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帝后,大多都有氏而無名,然而自金太祖立國,除一二人之參權(quán)亂政后,多有母儀天下之能,匡扶君主之才。尤其是世宗昭德皇后、宣宗明惠皇后,可以稱得上是金代賢后的典范了。
金熙宗悼平皇后裴滿氏(?~1149),名不詳。熙宗即位,冊為貴妃,后晉為皇后,生皇子濟安,不久夭折。
熙宗在位的時候,大臣宗弼、宗翰、宗幹相繼主持政務(wù)。熙宗本人在朝沉穩(wěn)寡言,很少發(fā)揮作用。雖然當時是立國之初,國家事務(wù)繁多,但因朝廷籌劃政策成功,齊國政權(quán)順利被廢,宋廷遣使求和。因而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yè)。重臣完顏宗弼去世后,從前的老臣也大多故去,裴滿皇后開始干預(yù)政事,漸漸到了無所忌憚的地步。朝廷官員通過她甚至可以謀到宰相的職位。
裴滿皇后對熙宗多加掣肘要挾,熙宗內(nèi)心非常不滿,因而情緒消沉,經(jīng)常酗酒發(fā)怒,醉后即濫殺無辜。史學(xué)家研究熙宗時,多認為他此時已精神失常。
一次,左丞相完顏亮過生日,熙宗派大興國賜給他禮物。裴滿皇后也附帶了賞賜。熙宗聽說后大怒,杖責大興國,并奪回了所賜禮品。完顏亮本來就有謀奪帝位的野心,事后,更加疑慮害怕,開始抓緊制定發(fā)動政變的計劃。
近侍高壽星按規(guī)定應(yīng)當遷到燕京以南屯田,但他嫌屯田辛苦,于是進宮向裴滿皇后訴苦。裴滿皇后借故激怒熙宗,令其殺掉了左司郎中三合,杖責平章政事秉德,而高壽星最終沒有遷徙。秉德、唐括辯均感到了危機,于是萌發(fā)作亂的念頭。后被完顏亮加以利用,最終弒君篡位。
天德元年(1149),熙宗在長期的壓抑下,精神趨于混亂,終于無法控制,殺死了包括裴滿皇后在內(nèi)的眾多嬪妃,并迎納胙王常勝的王妃撒卯入宮繼皇后之位。不久,熙宗即被完顏亮所殺。
世宗大定年間,追復(fù)熙宗帝號,加謚裴滿皇后為悼平皇后,與熙宗合葬于思陵。
悼平皇后的涉足朝政,致使政局動蕩,為完顏亮弒君奪位創(chuàng)造了條件,亦使剛剛建國20多年,政體初步完備的金國陷入10余年的混亂時期,延遲了金盛世的來臨,給金國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后患。
金世宗昭德皇后烏林荅氏,名不詳,姓烏林荅氏。祖先居住在海羅伊河,世代擔任烏林荅部首領(lǐng),后來率部落歸附完顏部,居住在上京,與皇族完顏氏累世通婚。
烏林荅氏天資聰穎,容貌端莊,儀表肅穆,在閨中的時候,同宗族的人都對其十分敬重。嫁給世宗完顏雍之后,侍奉公婆嚴謹恭順,持家井井有條。
烏林荅氏的政治嗅覺很敏銳。世宗的父親宗輔伐宋,得到一條白玉帶,是皇帝用來佩戴的。宗輔去世后,世宗把這條玉帶當寶物珍藏起來。烏林答氏對世宗說:“這不是王府應(yīng)有的東西,應(yīng)當獻給皇上。”世宗認為有理,就把玉帶獻給了熙宗,熙宗皇后裴滿氏大為高興。熙宗在位晚年經(jīng)常酗酒發(fā)怒,但對世宗沒產(chǎn)生影響,這應(yīng)歸功于烏林荅氏勸告丈夫謹守臣道的明智之舉。
海陵王完顏亮篡位自立,對宗室異常猜忌。烏帶進譖秉德,說他有擁立世宗為帝的企圖。秉德被海陵王殺掉后,烏林荅氏為保世宗,多次勸他進獻奇珍異物以取悅海陵王。海陵王遂認為世宗恭敬順從,畏懼自己,由此對他的猜忌疑慮有所減輕。
烏林荅氏性情平和,很少妒忌,主動幫世宗選擇婢妾,以便多生子嗣。即使自己的兒子允恭降生后,這種做法也沒有變。甚至患病時也不讓世宗長期護理,以避專寵之嫌,由此與世宗感情很好。
世宗在濟南任職時,海陵王淫亂無度,征召烏林荅氏前往中都。
烏林荅氏不忍受辱,早有死志,但怕在濟南自殺,會連累世宗。于是接受詔命,打算離開濟南后再尋機自盡。臨行對世宗說:“我一定自己努力,不會拖累大王。”召來王府的仆人張僅言,對他說:“你是大王的心腹之人,可以替我到東岳泰山祈禱,我絕不會辜負大王,希望皇天后土明白我的苦心?!?/p>
又召來眾多仆人,告訴他們:“我從年輕時出嫁到現(xiàn)在,從未見大王做過背心離德的事?,F(xiàn)在宗室當中很多人受到皇帝猜疑,都因為家中奴仆不是良善之輩,憎恨他們的主人,而加以誣陷的緣故。你們都是先王在世時的舊人,應(yīng)當懷念先王舊日的恩德,千萬不要肆意妄為。如果有誰不聽我的話,在陰間我將會看到他的所做所為?!贝蠹冶从^。
烏林荅氏離開濟南以后,從行的人知道她決意自殺,一定不肯見海陵王,遂多加提防保護。走到良鄉(xiāng),離中都還有70里,從行者的提防稍有放松。烏林荅氏即伺機自盡。她自殺后,世宗大為悲痛,不但多次贊頌她的德行,而且繼位后再沒有冊立過皇后。
世宗即位以后,于大定二年(1162),追冊烏林荅氏為昭德皇后,單獨立廟。追贈三代,讓皇太子允恭前去祭奠。
大定八年(1168)七月,太子允恭的兒子章宗完顏璟降生。世宗非常高興,對允恭說:“有了社稷嫡傳繼承人,我高興的心情無以表達。這都是皇后為你積的陰功啊?!?/p>
大定十一年(1171),皇太子過生日,世宗在宴會上說:“烏林荅皇后,盡妻子職責可謂淋漓盡致。我之所以不再立中宮皇后,就是每每念及烏林荅皇后的德行,現(xiàn)在無人可及啊?!?/p>
昭德皇后持家有方,洞察局勢,進勸良言,多次保存了世宗,遂有了金國的盛世。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名不詳,中都(今北京)人。宣宗在藩邸時,與妹妹一同被選為妃。宣宗即位后,被立為元妃,其妹則貴為皇后。哀宗即位后,下詔尊王氏為皇太后。
王太后性情端莊嚴謹,博古通今。對哀宗管束極為嚴厲。即使哀宗已被立為皇太子,犯了錯誤仍要痛加責罰,直至正式即位。
一天,在宮中進餐,上等的餐具有三套玉制碗碟,一套呈獻給王太后,另外兩套分別獻給哀宗和他的皇后。荊王守純的母親真妃龐氏則是用瑪瑙餐具進食。王太后看到后,非常不滿,叫來主管官員訓(xùn)斥說:“誰讓你擅自進行分別,荊王的母親難道比我的兒媳婦卑賤嗎?這要不是飲食方面的小事,你早就被杖責死掉了?!睆拇艘院螅瑢m中的人對真妃侍奉更加周到。
有人告發(fā)荊王企圖作亂,荊王被關(guān)入監(jiān)獄,罪狀已定。哀宗把這件事告訴了王太后,王太后說:“你只有一位兄長,為什么要聽人讒言殺害他呢?章宗殺死了伯父和叔父,結(jié)果自己也不得長命,并且沒有子嗣。你為什么要效法他呢?趕快赦免荊王,讓他來見我。如果荊王不來,我就永遠不再見你了?!卑ё谄鹕硗讼潞?,荊王來見太后,太后流著眼淚對他進行撫慰。
點檢撒合輦教哀宗騎馬擊球,王太后傳旨警告他說:“你身為臣下,應(yīng)當以正道輔佐君主,怎么教他游戲呢?再聽說這樣的事,一定要對你痛加責罰?!?/p>
哀宗年間,金兵對蒙古作戰(zhàn)取得了一些小小的勝利,國勢頗有振作的氣象。文士中有人上奏,辭賦以“圣德中興”作為主題。王太后得知,不高興地說:“皇帝年輕氣盛,沒有懼怕的心理,就要產(chǎn)生驕傲懈怠情緒?,F(xiàn)在僥幸打了幾次勝仗,哪里談得上中興?你們這些人竟這樣向皇帝獻媚?!?/p>
哀宗正大八年(1231)九月,王太后去世。臨終前囑托埋葬的規(guī)模制度要盡可能節(jié)儉。
十二月己未日,王太后被下葬在汴京城迎朔門外面五里遠的地方,與莊獻太子墓毗鄰。追謚為明惠皇后。
明惠皇后雖然端莊賢惠,管教哀宗得法,使金國吏治相對清明。但是在蒙古大軍南征的滾滾洪流中,金朝的中興亦僅如曇花一現(xiàn)。
正面作用:帶來了中原地區(qū)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使中原大一統(tǒng)不局限于長城以南,擴大了漢民族的文化圈,為中國后來的北方疆域做出了巨大貢獻。進一步增加了民族融合,增加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多樣性 。
大概相比于歷史人物,大家還是對當代人物更為了解。當我說起王若虛這個人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們第一個想到的都是當代作家王若虛。就是那位,在《萌芽》雜志上發(fā)表了不少作品的朋友。
同樣都叫王若虛,一位是當代小說作家,另一位也是金代歷史上有名的文學(xué)家。兩個人都是在文字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物,也不知這里面到底是巧合,還是命運使然。相比于當代的王若虛,大家對金朝的那位王若虛可能知之甚少,我今日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人物檔案
姓名:王若虛
字:從之
號:慵夫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金朝
出生地:河北藁城
出生時間:1174年
去世時間:1243年
職業(yè):詩人,文學(xué)家
官職:國史院編修官、同知泗州軍州事、著作佐郎
王若虛少年之時就表現(xiàn)出了非常聰明有悟性的一面,對于文字十分敏感,整日沉醉在文字之間,勤奮讀書,后來拜舅舅周昂和古文家劉中為師,勤奮學(xué)習(xí)。
承安二年,王若虛進士及第,此后為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任職期間,頗有政績,當?shù)匕傩諏ζ鋹鄞饔屑印.斔纹跐M后調(diào)任,父老鄉(xiāng)親齊聚相送,整整送了好幾天才轉(zhuǎn)頭回城。
后來受舉薦入國史院編修官,遷應(yīng)奉翰林文字。不久又奉皇命初時西夏,使歸后授同泗州軍州事,留為著作佐郎。正大初年,因為編成《宣宗實錄》,遷為涼府判官,不久左司諫,后轉(zhuǎn)延州刺史,入為直學(xué)士。
元興元年,為避元軍,金哀宗逃亡歸德。不久崔立叛變,附和者眾多,當時王若虛被召命為文。就是逼迫王若虛給這些叛變這人,寫碑文以歌功頌德。王若虛深知自己此行有難,言:“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jié)掃地,不若死之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諭之?!?/p>
后來這碑文到底沒有作成,不過王若虛也沒有因此喪命,也算是幸運了。金朝滅亡之后,王若虛回到鎮(zhèn)陽,與渾源劉郁東游泰山,至黃峴峰,憩萃美亭,顧謂同游曰:“汩沒塵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誠得終老此山,志愿畢矣。”
王若虛讓劉郁東等人先回去,他自己留下來。后來劉郁東回去后不放心,讓人來看,發(fā)現(xiàn)王若虛坐在大石上已經(jīng)瞑目而逝,享年七十歲。
王若虛去世之后,留有《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遺老》若干卷、傳于世。
《論詩》
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
已覺祖師遜一籌,紛紛法嗣復(fù)何人。
《慵夫自號》
身世飄然一瞬間,更將辛苦送朱顏。
時人莫笑慵夫拙,差比時人得少閑。
《還家》
日日天涯恨不歸,歸來老淚更沾衣。傷心何啻遼東鶴,不但人非物亦非。
荒坡依約認田園,松菊存亡不足論。我自無心更懷土,不妨猶有未招魂。
山杏溪桃化棘榛,舞臺歌榭墮灰塵。春來底事堪行處,門外流鶯枉喚人。
回思夢里繁華事,幸及當年樂此身。閑立斜陽看兒戲,憐渠虛做太平人。
艱危嘗盡鬢成絲,轉(zhuǎn)覺歡華不可期。幾度哀歌仰天問,何如還我未生時。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9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狀元
下一篇: 你知道嗎,宋朝歷史上最杰出的皇帝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