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歷史,誰都可以發(fā)現(xiàn),在漫長的五千年時間里,大多是短暫王朝,唯獨周朝,周朝,周朝一枝獨秀,居然生存了800年之久。
中國最長的朝代是周朝,至建立到滅完歷經(jīng)800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有二十五個朝代,最長的是800年,短的十幾年,那為什么周朝可以活800年之久呢?
所謂的周朝我們應(yīng)該分開來說,西周和東周兩個朝代。周朝的時間持續(xù)的非常久,西周和東周前后長達八百年,原因有很多:首先,全部功勞都是兩個個年輕的西周人武王和周公設(shè)計的制度。
?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夏朝,這兩個朝代,夏商兩代對于中國的王權(quán)可以說是剛剛建立的,夏王和商王只不過是大家嘴上說的主人,實際上華夏文明都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
西周之所以能從西部小邦最后慢慢一步步滅掉大部落邑商,和這種非常名存實亡的制度關(guān)系很大。西周被滅了之后,實行起來了分封制度,他讓全國范圍內(nèi)的領(lǐng)土都緊密的聯(lián)系在了一塊,每個地方的諸侯和天子們一起管理者這些土地,這個制度完全是新的制度,宗法分封制是周王朝存在的必要條件。對于王權(quán)的鞏固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第二,禮樂的制度,也是周朝可以存在很長時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西周始年,周公不喜歡夏朝商朝的那種制度,找人制定了新的自己的禮樂制度,從上到下都飛遵守包括天子。禮樂制度是周朝最基礎(chǔ)也是最莊重的制度,已經(jīng)廣泛的流傳開來在平民的盛會中,這種共識無疑有利于加強國家的每一個人對于王的尊敬。
第三,周公在東方這一片建立政治和軍事存在,為了以后自己遷移都城提前打好厚重的基礎(chǔ)。西周始初,周公對于東邊的一些殷民怕他們舉行暴動,建造了洛邑,也就是所謂的成周。成周建造了營地,為周王朝提供了很長的準(zhǔn)備時間,日后,犬戎再來打仗,周王室就可以往東邊遷移,到洛邑繼續(xù)統(tǒng)治。
第四,周天子的完全不是很強大,讓虛軍的名頭成為了可能,也讓任何一個諸侯都沒有去謀害王權(quán)的心思。西周始初,每一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制度和權(quán)利,表面看上去周天子好像沒有實際的權(quán)利,但是實際上這種制度對于政治有很大的穩(wěn)定作用。在周天子強大時,他對諸侯國有很大的約束能力。到了東周那個時候,也就是所說的春秋戰(zhàn)國,周天子當(dāng)時的勢力已經(jīng)被人們忽視了,但是在于制度方面他依然是制度的中心,就好像學(xué)校的校長一樣,這樣好像就是一個虛置的君權(quán),跟沒不可能被人直接拿走,如果哪個諸侯有野心篡奪這個好像看起來不怎么強大的權(quán)利,肯定會被別其他的諸侯們直接一起攻打。
?
周朝為何統(tǒng)治時間長達八百年嗎 周朝800年,其實最多算到戰(zhàn)國初年,不到600年,后面只能稱“周國”。
其中周天子真正有點權(quán)威、可以號令天下的西周,只延續(xù)了不到300年,并不比后來的漢、唐長。 東周時期,諸侯強,王室弱,周王室之所以還能茍存數(shù)百年,一是因為中國還沒有被秦國或其他某個強國統(tǒng)一為中央集權(quán)國家;二是因為各諸侯國認為王室還有利用價值;三是如果某諸侯國滅亡東周,可能招致其他諸侯國的聯(lián)合攻擊,得不償失。 春秋時期,周王室名義上充當(dāng)“共主”,實際上是強國手中的傀儡。 到了戰(zhàn)國時期,七強先后稱王,這時東周只是大國夾縫中的一個小國,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東周最終被秦國所滅時,沒有引起一點響動。 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八百年是真是假? “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是說西伯侯姬昌在羑里被殷紂王囚禁三年獲釋歸國后,亟思訪求賢才。聞姜尚隱居渭水河濱,遂驅(qū)車前去拜訪,二人交談中,姬昌見姜果然韜略蓋世,便邀其出仕,輔佐周邦。姜尚為考驗姬昌求賢誠意,要姬昌為之拉車,方允登程。姬昌求賢心切,親為姜尚拉車,于是君臣同離渭水。
周朝八百年有多少個皇帝 周朝:分西周、東周。
西周(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王系: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釋放。他禮賢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輔佐,為以后滅商打下基礎(chǔ)。據(jù)傳文王死時97歲。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發(fā),父姬昌。即位后大舉伐商,并于牧野,大敗商軍,紂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鎬京。史稱西周。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誦,武王子,即位時12歲。由周公旦攝政。之中,平定武更(紂王子)叛亂,并大封諸侯。成王造東都洛邑。成王死時42歲。 周康王:在位25年,康王姬釗,成王子??低跏且晃挥凶鳛榈闹芡?,史稱“成康盛世”??低鯐r,周朝較強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罢淹踔畷r,王道微缺”,周國力開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滿,昭王子。穆王時作《呂刑》,是流傳下來的我國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時,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無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兒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兒子。夷王時,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尖銳化,夷王曾烹殺齊哀公。 周厲王:在位37年,厲王姬胡,夷王的兒子。厲王是一位暴君,對外戰(zhàn)爭屢敗,國勢日危,后被國人放逐。 周召共和:執(zhí)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與召穆公共同執(zhí)政。此二人均為宗周的大貴族。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姬靜,厲王的兒子。即位后針對周王室的內(nèi)憂外患,進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稱“宣王中興”。 周幽王:在位11年,(前781-前771)。 東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姬宜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周莊王:(姬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 周厘王:(姬胡齊),在位5年,(公元前681—公元前676年)。 周惠王:(姬閬),在位25年,(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年)。 周襄王:(姬鄭),在位33年,(公元前651—公元前618年)。 周頃王:(姬壬臣),在位6年,(公元前618—公元前612年)。 周匡王:(姬班),在位6年,(公元前612—公元前606年)。 周定王:(姬瑜),在位21年,(公元前606—公元前585年)。 周簡王:(姬夷),在位14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71年)。 周靈王:(姬泄心),在位27年,(公元前571—公元前544年)。 周景王:(姬貴),在位25年,(公元前544—公元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在位1年,(公元前520—公元前519年)。 周敬王:(姬匄),在位44年,(公元前519—公元前475年)。 戰(zhàn)國時期: 周元王:(姬仁),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8年)。 周貞定王:(姬介),在位28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0年)。 周考王:(姬嵬),在位15年,(公元前440—公元前425年)。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24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01年)。 周安王:(姬驕),在位26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75年)。 周烈王:(姬喜),在位7年,(公元前375—公元前368年)。 周顯王:(姬扁),在位48年,(公元前368—公元前320年)。 周慎靚王:(姬定),在位6年,(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 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 還有,周朝的時候,沒有皇帝,稱呼為“周天子” 姜子牙曾預(yù)言周朝存在八百年,后來成真了嗎? 朝代更迭是歷史規(guī)律,我國眾多朝代中,有一個朝代一共持續(xù)了800年左右,它就是周朝。周朝建立之前,姜子牙就曾經(jīng)預(yù)言周朝只能存在800年左右,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后來周朝真的只存在了800年左右就滅亡了。關(guān)于姜子牙預(yù)言周朝只存在800年左右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商朝末期商紂王無道,后來又遇到了妲己,兩人天天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朝廷上一片混亂。一些諸侯王也蠢蠢欲動,想要取而代之。要想滅掉商朝,最主要的還是要得到人才,當(dāng)時西伯侯在尋求人才。一次,他聽到有一個智者叫做姜子牙,一直在河邊用直鉤釣魚。西伯侯覺得姜子牙不一般,他就去拜訪了姜子牙。西伯侯見到姜子牙之后說明了來意,姜子牙就同意了,答應(yīng)幫西伯侯打天下。
兩人坐車去西岐的時候,姜子牙突然要求西伯侯下車去給他拉車。西伯侯為了得到人才,他就不顧身份下車去給姜子牙拉車。畢竟西伯侯也是一個老人家,他非常努力地拉車,但是一共也只走了808步就停了下來,姜子牙就對他說:你剛才拉車走了808步,那么你將來建立的周朝,周朝也會存在808年。聽到姜子牙這么說,西伯侯就想著那多走幾步。姜子牙阻止了他,說,周朝存在808年是天數(shù),不能隨便改變。西伯侯就沒有拉車了,坐車和姜子牙一起去了西岐。
這個故事就這樣流傳了下來,不管是不是巧合,姜子牙的預(yù)言后來也證明是對的。
中國最長的朝代周代號稱八百年,其實只有二百多年,為何? 周代從公元前1046年立國,到公元前256年滅亡,歷時近八百年,堪稱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但真正能夠有效統(tǒng)治的時間也就二百多年,其余大部時間都成了傀儡,有名無實。接下來就來看看這個八百年的朝代大體經(jīng)歷了怎樣一個過程。
周王國原本是商朝統(tǒng)治之下的一個部落國家,居住于今天陜西?、岐一帶。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壯大,產(chǎn)生了取商而代之的野心。經(jīng)過精心準(zhǔn)備,周王聯(lián)合了商朝大批諸侯起來革商的命。并在牧野一戰(zhàn)中大敗商軍,滅亡商朝。建立了周王朝。
由于周王國是聯(lián)合一系列諸侯來共同造反的,即便當(dāng)了天下共主,統(tǒng)治范圍也有限。于是周公創(chuàng)造了分封、宗法、禮樂等制度,將戰(zhàn)略重地都分封給同姓諸侯,加之自己地盤足夠大,總算能夠一家獨大,讓各路諸侯臣服。一旦周天子有戰(zhàn)事,諸侯帶兵追隨或保護周天子。
周朝有效統(tǒng)治的前提是周王國的實力要遠大于各路諸侯,否則鎮(zhèn)不住。但是,經(jīng)過幾代人之后,周王國內(nèi)又不斷分封,實力進一步削弱。同時,原本封在外部戰(zhàn)略要地的晉、燕、魯、衛(wèi)等同族也隨年代久遠,血緣日疏,獨立性越來越強。周王朝的統(tǒng)治危機加深。
公元前841年,周王國發(fā)生了一場“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這是周朝由盛轉(zhuǎn)衰的一個節(jié)點。這場暴亂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周召共和行政之后,繼任的周宣王。這位周宣王是一位有心作為的君王,與后來的崇禎皇帝非常像,渴求中興,勵精圖治,打了很多戰(zhàn)爭,結(jié)果沒能重新復(fù)興,反而使王國進一步衰落。
周宣王死后,他的兒子周幽王只為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又為了褒姒廢長立幼。這引得幽王的老丈人申侯不滿,聯(lián)合犬戎族進攻都城?京。周幽王燃燒烽火向諸侯求救,諸侯以為又是玩笑,皆不赴救,鎬京陷落,周王國滅亡。
雖然最終在各路諸侯的努力之下,趕走了犬戎,收回了國都,但國都殘存,四周時時面臨著犬戎的威脅,無法立足。周平王于是遷都洛陽,把這塊被犬戎占據(jù)的土地口頭封給了秦襄公,讓秦人自己去打。
喪失了關(guān)中那么大一片土地,遷都的周平王已經(jīng)沒多少地盤,實力幾異于東方的一個小諸侯,比中等諸侯鄭國還要弱很多,更遠比不上晉、楚、齊等大諸侯。根本無力鎮(zhèn)住這些諸侯,甚至受這些諸侯欺負,可謂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雖然周天子已喪失了實際控制力,但名義上的影響力還大。所以,齊桓公、晉文公等還打著尊王的旗號來爭霸。
經(jīng)過春秋三百年的爭霸之后,周家秩序進一步崩潰。到了春秋末期,齊國的大臣田氏篡奪了姜氏的權(quán)力,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周天子不僅不譴責(zé)這種篡逆,還封韓、趙、魏三家為大夫。既然周天子自己承認韓、趙、魏以下犯上,那么別人也可以對周天子以下犯上,從此沒人再將周天子當(dāng)回事,連名義上的影響力都喪失了。
進入戰(zhàn)國之后不久,洛陽的周王國又分裂為東周與西周,兩國常常還窩里斗。最后在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步伐中被逐一吞并。
周朝八百年天下,如何分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 春秋戰(zhàn)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時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于東周的一個時期。
戰(zhàn)國時期簡稱戰(zhàn)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tǒng)一中原前),各國混戰(zhàn)不休,故被后世稱之為“戰(zhàn)國”。
名字由來
春秋戰(zhàn)國來源于春秋和戰(zhàn)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jié)。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fā)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tǒng)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tǒng)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jù)臺灣著名學(xué)者南懷瑾的解釋,春秋意指春去秋來,以編年體形式記錄史實。
而戰(zhàn)國的來源是《戰(zhàn)國策》,是國別體的史書,作者是西漢的劉向。
周朝為什么能穩(wěn)坐八百年? 周朝為何能享國八百年
我們研讀歷史,就能以史為鑒。周朝綿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當(dāng)扎實的基礎(chǔ)。周武王的父親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親是王季,周文王對他的父親非常孝順,確實做到“晨則省,昏則定”。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都一定三次前去問候他的父親,看看父親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親的胃口不太好,他知道了之后,內(nèi)心就會很著急。等父親的身體稍微舒適,吃得比較正常時,他才覺得寬慰。 由于周文王做出這樣的榜樣,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地孝順。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側(cè)十二天,沒有寬衣解帶,帽子都沒有摘下來。時時刻刻都在照顧他的父親。由于這份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轉(zhuǎn)了,所謂“至誠感通”。試問,周文王喝的那杯湯藥跟一般人喝的湯藥是否一樣?不一樣。因為武王孝心的作用,水的結(jié)構(gòu)都發(fā)生了變化,藥喝下去就特別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 周朝也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親是王季,王季有兩位兄長,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們?nèi)值芏际翘跛?,太王是周文王的爺爺。?dāng)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時候,非常歡喜,覺得這個孫子是圣主之相。而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親如此疼愛孫子,兩個人就相約,以父親生病的名義上山采藥。這樣一上山,就再也沒有回來,把天下讓給了他的弟弟王季,進而傳位給周文王。而泰伯和仲雍這種作法是盡到了孝心,因為他要讓父親放心做事,不希望父親因為他們兩兄弟而有所顧忌,而沒有傳位給他的弟弟王季。 所以,這一讓成全了父親的心意。這一讓,也成全了兄弟的情義,連天下都可以讓,還有什么事可以令兄弟不和?所以,讓出了孝,讓出了悌,還讓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為讓出了王位,可以讓周文王領(lǐng)導(dǎo)全國人民,所以是盡孝、盡悌、又盡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這些圣賢人為榜樣,所以朝代綿延八百多年。在周朝,因為人人都懂得禮讓,所以成就了國家非常良好的風(fēng)氣,國運強盛久久不衰。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紀(jì)還小,由周公輔政,輔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后來成王長大了,有些流言蜚語傳到了朝廷,說周公可能有野心。周公不等周成王有什么想法,自己就放下權(quán)位,來到了他治理的魯國。周公確實念念為君主,為他的侄子著想,不希望他難為做人。 后來成王出外的時候,看到天空有異象,大白天還打雷。古代人都了解“依報隨著正報轉(zhuǎn)”的道理,成王就開始反省,我是不是有哪些做法不順天道?他就到了太廟前反省,剛好發(fā)現(xiàn)周公為兄長祈求延壽的禱告文。周成王一看完非常感動,也非常慚愧。他的叔叔這樣輔佐他,又為了祈求他的父親延壽而禱告。所以,周成王帶著文武百官親自去將周公迎請回來,讓周公能完成制禮作樂之盛舉,所以周朝能夠長期興盛。 周朝為何能享國八百年 我們研讀歷史,就能以史為鑒。周朝綿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當(dāng)扎實的基礎(chǔ)。周武王的父親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親是王季,周文王對他的父親非常孝順,確實做到“晨則省,昏則定”。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都一定三次前去問候他的父親,看看父親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親的胃口不太好,他知道了之后,內(nèi)心就會很著急。等父親的身體稍微舒適,吃得比較正常時,他才覺得寬慰。 由于周文王做出這樣的榜樣,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地孝順。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側(cè)十二天,沒有寬衣解帶,帽子都沒有摘下來。時時刻刻都在照顧他的父親。由于這份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轉(zhuǎn)了,所謂“至誠感通”。試問,周文王喝的那杯湯藥跟一般人喝的湯藥是否一樣?不一樣。因為武王孝心的作用,水的結(jié)構(gòu)都發(fā)生了變化,藥喝下去就特別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 周朝也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親是王季,王季有兩位兄長,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們?nèi)值芏际翘跛?,太王是周文王的爺爺。?dāng)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時候,非常歡喜,覺得這個孫子是圣主之相。而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親如此疼愛孫子,兩個人就相約,以父親生病的名義上山采藥。這樣一上山,就再也沒有回來,把天下讓給了他的弟弟王季,進而傳位給周文王。而泰伯和仲雍這種作法是盡到了孝心,因為他要讓父親放心做事,不希望父親因為他們兩兄弟而有所顧忌,而沒有傳位給他的弟弟王季。 所以,這一讓成全了父親的心意。這一讓,也成全了兄弟的情義,連天下都可以讓,還有什么事可以令兄弟不和?所以,讓出了孝,讓出了悌,還讓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為讓出了王位,可以讓周文王領(lǐng)導(dǎo)全國人民,所以是盡孝、盡悌、又盡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這些圣賢人為榜樣,所以朝代綿延八百多年。在周朝,因為人人都懂得禮讓,所以成就了國家非常良好的風(fēng)氣,國運強盛久久不衰。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紀(jì)還小,由周公輔政,輔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后來成王長大了,有些流言蜚語傳到了朝廷,說周公可能有野心。周公不等周成王有什么想法,自己就放下權(quán)位,來到了他治理的魯國。周公確實念念為君主,為他的侄子著想,不希望他難為做人。 后來成王出外的時候,看到天空有異象,大白天還打雷。古代人都了解“依報隨著正報轉(zhuǎn)”的道理,成王就開始反省,我是不是有哪些做法不順天道?他就到了太廟前反省,剛好發(fā)現(xiàn)周公為兄長祈求延壽的禱告文。周成王一看完非常感動,也非常慚愧。他的叔叔這樣輔佐他,又為了祈求他的父親延壽而禱告。所以,周成王帶著文武百官親自去將周公迎請回來,讓周公能完成制禮作樂之盛舉,所以周朝能夠長期興盛。
武王伐商建立了周朝,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天子分封天下,將土地和連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貴族,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lǐng)地,拱衛(wèi)王室?!盾髯印酚涊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實際上分封的諸侯數(shù)量更多,這一分封制度保證了周朝800年江山。
分封的對象
分封的諸侯有四種類型:
1。上古圣賢的后代:黃帝、炎帝、堯、舜、夏朝和商朝的后代
2.王室成員:周太王季歷的兄弟后人;周文王兄弟;周武王的的兄弟。
3。重要功臣:異姓功臣,如姜尚;同姓功臣,如召公等。
4。重要方國:夏商時候已經(jīng)存在的方國,分封加以承認,如楚國、蜀國等。
分封的爵位
《國語》中記載周襄王說:“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guī)方千里以為甸服。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敝艹姆址夥譃楣畈幽形寮?,依次爵位遞減。
1.公爵諸侯國:薊國黃帝后裔,焦國炎帝后裔,祝國唐堯后裔,陳國虞舜后裔,杞國夏禹后裔,宋國商湯后裔。此外東虢國周武王叔叔虢仲,西虢國周武王叔叔虢叔。共8個公爵國。
2.侯爵諸侯國:主要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魯候周公姬旦,管候姬叔鮮,蔡候姬叔度,衛(wèi)候姬康叔,滕候姬叔繡。為表彰姜太公滅商大功,姜太公大兒子封為齊候,二兒子封為紀(jì)候。后來,周成王封弟弟姬叔虞為晉候。
3.伯爵諸侯國:周武王的異母兄弟-曹候姬叔振鐸,成伯姬叔武,霍伯姬叔處。周同姓功臣-燕伯姬君奭,魏伯姬畢公高。
4.子爵和男爵諸侯國:爵位比較低,封一些遠系姬姓如吳國是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后。還有東夷南蠻地區(qū)的方國,如楚、許、莒國、邾國等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雄國家中,齊國燕國都是老牌諸侯國,晉國略晚周成王才封侯,楚國最初只是一個子爵國,秦國的祖先只是天子畿內(nèi)的臣子還沒有獨立的封地。
分封制特點
周朝建立以后汲取商朝滅亡的教訓(xùn),通過分封制來確立統(tǒng)治秩序。當(dāng)時周朝疆域內(nèi)既有上古圣賢的后裔,又存在很多沒有臣服的小部落,處理不好會影響國家長久統(tǒng)治。分封制由以下特點:
照顧上古圣賢的后裔,最高爵位封給他們,讓他們還在原來居住地立國;
遠處難以控制的地區(qū)分封當(dāng)?shù)孛褡宸絿?,讓他們自治,如巴,蜀,楚、許、莒、邾等;
姬姓諸侯和功臣諸侯拱衛(wèi)天子:
天子占據(jù)了鎬京和洛邑附近兩塊最大地域,這里也是最好的地域;
在周天子畿內(nèi)分封一些近臣如原伯、毛伯等世襲官職輔助天子;
周武王的兩個叔叔分封東虢國和西虢國,分別位于洛邑和鎬京附近世代拱衛(wèi)天子;
齊、魯、管、蔡、衛(wèi)、晉、燕等重要諸侯國分封在要地,控制邊疆及重要地區(qū)。
這樣的分封考慮縝密,既安撫了上古圣賢后裔,邊緣地區(qū)方國,又封賞了姬姓子孫和功臣,極大歡喜。同時通過多級拱衛(wèi)制度,天子周圍遠近都有同姓諸侯和功臣諸侯,地位穩(wěn)定。
周朝天子擁有宗周六師、成周殷八師共14師軍隊,還有專門拱衛(wèi)天子的虎賁軍。而諸侯只能大國三師,次國二師,小國一師的軍隊。諸侯需要定期朝貢天子,進奉財物。天子擁有天下最好的土地,充足的錢糧,比任何諸侯絕對強大的軍隊,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
分封制制度,保證了周朝江山一直延續(xù)了800年,成為中國最長久的一個王朝。
翻開中國歷史,誰都可以發(fā)現(xiàn),在漫長的五千年時間里,大多是短暫王朝,唯獨周朝,周朝,周朝一枝獨秀,居然生存了800年之久。?
中國最長的朝代是周朝,至建立到滅完歷經(jīng)800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有二十五個朝代,最長的是800年,短的十幾年,那為什么周朝可以活800年之久呢?
所謂的周朝我們應(yīng)該分開來說,西周和東周兩個朝代。周朝的時間持續(xù)的非常久,西周和東周前后長達八百年,原因有很多:首先,全部功勞都是兩個個年輕的西周人武王和周公設(shè)計的制度。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夏朝,這兩個朝代,夏商兩代對于中國的王權(quán)可以說是剛剛建立的,夏王和商王只不過是大家嘴上說的主人,實際上華夏文明都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
西周之所以能從西部小邦最后慢慢一步步滅掉大部落邑商,和這種非常名存實亡的制度關(guān)系很大。
西周被滅了之后,實行起來了分封制度,他讓全國范圍內(nèi)的領(lǐng)土都緊密的聯(lián)系在了一塊,每個地方的諸侯和天子們一起管理者這些土地,這個制度完全是新的制度,宗法分封制是周王朝存在的必要條件。對于王權(quán)的鞏固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第二,禮樂的制度,也是周朝可以存在很長時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西周始年,周公不喜歡夏朝商朝的那種制度,找人制定了新的自己的禮樂制度,從上到下都飛遵守包括天子。禮樂制度是周朝最基礎(chǔ)也是最莊重的制度,已經(jīng)廣泛的流傳開來在平民的盛會中,這種共識無疑有利于加強國家的每一個人對于王的尊敬。
第三,周公在東方這一片建立政治和軍事存在,為了以后自己遷移都城提前打好厚重的基礎(chǔ)。西周始初,周公對于東邊的一些殷民怕他們舉行暴動,建造了洛邑,也就是所謂的成周。 成周建造了營地,為周王朝提供了很長的準(zhǔn)備時間,日后,犬戎再來打仗,周王室就可以往東邊遷移,到洛邑繼續(xù)統(tǒng)治。
這是由周朝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
我們知道西周是在取代商王朝的基礎(chǔ)之上建立起來的。在西周建立之初,周文王、周武王和姜子牙等人,就為西周的發(fā)展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備的制度。用我們現(xiàn)在的人的話來說,就是“封邦建國,以藩屏周”。
周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他們所建的套分封制。就是全國所有的土地和人口都是屬于周王。周王根據(jù)自己宗族的關(guān)系,將天下的土地和人口按照一定軍工關(guān)系,封給自己的宗族子弟和有功大臣。讓這些人到地方分別建立屬于自己的諸侯國。
這些諸侯國在他們的國家內(nèi)部擁有一套獨立的國家體制。在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是有自己獨立的特點。
但是,這些邦國與周王室之間又具有一定的宗藩關(guān)系。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千絲萬縷密不可分。這樣就相當(dāng)于將周王室的許多風(fēng)險,逐層化解到了地方!通過這樣的方式,起到屏蔽周王室的作用。
實踐證明,這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制度。西周末年,來自西北方向的犬戎,勾結(jié)周朝內(nèi)部的反對勢力,一舉攻占了后金,殺死了西周王朝的周幽王。
這時候,西周王朝所建立的封建制度立馬起到了作用。在宗族關(guān)系特別緊密的邦國的輔佐下,西周王室順利地實現(xiàn)了向東遷,在預(yù)先準(zhǔn)備的成周地域洛邑,勝利建立了東周。可見,犬戎對西周的全面性的毀滅,并沒有完全影響到周王室的存在。
同時,在西周原有的宗族地域西岐地方,通過分封的關(guān)系,一個強大的抵御犬戎的國家誕生了。這就是秦國!
通過不斷厲兵秣馬,秦國最終為宗主周王朝雪恥,一舉滅掉了犬戎,邦國拓國千里、遂霸西戎。
正是,在這些強悍的諸侯國的保護下,周王室實現(xiàn)了800多年的有效管理與統(tǒng)治!最后,沒有被外族所滅,而是被自己的諸侯國秦國所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0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楊堅為什么怕獨孤皇后
下一篇: 范文程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