌亂,于是準備撤退,所以當遇上徐晃的軍隊時,上到主將關羽下到普通士兵都無心戀戰(zhàn),這才被徐晃給擊敗,若放在平時,徐晃很難是其對手。
結語:在曹魏五位最大牌的將領之中,關羽曾大敗一人,另外其余四人的武力經過分析也在他之下,所以他若是真心向曹操效力,他的戰(zhàn)績應當會超越五子,地位也將排在諸位宗室將領之后。不過前提是他能收住自己傲慢的秉性,和同僚處好關系,不然即使他的戰(zhàn)績再突出,也會遭受同僚的白眼,最終淪落為邊緣人物,被打壓和排擠,甚至有性命之憂。
關羽如果在曹操帳下效力,那么,無論是武藝還是領兵的才能,關羽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在曹魏陣營中,無人能與其匹敵。
曹操對關羽可以說是非常珍重和愛惜,超過他帳下任何一名武將。我們發(fā)現,曹操有個特點,他特別喜歡武藝高強的戰(zhàn)將,當曹操遇到單挑廝殺能力強的武將時候,他往往表現出一種深切的渴望。咱們舉幾個例子:
曹操大軍在葛陂與黃巾軍大戰(zhàn),遇到了許禇,典韋與許禇交鋒,“從辰至午”,數百合不分勝負,戰(zhàn)至黃昏都沒有分出個高低上下?!安俅篌@”,親自前來觀戰(zhàn)。當曹操看到許禇之后,“ 見其人威風凜凜,心中暗喜 ”,遂有收為己用之意。
曹操挾持漢獻帝前往許昌的路上,遇到楊奉攔截,當時還在楊奉麾下效力的徐晃出陣搦戰(zhàn),曹操出馬觀看,“ 見徐晃威風凜凜,暗暗稱奇 ”,又見徐晃與許禇大戰(zhàn)五十合不分勝負,遂起收服之心。
在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與袁紹擺開陣勢,兩陣對圓,曹操命張遼出馬挑戰(zhàn),袁紹軍中張郃挺槍來迎,兩將大戰(zhàn)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曹操見了,暗暗稱奇 ”。后來,張郃歸順,也成為了曹操的愛將。
趙云長坂坡懷抱幼主阿斗突圍,七進七出,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其“所到之處,威不可當”,得知是趙云后,下令“ 如趙云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趙云能夠殺出重圍,很大原因就是曹操下的這道命令。大家注意,趙云第一次出場,在磐河救下公孫瓚,書中形容趙云的外貌“ 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
曹操征漢中平張魯,遇到了原先馬超的舊將龐德,曹操在渭橋之戰(zhàn)時,就領教過龐德的勇猛,乃囑咐諸將勿傷龐德,采取車輪戰(zhàn),欲收為己用。眾將夸贊龐德的武藝,曹操“ 心中大喜 ”。其實在渭橋之戰(zhàn)時,曹操與馬上對陣,看到馬超英俊威武,“ 上首龐德,下首馬岱。操暗暗稱奇 ”,曹操對威猛的西涼勇士是很欣賞的。
大家注意到,只要曹操“ 暗暗稱奇 ”,那對方的戰(zhàn)將肯定武藝不凡,曹操對“ 威風凜凜 ”的武將特別的喜歡。
由此可見,曹操喜歡的戰(zhàn)將有三個特點:1.武藝高強;2.身材高大;3.威風凜凜。
關羽的武藝不用說,土山一役,奮力擊退許禇和徐晃兩員猛將的聯手夾攻,這樣的武力值在曹魏陣營中無人能出其右。
而關羽的身高和相貌也符合曹操的要求。關羽在《三國演義》第一回中登場露面,書中描述了關羽的外貌:
關羽長得非常高大帥氣,身高九尺,而且“ 威風凜凜 ”,正是曹操喜歡的類型。大家應該記得,在陽平關之戰(zhàn)時,曹操還曾經招降過魏延。為什么曹操要招降魏延呢?大家看魏延的外貌:“ 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人也 ”,魏延與關羽的外形很相象,也是身材高大,“ 面如重棗 ”。曹操看到了魏延,就想起了關羽,于是就起了收服之心。
曹操對關羽那是沒的說,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寶馬,送錦袍,給美女,待遇優(yōu)厚,百般拉攏,可以說掏心掏肺,萬分寵重。關羽離開,曹操是依依不舍,“于路嘆想云長不已”,相當夠意思了。
在曹魏軍中,夏侯惇無疑是地位最高,資歷最老,威望最重的將領。這一點曹操不會有所改變,畢竟是自家本族兄弟,付于軍事大權也放心;對于夏侯淵,曹操其實并不很信重,直到平定張魯,收取漢中之后才讓他獨當一面,鎮(zhèn)守漢中;對于曹氏宗族中的曹仁,曹操是比較信任的,曹仁智勇雙全,做事老成穩(wěn)重,是曹操用起來比較放心的;至于曹洪,曹操提拔和關照得并不多,經常嚴厲批評。
關羽若留在曹操帳下,論武藝肯定是第一,無人能敵;若論在軍中的地位,應當僅次于夏侯惇,而與曹仁相當,被曹操賦予獨當一面的重任;若論受曹操信重的程度,甚至應在曹仁之上,僅次于夏侯惇。
如果 歷史 上因為劉備死了之類的原因,關羽留在曹操手下沒走,那么他可以排在外姓大將第一位。 曹操對關羽那是非常喜愛, 歷史 上曹操東征徐州,擊敗劉備以后抓了關羽,關羽一投降就被封為偏將軍。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于禁等人,看一下關羽此時的地位。
于禁在襄樊之戰(zhàn)被關羽擊敗前,是曹操最器重的外姓大將,他在曹操剛控制袞州時就跟隨左右,此時不過是裨將軍,比關羽低一級。樂進自曹操起兵就跟隨左右,屢次先登建功,這個時候不過是討寇校尉。從楊奉手下轉投曹操的徐晃和于禁一樣,是裨將軍。張遼比關羽稍微早一些,呂布兵敗以后他主動率部投降,被封為中郎將。
這幾個后來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大將,職位都比剛抓來的關羽低,可見曹操對關羽的喜愛程度。
關羽起點比于禁等人高,加上曹操對他這么喜愛,如果說他不離去,那么曹操肯定會對他加以重用,表現機會比于禁等人多。而且關羽能力也不差,他不僅武藝高強,有萬人敵的美名,曾經在白馬萬軍之中殺死顏良,而且統兵能力也強,襄樊之戰(zhàn)擊敗了曹仁、于禁兩個名將,威震華夏。
有表現機會,能力又強,所以關羽在曹操手下他的發(fā)展前景肯定不會差。參考于禁到建安二十一年時就被封為左將軍,關羽的升遷速度不會比他慢,只會更快。
不過曹操為人多疑,在用人上偏重和自己同宗的曹、夏侯兩大家族的人,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都得到了曹操的重用。關羽畢竟是一個外姓人士,所以即使職務超過他們,在實權上也會比他們差一些。
因此綜合看,關羽如果留在曹操手下,那么成為外姓大將第一人問題不大,但是比夏侯惇等人要是要差著一些。
整體第一第二不太容易,整體能排個“外姓第一”吧! 可能像素剛說出這個答案,就會有不少人要提出疑問了。畢竟關羽是我們的“武圣”,且其一生幾乎無敗績,甚至曹操帳下許褚、張遼、徐晃、典韋、樂進、張郃等單拿出來都不是關羽的對手,關羽憑什么不能第一?
一個武將能排第幾位置不僅僅是憑武將的武力值的高低來決定,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考量共同決定的 。
關羽的武力值不用說了,后人能給其“武圣”的稱號代表了一切,我們來說除武力值之外的首要因素—指揮作戰(zhàn)。
就這點論關羽還是很厲害的, 樊城一戰(zhàn)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就從這點來看,曹營之中已無對手,指揮用兵可以給他排個第一 (武將論,諸葛亮、司馬懿之類的軍師不在此列)。
接著我們來說關羽這個人,關羽剛愎自用且十分自大,當然他有這個資本自大。誰都瞧不上的關羽說馬超就是個外來打工的,黃忠就是一老匹夫,不配當與他齊名,孫權更是狗都不是,如果不是因為華容道放了曹操,估計連諸葛亮都不服。
這如果到了曹操手下,不用說肯定跟賈詡、司馬懿等人不對付,而這些人精們會有一百種方法讓關羽在曹魏混不下去 。
不過好在曹操是真的喜歡關羽這個人,關羽也曾在曹操手下干過,衣帶詔事后,迫于無奈曾降過曹操一次。曹操立馬封他做了偏將軍,白馬之圍后又升為漢壽亭侯。
甚至得知關羽留不住的時候,仍然放他走,曹操明知關羽若隨劉備終將成心腹大患,但曹操還是放了關羽。曹操手下將領在得知關羽走后,甚至要去堵截關羽,但也被曹操阻止了 。
曹操的喜愛可以彌補前面的一些不足,但是關羽終究敵不過那些人精們的各種陰謀,還有關羽真的投靠了曹操的話,那么曹操很有可能不會重用關羽,因為曹操其實最欣賞的是關羽的忠義,失去了忠心的關羽,只會讓曹操覺得表里不一,未必會把關羽的信任排在他的幾個兄弟前。
不過再怎么說關羽若真投了曹操,他也就不是我們的武圣了。畢竟關二爺之所以是關二爺,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忠義。
關羽向來以忠義著稱于世,曹操喜歡他也不全是因為他的本事大,曹操更看重的是關羽對劉備的那份不離不棄的情誼,呂布本事比關羽更大,“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在正史《三國志》中,也人稱“飛將軍”曹操不但沒有收留過他,最好后還滅之,那是因為呂布性格太過于出爾反爾,曹操怕最后被他一刀結果了。
關羽如果歸順曹操,那或許劉備去世,曹操可能有點希望,劉備如果活著,曹操對關羽那是望塵莫及,雖然關羽曾在,曹營小住過半年,但那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蜀漢),曹操愛才,所以他對關羽是器重加尊重,不但送金,送銀,送美女,還送一匹赤兔馬。曹操看關羽的戰(zhàn)袍破了,心疼的給他換了件新的,關羽當著曹操的面,把他送的那件新戰(zhàn)袍穿在舊的袍子里邊兒,這讓曹操很是尷尬。
如果關羽歸順曹營,那他在曹營就是一等一的戰(zhàn)將,是典韋許褚一般的人物,首先關羽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斬顏良,誅文丑”資源里邊有很多投機取巧的成分在,但是自古兵不厭詐,這更說明關羽不但有本事,更有智慧,硬碰硬那是莽夫所為。
小說中描述關羽身高九尺,髯長二尺;面如紅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夸張的說法,關羽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大漢,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不怒自威,曹操對待關羽甚是喜歡和想念,但是,卻得不到,這樣曹操很是苦惱。
如果關羽真歸順了曹操,曹操不會虧待于他,高燒肯定會比沒歸順前要更好,關羽是一個武將,曹操又智慧和謀略,關羽和曹操這樣一文一武的結合,說不定有關羽的加入,曹操起碼比沒有關羽要強的多,關于雖然認同曹操的本領,但是他卻不認同曹操的做人,所以以他的性格,他是不會歸順的啦。
假如 歷史 上關二爺投奔曹操?這用假如嗎?關二爺在下邳被曹操軍所擒,他就投降了曹操啦!注意,是心甘情愿的投降,不是投奔!這才是 歷史 真實。因為是投降的,所以更得掙表現??!這才冒死刺顏良于萬軍之中!
關羽投降之事,后世一直在淡化,盡管在三國時投降并不是怎么丟人的事,而且曹操是最會招降納叛的,甚至不是劉備使壞,來呂布都可能收納下來了。曹操對叛將還特別好,五子良將中,張遼、張郃、徐晃都是降將,所以對關羽也很不錯。
之所以后世不斷有人淡化、粉飾關羽投降的事,還編出了“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的故事,主要是后世儒家道德標準變得嚴苛起來,又要把關羽推向神壇,包裝成圣,忠義千秋,所以就得掩飾了。
曹操雖然對降將不錯,有時還給領兵的機會,也會論功行賞,可是這些人都還是進入不了軍隊核心層和成為真正獨擋一面的領軍將領。真正核心的,還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后來也是曹丕、曹彰、曹休、曹真等自家子弟。這才是 歷史 史實,五子良將都受制與以上這些人。
關羽心里是非常清楚這些情況的,所以當知道劉備未死,馬上又棄曹歸劉,這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功利得很的選擇,在劉備那里,雖然實力還不行,但劉備有漢室宗親的牌子,走到那里都有人接待,關羽則可穩(wěn)居劉備這邊的老二。
曹操為什么放任關羽離去?一是曹操心胸寬廣,二是本事再大也得有兵,有實力,有信任,否則一個人也沒有多大用處。
三國的事,被演義絞亂的一塌糊涂,很多人都以為演義中是古代戰(zhàn)爭的戰(zhàn)斗模式,從而認識偏頗,不說也罷!
如果論武藝的話,關羽應該能排在第二位,如果地位的話,八虎騎之外,關羽第一,無人能及。 桃園結義薄云天,偃月青龍刀刃寒。
一騎絕塵走千里,五關斬將震乾坤。
忠心報國為棟梁,肝膽護兄鑄鐵肩。
一去麥城無復返,英雄廟里化青煙。
帳下壯士有典君,一雙戰(zhàn)戟八十斤 之所以把關羽排在第二位,是因為典韋。當然,關羽降曹那會,典韋已經死去多時了,但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典韋要比關羽厲害一些。
一、 典韋,相貌魁梧,臂力過人,據說,一次軍隊的牙門旗被風刮倒,牙門旗又大又長,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只手就把它舉了起來。追隨曹操后,由于勇冠三軍,又因為曾經“追虎過澗”(演義里,夏侯惇因親眼見典韋追虎過澗,才招募他),被曹操稱之為“古之惡來”。
惡來是誰?。磕鞘且笊堂蛯⒌谝蝗?,曾單人殺死過兕獸。
要知道,關羽是被后人評價為“武圣”的,而典韋追隨曹操時,曹操已經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見過關羽了,當時關羽先是溫酒斬華雄,后又有三英戰(zhàn)呂布之神勇表現,曹操也并沒有給關羽如此高的評價。而曹操在見過典韋的表現之后,竟然將他與惡來相提并論??梢?,典韋的表現要比關羽略強一些,至少曹操大大是這么認為的。
二 、典韋是有記錄的,唯一與呂布正面作戰(zhàn)并將其擊退的武將。
興平元年,曹操與呂布在濮陽作戰(zhàn)。當時曹操率軍偷襲呂布在濮陽西面的屯軍,此時,呂布親率援軍趕到,雙方從早上打到日暮,曹軍情勢堪憂。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占應募,另外帶領其余應募者約數十人,盡皆重裝兩件盔鎧,不執(zhí)盾牌,一律只持長矛撩戟。同時西面戰(zhàn)情告急,典韋突進擋敵,呂布軍弓弩亂發(fā),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向隨從說:“賊 軍來到十步之內,便告訴我。”不久隨從說:“十步了?!钡漤f又說:“五步之內再告訴我?!彪S從畏懼,立即便說:“賊軍來到了!”典韋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呂布見典韋過于勇猛,只得退出戰(zhàn)場。
所以單憑武藝來看,我個人覺得典韋第一,關羽第二。
如果按地位來算,關羽應該是八虎騎之外第一人了。
八虎騎是指曹操軍中的八位宗親武將。分別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曹洪,曹仁,曹純,曹休,曹真,以及夏侯尚。
這八人可能從武藝上,軍謀上,或多或少都不及關羽,但這八人是曹操的宗親,曹操由于生性多疑,所以其部隊的主要指揮權,都握在自己人的手里。特別是三國鼎立行程后,曹操麾下的六大軍團配給,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這一特征。
揚州軍團,負責對吳作戰(zhàn)第一線,督淮南、淮北兩地,統帥夏侯惇
雍涼軍團,負責對蜀漢作戰(zhàn)第一線,督雍州、涼州兩地,統帥夏侯淵
荊州軍團,負責對蜀漢、吳國作戰(zhàn),拱衛(wèi)中原的屏障,保衛(wèi)許昌安全,統帥曹仁
薊遼軍團,負責北部邊防,督幽州、并州兩地,統帥曹彰
京畿軍團,負責洛陽的保衛(wèi),統帥曹休
豫州軍團,揚州軍團的后援,督兗州、豫州,是曹操的大本營,統帥曹洪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氏宗親在軍中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
所以,不論關羽再厲害,也拍不到這些人的前面。但曹操對關羽的喜愛和仰慕是真的,關羽投靠曹操時,曹操不但答應了關羽的三個條件,又送珠寶,又送赤兔的,就連關羽走的時候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都沒有為難關羽,可見曹操對關羽是真愛。
所以,論地位的話,關羽應該能派在八虎騎之外第一人。
關二爺的武藝,在《三國演義》一書中,雖然不是最頂級,但畢竟被后世尊為武圣,所以,僅武力一方面,在三國武將中,關二爺還是具有相當統治力的。關二爺所效力的蜀漢陣營,可謂是集結了當時天下最為出類拔萃的大將,關二爺在其中雖然名氣最大,但論硬實力,還是差張飛和趙云一些。關二爺的戰(zhàn)績,與張趙相比,似有些水分,比如顏良文丑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展現出自己的真實實力;與紀靈交戰(zhàn)數十回合難以取勝;過五關斬六將,面對的都是些小角色。與張飛多次單挑呂布令呂布忌憚,和趙子龍七進七出相比,的確是暗淡了些。
但正如前文所說,關二爺之所以非最耀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隊友太過于出眾,五虎上將,但凡任意一人歸入其他陣營,都能成為該陣營的第一武將。自然,若關二爺真心實意歸降曹操,曹營第一名將的威名,必然屬于關二爺。
以《三國演義》的設定,曹操帳下名將雖多,但勝在實力較為均衡,沒有特別差的,但同樣特別強的也不存在戰(zhàn)斗力非常逆天的。曹營最為拔尖的八位,有號稱五子良將的張遼、徐晃、張郃、于禁以及樂進,外加一位曹操的保鏢許褚,和曹操的兩位本家兄弟夏侯淵,夏侯惇。但這些人,無一能在武藝方面勝過關二爺。
此八人中,實力最強者,非許褚莫屬。潼關之時,曹營眾多將領,都拿馬超沒辦法,最后不得已許褚出馬,絡繹戰(zhàn)馬超,打成平手。許褚之下,當是徐晃居于次席。當初徐晃與許褚交戰(zhàn)五十回合,勝負難分,可見武藝并不遜色許褚太多。然而,這兩位與關二爺相比,實在是不值得一提。關羽駐守下邳之時,張遼與許褚聯手,來戰(zhàn)關二爺,但二人均被關二爺所殺退,要知道,當時關二爺出于不利地位,因為劉備的家屬尚在城中,關二爺不能安心對敵,但仍舊能擊退此二人,可見,關二爺的功夫是要高出這二位的。
至于徐晃,關二爺生命末期,由于久疏戰(zhàn)陣,年老體衰,外加右臂受傷,只能使出六七分實力,尚與徐晃激戰(zhàn)八十回合才漸落下風,可想而知, 健康 狀態(tài)下的關二爺,擊敗徐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因此,就武藝而論,關二爺在曹營之中,當屬第一。論名氣,關二爺亦不遑多讓。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這一系列戰(zhàn)績,足以讓關云長名揚天下,更不必說千里走單騎,義薄云天,這種優(yōu)良的品質給關二爺帶來的附加分。論帶兵能力,在劉備陣營中,但凡劉備需要分兵,都是自己帶一路,關羽帶一路,這足以顯示出劉備對于關羽能力的信任。甚至,在劉備入川后,大本營荊州都交由關羽獨自鎮(zhèn)守,雖然關羽最終丟掉了荊州,但也足見關羽是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
可以說,若關羽在曹營,便是當之無愧的曹營第一名將。
如果關羽真心投曹操,在曹營能排到第幾?
這得分階段,看關羽實際壽命。因為,如果關羽真投了曹操,就不會有敗走麥城,雖然多次中箭,但都有驚無險,如果關羽能活到曹丕,甚至曹睿時代,職位就有可能更高,排位也能更靠前。比如曹操時,職位不是很高,武力并不很強的張郃,到曹丕時,曾到左將軍,到曹睿時代,更是擔任車騎將軍。當然了,關羽如果沒有丟荊州,走麥城,在劉備登基稱帝后,職位也會大幅提高。因為張飛最后也是車騎將軍,關羽即使不當大將軍,也可能是驃騎將軍。這樣的話,馬超就得委屈一點,讓出驃騎將軍,往下車騎將軍是張飛,還得再下,衛(wèi)將軍差不多吧?
在曹魏集團,以于禁升遷為例,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進爵魏王,于禁被封左將軍,假節(jié)鉞。張遼當時是征東將軍,假節(jié),那時候,曹仁都比不上于禁的地位。而關羽在建安初年(196-199)左右,就已經被漢獻帝封為偏將軍(約少將副軍職)斬顏良、誅文丑后,又進爵漢壽亭候。到于禁任左將軍時,已有約二十年光景,不說戰(zhàn)功和其他,單單資歷,都已輝煌耀眼、光芒四射。
但是,于禁因為后來在襄樊,打了大敗仗,不僅帶累全軍,損失慘重,還導致本人被擒,更不堪的是,屈節(jié)投降,與同時被擒的龐德,形成鮮明對照。不僅令曹操失望,也讓下一代接班的曹丕,更加地鄙視。所以,到曹丕時,前、后、左、右四大將軍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朱靈。關羽如果活到曹丕時代,估計混到四方將軍,應該是很可能的。
但勿庸諱言 : 關羽這個姓以及出身,在曹操用人原則下,必然限制、束縛關羽的升遷之路和再進步。關姓,與夏侯氏、曹氏距離太遠,扯不上一點關系。雖然即便是曹仁,也才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封為征南將軍,假節(jié),還沒有假節(jié)鉞。但夏侯惇、曹仁一直是曹操的左膀右臂,這不僅曹仁、夏侯惇資歷老,更重要的是,曹姓、夏侯姓沾親帶故,可見,曹操雖然提出“唯才是舉”,但用還是區(qū)分親疏遠近,并非一視同仁。因此,關羽要想進入曹操核心層,恐怕也很難行得通。只能在外姓將領中,鶴立雞群、獨占鰲頭。
當然了,關羽究竟在曹操集團,最后能發(fā)展到那個層次,主要還是在關羽自己。既包括忠誠度,處理重大軍事危機能力、關鍵時刻的立功表現,這些硬條件,也包括同僚之間、與部下、與最高領導親近程度,這些軟關系等等,光憑武力,憑老資格吃老本,肯定也是不行的。還有,就是曹操欣賞的,不一定曹丕也喜歡。所以,曹魏集團換代之后,關羽如何適應調整,也會考驗關羽智慧,而這顯然并不是關羽的長項。
綜上所述,關羽在曹操集團,無論再怎么努力,要想干到劉備集團以上,還是存在很大困難的。要是關羽沒有丟荊州,那張飛都升任車騎將軍,關羽如果不死的話,最起碼不會低于張飛,甚至會高出后來居上的馬超,只是世事難料,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所有的寄托和夢想,只能說是永遠的夢想了。
“…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渣渣…”紅臉代表忠貞,黃臉代表驍勇,兇猛,黑臉表現正直,無私,剛正不阿,而白臉則代表著陰險,狡詐。
那么假如 歷史 上關二爺投奔曹操,能在曹營排在前三也是有的。
關羽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官渡大戰(zhàn),關羽與張遼同為曹軍先鋒,于白馬坡遠望見顏良的麾蓋,驟馬揮刀,斬殺顏良于萬軍之中,袁軍將領與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候。 陣斬顏良體現了關羽的單挑和勇猛,在曹營有此勇的也就是典韋和許褚了。
如果此時關羽繼續(xù)留在曹操身邊的話,那么曹營“五子良將”(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張郃)的大排名就不是這樣子了??墒?,關羽最終還是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位居劉備“五虎上將”之首。
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南下,劉備南逃而令關羽率水軍分兵江陵。可見,劉備但凡分兵那就是讓關羽帶領,關羽便受任于敗軍之際,有將帥之才,可堪重任。
赤壁之戰(zhàn)中,劉備取得荊南四郡后,關羽被推為元勛,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時襄陽為曹操的地盤,由樂進駐守,關羽則駐于江北。
公元214年,劉備入蜀作戰(zhàn)受挫,乃召張飛、諸葛亮、趙云入川支援,荊州獨留關羽駐扎。劉備平蜀后,由關羽坐鎮(zhèn)江陵,董督荊州,能大集團指揮作戰(zhàn)了。
公元219年秋七月,關羽發(fā)動了襄樊大戰(zhàn)。關羽利用漢水暴漲的天時,在三洲口乘水殲滅于禁七個軍,獲得空前的大勝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擒于禁可比陣斬顏良風光的多。 于禁在曹操的帳下地位非同一般,高于張遼、徐晃。于禁身經百戰(zhàn),以剛毅肅重著稱于時,曹軍將士人人敬畏。
關羽威震華夏,曹操一度萌生遷都的想法,派蕩寇將軍徐晃率軍長驅直入,一舉大破關羽。關羽被迫放棄對樊城的包圍。 徐晃受到曹操的高度贊揚,“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關羽北征襄、樊之際,孫權從背后襲擊了公安,令關羽腹背受敵。這充分暴露出了關羽在指揮大集團作戰(zhàn)方面應戰(zhàn)能力的不足。單就軍事而言,關羽孤軍作戰(zhàn),在襄樊兩城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在這一點上,張遼要比關羽高幾分。 公元215年孫權率軍北伐,張遼指揮了合肥逍遙津一戰(zhàn)。孫權遇險逃生,損失了名將凌統,從此東吳再也沒越過合肥半步。張遼以一擋十,在大集團指揮作戰(zhàn)中,其驍勇智勇流芳百世。
平心而論,關羽的 歷史 地位大致同張遼、徐晃不相上下。張郃在宕渠一戰(zhàn)中敗于張飛,全軍覆沒,僅帶十余人穿越崇山峻嶺逃回。與關羽相比是遠遠不行的。
然而,關羽是被神話的人物,有這樣一副對聯說的好:“寫春秋讀春秋一部春秋,孔圣人關圣人二位圣人?!?/p>
假如關二爺投奔了曹操,在曹營中能排第幾?這個問題不用加入,關羽本來就投降過曹操,“演義”中的降漢不降曹,基本屬于瞎扯淡的自我安慰。
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當初曹操明知關羽不想真心留在曹營,派張遼試探的時候,關羽直言自己會報效曹操而去,并且說他要去找尋劉備。最后“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尋舊主。這點不得不佩服關羽。也正是因為如此,關羽才會被后世崇拜為“忠義武圣”原文如下:
那么?如果關羽當初沒有離開曹營,而是真心為曹操效力,他能排在什么位置呢? 當然!他的地位不可能超越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等人。所以僅能以外姓將領對比。
關羽投曹之后,被拜為偏將軍,并且禮之甚厚。但是僅此而已,跟“演義”中待遇超過曹營所有將領,完全是兩個概念。而當關羽斬殺顏良,為曹營立下大功后,被封為了漢壽亭侯,亭侯級別,官職仍然是偏將軍。之后關羽就離開了曹營。
我們再對比其他將領,比如曹魏外姓將領“五子良將”。
張遼初投曹營,被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張郃初投曹營,被封為偏將軍,賜爵都亭侯。
徐晃初投曹營,保留原有官職爵位,因為他的都亭侯是前不久天子封的。
龐德初投曹營,被拜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文聘初投曹營,被封為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
以上這些將領,都是其他諸侯勢力投降曹魏的。從曹操給他們的待遇來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封爵。官職也都不下于關羽的偏將軍。說明曹操對關羽的態(tài)度,跟對這些猛將們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沒有特別的優(yōu)待。
僅僅是“待之甚厚”而已,因為張遼、張郃名將曹操統統是“待之甚厚”。
那么!關羽想要一路升遷不斷,并不能享受特殊待遇,必須要戰(zhàn)績支撐,跟五子良將一樣多的戰(zhàn)績,才能有五子良將相當的地位。
從軍事能力出發(fā),關羽與曹魏的五子良將相差不大,都是三國時期頂級的名將。如果他真心服務于曹魏的話,根據他在蜀漢的表現來看,功績應該會不低于五子良將。
那么!他的地位,大概也跟五子良將差不多。
關羽加入曹魏陣營,其榮譽也不會如此之多。建功立業(yè)不敢保證,但遺臭萬年是一定的。
八拜之交分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舍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劉備、關羽、張飛忝列其一,名不虛傳。但如果關羽不掛印封金、千里護嫂,那么只能證明其忘恩負義,即使武功再高,也不過為呂布之流。其次曹魏自官渡之戰(zhàn)后,虎踞北方,良將千員,謀士如云,若加入曹魏陣營不過充當末流,何談建功立業(y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4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榮國夫人為什么會在四十三歲才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