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宋真宗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朕統(tǒng)六國,天下歸一,筑長城以鎮(zhèn)九州龍脈,衛(wèi)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仙魔鬼神共聽之!”
朕是史上第一個皇帝,統(tǒng)一了六國,筑起了長城,開拓了四方土地,是龍的化身,日月為證,佑我蒼生!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去泰山封禪時說的誓言,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去泰山封禪的皇帝,而我們今天的主人翁則是泰山封禪的終結(jié)者,自他以后再也沒有皇帝去了,這位皇帝就是——宋真宗。
封禪意義
中華民族堅信家國一體,即使是自己的祖先去世了,依舊會每年為他們它紀念上墳。而皇帝為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尊貴地位,他們會宣稱自己的祖先不止是前輩們,更因為君權(quán)神授,天人感應(yīng)這些觀念,天神也相當于他們的祖先。
而封禪的“禪”也不是指的佛家中的“禪”,而是指代的大地,封禪便是指的拜大地和天神。古代人認為泰山最高,所以掌管人間的帝王應(yīng)該到最高的山上去拜管理大地的天神,在泰山上筑土為壇,向著天地宣誓自己管理的功績,因為這件事只有天子可以做,并且每做一次就興師動眾,所以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極強地展示了皇帝的權(quán)威。
《史記·封禪書》曾經(jīng)記載:“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泵總€皇帝或許都渴望著去登泰山封禪,因為《封禪書》中曾經(jīng)說只有帝王在位期間天降祥瑞或者做出了極大功績的天子才算是得到了封禪的入門票,他們才有資格向上天報告自己的功績。
如此一說,封禪就仿佛在向世人說明:“我這個皇帝當?shù)枚嗝促t明?!倍覇柺篱g有誰不愿意留下一個賢能愛民的好名聲呢?
“丟人”的封禪
既然只有做出重大貢獻或者是天降祥瑞的帝王才能去封禪,所以歷史上的許多天子在位一生可能都沒有這個資格。
事實上,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歷史中,雖然不乏有賢明君主,但是真正去泰山封禪的一共也就六位。
這六位權(quán)力最高者,有五位我都十分認同,他們分別是一統(tǒng)天下的秦始皇,英明神武的漢武帝,穩(wěn)固王朝的漢光武帝,為國遠征的唐高宗和開元盛世的唐玄宗。
這五位皇帝不管后人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他們在位期間的功績卻是被載入史冊的,就算不是真正去鉆研史書而只略有一點了解的人也都聽說過這幾位。
不過有一位君主我是真的不服,就是歷史上并無太多光環(huán)的宋真宗。
如果只說“宋真宗”,相信大家對這個皇帝沒有什么印象。但是他做了什么呢,公元1004年,宋真宗御駕親征,明明有打勝仗的資本時卻直接簽訂了檀淵之盟。
有人說宋朝經(jīng)濟發(fā)展得好,一點點的賠款,一點點的物資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我們能夠因為自己有錢就可以妥協(xié)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長此以往不知道會給別人灌輸一個多么懦弱的形象。
而宋真宗就是這樣稍微帶著一點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作為一個帝王,我覺得著實卑微了。
這樣說來,他絕對沒有資格去參加封禪的呀,但是他的確就是參加了封禪的六位天子的其中一位。
宋真宗想要去封禪,是因為想要那個“賢明”的帽子,所以他謊稱宮中發(fā)現(xiàn)一本仙書,上面寫著:“趙受命,興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這本書上寫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宋真宗是個圣明君主,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上天給予指示讓他去泰山封禪。
且不說這仙書被當成祥瑞出現(xiàn)得莫名其妙,而且內(nèi)容也真十分虛假了,目的明顯就是為了讓宋真宗去泰山封禪。很明顯這本所謂的“仙書”是他自己偽造出來給自己增加“尊嚴”最終達到去封禪的意圖的工具罷了。
或許是大家都看出了宋真宗的虛榮,當時民間人士都嘲諷他“淫祀瀆天”,也因為褻瀆上天成了一個笑話,后世的皇帝都不想和他作比較,也不想和他一樣背負這樣的罵名,所以在他之后再也沒有去泰山封禪的皇帝了。
生而為人,何必在意虛名
其實去泰山封禪只是一種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穩(wěn)定,宣揚君權(quán)神授思想的統(tǒng)治工具罷了。如果皇帝的一生有它,算作錦上添花,沒有也不代表你不是一個賢明的君主。
感覺很多皇帝只把它當做一種儀式,但宋真宗卻真真實實地把它當做一種表現(xiàn)自己,贊揚自己的工具,所以他太過于重視那些虛無的名堂,卻沒有一顆真真正正為萬民謀福利,為江山社稷穩(wěn)固努力的心。
無論皇帝的心意如何,這也算是歷史?,F(xiàn)代封禪這一禮儀已經(jīng)成為了有些旅游景點的亮眼之處,他們傳承了中國的一些文化習俗,將其進行改造和發(fā)展,讓多年以后的我們重新體會到當年帝王的風采。
現(xiàn)在的我們不能想著像當年的宋真宗一樣只顧虛名,沒有實實在在的努力就想受到夸獎,獲得虛名。畢竟這就像一樹風煙過去,這些虛名最后又剩下些什么呢?不知道是當事人的后悔還是最后并無成就的空虛。
所以生而為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要獲取那些有價值的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只有這樣,這一生才能過得不負蒼天,不負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