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死了之后天下大亂,整個都處在了一個混亂的局面。當時赤眉軍中有兩個劉氏子孫,是王莽篡漢之后被廢的皇族,是為劉盆子和劉茂。劉盆子和劉茂在赤眉軍中負責割草喂牛。古代做皇帝都講究一個名正言順,所以赤眉軍的首領(lǐng)樊崇聽取了方望的建議,擁立了這個割草喂牛的劉盆子做皇帝。樊崇原本應(yīng)該就是想扶植一個傀儡皇帝,好自己把握朝政。于是在公元二十五年的時候,劉盆子就做了皇帝,史稱建世帝。但是當時的社會還是一片動蕩,農(nóng)民起義軍的政權(quán)并沒有能夠使天下太平。
其實在劉盆子被擁立為帝的時候,另一股勢力,劉秀也登基為帝定都洛陽了。赤眉軍之后傭兵三十萬,逼近關(guān)中與更始的綠林軍大戰(zhàn),更始請降赤眉軍,最后為赤眉軍所殺。劉秀就在一旁靜觀其變,伺機而動。最后經(jīng)過多次的戰(zhàn)役,赤眉軍受到了重創(chuàng),后來劉秀親率大軍,于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這時的赤眉軍已經(jīng)疲軟不堪重負了。赤眉軍四面都是劉秀的兵馬,糧草短缺,已經(jīng)是陷入了絕境。最后赤眉軍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的七尺寶劍。
光武帝劉秀掃平了國內(nèi)的叛亂和起義,最后將漢室的江山重新奪回,并且使得百姓能夠過上安定的生活,這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所以王莽之后的皇帝,算起來應(yīng)該算是劉秀吧。
劉秀在推翻王莽政權(quán)之前,曾遭遇過王莽的追捕,歷經(jīng)了重重險阻,可謂是九死一生。當初,劉秀逃難至石坦,眼看著王莽的追兵也就要來了,一時間劉秀的處境十分艱難。緊急之下,劉秀只能逃到一座寺廟中去。王莽的追兵早已打聽到了劉秀的下落,不消片刻,就趕到了石坦。追兵們將小小的石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尋了個遍,但就是遍尋不到劉秀的身影。正在奇怪之際,看到了北岸有一座寺廟,于是他們料定劉秀定躲藏在那里。這座廟宇名為“三港殿”,追兵們將其重重包圍,然后再派人進去搜尋。但是依然沒能找到劉秀。無奈之下,只能撤出寺廟,繼續(xù)到其他地方去搜尋。
原來,劉秀在緊急之下跑到殿內(nèi)躲避,卻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有可以躲藏的地方。再跑出去,勢必會碰到追兵,那就是自投羅網(wǎng)。于是劉秀只能躲在了布滿灰塵的神柜之下。剛剛躲進去,劉秀就看到在神柜之外,漸漸織起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網(wǎng),外面的人也無法看到神柜里面的情形。所以當追兵搜尋的時候,看到神柜外布滿了完好的蜘蛛網(wǎng),料定神柜內(nèi)無人躲藏,才會認為劉秀已經(jīng)逃走了,劉秀也才能轉(zhuǎn)危為安。
西漢王朝皇帝劉衎死于公元5年12月,是西漢最后一位皇帝,他死后王莽稱帝。西漢王朝是中華歷史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段歷史上發(fā)生過太多精彩的故事,而西漢王朝皇帝劉衎的死亡,代表著屬于西漢的精彩已經(jīng)落幕。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而歷史進程則給后人留下了太多懸念。
西漢王朝皇帝劉衎死于公元5年12月,死因有爭議性。劉衎原名為劉箕子,是漢元帝劉奭的孫子,中山孝王劉興之子,其母親衛(wèi)姬漢宣帝妃子衛(wèi)婕妤的哥哥衛(wèi)尉衛(wèi)子豪之女,出身可以說是十分顯赫。在罕摔地于公元前一年8月病死后,當時的權(quán)臣王莽為便于操控權(quán)力,于當年迎年僅九歲的中山王劉衎入宮即位稱帝。
劉衎繼位的時候年僅九歲,當時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事。至元始5年12月,也就是公元5年12月,劉衎在未央宮去世,謚號孝平皇帝,葬于康陵。其去世的時候年僅14歲,而且其死因存在較大爭議。
關(guān)于其死因爭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其因病去世,另一種說法是王莽將其毒死的。兩種說法都有各自依據(jù),其具體死因始終存在爭議性。
他死后王莽稱帝,但這談不上是繼承皇位,應(yīng)該說是篡位。西漢王朝皇帝劉衎是西漢王朝第14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他去世之后,王莽稱帝的企圖逐漸暴露,當時翟義擁立劉信為天子起兵反抗,但這位天子并未得到廣泛認可,談不上是西漢王朝的皇帝。
在劉衎死后,王莽篡位稱帝,應(yīng)該算是他之后的第一任皇帝。但王莽的皇位談不上是繼承得來的,而是屬于篡位得來的。
王莽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毀譽參半,因為其所執(zhí)行政策的先進性,很多人在網(wǎng)絡(luò)上稱其為穿越者。王莽在稱帝之后,為劉衎追加廟號為元宗,但這個廟號在劉秀手中被廢除。
歷史的長河已經(jīng)掩埋了太多真相,關(guān)于西漢王朝劉衎的死因,或許我們永遠都找不到答案了,而往往是否真的如網(wǎng)友猜測屬于穿越者,我們也很難找到答案。歷史終究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其真假對錯很難去評判。
歷史上,有哪些篡位的皇帝﹖
父子反目輪番上演,兄弟成仇比比皆是。人道是自古皇宮無親情,一部中國的帝王史,猶如一條骨肉相煎的血河,而且“源遠流長”。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撩開血雨腥風的歷史幃幔,去認識幾位踏著骨肉的血泊走上皇位的古代帝王:
劉聰殺兄篡位
劉聰是匈奴漢國開創(chuàng)者劉淵的第四子,自幼聰慧好學,通習經(jīng)史、百家之學,對孫吳兵法尤為精熟。永嘉四年(310年),太子劉和繼位,劉聰遂殺劉和自立,改元光興。
劉聰在位期間,在政治,軍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樹。永嘉五年(311年),劉聰進攻西晉都城洛陽,俘晉懷帝司馬熾。不久又攻破晉陽。建興四年(316年),劉聰最后攻陷長安,西晉愍帝投降,被遷往平陽,西晉滅亡。
執(zhí)政后期,劉聰開始沉湎于后宮,無視政事,朝廷有事也是由中常侍王沈等納奏、貴嬪審決,致使有功之臣不見錄用,而好佞小人則數(shù)日之間躍居二千石。而當時戰(zhàn)爭連年不斷,對出征將士無錢帛之賞,對后宮侍僮卻可賜賞千萬。以至于朝廷內(nèi)外綱紀敗壞。東晉大興元年(318年),劉聰病卒。不久之后爆發(fā)的便靳準之變則迅速使?jié)h國政權(quán)走向了衰敗。
劉劭殺父、劉駿殺兄篡位
劉劭、劉駿,均為宋文帝的兒子。宋文帝北伐失敗后被劉劭所殺。但劉劭只當了短暫的三個月皇帝,又被劉駿擊敗處斬。劉駿在新亭即位,將劉劭全家男女妃妾一并誅殺。
孝武帝劉駿生性好淫,而且閨房之內(nèi)不論尊卑長幼,只要略具二三分姿色,都免不了被劉駿強逼成歡,甚至連自己的生母也不放過。
劉駿的叔父荊州刺史劉義宣四個女兒個個生得花容月貌,劉駿也不管是否近親竟一起召幸了。劉義宣十分痛恨,以清君側(cè)的名義起兵十萬反對劉駿。劉駿則派兵把劉義宣和他的十六個兒子全部殺光。
大明八年夏天,三十五歲的劉駿去世。死后,繼其位的兒子劉子業(yè)曾指著劉駿的畫像說:“這家伙太好色,不擇尊卑。”于是遣使挖了殷淑妃的墳?zāi)?,將尸骨扔在荒野里?br>
拓跋紹殺父拓跋嗣殺兄篡位
拓跋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兒子。
409年10月,道武帝拓跋珪為其子拓跋紹所殺,拓跋嗣在宮中衛(wèi)士的擁戴下殺了拓跋紹,于同年即位,改年號“永興”。
太宗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攻打宋國得勝,此役稱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戰(zhàn)爭,但拓跋嗣卻因攻戰(zhàn)勞頓成疾而終,享年32歲。
英年早逝的拓拔嗣,上承開國君主拓拔珪武功,下啟太武帝拓拔燾滅北方諸國一統(tǒng)北方,成為歷史上一位承先啟後的有道君主。
楊廣殺父兄篡位
楊廣(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公元581年被封為晉王,在南下滅陳和抵御北方突厥的過程中立有大功,并一心要取代兄長楊勇的太子地位。
太子楊勇由于生活奢侈,漸漸失去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偽裝生活儉樸,不好聲色。公元600年隋文帝廢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臥床,楊廣帶兵包圍了皇宮,謀殺了文帝。隨后又派人假傳文帝要楊勇自盡的遺昭并將楊勇殺死。楊廣奪取皇位,史稱煬帝。
楊廣在位期間,每月役使200萬人營建洛陽,使許多往洛陽運送奇材異石人活活累死在路上。而在開鑿大運河的過程中,共用了約1億5千萬個人工,平均當時每戶百姓要出近20個人工,有許多開挖運河的民工都累死在河中。
從大業(yè)八年(公元612年)開始,隋煬帝三次進攻高麗未果,楊玄咸趁機起兵攻洛陽。此時,國內(nèi)的農(nóng)民起義也開始席卷大東南北。
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3日,楊廣為部下宇文化及等發(fā)動兵變縊殺,終年50歲。
李世民殺兄篡位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高祖李淵的次子。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后,李淵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
但隨著李世民的功名日盛,李建成開始排擠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親信李元吉做統(tǒng)帥出征突厥,目的是掌握兵權(quán)并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先發(fā)制人,發(fā)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三天后,李世民便被立為皇太子,從他父親手里接過實際的皇權(quán)。隨后不久,唐高祖讓位,李世民從此成了太宗皇帝。
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并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于成就了社會安定、生產(chǎn)發(fā)展的貞觀之治。
649年(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久病的唐太宗終于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二歲。
趙光義(殺父)篡位
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極為帝,是為太宗。
歷史上對太宗是否毒死太祖篡位雖存在很多疑點,但其篡奪了另一皇子德芳的皇位則是人所共知。
據(jù)傳,太祖駕崩前夜,曾昭晉王光義入宮。光義入宮后,太祖屏退左右,與光義酌酒對飲。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么,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
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來了光義,宋皇后因心有所懼只好承認光義做了皇帝。
太宗晚年隨著病情加重,愈發(fā)地主張清靜無為的治國之道,這一點,從他重用為人穩(wěn)重、鎮(zhèn)靜的呂端為相就可見一斑。而至道三年(997)的太宗駕崩,則標志著宋朝創(chuàng)業(yè)時代的結(jié)束和守成時代的到來。
朱友珪殺父、朱友貞殺兄篡位
朱友珪為後梁太祖朱全忠之第三子,其母為亳州營妓。唐僖宗光啟年間(885年-888年),朱全忠有一次率軍經(jīng)過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使之懷孕并生下一子,即朱友珪。
乾化二年(912年),趁朱全忠病重,朱友珪率所部政變,誅殺其父并假傳遺詔,自登帝位。
朱友珪登帝位後,雖然大量賞賜將兵以圖收買人心,然而很多老將還是頗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鳳歷元年(913年),朱全忠四子朱友貞再次發(fā)動政變。朱友珪死后被追廢為庶人。
朱友貞即位后,改年號為“乾化”。 公元923年10月,后唐李嗣源率領(lǐng)大軍逼近都城。朱友貞的臣子紛紛逃離,連傳國玉璽也被部下盜走,朱友貞束手無策,急得日夜哭泣。隨后橫劍自刎。后梁滅亡。朱友貞史稱末帝。
王延鈞殺兄、王繼鵬殺父篡位
王延鈞、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國主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王延鈞發(fā)動政變,殺閩王王延翰,王延鈞被推為閩王。后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國號大閩,改元龍啟,改名王鏻(王璘)。
王繼鵬,出生年份不詳,閩國君主王延鈞之子,原封福王。閩永和元年(935年),王繼鵬發(fā)動政變,殺其父王延鈞,繼位稱帝。
王繼鵬繼位后,橫征暴斂,并因其個性猜忌因此屢殺宗室。閩國通文四年(939年),閩國再次發(fā)生兵變,王繼鵬逃亡后為兵變追兵所獲,與皇后及諸子一同被殺。
劉晟殺兄篡位
劉晟(920年—958年),南漢帝劉玢之弟,原封晉王。
南漢帝劉玢即位后驕傲奢侈,不理政事,并且猜忌諸弟。南漢光天二年(943年),劉弘熙與劉玢飲宴觀賞角力表演,劉玢大醉,劉弘熙即命力士抓住劉玢,摧擊其前胸斃命。劉弘熙隨即即位,改名劉晟。
誰知劉晟即帝位后也和其兄劉玢一樣猜忌諸弟,因此不久后就逐漸殺光其弟,并將他們的兒子殺死,女兒收入后宮。又興建離宮一千余間,命宮女為女侍中,參與政事,一時間,朝野上下宦官、宮女當?shù)馈?br> 干和十六年(958年)劉晟去世,謚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廟號中宗。
愛新覺羅·胤禎(殺父)篡位
愛新覺羅·胤禎(公元1678-1735),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繼位(既雍正皇帝)。雍正的即位存在很多疑點,雖殺父之說尚難定論,但矯詔篡位則是不爭的史實。
康熙晚年,諸子爭位,人心不定。當時因準噶爾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胤禵統(tǒng)兵援藏,并給以大權(quán),稱大將軍王。胤禵也因此成為人們心目中理所當然的接班人。
然而,康熙在暢春園猝然去世,雍正與時任步軍統(tǒng)領(lǐng),掌管京師兵權(quán)的隆科多勾結(jié)密謀,奪取了帝位,而胤禵遠在青海,鞭長莫及,故而帝夢成空。
由于雍正篡立,激起了皇族內(nèi)部的集體抗爭,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對雍正繼位。胤禵因此被永遠禁錮,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也被迫害致死,連雍正的親生兒子弘時也因不滿其父的作為而被雍正處死。雍正上臺,被殺的宗室、官員達數(shù)百人,連康熙身邊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內(nèi)務(wù)府官員趙昌也在康熙死后立即被殺,據(jù)傳是因趙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傳位真相的緣故。
矯詔篡位雖不可取,但雍正勤于政務(wù),洞察世情,其統(tǒng)治的十三年為日后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所以仍不失為歷史上的一位有道明君。
漢平帝;
1、劉衎即漢平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wèi)姬,西漢第十四位皇帝;
2、漢哀帝于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為便于弄權(quán),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于當年七月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劉衎病逝,終年14歲,廟號元宗,謚號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陜西咸陽西25里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9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奠定唐朝基礎(chǔ)的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