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周朝歷史上,就有實行“宵禁”的規(guī)定,一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禁閉窗門,做買賣的商戶也要關門歇業(yè),閑雜人等不許在街道隨意走動,否則會被巡街的兵丁抓住,抽幾鞭子后在大牢里關上幾天。宵禁為的是防患于未然,小到防止入室盜竊,大到敵軍侵襲能及時發(fā)現(xiàn)。但在宋朝時期,不僅取消了宵禁,而且還展開了中國最早形式的夜生活。
在唐朝時期,城市的街道都是方方正正的,如棋盤一般,而且居民區(qū)和商業(yè)區(qū)是分開的,之間有高墻相隔,看上去街道十分整齊劃一。但是唐朝的宵禁非常嚴格,無論是商業(yè)區(qū)還是居民區(qū)都要按時開門和關閉。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后,看唐朝的“坊市制”街道特別不順眼,就取消了隔離的圍墻,只要沿街都可以作為商戶營業(yè)。
后來宋朝也沒有了宵禁制度,于是大宋人民從黑夜中解放出來,開始了精彩紛呈的夜生活。其中首屈一指的“不夜城”就是當時宋朝的都城東京汴梁,現(xiàn)在的開封市。在東京汴梁有一條街道,酒樓林立,一眼看不到頭,在晚上也燈火通明,是宋朝夜生活中最亮麗的風景線。
在眾多的酒樓里,樊樓最為有名,據(jù)說宋徽宗就是在這里遇見的李師師,在《水滸傳》中也有對樊樓的描寫。據(jù)記載樊樓有三層,現(xiàn)在看層數(shù)是不多,但在當時能蓋一座二層小樓就了不得了,而且宋朝時期一層樓的高度要比現(xiàn)在高不少,樊樓的一層比當時普遍的高度還要高,就可想而知,樊樓的三層是有多高。
樊樓基本上分三個檔次,散座、包廂、樓閣。散座和包廂其實差不多,誰來都可以落座,只是包廂有個小屋子,要收取包廂費;樓閣就高級一點了,一般都是達官貴人,一進門就直奔樓上的樓閣,屋子里不僅陳設雅致,而且可以打開窗戶賞賞景色,當然樓閣的花費自然是少不了的。只要在樊樓落座,不管是散座包廂,羹湯都是免費不限量的;有數(shù)百種菜肴可供選擇,基本上你想吃的就可以給你做,除此之外,還有伴奏助興的樂隊,唱曲的等等。
如果是工作了一天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放松一下心情,在大宋的夜生活里還有茶館這個地方。除去品茶清靜之外,茶館還提供特色的自助小點心,這一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自助餐。而且茶館的服務質量是非常高的,只要來客想吃什么喝什么,哪怕茶館里沒有也讓伙計出去現(xiàn)買。
夜生活中,最受人們喜愛的就是夜市了。在東京汴梁城里,夜市是空前的繁華,擺攤的、開店的、賣藝的等等,應有盡有,人也很多。夜市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餐飲了,各種小吃宵夜,什么干脯、熏肉、點心各類,讓逛夜市的人看了直流口水。夜市里的水果攤也很多,基本上全國各地的特產水果都能找得著,在物流基本靠牲畜的古代,這可不多見。
還有一些販賣糖水香茶的小攤,支一個小棚子,點上燈,過往的人有走累的,就坐下來休息休息,喝碗飲品,再接著逛。除了吃喝,夜市還有各種才藝表演,如耍皮影、唱小曲、口技等等這類大家都愛看的形式。還有一些劍走偏鋒,專門賣文采的,基本上是一些混的不怎么樣的書生秀才擺的攤,由看客出字韻,擺攤的人需立刻根據(jù)字韻作詩一首,作完詩看客給錢,如果作詩中間有停頓或思索,就要少給錢,還是還很需要才華本事的。
汴梁城的夜市還有一種生意非常火,就是算命卜卦的。有拿著幌子邊走邊吆喝的算命先生,還有擺攤說話招攬顧客的,據(jù)說有算的準的先生,算一卦要不少銀子,而且一天就有十個名額,每天算命的人都提前來排隊。
東京汴梁的夜市一直開到三更時,三更剛結束,五更早市又開始了,可以說徹夜無眠。在夜市如果人們逛的累了,不想走回家,而宋朝沒有出租車怎么辦?沒關系,不能打車可以“打驢”,夜市里有專門租驢的業(yè)務,只要租一頭驢,可以悠哉的騎驢回家,還不用擔心驢不認識路,有驢主人專門牽著驢走,服務到家,可以說是非常接近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了。
很多人認為唐代已經(jīng)有了夜生活,這個說法也是可以的。畢竟,在長安的時候,也是可以出來玩的,至于是不是我們現(xiàn)在這種通宵達旦的夜生活,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這個時候是已經(jīng)放松了宵禁是真的,但是,一般不會出現(xiàn)這樣熱鬧的夜生活。
真正的夜生活出現(xiàn)在宋代,因為這個時候的城市建筑跟之前是不一樣的了。以前都是整齊劃一的坊市制,就是住宅區(qū)和集市是分開的,一個城市里只有東面和西面兩個地方才能買東西,宋代以后,就不是了。坊市界限沒有了,很多的地方都出現(xiàn)了面街的店鋪。這個時候就可以有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瓦肆,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KTV。
在這里就可以通宵達旦的生活,讓中國人感到很幸福的夜生活,就此開始了。很多人看到瓦肆可以消費,我們就可以開一個青樓,讓很多的達官貴人們在這里消費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就進行了更多的生活享受了。為什么宋代的人就那么有錢?因為宋代的人是可以人人經(jīng)商的,連武大郎都經(jīng)商。
宋代的人是真的很幸福,看到了清明上河圖里面很多的人在那里經(jīng)商做買賣,這個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用一個外國史學家的說法,就愿意生活在宋代。我愿意就在宋仁宗時期,不僅僅是生活質量好,有一個很好的休閑娛樂場所,還有一個就是國泰民安,這個心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的舒適,讓人感覺幸福,你要在宋代的話,你選擇哪位君主的時期?
眾所周知,電是在近代才運用到生活當中,家庭必備的生活用品——電燈泡,也是在近代才發(fā)明,古代是沒有電燈泡這樣的照明用具的。甚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古人都不知電為何物。
那么,沒有電的古代,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樣的?是不是一到天黑,就上床睡覺?古代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tǒng),應該說,大部分古代中國人,一到天黑就會上床睡覺,但也不盡然。
古人多少還是有些夜生活的。在先秦時期便已發(fā)明的十二時辰計時法中,晚上9點開始的亥時又稱“人定”,意思是說人得定住了,該睡覺了。晚上九點是古人的最遲睡覺時間,換言之,晚上9點之前的夜晚,古人還在活動。
那么,從入夜到晚上9點這段時間,古人都在干什么呢?如果是官僚貴族或富商,可能在家里舉行酒宴,喝酒聊天做游戲,吟詩作對賞歌舞。古代最有名的夜宴,當屬南唐兵部尚書韓熙載的夜宴,其場景還被記錄到名畫《韓熙載夜宴圖》里。
如果是平民,可能在勞動,比如婦女紡織。但這種情況并不常見,主要發(fā)生在工期緊張的時候,因為夜晚紡織必須點蠟燭或油燈,這筆消費對平民來說并不少。
更多的時候,是一家人,或親朋好友之間借著月光,聚在一起聊天。聊天的內容無所不包,比較正經(jīng)的是“講古”,就是長輩給孩子們講解過去的故事,傳遞一些人生經(jīng)驗。同輩之間,往往聊八卦,甚至說葷段子,以及各類粗鄙的笑話。
但無論是官僚貴族、富商還是平民,在宋代以前,都不可能像今天一樣,在晚上溜出去四處游蕩,吃吃宵夜、唱唱K,不是古代的夜晚不安全,而是宋代以前有嚴格的宵禁制度,禁止人們夜晚外出。
違反宵禁制度,后果比較嚴重。一旦被抓,有司必然對你嚴加審訊,調查你是否心懷不軌,即使被證實,你違反宵禁制度,完全是懷著向往自由的夜生活這樣單純的目的,也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以唐代為例,觸犯宵禁制度,鞭笞二十。宋代開始,宵禁制度被徹底取消,古人的夜生活也開始豐富起來。
每到夜晚,民眾可以到酒樓茶坊欣賞音樂舞蹈、聽評書,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到飯店聚餐,可以到煙花之地樂一樂。如果你不是很富裕,可以跑到路邊攤吃一頓夜宵(宋代的路邊攤很便宜,十幾文便可買一份小吃),可以觀看一下街頭藝人的表演。如果你連這點錢也沒有,沒關系,也可以單純地跑到大街上逛一逛,看一看熱鬧。
要知道,宋代大城市的夜市是非常繁榮的,以開封為例,那簡直就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不夜城。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夜晚走在開封的大街上,你根本不必擔心天黑看不清路,處處都是燈火通明。
只可惜,這樣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宋代的農民居民,和宋以前朝代的沒兩樣。這不是宋代宵禁制度的取消僅限于城市,而是農民經(jīng)濟不發(fā)達,半天找不到一家店,晚上出去也沒意思,還不如待在家里扯淡。
更令人遺憾的是,宋代城市豐富多彩的夜生活,隨著宋朝的滅亡戛然而止。元代開始又恢復宵禁制度,明朝建立后,執(zhí)行嚴格的宵禁制度,清朝循之,夜晚的大街上又陷入死寂沉沉的寧靜。
據(jù)史料記載,明清兩朝對觸犯宵禁制度的處罰非常嚴厲,“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后才開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開禁前不久犯夜禁的,笞打三十下”。
明朝兩朝執(zhí)行嚴格的宵禁制度,除了出于鞏固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為了防止盜賊乘夜作惡。不過,其效果似乎不大。
據(jù)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所著《利瑪竇中國札記》記載,“各個城市都有千百名更夫在街上巡夜,按規(guī)定的間隔敲鑼,而且街道都有鐵柵并且上鎖。盡管如此,宅院被夜賊搶劫一空的事還常常發(fā)生,這或許因為更夫本人就是盜賊,或者是和盜賊合伙”。
可即便如此,明清兩朝仍在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宵禁制度。甚至于,這種亂象的發(fā)生,還可能堅定了其執(zhí)行宵禁制度的決心。因為他們了解這些亂象后,難免認為,執(zhí)行宵禁制度夜晚尚且如此亂,取消宵禁制度又當如何?直到辛亥革命爆發(fā),民國建立后,宵禁制度才被徹底廢除,人們的夜生活又迅速開始豐富起來。
宋代市民生活的豐富與繁榮
前一陣子,成都、重慶、上海、天津等城市相繼出臺了一套旨在提升城市“夜經(jīng)濟”的政策,使老百姓能夠充分享受到“夜經(jīng)濟”的便利和美妙。今天我們在大力提倡的“夜經(jīng)濟”,其實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了。宋朝不是積貧積弱嗎,夜生活為何如此繁榮?
一、為何是宋代?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時代,每個人都像被上了發(fā)條一樣,緊趕慢趕地往前簇擁著。白天,你是屬于世界的;只有到了夜晚,世界才是屬于你的。各種應接不暇的夜店、酒吧、西餐廳、音樂廳等,都成了消解都市緊張又沉悶的情緒的通道。
恰恰從宋代開始,人們才有機會在夜間出行,吃喝玩樂,享受寶貴的夜生活。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句膾炙人口的絕美詩句,用短短兩句話便把大宋的繁華描寫地淋漓盡致,而“大宋夜市”的喧鬧印證了它的繁榮。
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中說:“馬行街者,京師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人物嘈雜,燈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罷,故永絕蚊蚋。”作者巧妙地利用“蚊子趨光”的特性,描述了宋朝夜市燈火久久不絕的場面。
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的大宋夜市
宋朝之前的統(tǒng)治者,常常將宵禁作為維持統(tǒng)治秩序的手段。因為在古代的夜晚,即便是住在城里的百姓也并不見得安全。統(tǒng)治者規(guī)定了每日坊和市的運行時間,就是老百姓出門買東西也得嚴格遵守國家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唐朝的都城長安從布局上來看,就處處體現(xiàn)著儒家思想中重農抑商、農商分離的原則。而北宋的都城汴梁,則脫離了這種強硬的命令模式。嚴格限制居民外出并不利于經(jīng)濟和商業(yè)的發(fā)展,強制性地將市場“置于白天”,并且強調“坊市分離”,是傳統(tǒng)上政府管理市鎮(zhèn)的基本模式。
開封鼓樓夜市至今仍然紅火
不過,這些傳統(tǒng)模式到了宋朝已經(jīng)有了極大的改善。據(jù)統(tǒng)計,宋代的夜間經(jīng)濟繁榮程度十分可觀。商人從販茶吃酒、勾欄瓦舍中可以獲取足夠的財富。而這些通過服務業(yè)消費得到的稅收,最多竟能占政府年度收入的1/4強。
提到唐朝,則言必稱其“大”或“繁盛”,而宋朝則被打上了“積貧積弱”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宋朝的貧弱雖然史有明載,但宋代之物華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從宋代開始的“夜市”,正是其內在繁榮的具體表現(xiàn)。
二、宋代的夜,如此美妙唐朝人口過10萬之上的城市僅有十幾座,而宋朝人口強過10萬以上的城市共有52座。明顯來看,宋代城市的興建速度和城市建設規(guī)模是十分可喜的。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向相同時期的歐洲,我們便能感受到宋朝市鎮(zhèn)經(jīng)濟的超越與發(fā)達。當時的歐洲人口過兩萬的城鎮(zhèn)鳳毛麟角,僅有法國的勃艮第地區(qū)和巴黎地帶、意大利的沿海工商業(yè)城市能有相較之力,當時的威尼斯區(qū)區(qū)5萬常住人口,不足汴梁的1/10。
今天的威尼斯
北宋的都城汴梁是世界少有的人口近百萬的特大城市,汴梁也是真正的“不夜城”。由于取消了宵禁令,汴梁的夜晚充滿了商販的叫賣與人潮中的交談聲?!?strong>日暮鼓動,叫賣聲甚??;夜市未完、早市又啟”描述的就是宋朝商業(yè)的真實場面。誠如《東京夢華錄》所言:“宋代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夜市街頭處處各有茶坊、酒肆。在炎熱的夏天,常常會有沿途歇腳的客人向店家要來一碗涼茶吃了。在酒店或客店里,能為客人提供的絕佳款待,便是一份上等好酒。酒是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貧民百姓均有所依賴的生活調劑品,是“怡情、通情和抒情”之物。
臨街沽酒的商販
此外,除面店、果鋪提供基本的生活原料之外,用細磨面粉或稻米制作的糕點,諸如大名鼎鼎的炸物“酥黃獨”“馓子”,香氣撲鼻的“蒸餅”“糍粑”,入口即化的“甜糕”“八寶飯”,都是令時人欲罷不能的美食佳肴。
宋代美食:酥黃獨
彩帛、絨線、香燭等手工用品也是在宋代市場中的稀罕物件。宋代市民文化有所興起,由此帶來了十分興盛的“審美需求”。從漢代到魏晉這段時期,中國培養(yǎng)出了正統(tǒng)文化之外的“逍遙文化”;而經(jīng)歷了唐代官方文化再次興盛之后,宋朝的市民已“醞釀”出比較強烈的文化審美需要。
從蜀地、江浙地帶傳來的“新織機”,吸取少數(shù)民族文化而誕生的“新花紋”,以及從海南島發(fā)展到東南沿海的棉紡織業(yè),還有大名鼎鼎的制瓷業(yè)等,都極大地豐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傳統(tǒng)上,新鮮事物出現(xiàn)后會首先作為貢物提供給宮廷消費,而宋人則有與達官貴人共享“新鮮玩意兒”的機會。
宋代農家中已出現(xiàn)有織機
現(xiàn)代人熟悉的“快餐店”,在宋時也已出現(xiàn)。文曰:“蓋經(jīng)紀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可見宋人已經(jīng)能夠一邊享受手里的美食,一邊悠閑地立于橋頭賞月。品上一口美酒,嘗上一碗“羊鵝什”,快意人生不正如此嗎?
在朱雀門以外的“州橋夜市”和“馬行街夜市”,也會出現(xiàn)圍繞著街道“依次排開”的小商小販們。魚、鲞、禽、肉等能從市面上購得的豐富食材,也被他們利用到了極致。即便是在宮城附近的“禁臠之地”,也會有夜夜笙歌的場景,常有“貴婦佳女,縱賞觀睹;慣習成風,不相笑訝”。
由于宋代的消費主體已經(jīng)擴大到了各種階層,因此市場間除了有“珍饈佳肴”提供給市民之外,還出現(xiàn)了“勾欄瓦舍”等文娛場所。及至宋代,一些專司“說書、表演雜耍和唱奏曲藝”的藝術家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市場上,他們專門以此為生,幾乎脫離了農業(yè)生產。
南宋臨安的市場:行人與商販摩肩接踵
“瓦子”,是當時最著名的一種娛樂場所。有些從南到北的生意人,或是無聊來此消遣的市民們,團聚在同一個大廳內。整個大廳會被雅致的掛畫和高檔的屏風裝點得很有格調,這里既能滿足人們的消遣需要,也迎合了人們的審美需求。
有些商販還會向臨街的諸如“瓦子”一類的私人場所提供“外賣服務”。當人們正沉醉于說書人的精彩表演時,他們還能品嘗到一些可口趁手的零嘴美味。大多時候,一些善于“鼓瑟吹笙”的才女們也會用她們的獨特氣質吸引老主顧前來消費。正所謂“店鋪之財源滾滾、車馬之喧囂過市,仕女之風采都麗、文士之風流神韻”,宋人之夜,真令今人艷羨!
時人趨之若鶩的時尚場所:瓦子
不同朝代的古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對于晚上的管理制度也有很大差別
宋代:
宋代之前的朝代夜間都是有宵禁的,一般人晚上根本不能出門,只能在家喝酒聊天看書下棋,而女孩子就待在房中,做做女紅彈彈琴玩玩游戲。
宋代之后宵禁就解除了,百姓的夜生活更豐富了一些,可以去勾欄瓦舍等地方看戲劇、聽說書人說書、看賣藝人演出,去逛街買東西,元宵節(jié)等節(jié)日還可以逛廟會、看花燈等等
唐代:正所謂“開元盛世,社會開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一句話就能很好的表現(xiàn)出唐代的繁榮。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人們在晚上,紛紛走上街頭,或探親訪友,或高談闊論,實在沒人陪還可以獨自數(shù)星星,都不在拘束于呆在家里。于是,為滿足人們夜生活的需求,夜市出現(xiàn)了。有夜市,那就必然會有賣吃的的,一些夜市中賣熟食的攤檔就成了現(xiàn)在夜宵攤的雛形。
魏晉南北朝:一說起魏晉,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竹林七賢。他們衣袂飄飄的在竹林之中淋漓玄談,眉眼中睥睨天下萬物。清談是魏晉的特產。名士們舉辦各種活動,二娛樂活動主要就是清談。陋室中、樹林里、山坡上、溪水邊,哪兒舒服就在哪兒。話題則是宇宙,自然,音樂,星象,什么玄就談什么。這也和魏晉名士思想上的開放有關系。
總結:雖然古人在他們那個年代沒有我們這個年代那么多活動可以參加,但對于他們來說,這也不算什么,有可能是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有可能是他們更加享受孤獨的夜晚,或許在這些孤獨的夜晚會激發(fā)出很多靈感,但不管怎樣,對于那時的他們來說已經(jīng)是無關要緊的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