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宗病逝后,年僅8歲的秉常繼位。太后梁氏攝政,她和弟弟梁乙埋控制了西夏政權。梁氏是蕃化的漢人,頑固地堅守黨項奴隸主的利益。于是,西夏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展開了后族與皇族的斗爭。對外,則與北宋交惡,經(jīng)常發(fā)生激烈的沖突。
梁太后執(zhí)掌政權后,立即宣布廢除漢禮,沿用蕃邦禮儀。同時,罷免了手握重兵的皇族成員嵬名浪遇,將其貶出興慶府。
政權逐步穩(wěn)固之后,梁氏姐弟頻頻發(fā)動起對宋的戰(zhàn)爭。
乾道三年(1069),西夏發(fā)兵攻打秦州(今甘肅天水)、攻占劉溝堡。接著又攻打慶州(今甘肅慶陽)順安寨、黑水堡等地,包圍綏德。天賜禮盛國慶二年(1070)五月,梁太后發(fā)兵10萬,修筑鬧訛堡向宋軍挑釁。宋慶州知府李復圭逼部下李信率兵3000出征,結果大敗。
李復圭將戰(zhàn)敗的責任推給李信,再次出兵進攻西夏邛州堡、金湯池等地,無功而返。惱怒的李復圭下令捕殺西夏老幼百余人,冒充被斬殺的西夏士兵,向朝廷邀功報捷。這一暴行激起了西夏民眾的極大仇恨。同年八月,梁乙埋興兵30萬進攻宋朝,襲擊大順城、荔原堡等處,前鋒直逼慶州城下。
正當西夏軍勢如破竹之際,吐蕃趁著西夏國內(nèi)空虛,進行偷襲。梁乙埋擔心夏蕃邊境生變,撤兵離去。
天賜禮盛國慶三年(1072)正月,北宋陜西、河北宣撫使率兵攻取西夏橫山。西夏戰(zhàn)敗。宋軍就地筑城,隨后又分兵在永樂川、賞逋嶺等地修筑城堡。各堡之間相距約40里。不料,剛過兩個月,西夏就大舉進攻。宋軍所筑城堡工事全部被占領。不久,西夏梁氏與宋談判,最后約定以綏德城外20里為界。
綏德定界之后,兩國局勢并沒有隨之穩(wěn)定。梁氏集中兵力攻取吐蕃武勝城(今甘肅臨洮)。武勝地處進入臨洮河流域的要塞,北宋秦鳳安撫使王韶早有奪取之意。于是,當西夏大軍即將攻克武勝之際,他突然率軍出現(xiàn)。西夏倉促應戰(zhàn),兵敗。此時武勝的吐蕃守將已棄城逃跑,王韶漁翁得利占領了武勝。不久,他又攻占了西夏的河州。梁乙埋派兵7000企圖奪回河州,被宋軍擊退。
西夏連年征戰(zhàn),國內(nèi)怨聲載道,矛盾越演越烈。隨著戰(zhàn)事節(jié)節(jié)失利,梁氏的權威地位也開始動搖。
大安二年(1076),惠帝秉常親政,但大權仍掌握在梁氏手中。
大安六年(1080),惠帝秉常在皇族支持下,提出廢蕃禮,行漢禮,恢復早先實行的國策。這一建議被梁氏駁回。第二年,惠帝和親信李清商議奪取梁氏的實權,被梁氏獲悉。李清被殺,惠帝遭囚禁。這一消息傳出,擁護皇族的西夏大將紛紛擁兵自立。大將禹藏花麻向宋朝求援,請求發(fā)兵討伐梁氏。
宋神宗認為這是攻打西夏難得的良機,于是派30萬大軍兵分五路進軍西夏。
大安七年(1081)八月,西夏熙河守將投降。宋軍于九月攻克蘭州。十月攻克米脂,西夏石州守將棄城逃亡。隨著戰(zhàn)事推進,宋軍兵臨靈州城下。西夏岌岌可危。
面對宋軍的瘋狂進攻,梁氏鎮(zhèn)定指揮。
她采納了一位老將的建議,實行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策略。集中10萬精兵保住要害,另派機動部隊切斷宋軍后路。不久,各路宋兵因糧草匱乏被迫撤退。西夏見機掘開黃河河堤,水灌宋營。宋軍10萬兵士傷亡慘重,殘部匆忙撤回。
大安八年(1082),宋神宗命給事中徐禧在銀、宥、夏州交界處筑永樂城,以防夏兵從東方來犯。徐禧領命后,抓緊施工,不到20天的時間即將城池修好。梁氏聞訊,出動精兵30萬來攻。夏軍驍勇善戰(zhàn),渡過黃河后偕同主力部隊包圍了永樂城。
宋軍雖拼死抵抗,由于被夏軍截斷水源,渴死過半。朝廷派大將李憲率兵前去救援,結果受到阻擊,寸步難行。夏軍終于占領永樂城,殺守將徐禧,死傷民眾20余萬,繳獲大批輜重。
西夏在戰(zhàn)場上接連取得勝利,然而其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仍然矛盾重重。不斷的巨額軍費開支讓百姓不堪重負,經(jīng)濟亦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為了能夠籠絡皇族,梁太后于大安九年(1083)恢復了惠帝的皇位。
兩年后,梁乙埋、毅宗梁太后相繼去世。梁乙埋的兒子乙逋出任國相,與大將仁多氏共同執(zhí)掌兵權。
天安定禮元年(1086),惠帝抑郁而終,時年27歲,其子乾順繼位,是為崇宗。崇宗年幼,遵母梁氏為皇太后,大權由梁乙逋和妹妹梁太后操控?;首遽兔恰⑷识啾V乙参沼邢喈?shù)膶崣?。皇族和后族又開始了激烈的斗爭。
政權的更替,并沒有讓戰(zhàn)爭止歇。數(shù)年間金戈鐵馬,硝煙四起。
接連的征戰(zhàn)讓西夏、北宋都感疲憊不堪。天儀治平三年(1088),夏宋再次議和。
此次議和,也沒有安穩(wěn)多久。
在遼國的挑唆之下,梁氏兄妹又向北宋進行挑釁。天祐民安三年(1092),梁乙逋進攻綏德,大肆擄掠。其妹梁太后親征環(huán)州,圍城多日,無功而返。歸途中,遇宋軍阻擊,倉皇逃竄。
在西夏國內(nèi),兄妹倆終因權力的爭奪發(fā)生內(nèi)訌。梁太后不準梁乙逋領兵,試圖削弱他的權力。梁乙逋十分不滿,謀劃奪取帝位。天祐民安五年(1094)十月,嵬名阿吳、仁多保忠等殺梁乙逋,并誅其全家,朝政最終由梁太后把持。
梁太后繼續(xù)向宋發(fā)動進攻。天祐民安六年(1095),她率崇宗親征,攻下宋境金明寨(位于今陜西境內(nèi))。第二年,夏兵進攻北宋的麟州、綏德等地;宋兵則反攻西夏的鹽、宥、洪等州,雙方互有勝負。永安元年(1098)十月,梁太后領兵40萬攻平夏城(位于今寧夏固原境內(nèi)),連營百里,晝夜不停地進攻10余天,終因軍糧不濟而退兵,轉而向遼國求援。
次年正月,梁太后被遼國使者毒殺。長達30余年的梁氏專政結束。
母黨專權
由于夏惠宗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權,形成了以梁太后與梁乙埋為首的母黨專權。母黨大力發(fā)展其勢力,提倡番禮,重用都羅尾與罔萌訛,排擠夏景宗的弟弟嵬名浪遇等反對派。
外患不斷
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圍攻斡羅孩關口。夏襄宗派其子李承禎率軍抵抗失敗,夏將高逸被俘而死。蒙軍又攻陷西壁訛答守備的斡羅孩城,直逼中興府的最后防線克夷門。
夏將嵬名令公率軍伏擊蒙軍,最后仍被蒙軍擊潰。中興府被蒙軍圍困,夏襄宗派使向金朝金帝完顏永濟求救,但是金帝拒絕,還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最后夏襄宗納女請和,貢獻大量物資,并且附蒙伐金。
內(nèi)部腐敗
夏襄宗附蒙伐金后,對金朝進行長達十余年的戰(zhàn)爭,使雙方損失很大。國內(nèi)方面,西夏百姓十分貧困,經(jīng)濟生產(chǎn)受到破壞,軍隊衰弱,政治腐敗。夏襄宗本身也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此時西夏國內(nèi)社會經(jīng)濟凋蔽,民變不斷。
擴展資料:
西夏在宋夏戰(zhàn)爭與遼夏戰(zhàn)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nèi)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xiàn)破洞。
金朝崛起并滅遼、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fā)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jīng)過改革后,到天盛年間出現(xiàn)盛世。
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nèi)部也多次發(fā)生弒君、內(nèi)亂之事,經(jīng)濟也因戰(zhàn)爭而趨于崩潰。最后于西夏保義二年(1227)亡于蒙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夏
梁皇后(?―1085年),出身于漢人大族。西夏毅宗李諒祚第二任皇后,原是夏毅宗第一任皇后沒藏氏的親嫂嫂。1061年立為皇后,1068年其子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權達18年之久。大安十一年(1085年)10月病死,謚號"恭肅章憲皇后"。
她的一生,充滿了血腥和殺戮。為了權力,她可以毫無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家族親情;可以拿整個國家的命運為財注,頻頻發(fā)動戰(zhàn)爭—-她為權力而瘋狂。
永樂城之戰(zhàn),發(fā)生于宋神宗元豐年,即公元1082年,當時宋朝欲在夏、銀、宥三州交界的地方,就是現(xiàn)今的陜西米脂縣,建筑永樂場好屯兵駐守梁太后簡介,西夏聽聞,派遣了30萬大軍前往攻取永樂城。
永樂城之戰(zhàn) 宋遼版圖
永樂城之戰(zhàn)是北宋和西夏之間的重要戰(zhàn)役之一,在永樂場之戰(zhàn)未發(fā)生時,北宋和西夏之間就以分分合和,打打停停,慶歷和議被雙方都擯棄了,徹底淪為了一張紙。到了宋神宗時期,北宋探聽到西夏此時的政權落入外戚之手,梁太后和她的弟弟梁乙埋把持西夏的政權,西夏國內(nèi)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人們怨聲載道,而且梁太后還多次出兵攻打北宋,想轉移國內(nèi)對外戚專權的注意力,并順便提高自己的威望,但是幾次征討都被北宋還擊,并沒有占到便宜,于是梁太后簡介,在這樣的背景下,永樂城之戰(zhàn)開始了,公元1081宋軍在宋神宗的授意下,進攻屢次騷擾北宋的西夏,在甘肅慶陽初戰(zhàn)告捷,北宋上下一片大喜,認為西夏已經(jīng)病中膏肓,不足為懼,于是,宋神宗派遣了更多的將領士兵攻打西夏,并決定建立永樂場長駐屯兵。
在永樂城建成后,西夏知道北宋的企圖,于是派遣了30萬大軍圍城,永樂城之戰(zhàn),北宋將士艱苦奮戰(zhàn),但還是不敵,路途遙遠,補給困難,在被西夏大軍圍了二十多日,終于支持不下去,在一場傾盆大雨后,新建不久的永樂城,終于在內(nèi)因外困下倒塌了,北宋士兵死傷者眾多,可以說永樂城之戰(zhàn),西夏大軍,是大獲全勝。
永樂城之戰(zhàn)結果
永樂之城,發(fā)生于公元前1082年,是北宋和西夏之間的一場重要戰(zhàn)役,地點位于現(xiàn)在的陜西米脂縣,當時北宋在米脂縣建立了永樂場,意欲長久的屯兵駐守。永樂城之戰(zhàn)結果是,北宋大敗,西夏大勝。
永樂城之戰(zhàn) 模擬圖
永之城之戰(zhàn),發(fā)生于北宋和西夏兩國之間,早已摩擦不斷的背景下,當時,西夏國內(nèi)外戚專權,梁太后和她的弟弟控制著西夏政權,西夏國內(nèi)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梁太后為了轉移國內(nèi)人民的注意力并提升自己的威望,于是,她不斷的挑釁北宋政權,在兩國的邊境處發(fā)動戰(zhàn)爭,公元1801年,北宋宋神宗認為西夏太過可恨無理,于是派兵攻打西夏,在現(xiàn)在的甘肅慶陽一帶取得勝利,并獲得了西夏的2000多公里的土地,這次戰(zhàn)役振憤了北宋的信心,宋神宗決定在米脂縣建永樂城屯兵,于是永樂場之戰(zhàn)揭開序幕。
西夏聽聞北宋在邊境建永樂城后,派遣了大軍30萬攻打北宋,在永樂城展開圍城大戰(zhàn),北宋將領徐禧,目光短淺,剛愎自用,不聽勸說,自高自大,率領北宋將士死守永樂城,被西夏大軍圍了近二十日,被一場傾盆大雨澆灌了一夜后,新建的永樂城不攻自破,北宋傷亡慘重,逃脫者只有十之一二,永樂城之戰(zhàn)西夏大勝,而北宋在永樂之戰(zhàn)后,再無實力還擊西夏,雙方矛盾加劇,直到宋紹圣二年即公元1095年,宋哲宗派軍攻打西夏,一洗前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2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趙匡胤有多少個老婆
下一篇: 遠古時代跟上古時代有什么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