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蒙古打西夏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當年蒙古帝國對外擴張,在策略的使用上是很講究的。如果敵國不是很強大,或者不適應蒙古人的打法,蒙古人就會三下五除二把敵國拿下來,比如蒙古人打花剌子模,第一次打,而且是遠隔千山萬水,可是竟然就把花剌子模給滅了。顯然,花剌子模在他那一塊很強大,但是明顯不是蒙古人的對手。再比如蒙古人打東歐,打西亞,都是一次性就把那些國家給滅了。蒙古人發(fā)動三場西征,就拿下三塊大地盤,一點兒也沒有拖泥帶水。
不過,如果敵國太強大,那么,蒙古人一時打不下來,他們就會采用一次一次消耗沖擊的方式。比如打金國,蒙古人就像蠶吃桑葉一樣,吃了一大片,累了,休息一下,再吃一大片,累了,再休息一下,直到最后全部吃完。再比如打南宋。蒙古人不是采用搶地盤的方式,而是消耗南宋的體力。打一場,把南宋消耗一次,再打一場,再把南宋消耗一次,蒙古人前后一共打了南宋三次,最終終于把南宋完全給滅了。
不過蒙古打西夏卻非常奇怪,他們總共打了六次,前后長達23年。如果西夏很強大,他打這么長時間沒有問題,就像打南宋和金國一樣。但實際上西夏非常弱,在宋、金、夏三國中,是最弱的。既然是最弱的,為什么蒙古人在西夏身上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卻是最大的呢?
實際上,蒙古這樣打,并不是他們打不贏西夏,而是有意而為。他們是有意要留下西夏。因為西夏在蒙古人的整個擴張戰(zhàn)略中,有著非常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有哪些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呢?
一、西夏是蒙古的糧油庫。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當?shù)爻顺霎a(chǎn)牛羊肉,并沒有更多的糧食、布匹、茶葉、藥材等物品。蒙古人要獲得這些物品,必須找到一個進口。這個進口就是西夏。
西夏本身可以提供。但這不是重要的,因為西夏其實出產(chǎn)本身也不豐富。但是,西夏有一個很好的地域,它位于絲綢之路上,是東西方重要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西夏還可以和南宋、金國做生意,獲得豐富的糧食物品。
如果蒙古把西夏打下來了,鑒于蒙古和這些國家的緊張關系,因此就相當于把這個糧油庫的入口給關掉了。沒有了這個入口,蒙古人沒有了糧草供給,顯然打仗就很受限制了。
二、西夏是蒙古的練兵場。
蒙古人自從統(tǒng)一以后,就開始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西夏是蒙古一個天然的練兵場。因為西夏既靠近東方,又靠近西方,既具有金國和南宋的一些特點,又具有東歐和西亞的一些特點。比如他們的城堡等防御工事,他們的作戰(zhàn)打仗方式等等,都綜合了東西兩方的特點。蒙古人打西夏,就相當于練兵。在西夏這里獲得了經(jīng)驗,蒙古人打金國、打南宋、打西亞、打東歐都得心應手了。
還有一點是,蒙古人對西夏看管得并不是很緊,因此西夏找到機會,就會反抗,尋求獨立。這樣一來,蒙古人就會打它一次。然后又放了它。不得不說,蒙古人對西夏的做法,有點“貓捉老鼠”那樣的殘忍。貓把老鼠抓到后,常常并不吃掉,而是會放了它。當它逃跑的時候,又會再一次把它抓住,以此來訓練自己捕捉老鼠的能力。
三、西夏是蒙古的緩沖帶。
任何一個國家,在發(fā)動大型戰(zhàn)略的時候,都離不開緩沖帶。如果沒有戰(zhàn)略緩沖帶,這個國家很難壯大。為什么南方建立的政權,總是容易滅亡,就是因為缺乏騰挪空間。為什么一些小的國家很容易被滅國,也是因為缺乏騰挪空間。蒙古人留下西夏,實際上也就是用西夏來緩沖的。
尤其是西夏居于南宋和蒙古之間,很好地緩沖了南宋對蒙古的威脅,讓南宋無法直接打擊蒙古。
四、西夏是蒙古的牽制者。
西夏存在,其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可以讓西夏構成對金國的一個威脅。金國必然要在西夏邊境上布防重兵,這樣一來,它就不能一心一意地和蒙古打仗了。同時,金國還不敢對西夏用力打,還得拉攏西夏。否則的話,西夏就投奔蒙古了。總之,西夏的存在,對于金國來說,就是一個麻煩。
當蒙古已經(jīng)拿下花剌子模,實力強悍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不需要西夏了。最終,蒙古干凈利落地拿下來它。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元史》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