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大金國英明汗努爾哈赤率諸貝勒、大臣統(tǒng)領諸貝勒、大臣統(tǒng)領大軍從沈陽出發(fā),進攻大明。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無不攻城下寨。不久抵達寧遠城郊,在離城5里處安營扎寨。
努爾哈赤遣被俘漢人進入寧遠城,勸誘守將投降說:“吾以二十萬眾攻此城,破之必矣。爾眾官若降,即封以高爵。”話雖不多,分量很重,故技重施如同勸降此前的李永芳一樣勸降袁崇煥。作為大明的寧前道袁崇煥答復說:“汗何故遽加兵耶?寧、錦二城,乃汗所棄之地,吾約有十三萬,亦不以爾為寡也?!薄稘M洲實錄》袁崇煥的話表明了他死戰(zhàn)到底的決心,并一面積極進行部署,命人燃放西洋大炮,轟打城北金軍大營,“一炮殲虜數百?!薄抖綆熂o略》第二天,努爾哈赤集中優(yōu)勢兵力和攻打范圍,下令騎兵、步兵沖鋒,一時之間,“箭上城如雨”,然而后金兵絲毫沒有退步的打算,居心“死戰(zhàn)不退”,大明軍隊“每用西洋炮,則牌,車如拉朽?!贝蛩来騻鸨姸?。如此激烈的斗爭持續(xù)三個日夜,只要猛攻,城上就以火力極猛的大炮轟擊,以至于“城下賊尸堆積”《明熹宗實錄》最終努爾哈赤眼見傷亡慘重打不下去,只好下令撤退。這次對于一向攻無不取的努爾哈赤來說是不小的打擊, 努爾哈赤先已受傷,最后竟然因此憤懣而死?!洞浩绿萌赵落洝?/p>
這次重大失敗對于保持強勁攻勢的后金來說無疑是一場重大巨創(chuàng)?!暗圩远鍤q征伐以來,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遂大懷忿恨而回。《武皇帝實錄》”對于袁崇煥為大明立下的煊赫戰(zhàn)功連久不上朝的明熹宗也在嘉獎的諭旨中掩飾不住高興地說:“十年積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鋒?!薄睹黛渥谄吣甓讲煸簩嶄洝?/p>
顯然按照明朝的預判,努爾哈赤的死,勢必影響進攻速度,整個朝野因此長長地出了口氣。仿佛一切按照明朝想的一樣,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登上汗位,人們無法預知這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是否會繼續(xù)按照努爾哈赤的方針對大明發(fā)動進攻,抑或是一個平庸的普通人物?此刻,負責寧遠最高防務的袁崇煥派出使者借吊喪之名去打探消息,制定了一條“恢復之計”,就是“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yǎng)遼人,守為正著,戰(zhàn)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東華錄》而這次派出使者就是實行“和為旁著”。
皇太極此時的預期表現讓大明的使者非常意外,甚至對于其父努爾哈赤的死并無半點仇怨,以熱烈的歡迎場面和盛大的招待規(guī)格對明使者一行,由此衍生出后世一段撲朔迷離的袁崇煥與后金“勾結”的多重演繹。
一個事業(yè)的大小往往因一個決策者的戰(zhàn)略眼光所決定。努爾哈赤對明朝的強勢進攻讓他愈加想推倒大明,史書定義是“惟遠大是圖”,遺憾的是這個雄心因他的去世而宣告結束。而皇太極如果是位目光短淺容易滿足的人物,那么大明似乎可以從和談上保持實力,從而贏得翻盤的時機。此時的后金已經有相當的廣大國土,與大明對峙局面儼然形成?;侍珮O是否繼續(xù)堅持努爾哈赤的戰(zhàn)略,還是維持現狀這些都成了遼東局勢最為敏感的神經。
皇太極的所作所為注定與眾不同。
按照皇太極對整個局勢的預判更為復雜,并非直接能夠通過幾次大戰(zhàn)對大明實現一勞永逸的直接取代。與其父有著根本不同的戰(zhàn)略判斷是,皇太極將周圍的“漢人、蒙古、朝鮮”視作打擊大明之前的重要威脅。為此他以“剪裙邊”的方式逐步分化瓦解,最后將大明的“樹根”逐漸刨斷。而這一過程急不得,必須是持久之戰(zhàn)。他頗為形象地對臣僚解釋說:“南朝(大明)歷代二百六七十年,武弱文強,法久弊生,上下欺罔,賄賂公行,至萬歷末年而紀綱大壞矣。先皇帝(努爾哈赤)席卷河東,已成破竹之勢,懷疑中止,是皇天之所以留大明也?!辈⒅苯又赋龃竺麟m然日見衰敗,但是畢竟實力龐大,如果集中所有優(yōu)勢資源對付一角,還是綽綽有余?!睹髑迨妨稀坊谶@種根本上的分析判斷,皇太極重新制定了對明朝的基本方略“我國處南朝大計,惟講和與自固二策而已?!?/p>
大明起初除了袁崇煥外,對皇太極提出的“和談”并不感冒,明熹宗朱由校結合群臣意見警告袁崇煥“邊疆以防御為正,款事不可輕議。”不久,皇太極派出大軍攻打朝鮮,朝廷大臣紛紛彈劾袁崇煥,認為后金之所以有恃無恐,完全是袁崇煥的“和議”所致。而皇太極對于“議和”持續(xù)推進,甚至多次向袁崇煥表示“謙遜”,對于群僚對袁崇煥的攻擊,他解釋說:“乘敵有事江東,姑以和之說緩之”。袁崇煥雖然不斷與后金在“和議中扯皮”,但是也未停止對錦州、中左、大凌河等關鍵處維修防守工事,“戰(zhàn)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薄睹魇吩鐭▊鳌访黛渥诼犃私忉尯笪磳ζ湓龠M行追究。
不久,大明迎來了一次重要的皇位交替。朱由檢接替其兄成了帝國的新主人,危機卻如同大霧彌漫越來越嚴重。此時,崇禎對袁崇煥表現出了高度信任,也正因此將他提升到遼東局勢權位最高的負責人,希望他能挽救大明于水火,并賦予他一口“尚方寶劍”對屬下有先斬后奏之權。在任命之前,崇禎與其做了長談,對其頗為推心置腹,并向其承諾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要什么給什么。袁崇煥也頗為躊躇,甚至信誓旦旦向崇禎保證,五年平定遼東局勢。崇禎問袁崇煥說:“女真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淪陷,遼民涂炭。
卿萬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遼方略,可具實奏來!”袁崇煥對答說:“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萬里之外,倘皇上能給臣便宜行事之權,五年而遼東外患可平,整個遼東可收復。”崇禎聽完興奮地說:“五年收復整個遼東,朕不會吝嗇一個封侯之賞,望卿努力。”內閣輔臣們聽了“五年全遼可復”后無不對袁崇煥交口稱贊說:崇煥肝膽識力實在不凡,真是一位奇男子!《明史紀事本末》獨獨兵科給事許譽卿并不相信,特意詢問袁崇煥,袁崇煥竟然以“聊慰上意”作為回應,此后不久,皇太極的“剪裙邊”戰(zhàn)略得以實現,不久就對大明發(fā)起數次迂回包抄,爆發(fā)了著名的“乙巳之變”,一度大軍開到北京城下,導致了袁崇煥被崇禎處死的重大歷史事件,猶如巨大的迷霧籠罩在明末的歷史之上,揮之不去。
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也沒有回頭路。
但史海浮沉,在“明清交界處”,卻有太多的“如果”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努爾哈赤換一種方式對待袁崇煥,有可能清軍早已入關;
如果崇禎帝不糊涂行事,殺了袁崇煥,也不可能加速明朝的滅亡……
是的,人人都說袁崇煥就是努爾哈赤的“克星”,但“風水輪流轉”,到了皇太極這里,皇太極卻成了袁崇煥的“克星”!
同是一代帝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對父子之間,對待袁崇煥雖然看似只有細微差別,但換來的卻是不同的結局!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筆者幫你揭開歷史的迷霧吧!
1644年是一個特別樂意讓人記住的年代,因為就在這一年,清軍入關,開啟了長達幾百年的清王朝的歷程。
這一年,吳三桂叛變了,投降了。他親自帶領清軍入關,血腥鎮(zhèn)壓農民軍,打進京師,入主中原。
是吳三桂的功勞嗎?不,早在26年前,努爾哈爾就已經宣布,他要“反”,“反”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比如明朝殺害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比如明朝偏袒葉赫部和哈達部;比如明朝強行逼他退耕,莊稼成熟了都不讓收割等等等等。
努爾哈赤有充分的理由和準備跟大明王朝決裂,可他偏偏遭遇的是大明朝最強勁的對手袁崇煥。
努爾哈赤1616年在赫圖阿拉稱汗了,威風得很,他不僅割據了遼東,還成為后金的開國之君,可是袁崇煥完全不把努爾哈赤這些豐功偉績放在眼里。
努爾哈赤感覺自己是驍勇善戰(zhàn)的,是忍辱負重的,絕對是個好兵??墒窃鐭ㄟ@個“秀才”卻要“嗤之以鼻”,這讓努爾哈赤非常不理解。
他一個文文弱弱的人,誰給他的勇氣和膽量鄙睨萬物呢?
但他這個兵還真不是這個“秀才”的對手。因為袁崇煥熱衷打清軍,先后取得過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
最離奇的一次是,袁崇煥只有一萬的兵,可努爾哈赤的兵有十三萬,但仍然被袁崇煥打得“一塌糊涂”。
而且,竟然還有一炮打在了努爾哈赤的大帳里。
然后有史料里就說,努爾哈赤血肉模糊的被抬了出來。
然后,傷就越來越重……
整體看來,袁崇煥是努爾哈赤不能“治服”的人。
因為努爾哈赤只想簡簡單單在打仗,并沒有去尋找其它的路徑。
但兒子皇太極卻采用了跟努爾哈赤不一樣的辦法,他并沒有去硬碰硬!他知道那樣是不理智的!
大家都知道,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跟父皇對待袁崇煥不同,皇太極總是選擇避開袁崇煥的“鋒芒”。
而且,皇太極喜歡“兵不厭詐”!這是努爾哈赤欠缺的。
雖然1644年清軍入關的時候,皇太極已經去世了,但他卻早已為清軍入關打下了基礎。
為何這么說呢?
因為是他巧妙地“借刀殺人”,才除去了父親和自己一度的心頭大患——袁崇煥!
在這里,就不得不說到崇禎皇帝了!
公元1627年,明熹宗去世了,他的弟弟朱由儉即位,也就是崇禎帝。他剛一即位就讓袁崇煥當了兵部尚書,反正帶兵打仗的事,他非常信賴袁崇煥,讓他負責整個河北和遼東的軍事。
皇太極是歷史上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在入主中原之后,皇太極就建立了清朝,但是,對于皇太極是怎么坐上這個皇位的,大家都非常的好奇。據了解,原本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是想要多爾袞繼承自己位置的,因為當時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大妃,手中的權利也是最高的。那么為何最后阿巴亥會死?阿巴亥和皇太極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事情發(fā)展的經過。
劇照
在努爾哈赤死后第二天,皇太極就告訴阿巴亥,他父親努爾哈赤臨終前要讓她陪葬。即使阿巴亥不相信,可是當時的皇太極聯合了很多的貝勒一起逼迫她,所以最后阿巴亥無奈只能上吊自殺,當時的阿巴亥只有37歲。
阿巴亥在十二歲的時候就成了努爾哈赤的妻子,在十四歲的時候當上了大妃,并且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優(yōu)秀的兒子,他們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對于阿巴亥的死有很多的疑問,其實皇太極之所以會逼死阿巴亥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劇照
據說,當時在努爾哈赤病重的時候是阿巴亥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對于努爾哈赤有什么樣的想法,這個枕邊人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努爾哈赤非常的信任和寵愛阿巴亥。曾經想要將他們的孩子多爾袞立為繼承人。
這樣的想法讓皇太極知道了,皇太極當然是不能夠容忍的,阿巴亥本就是大妃,位高權重,而且她的孩子各個都是很厲害的人,若是再讓多爾袞做上皇帝,那么勢必他們一家人就沒有人能夠抗衡了。
劇照
再者,皇太極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就是因為在阿巴亥來了之后,努爾哈赤將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她,所以自己的母親一直郁郁寡歡,最終憂郁而死,在死的時候只有29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