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中國古代的中原王朝哪個最弱,大家想到的不是晉朝就是宋朝。拿宋朝來說,其雖然擁有一百多萬的國家常備軍,但卻由于種種原因很難打勝仗,不過這倒也不是說宋朝軍事就沒有亮點,至少宋朝的重裝步兵還是很有特色的。
今天就和您聊聊宋代的重裝步兵。
首先先稍微科普下宋朝的國防形式,宋朝是中國古代的中原王朝占據(jù)地域比較小的,北邊最好的抵御游牧民族的幽云十六州被遼國控制著,而河西走廊地帶則被西夏控制,青海等地則由羌人占領,甚至云南地區(qū)還一直由大理國統(tǒng)治。
這些地帶除了是關隘要地外,同時也是重要的馬場,由于宋朝與其中的遼國、西夏長期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因此也就得不到優(yōu)良的馬匹,這造成的一個惡果就是宋軍中騎兵的數(shù)量極少。
實際上宋朝當時主要采用茶馬互市的方式與羌人和藏人來換取馬匹,甚至有時也會高價購買馬匹。但是這樣的貿(mào)易一是獲得的馬匹數(shù)量較少,二是質(zhì)量層次不齊,難以滿足大規(guī)模軍隊的需求。所以盡管宋政府也很努力,但是大規(guī)模的騎兵部隊就是建立不起來。
在這樣的前提下,宋朝也只能依靠步兵來抵御游牧民族騎兵的進攻。由于當時的遼國和西夏已經(jīng)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國家,因此他們也掌握了比較復雜的兵器冶煉與鑄造技術(shù),其兵器與宋軍的差距遠沒有當年匈奴與漢軍的差距大。
因此為了抵御突破性極強的騎兵,宋軍發(fā)展出了重型步兵來與之對決,而這樣的重型步兵最大的特點便是身披重甲。
兵書《武經(jīng)總要》中記載,當時宋人的步人甲(可不是路人甲哦,這是步兵甲胄的意思)用多達1825枚甲片組成,其中也會有一些皮條或者甲釘來連綴起來,重量達到了驚人的29公斤,這也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厚重的鎧甲。
據(jù)后人估計當時宋軍步兵中的長槍手鎧甲總重量約為32到35公斤;弩射手為22到27公斤;而弓射手也有28到33公斤。
這樣的重裝部隊無疑也需要士兵有強悍的體能,實際上宋朝禁軍的征兵標準一直很高,在當時就有161公分。而當時每逢災年,在災民中選兵時,其身材是否高大是第一要考慮的,否則光是那身盔甲也穿不動。
這樣的重裝部隊一是宋朝當時無馬的無奈之舉,同時也是其財力雄厚的側(cè)面表現(xiàn),否則難以養(yǎng)活如此規(guī)模的重步兵。拿歐洲歷史上的斯巴達為例,其能養(yǎng)活的重步兵也不過8000人之數(shù)。
宋朝的重步兵在與北方游牧民族交戰(zhàn)時,但凡是主帥沒有大的失誤、而且也是正面交戰(zhàn)的話,還是可以獲勝的。當年岳家軍在郾城大戰(zhàn)中“下砍馬腿”的部隊應當就是重裝步兵。
但是重步兵的機動性實在太差,即便打了勝仗也無法追擊,而打了敗仗則難以逃脫。所以戰(zhàn)史上宋軍一般是勝則小勝,敗則大敗。比如在南宋前期,雖然在各條戰(zhàn)線上宋軍都對金兀術(shù)所部作戰(zhàn)得勝,但是其主力卻始終能夠恢復過來。
而實際上當時的騎兵對付機動性差的重步兵方法也很多,比如完全可以繞過去直插其后方,一般來說當后方已被敵軍占領的話,很少有軍隊能不潰散的。公元1004年遼軍侵宋,沒多久就打到了黃河邊上相信就是采用的這種戰(zhàn)術(shù)。
所以在冷兵器時代沒有機動性強的騎兵實在是很讓人神傷的一件事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