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雖然短暫,但在這一時期卻出現(xiàn)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名人,而其中也不乏女性,其中又以四人最為知名,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那么本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民國四大才女分別是誰吧。
呂碧城
呂碧城出生官宦世家,父親是進士,曾經(jīng)做過的學政等工作,家里的條件非常不錯,所以呂碧城從小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她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創(chuàng)了好幾個第一,她是第一個女子撰稿人,也是新聞史上的第一個女性編輯,她還是第一個動物保護者……開創(chuàng)性的事跡很難用一言半語簡單概括。呂碧城一輩子未婚,一九四三年,在孤單的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一歲。
蕭紅
蕭紅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里,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因此她的思想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非常反對舊社會的包辦婚姻,而在她的一生中,一共有過三段感情經(jīng)歷,但都不是非常順利。感情上的不順并沒有消減她的才華,她寫的《呼蘭河傳》,是公認的在二十世紀非常出彩的一本小說,她還曾經(jīng)師從魯迅,受到了他的指導。一九四三年,蕭紅被一個庸醫(yī)認為是患了喉瘤,因此接受了喉管的手術,結果這次的治療卻使得蕭紅很難進食,身體很快就衰敗下去,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石評梅
石評梅,出生在山西,她家里有親戚是舉人,受此影響,她從小就讀了很多的書,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散文、游記、小說,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石評梅的作品大多以追求愛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為主題,小說創(chuàng)作以《紅鬃馬》、《匹馬嘶風錄》為代表。
但一九二八年的時候,石評梅突然發(fā)病,她的頭開始劇烈地疼痛,病情一天天加重,很快她就開始昏迷,醫(yī)生認為她得了腦炎,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她死的時候剛剛二十六歲。
張愛玲
張愛玲,原名張煐,原籍豐潤,生于。童年在、度過,一九二九年遷回上海。一九三零年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yè)后到香港讀書。香港淪陷后,未畢業(yè)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志《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
一九四二年,張愛玲應《西風》雜志《我的生活》征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四年,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一九九五年于美國去世。
1、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生于1883年,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館協(xié)修、山西學政等,家有藏書三萬。呂碧城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女權運動及女子教育的先驅者。
2、蕭紅,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龍江省呼蘭府(1905年1月至1913年為呼蘭府,2004年后劃為哈爾濱市呼蘭區(qū))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她一生拒絕給定、拒絕平庸,這不僅體現(xiàn)在她對傳統(tǒng)社會的抗爭和對愛情自由的追求,更體現(xiàn)在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管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手法運用,蕭紅都拒絕已有成法,另辟蹊徑,堅持自己別致而獨特的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蕭紅將北方鄉(xiāng)村特有的荒涼曠野下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風俗文化,第一次如此逼真的帶入文壇,使文壇既陌生又無限新奇。
3、石評梅是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而自取筆名石評梅。石評梅出生于山西一個清末舉人家庭,自幼受“四書”、“五經(jīng)”熏陶,有深厚的文字功底。石評梅終年不滿二十七歲,創(chuàng)作生涯僅僅六年。詩歌、小說、劇本、評論等體裁,她都曾駕馭過;但其成功卻在散文和詩歌。
4、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瑛。原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yè)后到香港讀書。1942年香港淪陷,未畢業(yè)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志《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1942年應《西風》雜志《我的生活》征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1943年她的小說處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爐香)被周瘦鵑發(fā)在《紫羅蘭》雜志上。隨后接連發(fā)表《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代表作。
“民國四大才女”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
1912年,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滅,中華民國正式成立。緊隨其后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使民主和科學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漸漸開化。中國文壇上出現(xiàn)了一大批女性文學作家及作品。她們以其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審美傾向而獨樹一幟,令當時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她們將自身大膽的人生情愛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滲透融合于文學作品之中,達到了更鮮活更新奇的效果,成為當時文學中的一股強勁的新鮮血液。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
呂碧城(1883年-1943年),是民國少有的大才女,是著名的詩人、政論家,資本家,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呂碧城也是中國女權運動及女子教育的先驅者。
蕭紅(1911年-1942年),民國著名的美女作家,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代表作《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石評梅(1902年-1928年),原名汝壁,出生于山西,因為喜歡梅花而自取筆名石評梅。她是“五四”新文化開創(chuàng)時期的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匹馬嘶風暴》、《京報婦女周刊》、《模糊的余影》等。石評梅是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僅僅用六年的時間,在小說、詩歌、劇本等方面就取得了極高的地位。
張愛玲(1920年-1995年),原名張瑛,上海人,是中國近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品有: 《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2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清朝到底留下哪些領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