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后簡介
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冀州)人,生于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漢族。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獻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王室長樂馮氏,遼西郡公馮朗之女。北燕滅亡后,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時值政局動蕩,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依據(jù)祖制歸政于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疑為馮太后所鴆殺。馮太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并對孝文帝改革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謚“文明太后”。
馮太后改革的主要內容
1、頒布俸祿制(即整頓吏治):
北魏百官原無俸祿,官員對百姓的搜刮成風。馮太后與孝文帝班祿以后,官員不可自酬俸祿。貪贓滿一匹者處死。
2、實行均田制:
由于多年戰(zhàn)亂,百姓流亡。政府控制大量荒地。馮太后與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將荒地分給農(nóng)民耕種。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與發(fā)展。
3、三長制、租調制
推行與均田制相配套的三長制與戶調制。仿古設立黨、里、鄰三長以推動實施均田制,征發(fā)徭役等。
租調制規(guī)定一對夫婦每年向國家交一定量的租調。使原本為逃避政府稅收而受避于宗主的人戶紛紛轉向政府,成為政府的編戶齊民。
總結:馮太后主持整頓吏制、制定的三長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調制三者配合實行,為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后的繁榮富庶打下了基礎,初步漢化了鮮卑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9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楚國八百年觀后感1000字
下一篇: 清朝最厲害的大臣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