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的謀略和口才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終生的榮華富貴。他是那種善于進行大的策劃、善于實施和完成這個策劃的人,這種人要口才出眾,自己就是自己謀劃的貫徹實施者。
就謀略而言,呂不韋不僅謀得深、算得遠,而且謀得全,算得廣,他共分了四個步驟來進行謀劃:其一,當他看到公子異人時就覺得奇貨可居,是一個能夠贏得整個未來的上佳投資項目,于是他說服異人聽他指揮。其二,這個“奇貨”要想推銷出去、這份投資由風險轉化為巨大利潤,還是需要作出艱苦的努力和費力的工作。
他不僅要安排好接人,而且要安排好放人。他算計到華陽夫人及其弟弟的潛在的、迫切的需要,使華陽夫人能夠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為異人奔走,使秦國開始向趙國要人。其三,他又游說趙王,以長遠的利益說動趙王送歸異人。其四,人接回后,為更上一層樓,他在異人身上下了點工夫,使秦王最終立異人為太子。
呂不韋在兩國間穿針引線、巧妙安排、運籌得當、步步迭進,他真是一個一流的策劃家、設計家。完成他的這次交易,實際上是個大工程。要調動事主、接人的秦國、放人的趙國、認兒子的王后、立太子的秦王等等,龐大而復雜,非得要高屋建瓴和周全細致不可。
尤其讓人佩服的是他的游說口才,每次他都正中游說對象的下懷,都能夠使對方欣然接受。這是因為他能夠深刻地洞察到對方的需求,能夠預期到事情的未來變化,以替對方著想的角度來使對方輕易就范。說服對方,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將自己置換成對方的過程。掌控對方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對癥下藥、以為我用。
司馬遷:①“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fā)。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fā)卒以反蘄年宮。發(fā)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畤,遂滅其宗。而呂不韋由此絀矣。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②“結子楚親,使諸侯之士斐然爭入事秦?!?/p>
司馬貞:“不韋釣奇,委質子楚。華陽立嗣,邯鄲獻女。及封河南,乃號仲父。徙蜀懲謗,懸金作語。籌策既成,富貴斯取?!?/p>
劉克莊:“豫建無長慮,旁窺有販心。絕嬴由呂相,繼馬乃牛金?!?/p>
徐鈞:“謀立儲君誰孕姬,巨商販鬻巧觀時。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p>
張載:“秦市金懸魯史修,措辭當日兩難求。書傳果在西遷后,錐口諸儒未必休。”
王世貞:“自古至今以術取富貴秉權勢者,毋如呂不韋之穢且卑,然亦無有如不韋之巧者也。凡不韋之所籌筴,皆鑿空至難期,而其應若響,彼故自天幸,亦其術有以攝之。”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贄之學,其《藏書》、《續(xù)藏書》未嘗寓目。近偶觀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論狂狷》一篇。其言謂放勛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湯、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漢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也。
此等謬論,正如醉夢中囈語,而當時諸名士極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為名臣,溫嶠為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以揚雄、胡廣、譙周、馮道為吏隱外臣,亦大謬?!?/p>
呂不韋在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一個謀士,他當時幫助嬴政的父親拿下了王位,可以說他對秦朝的建立有下有著汗馬功勞,但是嬴政卻對呂不韋并不是很待見,最后甚至想除掉呂不韋這個事情有很多說法。
呂不韋當時下面有3000門客,這3000個門客,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們都各有各的特長,所以說這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一個門客了,當時呂不韋培養(yǎng)門客也是有原因的,他說他是為秦國儲備人才資源,還有一個就是以備不時之需,但是當時嬴政肯定不這么想,他怕呂不韋的權力過大,以至于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所以說他就開始針對呂不韋,最后呂不韋也自殺了。
其實呂不韋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卻沒有得到好的結局,這也確實是讓人遺憾的一件事情,因為他沒有懂得退讓,在權利面前懂得退讓是最重要的。也有人說嬴政這樣做是因為呂不韋和嬴政的母親有一腿兒,嬴政就感到非常的氣憤,所以說他就想除掉呂不韋,呂不韋最后也迫不得已自殺了,他的下場也稍微好一點兒,在嬴政的時候也做了9年的相國,其實這樣的父親還是很重視呂不韋的。
呂不韋也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可以說在戰(zhàn)場的掌控上還是非常優(yōu)秀的,只可惜嬴政在位的時候,嬴政因為過于小心,還是將他除掉了,面對君王的權利只有張良做的最好,在該退出的時候選擇隱退,在該幫助的時候選擇幫助,這就是他最好的結果,呂不韋如果知道這一點,也不會落到那個下場。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無數名人佳作,而且往往相得益彰,互為彰顯?!秴问洗呵铩房胺Q是居“雜家”之首的浩瀚之作,卻不是其編著者聲名顯赫的唯一由來。換句話說,權傾一時的秦相呂不韋即使沒有召集門下著作此書,他的逸事雜談也足以令后人眾說紛紜。關于這位權臣的故事流傳至今,至少有以下幾個盡人皆知的成語,如奇貨可居、食客三千、一字千金。
據史書記載,歷史上的呂不韋出生在戰(zhàn)國時代韓國的陽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縣,靠經商致富。在中國古代,雖然也早有像司馬遷這樣的聰明人指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認為平常人等終日忙忙碌碌無非為個利字。但商人總是沒有多少地位,很少有人能像范蠡那樣由從政而經商,變身為“陶朱公”而流芳千古。
“陽翟大賈”呂不韋卻很希望光大門楣,爭取政治地位,他知道,改變現狀的途徑要在社會現有的機制內尋找?;蛟S是出于商人的本能,他選擇了“風險投資”。呂不韋看中了秦國派到趙國做人質的王子子楚,因為他,還留下一個后世廣為流傳的成語叫“奇貨可居”。據說,作為商人的呂不韋經常往來于各地做買賣,有一次來到趙國的都城邯鄲,遇到了在趙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異人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但是母親夏姬不得寵,因此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當時正是兩國交戰(zhàn)期間,他的處境十分困窘。呂不韋卻從商人的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價值。認為此人奇貨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資的“貨物”,日后必有大用?,F在獲取,有朝一日可賺取名利,這是一樁不錯的政治交易。
于是呂不韋傾盡家財,幫助異人重返秦國繼承王位。異人自然非常高興,并表示有朝一日成為國君,必將與呂不韋共享天下。于是,呂不韋立即帶了大量財寶去秦國,求見太子安國君十分寵愛的華陽夫人。經過呂不韋的勸說和收買,沒有生過兒子的華陽夫人認異人為自己的親生子,并慫恿安國君派人把他接回秦國,改名子楚。此后,安國君又答應華陽夫人的要求,立子楚為太子。幾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國君做了國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償,繼任國君,就是秦莊襄王。
呂不韋本人自然立下大功,于莊襄王元年,被封為丞相,稱文信侯,賜食河南洛陽十萬戶,位極人臣。莊襄王死后,后來的秦始皇也就是嬴政繼位,繼續(xù)請他做丞相,前后掌權十多年。據說門下食客三千人,家僮萬人,權勢之大無人能及,這便是“食客三千”的來歷?!耙蛔智Ы稹眲t是指《呂氏春秋》一書,呂不韋當政時招攬門客編輯而成,自認是融會先秦各家學說的完備之作,并懸出千金的重賞,尋求能更改其中一字之人。至于是否真的那么完美可以姑且不論,《呂氏春秋》一書倒確實是包容百家、內涵豐富的。
《呂氏春秋》以自然之“天”為思想之根本依據,又認為“人”即個人的生存合理性上通于“天”,這就在君主政治與社會規(guī)范之上提出了一個價值等級更高的“天道”。由于這種“天道”是由知識階層來確認,而不是由貴族階層壟斷;便凸顯出一個要求:權力服從于理性,政治服從于文化,統(tǒng)治者服從于文化人;強烈地表現了知識階層希望“為帝王師”的想法。然而,在那個戰(zhàn)亂不止,亟待統(tǒng)一,又需要實效的時代氛圍中,這種凌虛蹈空的高論和手無寸鐵的士人并不足以使統(tǒng)治權力俯首。
或者是因為《呂氏春秋》表現的治國策略和思想不為未來的始皇帝所喜,也或者是關于呂相淫亂宮闈的傳言是真的,秦王十年十月,呂不韋被免去相國一職,與家人遷居蜀地,最后飲鴆自殺。據《史記》卷六的《索隱》記載:呂不韋被貶死后,門下賓客辯士數千人悄悄地把他埋葬在洛陽北邙山。這仿佛是一個象征,隨著呂氏之葬,中國士階層為帝王師的夢想也隨之灰飛煙滅,但這種處士橫議、自承道統(tǒng)的精神卻在賓客門人的心底深藏,在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夢想中時時呈現出來,成為中國文化精神的不屈象征。
司馬遷:“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fā)。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fā)卒以反蘄年宮。發(fā)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畤,遂滅其宗。而呂不韋由此絀矣??鬃又^‘聞’者,其呂子乎?”
司馬貞:“不韋釣奇,委質子楚。華陽立嗣,邯鄲獻女。及封河南,乃號仲父。徙蜀懲謗,懸金作語?;I策既成,富貴斯取?!?
劉克莊:“豫建無長慮,旁窺有販心。絕嬴由呂相,繼馬乃牛金?!?
徐鈞:“謀立儲君誰孕姬,巨商販鬻巧觀時。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張載:“秦市金懸魯史修,措辭當日兩難求。書傳果在西遷后,錐口諸儒未必休。”
王世貞:“自古至今以術取富貴秉權勢者,毋如呂不韋之穢且卑,然亦無有如不韋之巧者也。凡不韋之所籌筴,皆鑿空至難期,而其應若響,彼故自天幸,亦其術有以攝之?!?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贄之學,其《藏書》、《續(xù)藏書》未嘗寓目。近偶觀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論狂狷》一篇。其言謂放勛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湯、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漢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也。此等謬論,正如醉夢中囈語,而當時諸名士極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為名臣,溫嶠為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以揚雄、胡廣、譙周、馮道為吏隱外臣,亦大謬。”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姜子牙23世孫。他是戰(zhàn)國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早年往來賤買貴賣,累積千金家財。后在邯鄲賈商時認識子楚(即位后為秦莊襄王),并以千金助其登上秦國王位,又獻趙姬生秦王嬴政。莊襄王元年(前249年),呂不韋被拜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呂不韋登相位后,模仿戰(zhàn)國四公子,招致天下志士,食客多達3000人,令食客把自己所學所聞著成書,匯總成《呂氏春秋》。
秦王十二年(前235年),秦王恐其叛變,呂不韋怕被誅殺,遂飲鴆自殺。呂不韋編寫的《呂氏春秋》內容包涵哲學、史學、政治、道德、天文、地理、農業(yè)、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尤其對后稷以來的農業(yè)生產技術,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論述,是戰(zhàn)國秦漢之際頗有影響和代表性的著作,總結了古往今來的歷史教訓和經驗,在思想上為秦國的統(tǒng)一提供了完整的統(tǒng)治理論和依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十大將領
下一篇: 中印戰(zhàn)爭中方總指揮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