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稱頌堯舜、宗法文武,始自孔子,作為儒家經(jīng)典“四書”之一的《中庸》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蹦敲?,為什么孔子要“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呢?
根據(jù)《論語》所載孔子稱道堯舜文武的話,我們能夠了解到如下幾點:
其一,堯舜文武是孔子心目中的圣王明君。據(jù)《論語·泰伯》,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這是說,堯的偉大在于他能夠像天養(yǎng)育萬物那樣去治理天下,而舜、禹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能為百姓憂勞卻一點不為自己。
其二,舜能夠選賢任能以至無為而治。所謂“舜有天下,選于眾”(《顏淵》)“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泰伯》),“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wèi)靈公》)這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治國之道,“無為而治”在孔子那里也就是“德治”,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保ā稙檎罚?/p>
其三,孔子對古圣先王的禮樂文明制度倍加贊賞。如贊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泰伯》)南宋大儒朱熹注曰:“成功,事業(yè)也。
煥,光明之貌。文章,禮樂法度也。”(《論語集注》)另如:“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韶》為舜樂,《武》是武王樂。
其四,孔子對周代的禮樂制度推崇備至。據(jù)孔門弟子子貢所言,孔子學(xué)修“文武之道”(《子張》)。以孔子之言證之,子貢所說當(dāng)不虛,如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二代,指夏與商。
? ? ?這是說周代之禮經(jīng)由對二代之禮的損益以至禮文大備,故孔子從周??鬃恿碛醒裕骸拔耐跫葲],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边@是孔子被匡人圍困時說的話,由這話我們知道,孔子是以文王之道的擔(dān)當(dāng)者自期的,或者說他自認(rèn)是文王之道的傳人。
另據(jù)《中庸》,孔子亦曾稱述:“舜其大知也與!”“舜其大孝也與!”“武王、周公,其達(dá)孝矣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薄拔釋W(xué)周禮,今用之,吾從周?!闭腔诖?,《中庸》作者得出了“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結(jié)論。
總之,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一生以能繼文王、武王、周公之業(yè)為職志,追求“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圣人理想境界。中國古代文明有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有很高的發(fā)展水平,孔子繼承他以前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以先王之道作為自己的旗幟和理想,“述而不作”,凝練提升,希望能救治“禮壞樂崩”的亂局、重整社會秩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7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周朝為什么能持續(xù)800年成···
下一篇: 如果范增不死項羽會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