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第一大收藏家張伯駒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張伯駒的父親張鎮(zhèn)芳,字馨庵,河南項城人。據(jù)有關資料介紹,張鎮(zhèn)芳是光緒三十年進士,袁世凱哥哥的內(nèi)弟,歷任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等職。中華民國成立后他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鎮(zhèn)壓白朗起義不利而被免職。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作為籌劃者之一,組織更變國體全國請愿聯(lián)合會,任該會副會長和登基大典籌備處副處長。張伯駒天性聰慧,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張伯駒是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二、少帥張學良
張學良(1901-2001)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以武勇于亂世之秋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大軍閥。少帥數(shù)度揮兵入關,兩次直奉大戰(zhàn)成名。日本人炸死張作霖后,少帥統(tǒng)領東北,同蘇軍打了一大仗,又頂住日本人的壓力,“改旗易幟”。為保存實力、避免被日軍挑起事端而“不抵抗”撤離東北,“九·一八”之后同楊虎城將軍“兵諫”,被蔣關了大半生,2001年以101高壽去世于夏威夷檀香山。張學良為當時花花公子之魁首,鴉片、可卡因、女明星無所不好。
三、紅豆館主溥侗(1871-1952)
愛新覺羅·溥侗是溥儀的族兄,字后齋(一作厚齋),號西園。因排行老五,內(nèi)外行尊稱其為"侗五爺"而不呼其名。溥侗從小酷愛昆曲與京劇,因是清室宗親,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觸一些當時的京昆著名藝人,再加本人悉心鉆研,刻苦練功,遍訪名師,終于達到了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化境。
紅豆館主精于昆曲、京劇,對于京劇則生、旦、凈、丑全能?!度河芬粍∧苎葜荑?、魯肅、蔣干、曹操、黃蓋五個角色,且都技藝精妙,出神入化。這與他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有關,能書善畫,通曉詞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學,對所演劇目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身份及規(guī)定情境有深刻領悟,又兼見多識廣,博采眾長,因此對不同人物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現(xiàn)。紅豆館主還精于文物賞鑒,實乃才藝俱佳,冠蓋絕倫,系中國戲曲史上一大奇才。
四、袁二爺袁克文
袁克文(1889年—1931年),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號寒云,又署龜庵,河南項城人,昆曲名票。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鮮人)所生。1931年死于天津。長兄袁克定。
袁克文1890年7月出生于朝鮮漢城。他從少年時代即有過目成誦的天賦,記憶力非一般人能比。因此,袁世凱對所生17子、15女最寵愛者就是袁克文。袁克文出身在這樣高貴的門第,接受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特殊教育,這是他后來在詩詞楹聯(lián)、琴棋書畫、文物鑒賞等諸多方面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的重要條件。與他的父親大不相同,袁克文無心于政治權位,其作派瀟灑風流,十分熱衷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年輕時的袁克文便粉墨登場,飾演京劇文丑,成為著名的票友,與梨園名家打得火熱。
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他與其兄袁克定意見相抵,觸怒了袁世凱,于是他便游居上海,加入青幫。后因無心爭爭斗斗的事情,又移居天津。袁克文反對帝制的著名詩句:“隙駒留身爭一瞬,恐聲催夢欲三更,絕嶺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袁克文性情散淡,寫得一手好字,與方地山、黃二南等文人雅士多有往來。但他不善理財,揮金如土,后來竟至貧寒落魄。1931年患急癥病故,享年41歲,身后留有《寒云日記》一冊。有報評之:“天下莫不識寒云,詩酒風流,多才多藝?!?/p>
關于民國四大公子的說法,臺灣大陸都不太一樣。大致有七種說法:
一、陳錦堂、袁克讓、張伯駒、宋傳興
二、袁克文、溥侗、張伯駒、張學良
三、袁克文、盧小嘉、張伯駒、張學良
四、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段祺瑞之子段宏業(yè)、盧永祥之子盧小嘉。
五、蔣孝武、陳履安、周一熹、連戰(zhàn)。
六、錢復、陳覆安、宋楚瑜和連戰(zhàn)。
七、沈君山、錢復、陳覆安、連戰(zhàn)。
八、孫科、張學良、盧小嘉、袁克文。
張伯駒《續(xù)洪憲紀事詩補注》記:“人謂近代四公子,一為寒云(按:袁克文),二為余,三為張學良,四、一說為盧永祥之子小嘉,一說為張謇之子張孝若。又有謂:一為紅豆館主溥侗,二為寒云,三為余,四為張學良。此說盛傳于上海,后傳至北京。前十年余居海甸,人亦指余曰:此四公子之一也?!?br>圖書:《民國四公子 : 疏也何妨 狂也何妨 / 王忠和著》 東方出版社 北京 : 東方出版社, 2013.5 ISBN978-7-5060-6349-4
Ⅰ. ①民… Ⅱ. ①王… Ⅲ. ①溥侗(1877~1952)- 生平事跡②袁克文(1890~1931)-生平事跡③張伯駒(1898~1982)-生平事跡④張學良(1901~2001)-生平事跡 Ⅳ. ①K827=6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13)第114036號
作者簡介:
王忠和,1945年生,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研究生,1981年去美國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于南開大學。著有“外國王室系列”叢書(共6冊)以及《明末四公子》、《清末四公子》、《袁克文傳》、《紫禁城里的洋大臣》、《呂碧城傳》、《袁世凱全傳》等。
創(chuàng)作背景:
末代皇帝溥儀之族兄溥侗、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張鎮(zhèn)芳之子張伯駒、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均為民國初年京津滬上層社會頗具傳奇色彩之豪門子弟,人稱“四大公子”或“民國四公子”。
溥侗字厚齋,號西園,別署“紅豆館主”。溥儀之族兄。生于光緒三年(1877),行五,人稱“侗五爺”。曉詞章音律,通古典文學,尤嗜昆曲京劇。曾于京劇《群英會》中一人飾周瑜、魯肅、蔣干、曹操、黃蓋五角,均出神入化,轟動南北。
袁克文字豹岑,號寒云,人稱“風流才子”,1890年7月生于朝鮮。母為貴族之女,出生即被袁世凱之妾沈氏抱養(yǎng)。通詩文戲藝與金石書畫,常以三國曹子建自喻。袁世凱深寵之。然無意于政治與權位,對父兄稱帝不以為然。
張伯駒字叢碧,原名家騏,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1897年生于河南項城。張錦芳之子,過繼給伯父張鎮(zhèn)芳。號稱“神童”。精詩詞楹聯(lián)、琴棋書畫,亦通戲曲與文物鑒賞。為國內(nèi)首屈一指之收藏大家,常以大洋、金條、首飾甚至房產(chǎn)換回罕見字畫等收藏之。一生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研究與推廣,人稱“文化奇人”。
張學良字漢卿,有“百年少帥”之稱。1901年6月3日生于遼寧省臺安縣桑樹林子鄉(xiāng)。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宣布東三省及熱河易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罵為“不抵抗將軍”,1936年12月發(fā)動“西安事變”后被蔣介石軟禁。去臺灣后皈依基督教。2001年10月15日卒于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
民國四公子的說法亦有他本,袁克文、張伯駒、張學良三人各本皆榜上有名,盧永祥之子小嘉、張謇之子孝若、張之洞之子張權亦曾列于其中。本書所取是依民國年間社會最為通行之說法。
“民國四公子”的提法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初,是時恭親王奕?之孫溥儒正在德國留學,回國后隱居西山,潛心讀書;直至30年代才鵲起于舊京畫壇,得有“南張北溥”(“張”為張大千)之譽。其詩文書畫亦無一不精,無論氣度、修養(yǎng)、學問、風采較之上述四公子,均無稍遜。故本書亦將其列為公子之一,附于溥侗后。
作品評價
諸公子淌過風雨,盡管泥濘一身,仍能“笑看潮來潮去”;挺過浮沉,盡管幾度秋涼,仍能“樂盡天真”;冷賞風流,盡管和者甚寡,仍能“養(yǎng)素全真”。他們引領民國風騷數(shù)十年。雖人去樓空,然風采依舊、生氣猶在。本書述公子之事跡,言公子之才德,揚公子之節(jié)品,悲公子之境遇,擇公子之神韻,展公子之風采,略而紀錄之。
體裁:編著
創(chuàng)作年代:當代
書籍賣點:
南開大學王忠和教授又一傳記力作,歷史與文學的完美結合。
全書穿插337幅珍貴書畫人物圖片,真正圖文并茂,讀來妙趣橫生。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中國歷史的一個文學高峰時代如約而至。亂世之中,盡管烽火狼煙,滿目瘡痍,卻人才輩出,各領風騷。
民國時期的才子們,他們彷佛是戴著眼鏡的斯斯文文的文學家,可是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眼鏡后藏著一把鋒利的刀,一把憂國憂民、高于生命的刀。
追溯民國的歷史人們會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有才的青年不計其數(shù),其中意氣風發(fā)者甚多,郁郁不得志者也不在少數(shù)。每一個聲名煊赫、瀟灑風流的民國文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家世顯赫,這也是民國文人圈子中心照不宣的秘密。
瀟灑風流,一世快活
民國四公子作為民國文人的典型代表廣受關注,關于民國四公子究竟是誰人們眾說紛紜,而袁克文、張學良、張伯駒和愛新覺羅·溥侗的認可度是最高的。
民國四公子作為民國時期的著名人物曾經(jīng)引領了文學風潮,而他們每個人的家世背景都不容小覷。
袁克文是民國大總統(tǒng)袁世凱的第二個兒子,袁世凱曾經(jīng)呼風喚雨,袁克文享受的生活與手中掌握的權利與資源人們可想而知。
與袁世凱其他的兒子不同,袁克文在少年時期就對官場的勾心斗角厭煩至極,恰恰相反,他十分喜歡藝術,對文學的喜愛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袁克文的文學素養(yǎng)極高,四書五經(jīng)信手拈來,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他鑒賞書法、繪畫等作品的水平也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
袁克文喜歡聽昆曲,按照現(xiàn)代的話來講,袁克文就是戲曲的發(fā)燒友。袁克文的一生有著眾多的文學著作,他從世界各地淘來的收藏品足夠占滿整個屋子。
盡管袁克文有著專屬于文人的氣質,可是他的人生卻與文人的低調與謙遜差距甚遠。
因為父親的關系,袁克文成為了天津青幫的大佬,民國甚至流傳著“南有杜月笙,北有袁克文”的順口溜。
張學良這個名字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時期,張學良年輕有為,人稱少帥。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亂世梟雄張作霖,張學良從小就接受著精英教育。
在民國女子的眼中,張學良是理想的夢中情人。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殺伐果斷,是民國時期為數(shù)不多的能文能武的人。
一口流利的英文,擅長寫詩歌,喜歡收藏,一名合格的飛機駕駛員,才子就是張學良的代名詞。
張伯駒是袁世凱的侄子,同時也是直隸都督張錦芳的兒子。盡管與其他的民國文人相比,張伯駒的家世略遜一籌,可是他在中國文學領域創(chuàng)造的輝煌也是無人能及的。
他是著名的愛國人士,一生都在為了國家奔走呼號;他是專業(yè)的鑒賞家與收藏家,眾多的藏品對我國的歷史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是書畫家,其作品被人們爭相購買。
與此同時,張伯駒對詩詞、京劇等頗有研究,是名副其實的全面發(fā)展的民國才子。
愛新覺羅·溥侗是大清王朝的皇室成員,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愛新覺羅·溥侗盡管是滿洲貴族,可是他卻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十分感興趣。
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擅長音律。昆曲和京劇是愛新覺羅·溥侗最擅長的藝術領域,他精通生旦凈丑四種不同的唱腔,侗五爺?shù)拿曧憦貏∪Α?/p>
愛新覺羅·溥侗曾經(jīng)在一部《群英會》飾演了性格完全不同的五個人物,眾人皆嘖嘖稱奇。
民國文人的無奈
盡管民國四公子年少的時候意氣風發(f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他們家道中落,民國四公子的生活軌跡也在向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fā)展。
袁世凱去世之后,袁家漸漸落敗,袁克文的生活開始變得窮困潦倒。他只能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過起了異鄉(xiāng)人的生活。
因為沒有固定的工作,袁克文只能靠販賣自己的字畫為生。1931年,袁克文在天津病逝,年僅43歲。
去世的時候,袁克文的身邊沒有親人,上千名風塵女自發(fā)為他送葬。
張作霖去世之后,張學良繼承家業(yè),成為了新一代的東北之王。張學良手握30萬精銳,成為一方霸主。盡管是軍閥出身,可是張學良一直是愛國人士,他主動宣布東北易幟,力促國家統(tǒng)一。
1936年,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國共合作抗日的目標終于實現(xiàn),然而他本人也被監(jiān)禁了54年。
張伯駒喜歡收藏,而他也因此散盡家財,半生都窮困潦倒。1955年,張伯駒將自己收藏的寶物無償捐獻給國家,他本人卻生活地異常艱難。
1982年,張伯駒重病進入醫(yī)院,然而醫(yī)院人員以級別不夠為由拒絕為張伯駒提供單人病房,不久之后,張伯駒因醫(yī)治不及時身亡。
愛新覺羅·溥侗因為特殊身份頗受排擠,盡管大清王朝的統(tǒng)治轟然倒塌,但是大清王朝帶給人們的傷痛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愛新覺羅·溥侗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白眼,一生無助。
家世的天差地別
民國四公子的一生跌宕起伏,而他們的人生也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民國的文人圈子,不管你再有才華,背景不好都是空談。
首先,民國四公子都是各自領域中的領軍人物,因此他們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頗有建樹,民國的眾多文人擔得起才子二字。
除了能力不容小覷之外,他們的家世也為他們增色不少。
其次,顯赫的家世確實為他們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是輝煌的背景并不能給予他們?nèi)?。即便一個人處于社會的頂端,他的家世背景讓人們不敢忽略他們,但是人們心中依舊憤憤不平,德不配位的人的輝煌永遠是曇花一現(xiàn),沒有人會永遠屈服于金錢,不顧自己內(nèi)心的堅守。
最后,好的家世或許不能為你帶來什么,但是壞的背景一定會改變你的人生。
民國四公子每一個人都曾經(jīng)是天之驕子,滄海桑田,當他們的優(yōu)勢消失殆盡的時候,沒有人會記起他們。對于那些從一開始就沒有顯赫背景的民國文人來說,他們更是輸?shù)脧貜氐椎住?/p>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文學輝煌是民國時期的獨特標志,而背景也是民國文人圈子中最殘酷的門檻。那個時代帶給人們無數(shù)的傷痛記憶,它也永遠成為了過去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才華永遠是人們的無價之寶,每個人都應該加倍珍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2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西晉為什么會腐化墮落
下一篇: 為什么齊桓公能成為春秋首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