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戰(zhàn)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xué)家,他是名家學(xué)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師莊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
惠施是宋國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學(xué)家,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菔┦呛峡v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qū)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后來回到家鄉(xiāng)宋國,并在宋國國都商丘與老鄉(xiāng)莊子成為朋友。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東方各國的支持,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國,張儀失寵離去,惠施重回魏國。
惠子是戰(zhàn)國政治舞臺上最活躍的人物之一,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dāng)時各個國家里都享有很高的聲望,惠施的政治生涯主要在魏。因此經(jīng)常為外交事務(wù)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曾隨同魏惠王到齊的徐州,朝見齊威王。他為魏國制訂過法律。
惠施在魏期間的突出政績,一是“為魏惠王為法”,二是主謀齊、魏相王,三是主張齊、楚“偃兵”,倡言魏與齊、荊聯(lián)合抗秦。其時張儀在魏,由此與惠施發(fā)生爭論,惠施被逐至楚,不久轉(zhuǎn)宋,與莊子相晤論學(xué)?;?、莊二人友善,交游甚密,曾發(fā)生過著名的“濠梁之辯”。魏惠王死后,張儀被逐,惠施返魏。為魏使楚,與南方奇人黃繚論天地風(fēng)雨雷霆之故。后又為伐齊存燕使趙。數(shù)年后惠施病逝,終年約六十歲。
A. 課本劇<<莊子故事兩則>>
《<莊子>故事兩則》課堂實錄
執(zhí)教者:毓君
導(dǎo)入:略
學(xué)生讀。
毓君:我們請一位同學(xué)來讀一讀。
(學(xué)生一讀)
學(xué)生二:她讀錯了兩個字:夫 嚇
毓君:是嚇還是嚇?這個字的意味比較豐富,如果讀作嚇,意思就比較單一了。但是最后一個字我聽得比較清楚,邪,應(yīng)該讀幾聲。相當(dāng)于耶。大家齊讀一遍。
學(xué)生讀
毓君:文章中有兩個字我要說一下,一個是或,一個是國。這兩個字書上都沒有給出注釋。也就是說憑我們的文言文知識應(yīng)該掌握,那么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掌握了呢?
學(xué)生三:或是有人的意思。
毓君:對,我們以前學(xué)過,有人的意思。有人就對惠子說。第二個是國。關(guān)于這個國前面講過多次,要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還考慮。國破山河在,國是什么意思?
學(xué)生:國家。
毓君:去國懷鄉(xiāng)。
學(xué)生:國都。
毓君:固國不以山川之險。
學(xué)生:國防。
毓君:這里應(yīng)該是什么意思?
學(xué)生四:我覺得應(yīng)該是國都。
毓君:為什么?這個國,我們根據(jù)語境來判斷。在國都中。在梁國國都中守了三天三夜。下面我們請同學(xué)把故事講一下,先簡單地復(fù)述一下。
范婷婷:惠子在梁國當(dāng)宰相,莊子去拜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了,想代替你,于是惠子很驚恐,在國都中搜尋了三天三夜,莊子去拜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你知道嗎?它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歇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水不喝,在這時貓頭鷹仰視它說,嚇,事到如今,你想用梁國來嚇我嗎?
毓君:剛才我們讓同學(xué)復(fù)述了一下,他基本上是翻譯了一遍。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講這個句子。莊子去見惠子,因為惠子要去搜捕他。莊子應(yīng)該是生氣的。他見了惠子應(yīng)該比較生氣,甚矣,汝之不義!但是他有沒有?
學(xué)生:沒有。
毓君:他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那么,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學(xué)生五:希望惠子不要利欲熏心,要講義氣,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忘了友情。
學(xué)生六:是為了告訴他,自己對宰相的位置沒有什么興趣。把惠子比作,
毓君:她就說得比較全面,莊子用了幾個比喻,要弄清楚他的用意,就必須搞清楚這幾個比喻。鹓,鴟,腐鼠。一個比喻莊子,一個比喻惠子,一個比作功名利祿。莊子罵惠子了沒有?
學(xué)生:罵了。
毓君:諷刺也是一種罵。仰而視之的主語是誰?
學(xué)生七:鴟。
毓君:是鴟還是鹓?
學(xué)生:鴟。
毓君:誰仰而視之?應(yīng)該是鴟。莊子用這個故事做了一個比喻,既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又諷刺了惠子的追求功名利祿。假如你是惠子,你覺得他聽了以后會有什么反應(yīng)?
學(xué)生八:我覺得他可能比較愧疚。
學(xué)生九:我還是覺得比較愧疚。
學(xué)生十:我覺得他應(yīng)該非常氣憤。因為我覺得他是那種貪慕權(quán)位的人,不大可能被感動。
學(xué)生一:我覺得在這里惠子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他應(yīng)該是很氣憤的,又羞愧又氣憤。氣憤是因為生氣,羞愧是因為自己誤解了莊子。
毓君:關(guān)于莊子與惠子到底是怎樣回事,我們今天早上給大家發(fā)了一份材料??赐赀@個故事,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xué)生二:一個人沒有了最好的最強(qiáng)的對手,就覺得沒有意義了。
毓君:武林頂尖高手都很寂寞,就像獨狐求敗。伯牙和鐘子期就是如此。CCTV中有一個幸運(yùn)52,里面有一個游戲叫做你比我猜,我們就看那個節(jié)目,有的人一比后面的人就一下子能夠猜到。為什么?心靈當(dāng)中有默契。莊子講這個故事是說,在惠子死后,莊子送喪,路過惠子的墳?zāi)?,莊子回頭給他的學(xué)生講這個故事。你覺得莊子對惠子是怎樣的態(tài)度?
學(xué)生三:一方面是敬佩,然后是惋惜。
毓君:看了同學(xué)們理解這個沒問題,莊子內(nèi)心實際上慨嘆,他的對手去世了。所以說莊子在慨嘆自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在莊子這本書當(dāng)中大多是以一種詼諧幽默的面目出現(xiàn),像這樣的篇目很少。我們有一個詞叫契友。什么叫契友,就是他們之間能夠進(jìn)行交流。有人說惠子后來會把莊子殺掉。盡管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但他要加害于莊子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說這一篇是莊子的學(xué)生杜撰出來的。剛才我們說到了惠子與莊子的關(guān)系,是好朋友,但是很有趣。雖然感情很好。一般說我跟你說,就是說我們的興趣愛好都彼此接近,但是莊子與惠子的基本觀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兩個人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經(jīng)常會抬杠。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則故事。
學(xué)生讀。
毓君:最后一個句子不要做過多的停留。要連讀。我們給大家一點時間梳理一下。這篇文章翻譯上比較簡單,另外,如果實在看不懂的同學(xué)請看一下資料二。
學(xué)生默讀。
毓君:這個故事如果讀得不太懂也沒有關(guān)系。這個辯論爭了很久了。我們把辯論放在資料二中。這場辯論誰占了上鋒?
學(xué)生四:惠子占了上鋒。
毓君:為什么?
學(xué)生四:莊子強(qiáng)詞奪理。
學(xué)生五:莊子占了上鋒。
毓君:為什么?
學(xué)生五:因為莊子說了以后惠子就沒有說。
毓君:剛才這個同學(xué)說莊子占了上鋒。她從形式上判斷。你們覺得呢?如果從形式上說,是莊子占了上鋒。如果從邏輯上看,誰占了上鋒?
學(xué)生六:我覺得惠子占了上鋒。我覺得惠子的邏輯才是正確的。
學(xué)生七:我覺得莊子占了上鋒。
毓君:這個時候我要提醒一下,我們要關(guān)注一下這個字,安。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在惠子那里,這個叫怎么?在莊子那里變成了哪里。莊子最后說了那句話,這時候莊子對“安”的理解,他把他理解為哪里。你在哪里知道?我就是在橋上知道的。很明顯,莊子在這兒偷換了概念。他靠偷換概念取得了勝利。這里涉及到的邏輯關(guān)系比較復(fù)雜。但有一點大家一定能夠聽懂,莊子靠偷換概念取得了上鋒。我們本來關(guān)注的焦點是人和魚之間的信息如何傳遞。但在莊子那里變成了人是從哪里獲得魚的信息的。
不過,我們先把這場千古爭辯放一放,來關(guān)注莊子為什么非常固執(zhí)地認(rèn)為魚兒是快樂的?
學(xué)生八:因為莊子本來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來就是快樂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毓君: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大哲學(xué)家的心都是相通的。我們要用這樣的眼光去觀照現(xiàn)實世界。最后,我想把顧城的詩篡改一下,送給大家,作為我們今天這堂課的結(jié)束:莊子給了我們明亮的眼睛,我們要用它來尋找詩意。
B. 莊子故事兩則
莊子故事兩則原文,全文
《惠子相梁》<原文>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唔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br> 莊子故事兩則原文翻譯對照,譯文注釋
《惠子相梁》<譯文>
惠子在魏國當(dāng)宰相,莊子前往去見他。有的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是想取代你的位置的?!庇谑腔葑痈械襟@恐,在國中搜捕了三天三夜。莊子前往見他,說:“南方有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這鹓鶵從南海出發(fā),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棲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泉不喝。在這是貓頭鷹得到一只腐爛的老鼠,鹓鶵飛過,抬頭看著他說:‘嚇(發(fā)怒的聲音)’現(xiàn)在你想用你魏國的宰相之位來嚇我嗎?”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譯文>
莊子與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游出水面悠然自得,這是魚的樂趣?!被葑诱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樂趣?”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樂趣?”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樂趣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怎么知道魚的樂趣’的話,既然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的樂趣還來問我,我是在橋上看到的?!?br>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梁園區(qū)蒙墻寺一帶)人。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xué)派 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xué)說涵蓋著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xué)。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莊子的文章,機(jī)敏、幽默、詼諧,想象力很強(qiáng),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文學(xué)語言有很大影響?!肚f子》是莊周及其后學(xué)者的著作集。
C. 《莊子》故事兩則翻譯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內(nèi)梁國來,想取代容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D. 莊子故事兩則主要內(nèi)容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E. 莊子故事兩則的筆記
惠子相梁》<譯文>
惠子在魏國當(dāng)宰相,莊子前往去見他。有的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是想取代你的位置的?!庇谑腔葑痈械襟@恐,在國中搜捕了三天三夜。莊子前往見他,說:“南方有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這鹓鶵從南海出發(fā),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棲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泉不喝。在這是貓頭鷹得到一只腐爛的老鼠,鹓鶵飛過,抬頭看著他說:?嚇(發(fā)怒的聲音)?現(xiàn)在你想用你魏國的宰相之位來嚇我嗎?”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譯文>
莊子與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游出水面悠然自得,這是魚的樂趣?!被葑诱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樂趣?”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樂趣?”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樂趣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怎么知道魚的樂趣?的話,既然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的樂趣還來問我,我是在橋上看到的?!?br>
諷刺像惠子那樣醉心功名,無端猜忌別人的人;表明莊子鄙棄功名的立場,稱頌志向高潔之士
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rèn)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rèn)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fēng)貌。
F. 莊子故事兩則答案
《<莊子>故事兩則》課后習(xí)題答案1.莊子講鹓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鵪鴇的故事里,鵯內(nèi)鴇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鵪鴇,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2.莊子堅持認(rèn)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答容:莊子的一些思想對我們理解他所說的“魚之樂”不無啟發(fā)。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認(rèn)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這是符合莊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斷定魚兒“樂”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了。本篇表現(xiàn)了莊子無意于功名利祿,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的品質(zhì)。
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1.相,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國,國都,京城。
3.止,停止,這里是棲息的意思。4.安,疑問代詞,怎么。5.止:棲息。6.安:疑問代詞,怎么。
G. 莊子故事兩則預(yù)習(xí)題全部答案。是全部
試題《莊子》故事二則 同步練習(xí)牛德源一.填空。1、《〈莊子〉故事兩則》,均選自____________。莊周,是____________(朝代)哲學(xué)家,是諸子百家中__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貼切,“鹓 ”比喻____________,“鴟”比喻____________,“腐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礎(chǔ)訓(xùn)練。1.請給加點的字注音。相梁( ) 鹓( )( ) 醴泉( ) 鴟( )恐嚇( ) 鯈魚( ) 濠梁( ) 邪(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葑酉嗔篲___________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____________非梧桐不止____________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____________于是鴟得腐鼠____________ 鯈魚出游從容____________是魚之樂也____________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____________請循其本____________ 或謂惠子曰____________3.解釋下列句子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1)之:莊子往見之____________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___________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____________(2)嚇:仰而視之曰:“嚇!”____________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____________(3)于:夫鹓 發(fā)于南海__________ 而飛于北海__________ 于是鴟得腐鼠__________(4)固:子固非魚也____________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____________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2)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3)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4)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5.判斷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1)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2)鹓 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B.夫鹓 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C.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D.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三.閱讀理解(一)閱讀《惠子相梁》,然后回答問題。1.《莊子》一書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概括這則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3.下列對文章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莊子將自己比作鹓 ,將惠子比作腐鼠,諷刺了惠子的目光短淺。B.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借講故事諷刺了惠子,收到既尖銳痛快而又余味不盡的效果。C.莊子向惠子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即無心于功名利祿,不屑于爭奪惠子的相位。D.從文章中可看出惠子是個醉心于功名利碌且心胸狹窄、無端猜忌別人的人。4.文中哪幾個詞能夠表現(xiàn)惠子比較看重功名利祿呢? 5.在《惠子相梁》中,莊子用什么比喻自己?這說明莊子是個怎樣的人? 6.請發(fā)揮你豐富的想像力,為本文加個結(jié)尾。 (二)閱讀《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然后回答問題。1.就《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這則故事看,惠子覺得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tài),對此,你是否贊同?為什么? 2.讀了《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你認(rèn)為莊子與惠子的辯論,誰勝出?為什么? (三) 秋 水 《莊子》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百川灌河____________ (2)東面而視____________ (3)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___(4)而輕伯夷之義者_(dá)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句子。(1)(河伯)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篇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涸轍之鮒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1.下列各項中加點的字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焉: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葿.且:我且南游吳、越之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D.活: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2.監(jiān)河侯答應(yīng)借給莊子錢了,莊子為何 還“忿然作色”?請你結(jié)合文段作答。 3.莊子在這篇文章中與《惠子相梁》中一樣,采取了設(shè)喻的方法,請你結(jié)合這兩篇文章談?wù)勀銓@種方法的見解。
H. 莊子故事兩則選自哪里
《惠子相梁》和《莊子與惠子游》同出自《莊子·秋水》,作者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家莊周。中心思想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雛(yuān chú),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tài)。表現(xiàn)莊子天到無為而自然的哲學(xué)思想。中心思想《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寫了惠子和莊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莊子能否知道“魚樂”的問題發(fā)生辯論,展現(xiàn)了兩人不同的認(rèn)知態(tài)度,同時表現(xiàn)了他們思維的敏捷。在辯論中,可見莊子認(rèn)為的“魚樂”其實是他內(nèi)心的愉悅心境的一種折射。 希望能幫到你
I. 莊子故事兩則 同步練習(xí)
一、【原文】
莊周游于雕陵之樊(1),
J. 莊子故事兩則的翻譯
1.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腥杖?。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雛(yuān chú)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雛(yuān chú)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yé)?”
譯文: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譯文: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10)莊子故事兩則擴(kuò)展閱讀:
惠子,即惠施,戰(zhàn)國時宋國人,哲學(xué)家,莊子好友,名家學(xué)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dāng)于后代的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梁,戰(zhàn)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的別稱。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國:國都。
往:前往。
鹓鶵:(yuān chú):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xí)性高潔。
止:棲息。
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jié)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這時。
鴟(chī):貓頭鷹。
嚇(hè):模仿鴟發(fā)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濠梁:濠水之濱,濠,水名,在現(xiàn)在安徽鳳陽。
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邪, 通“ 耶”, 語氣詞,相當(dāng)于“嗎”。
詞類活用
惠子相梁:相,名詞活用作動詞,做宰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5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