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近三百位武狀元,按理說他們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但考中狀元后,其人生經(jīng)歷往往令人唏噓。鄭冠,唐朝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文武雙科狀元,可謂文武全才式的人物,只做了個戶部郎中,既無德行、功勛傳世,也無一言半語示人,只知其書法不錯,但也并非大家;朱虎臣,南宋孝宗時代人,九歲就當(dāng)了武狀元,射十箭有九箭射中目標(biāo),并精通《孫子兵法》《諸葛八陣圖》等兵書戰(zhàn)策,可謂神童,但這個神童只當(dāng)了個承信郎,武臣官階五十三階,第五十二階為承信郎,可見并未受到重用,這位史上最年輕的武狀元,再無先進事跡傳世。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的李遵頊,他是西夏皇室,卻參加了武舉考試,并獲得了狀元。史稱李遵頊“端重明粹,少力學(xué),長博通群書,工隸篆”,有兩下子,這位西夏的武狀元,后來當(dāng)了皇帝,就是西夏國第八位皇帝神宗皇帝。李遵頊雖然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卻并不是一個能治理好國家的好皇帝,在他治理下的西夏附蒙攻金,民不聊生,到他孫子這一輩就亡了國。
元朝因為是蒙古人統(tǒng)治,不設(shè)武舉。明朝時重設(shè)武舉,聲名最大的武狀元當(dāng)屬許泰,整個大明近三百年,有資料可查的武狀元共有52名,許泰是考取武狀元后最受重用、官職最高的一個,他被明孝宗朱佑樘收為義子,賜姓朱,官封左都督、安邊伯,正一品大員。許泰也曾在平定農(nóng)民起義中立下戰(zhàn)功,但他為人心胸狹窄,嫉妒王陽明,排擠王陽明,奪取王陽明戰(zhàn)功,最終被彈劾當(dāng)死,最后雖未被處斬,但死在發(fā)配戍所,未得善終。
乾隆朝還有一位武狀元,是近三百位武狀元中的佼佼者,他名叫馬全,第一次參加武舉考試,中了探花,后改名又一次參加武舉,中了狀元,成為史上科舉考試中的奇葩。乾隆帝并沒有怪他假名之罪,先是重用他為“頭等侍衛(wèi)”,后又提拔他為江西南昌鎮(zhèn)總兵、江蘇蘇松鎮(zhèn)總兵、江南提督、甘肅提督、四川提督等職,后在參加平叛中馬革裹尸,英勇犧牲。馬全因此成為武狀元中與郭子儀一樣受到重用且立有重大軍功的人。
值得一提的清朝皇帝光緒帝,是位非常想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開設(shè)武舉,產(chǎn)生了宋鴻圖、佟在棠、黃培松、楊廷弼、宋占魁、李夢說、張憲周、卞賡、張鴻翥、武國棟、張三甲等十?dāng)?shù)位武狀元,可謂“武星璀璨”,可惜這些武狀元并未為他所重用,末代武狀元張三甲考取狀元當(dāng)年回家省親,未來得及報效國家,就因病而亡,令人不勝唏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趙佗為什么不救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