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后即耶律阿保機的皇后,名月理朵,漢名平。阿保機稱帝時封她為應(yīng)天大明地皇后。到遼太宗時又尊為應(yīng)天皇太后,死于遼穆宗應(yīng)歷三年(953),終年75歲。阿保機死后,她利用契丹殉葬的民俗,打擊異己大臣,自己也被迫搭進去一只手,所以歷史上又稱她為斷腕太后。
述律氏家族本來起源于回鶻,述律后的曾祖魏寧做過舍利,即一種為契丹貴族中勇猛但沒有官職的子弟設(shè)的稱號,祖父是慎思,做過皇家總管梅里,父親月椀也做過梅里。他和阿保機的姑姑結(jié)婚,生下斷腕太后月理朵。在當(dāng)時的契丹社會中,和中國古代社會漢族人一樣盛行姑表通婚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更進一步拉近親屬關(guān)系,但對于優(yōu)生卻很不利,所以現(xiàn)在婚姻法都禁止了這種通婚的方式。
月理朵長大之后,她便和舅舅撒剌的兒子阿保機結(jié)了婚。她對于阿保機的事業(yè)所起的作用是相當(dāng)大的,她本人就非常有智謀,而且還能領(lǐng)兵作戰(zhàn)。在阿保機遇事時常能幫他果斷應(yīng)變,處理大事。在民間傳說中也有關(guān)于她的故事:有一次,她見到了地神站在遼水和土河的交匯處,但一看見她,地神卻趕忙躲開了,為此還有一句童謠:“青牛嫗,曾避路。”神話故事和童謠傳開以后,月理朵便成了地神的化身,這使她在當(dāng)時信仰神靈的契丹社會中更充滿了神秘感,無形中增加了她的個人威信。
對于阿保機的事業(yè),她傾注了全部精力。其中之一就是為阿保機盡力發(fā)現(xiàn)保舉人才,漢人韓延徽就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正是由于她的極力推薦,才使阿保機有了一個很得力的謀士、助手。在阿保機領(lǐng)兵四處征討的時候,述律后便主持后方的工作,堅守大本營,使阿保機在前線能集中精力,不致分心。
在平定諸弟叛亂的過程中她也起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正是她派兵追擊攻打大帳掠走神帳和旗鼓的叛軍,并奪回了象征可汗權(quán)力的旗鼓。在她的影響下,她的族兄弟們也大力支持阿保機,她的兄長敵魯和弟弟阿古只等一些人對阿保機全力支持,在阿保機對其他人的政治斗爭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為佐助有功,阿保機也提高了妻子述律家族的地位和權(quán)力。阿保機妻族的地位僅次于皇族。
等到阿保機終于戰(zhàn)勝所有的對手順利登上皇位時,月理朵也自然地當(dāng)上了皇后。為了擴充疆土,阿保機又積極地四處用兵,后方的事務(wù)也就落到了能干的述律后的身上。為進一步鞏固后方,看守大本營,述律后征得阿保機的同意,建立了直接歸自己統(tǒng)轄的宮廷衛(wèi)隊。
她確實有些先見之明,在阿保機又一次出兵走了之后,室韋部落的黃頭和臭泊兩個家族便想趁機偷襲,述律后得知后,派兵埋伏等候,等他們到了之后,領(lǐng)兵大破室韋人,這一仗使述律后名聲大振。除了實際作戰(zhàn)外,述律后對于阿保機的一些重要的戰(zhàn)爭計劃也經(jīng)常參與謀劃,還曾阻止了阿保機的一次毫無意義的出征。
這一年,南方的吳國向契丹進獻了一種猛火油,說是遇到水后火不但不會滅,反而會燒得更旺。阿保機一聽動了心,馬上就想領(lǐng)兵去攻打幽州城試一試這種猛火油的威力。述律后得知后,趕忙去阻止,她并沒有單純地阻止,而是策略地提出了騷擾幽州的戰(zhàn)略。她說:“我們用三千騎兵埋伏在幽州一側(cè),然后再掠其四野,這樣就使城中糧食沒有了來源,不用幾年,幽州便會守不住了。如果我們冒險地用兵,萬一不能速勝,不但會被中原的人恥笑,而且我們部落內(nèi)部也有解體的可能?!卑⒈C開始并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但后來經(jīng)過仔細考慮,認為皇后的話很有道理,便不再一時沖動去打幽州了。
以后阿保機曾在神冊二年(917)和神冊六年(921)兩次率兵南下中原,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時,阿保機才認識到妻子述律后騷擾幽州這種策略的正確性,實施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述律后的謀略在阿保機出兵渤海時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后來,述律后跟隨阿保機一起出征,征討東面的渤海國。渤海國被攻下后,阿保機建立了東丹國,任命長子耶律倍做東丹王,自己返回途中死于扶余城。從阿保機死后到新君主選出,這段時間按照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習(xí)慣,要由皇后主持政務(wù),繼承人也要由皇后主持召開大會選舉產(chǎn)生。
述律后的權(quán)威就很大了,暫時掌握軍政大權(quán)。等阿保機安葬之后,她主持了契丹貴族參加的推薦繼承人的大會,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了耶律德光。當(dāng)初阿保機曾立長子耶律倍為太子,這說明阿保機是想讓他繼承皇位的,這也符合中原王朝嫡長子繼承制的做法。
但在滅渤海國后,卻冊封耶律倍為人皇王管理渤海地區(qū)。這大概是述律后影響的結(jié)果,讓耶律倍留在東邊,而讓自己比較喜歡的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最后將耶律倍逼得只好逃奔后唐,耶律倍后來被后唐李從珂派人殺死。
阿保機在世時曾對三個兒子做了一次有意的測試,他讓他們一起去砍柴,看誰先回來。耶律德光最先回來,他砍了一些就馬上往回走,根本沒有選擇柴的好壞。耶律倍選擇了一些干柴砍下,然后又捆成一束帶回來。老三砍了很多,但又扔掉了不少,回來后,袖手而立,有些慚愧的樣子。
以后的事實說明這次測驗的結(jié)果還是非常準確的:耶律倍仁義但沒有大的謀略,沒有斗過二弟,耶律德光以機巧鞏固了帝位,老三李胡則殘暴不得人心,述律后想立他為帝,遭到了眾人的反對。阿保機對這次測驗說:“長巧而次成,少不及也?!闭f明他對老大、老二兩個兒子都是很欣賞的。
但耶律倍不會討母親喜歡,他雖然才學(xué)過人,精通音律和醫(yī)藥,也擅長寫契丹和漢文章,但他的母親述律后不喜歡,尤其他推崇孔子的思想,建議以儒家學(xué)說來治理國家,更使守舊的母親傾向于二弟。
在正式選舉皇位繼承人之前,述律后就未雨綢繆,充分利用主持阿保機葬禮的機會清除政敵,而且表現(xiàn)得既果斷又狠毒。因為大臣當(dāng)中支持長子和次子的勢均力敵,為了掃除以后次子耶律德光政治上的敵對勢力,她以傳統(tǒng)的殉葬制度為借口,讓一些和她做對的人為阿保機殉葬,說是讓他們?yōu)樗齻髟捊o阿保機。單這一個借口就總共殺掉了100名大臣。但述律后也付出了代價,失掉了一只手。在她讓漢人趙思溫為阿保機殉葬時,趙思溫不聽。述律后就責(zé)問他:“你和先帝不是很親近嗎,為什么不去?”趙思溫反駁道:“和先帝親近,誰也比不上皇后,如果皇后去,那我就馬上來。”述律后狡辯說:“幾個兒子還年幼,現(xiàn)在國家沒有君主,我暫時不能去。”最后,述律后為了除掉趙思溫這個難對付的大臣,竟狠下心來,將自己的一只手從手腕處砍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后斷腕”的故事。
阿保機死后,述律后的權(quán)勢并沒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一來她是太后,而且耶律德光又是由于她的堅持才得以繼位當(dāng)上了皇帝。還有她自己由于那個地神見了也躲避的傳說而具有的神秘色彩,使得一般人不敢對她有所不敬。
耶律德光對母親也是非常孝敬的,母親得病不吃飯的時候,他也守在一旁不吃飯。耶律德光對母親還有一些敬畏,在母親面前有時說話讓述律后不高興時,述律后便橫眉怒視他,耶律德光就嚇得趕忙退出來,如果母親不召他進去,便不敢再去見述律后。耶律德光的智勇與謀略大概繼承了他母親很多,但也許是從小被母親管教較嚴,所以成人之后依然對母親有所敬畏。
因為述律后重視牧業(yè)而輕視農(nóng)業(yè),所以她對于向中原用兵不太熱心,只希望在草原地區(qū)建立穩(wěn)固的統(tǒng)治。在阿保機又一次出兵幽州時,她反對說:“我們有這么廣闊的地方,羊馬無數(shù),在這里享受無人可比,又何必興師動眾地遠征得那么點利益呢!我聽說晉王用兵天下無敵,假如出兵作戰(zhàn)不利,后悔就來不及了,到時又有誰去相救呢?”因此,她的策略就是用少量騎兵騷擾,然后掠奪一些財物和人口就達到目的了。
耶律德光繼位之后,繼承了父親念念不忘用兵中原、擴疆土至黃河以北的志向,屢次南下,但述律后總是攔阻。就是耶律德光在接到石敬瑭的書信準備南下時,述律后仍然不愿他出征,雖然這次把握性很大。述律后對兒子說:“我兒將行,記住我一句話,如果有人乘虛引兵北上攻打我們,你就趕快回來,不要再去救太原了?!弊鳛槟赣H,述律后對這個比較寵愛的兒子也是很擔(dān)心的,后來,耶律德光果然在滅后晉回兵時病死在欒城。
耶律德光的靈柩運回上京時,太后沒有哭,也沒有立即發(fā)喪,說是要等到各部落安定沒有發(fā)生變亂時再行喪禮。
在耶律德光死后,述律后還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讓三兒子李胡繼位稱帝,但這個老三為人極為殘忍,沒有什么威望。以前述律后因為偏袒耶律德光不讓耶律倍繼位,得罪了一大批人,而且也殺掉了很多大臣,到這時,被殺大臣的兒子們也已經(jīng)成人,這些人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述律后發(fā)動攻擊。
他們在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洼以及直宿衛(wèi)耶律安摶等人的率領(lǐng)下,擁立東丹王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稱帝。述律后接到報告,異常惱怒:“我兒南征東討,功業(yè)卓著,當(dāng)立者應(yīng)該是在我身邊的孫子,耶律阮的父親棄我而奔后唐,是大逆不道之人,怎么能立這種人的兒子為帝呢?”于是派第三子李胡領(lǐng)兵阻擊,和耶律阮隔湟水對峙,大有決戰(zhàn)之勢。
但與李胡同行的后晉降將李彥韜卻投降了,結(jié)果李胡敗退而回。大臣耶律屋質(zhì)趁機勸說述律后罷兵言和,述律后見無力左右局勢,只好承認了既成事實。但內(nèi)心里仍留戀昔日的權(quán)勢,所以又尋機暗中謀劃廢耶律阮而立李胡為帝。
最后事泄被幽禁到阿保機的陵墓旁,直到75歲死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0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秦朝最南到了哪里
下一篇: 凌遲酷刑是如何被廢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