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裕新,石達開麾下第一猛將,最后怎么死的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賴裕新,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
賴裕新
,廣西桂平人
,金田團營出身
,早期名不見經(jīng)傳。1855年追隨翼王經(jīng)略江西
,攻克瑞州并堅守一年有余,期間屢次擊敗曾國藩
、曾國華兄弟倆統(tǒng)帥的湘軍精銳部隊
,名聲大噪。1857年7月
,追隨翼王單干,攻浙江
、福建
,入江西、湖南
,轉廣西,進貴州
、云南
、四川,均充當前鋒大將
。1860年初,朱衣點等七十位大將率25萬軍隊脫離翼王東返天京
,賴裕新不離不棄
。1863年3月,賴裕新率翼殿中旗從川西南北上
,途徑白沙溝時被土司部隊滾木擊中頭部,不幸陣亡疆場
,石達開欲哭無淚
。

1851年1月
,洪秀全、楊秀清等利用金田團營力量發(fā)動武裝起義
,掀起了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農民革命運動
。賴裕新
,金田團營早期成員
,起義后便隸屬石達開麾下。不過
,當時充當太平軍前鋒大將的是蕭朝貴、羅大綱等猛人
,石達開在象州中平被江忠源擊敗后便很少單獨領軍作戰(zhàn)
,所以賴裕新自然沒啥表現(xiàn)機會。1855年秋
,賴玉新迎來了立功機會,從此便一躍成名
,傲視天下
。當時,胡林翼
、羅澤南、李續(xù)賓
、王國才等統(tǒng)帥湘軍各路人馬圍攻武昌
,守將韋俊連連向天京發(fā)出求援信。石達開于是便帶翼殿將士從安慶大本營西征
,一路所向披靡,但湘軍防守嚴密
,短期內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
,于是便轉戰(zhàn)江西
。1855年12月
,賴裕新獨自率領一軍由新昌經(jīng)棠浦鎮(zhèn)進攻瑞州府,一晝夜攻克此城
,殺死湘軍營官知縣劉希洛、李錕
,因功受命統(tǒng)領瑞州軍務
。
攻入瑞州后
,賴裕新已料到清軍必定不會拱手讓出這座贛西北戰(zhàn)略重鎮(zhèn)
,于是便積極準備城池防御工作
,以迎接湘軍的進攻。賴裕新進城后
,便設立總制
、監(jiān)軍
、鄉(xiāng)官等職務
,完善基層政權組織,既便于征收賦稅
,也利于抓獲奸細;擴建造船廠、硝廠
、炮廠
,儲備戰(zhàn)略物資,以做持久戰(zhàn)
。1856年春,江南大營清軍圍攻天京
,東王楊秀清命令石達開率翼殿精銳東征
,配合秦日綱、陳玉成等作戰(zhàn)
,湘軍趁機反攻江西。6月23日
,曾國華
、劉騰鴻領兵來犯瑞州,并在瑞河口擊敗前來增援的北殿3000將士
,乘勢攻擊城池。賴裕新臨危不亂
,沉著指揮部隊反擊
,挫敵鋒芒
。9月
,曾國藩親率大軍從南昌直撲瑞州,從南面切斷城中糧道,妄想困死賴裕新
。10月,曾國藩指揮四路湘軍猛攻瑞州
,曾一度進逼到城池腳下
,戰(zhàn)況異常慘烈,誰知又被賴裕新?lián)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此?zhàn)
,湘軍損失慘重
,不敢繼續(xù)采取強硬攻擊方式,而是挖掘深溝
、長壕,利用后勤優(yōu)勢拖死太平軍
。1857年7月
,賴裕新趁著大雨滂沱之夜,率軍殺出重圍
,直奔瑞州而去,打得彭玉麟
、楊載福等湘軍名將措不及手
。
1857年7月,翼王石達開因受不了洪氏兄弟的欺壓
,假扮成江湖術士逃出天京回到安慶大本營
,而后便號召太平天國將士前來歸附,賴裕新便是其中之一
。1858年春,為解除天京之圍
,也為創(chuàng)建新根據(jù)地
,翼王石達開率楊輔清
、石鎮(zhèn)吉
、傅忠信、賴裕新等諸位大將
,集中近三十萬大軍進入浙江,圍攻衢州。由于石達開作戰(zhàn)方針失誤
,衢州無法攻克
,于是大軍轉戰(zhàn)福建。1859年2月
,賴裕新充當大軍前鋒,從江西進入湖南
,在桂陽戰(zhàn)役中擊敗劉培元
、彭定太,而后連下章宜
、興寧,湘東南三大戰(zhàn)略重鎮(zhèn)悉數(shù)落入太平軍之手
。1859年4月
,賴裕新率部偷渡湘江成功,大軍直奔湘桂邊界
,將湘軍劉長佑部緊緊拖住,為石達開進攻寶慶創(chuàng)造良好機會
。很可惜
,石達開在缺乏根據(jù)地和給養(yǎng)之情況下
,非要在寶慶城下搞“圍城打援”戰(zhàn)術
,結果被駱秉章、左宗棠
、李續(xù)宜擊敗
,全軍撤入廣西
。此次戰(zhàn)敗
,翼王威信降到冰點,也拉開了石達開敗亡的序幕
。
駱秉章、左宗棠等在寶慶擊敗石達開后
,便派劉長佑率大軍從湖南進入廣西追擊太平軍
。經(jīng)過兩年多轉戰(zhàn),石達開屢戰(zhàn)屢敗
,來自湖北
、湖南、江西
、浙江
、安徽等地太平軍將士思鄉(xiāng)嚴重
,再加上石達開因不肯完全脫離洪家王朝而無法給予部下封侯封王
,所以部下逃離嚴重。1860年春
,朱衣點、彭大順
、童容海
、汪海洋等七十將士率25萬大軍東返回歸天京,后在江西遇到李秀成
,并加入忠殿
。此時
,石達開已經(jīng)成了光桿司令,身邊只有一萬殘兵敗將
,他動了歸隱山林之念頭
。不過
,大將賴裕新對他不離不棄
,“時窮節(jié)乃見,患難見真知”他成為翼王東山再起的唯一希望
。若是賴裕新也北上天京
,石達開將再也無人可用
,日后進入四川更是癡人說夢
。可以說
,賴裕新是忠于翼王的,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
1862年11月
,賴裕新率領中旗4萬將士進軍川西,連克城池
,將入川作戰(zhàn)的湘軍死死拖住,為石達開渡河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1863年3月
,賴裕新率軍在經(jīng)過白沙溝時被土司兵埋伏
,不幸被滾木擊中頭部,直接陣亡
,中旗也損失慘重
。沒了賴裕新中旗對敵軍的牽制,湘軍
、川軍、土司兵無所顧忌地向大渡河集中
,石達開迎來了厄運
。
讓石達開失敗的兩個沒有處理完的大問題各是什么?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一位知名將領,在1856年以前
,他打過很多勝仗
,但在1857年以后,在指揮軍事方面則失誤較,多
。1857年5月底,石達開離開天京
。他帶走多少人馬呢
?有人說有二十萬
;有人說有六
、七萬。六
、七萬應該沒說多說
。這是太平軍的精銳
。李秀成在《自述》中說:
“那時朝中無將
,國內無人,翼王將天王之兵盡行帶去
。”
翼王帶領著太平軍的精銳
,又不受任何人的牽制
,獨立作戰(zhàn)
,按照他過去作戰(zhàn)的經(jīng)歷看,他應該取得更大的成績
。可是
,事實并非如此
。從1857年5月底到1863年6月中,整整六年中
,石達開的軍事活動并不理想,在兩個大問題上
,他沒有處理好
。
第一個問題是入川路線的失誤。1857年石達開出走以后
,從他的行動、言論及當時敵人的估計看
,他是想到四川割據(jù)一方
。
他離開天京以后,到了安慶
。從安慶向四川進軍
,到底應該選擇哪一條路線呢
?從當時的情況看
,從安慶入川,最好的路線是:首先西上進攻湖北
,拿下襄陽
;然后在兩條路線中選擇條,一是經(jīng)宜昌取恩施
,占忠州
,沿南充、潼川一線攻成都
;另一條是從襄陽取漢口
,過嘉陵江占綿陽后攻成都。
由于四川四面皆山
,入川難
,出川也難的地理壞境,占領四川
,必須在四川省外保存一塊前哨陣地
。湖北的荊襄地區(qū)
,陜南的漢中地區(qū)是兩塊理想地區(qū)。保持這兩個地區(qū)
,或這兩個地區(qū)中的一個
,作為“橋頭堡”,守可以拱衛(wèi)四川
,攻便于出師中原。
石達開如果全局在胸
,占領四川
,但不滿足于做“四川王”,而是等待時機出師中原的話
,他就必須在四川省外保持一兩塊前哨陣地。他可以在奪取荊褒地區(qū)或漢中地區(qū)
,建立比較鞏固的社會秩序以后再進取西川
。
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
“若跨有荊、益
,保其巖阻,西和諸戎
,南撫夷越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
可見,諸葛亮的設想是“跨有荊
、益”
,除了占有益州外,還要占領荊州
。看看在四川一地稱王稱霸的英雄好漢
,有誰能統(tǒng)一全國呢
?一個也沒有
。從劉備說起,失去荊州以后
,諸葛亮六出祁山,費盡精力也沒有能取得什么成果
,蜀漢四十三年而亡
。王建的前蜀
,孟知祥的后蜀也都是兩世而亡。
當時清軍主力集中在東線
,四川空虛。直到1859年7月
,因石達開軍圍攻寶慶
,清政府才根據(jù)官文的建議命令曾國藩統(tǒng)軍赴四川夔州扼守。敵人也最怕石達開“犯鄂圖蜀”
。1859年4月郭嵩燾致書曾國藩說:
“據(jù)廣東所獲賊探供稱:石逆之意欲于衡州造船
,順流而下,以圖荊
、鄂,兼覬覦全蜀
,其計其惡
,能于湖南了之,不令他竄乃妙耳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第三條路線是入廣西經(jīng)貴陽、遵義、重慶一線入川
。
這是一條不可取的路線。首先
,石達開出走后駐扎在安慶
,從安慶到貴州再入川,事倍功半
。而且
,“自粵西繞黔以向蜀,殊崎嶇險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牵_開最后卻選擇了這樣一條下策
。
山路崎嶇,這是一個困難
;再一個困難就是這一條道路沿途人民極度困苦
,糧食供應極度難。據(jù)記載
,在廣西,
“其時
,世亂已久
,死亡過半,其存者均伏匿山巖
,徙居邊遠村落。田地荒蕪
,十之七
、八,糧食甚艱
。”
第二個問題是作戰(zhàn)方式的失誤
。分析一下石達開走后的作戰(zhàn)方式
,可以看出三個特點:
第一,無根據(jù)地 、目的不明確地流動。
為了奪取一個地區(qū)
,采取在敵占區(qū)孤軍突進的作戰(zhàn)方式
,并不是一定不可取的。但是
,長期無根據(jù)地,盲目地流動作戰(zhàn)
,總是十分危險的
。石達開出走后
,采取流動作戰(zhàn)方式,明顯地是從江西進入浙江
、福建開始的。
1858年春
,從江西東走入浙江
、福建,目的何在
?簡直無法捉摸。若說是為了入川
,為什么背向東進
?若說欲在浙江、福建建立基地
,這在當時是有條件的。閩浙空虛連清朝官員也是承認的
。據(jù)陳其元寫的《庸閑齋筆記》記載:
“粵匪石達開由處州攻陷永康
、武義,徑逼金華
。一時佐貳諸君多托故引去,官舍一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棵癖甲撸豢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風聲鶴唳,一夕數(shù)驚
。賊茍乘銳來攻
,實無抵御之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可是
,石達開并沒有在閩浙建立基地
。
石達開入浙入閩,不到一年
,又從福建進入江西
,隨即突入湖南
。到湖南后
,石達開的聲勢是很大的
。石達開完全可以“專取偏僻小道”,向四川猛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卻集中兵力攻打寶慶
。寶慶之戰(zhàn)是很激烈的。寶慶之戰(zhàn)開始于1859年6月初
。駱秉章多方派援,石達開攻城不下
,8月中被迫撤圍
。
進兵四川,本來可以不打寶慶
,由小道經(jīng)過寶慶附近北上
。退一步來說
,圍攻寶慶不克
,被迫撤圍也可以向北撒退。事實卻是石達開大軍從寶慶撒圍后南走新寧
、東安
、武岡
,進入廣西
,又圍攻桂林省城。桂林圍攻兩個多月
,打不下來,撤圍攻克慶遠府城
。在慶遠駐扎了八個月以后
,又南下進攻南寧府城。離開四川愈來愈遠
,這真是不可理解
。
第二,進攻大城市的目的主要是取糧。
石達開在作戰(zhàn)過程中
,圍攻過寶慶府城、桂林省城
、南寧府城,打下了慶遠府城
,并駐扎了八個月
。攻打這些大城市的目的是什么?分析一下在慶遠八個月的活動是很說明問題的
。
慶遠位于廣西的西北部
,在軍事形勢看
,南下可以控制柳州
;北上可以進入四川,是一個重要城市
。如果在這里建立一個前進基地
,也是可取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牵诎藗€月中
,石達開并沒有認真建設這個地區(qū)
。在慶遠
,石達開的活動如何
?看一看賴裕新部下一軍帥在融縣貼的一份告示。這份告示說:
“今本大臣統(tǒng)率三軍
,逆我者亡
,順我者存
。經(jīng)過府邑
,伐暴施仁,沿途百姓
,簞食跪迎
,納糧進貢,雞犬無驚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舨贿M貢,禍生滅門
,作速歸順
,保全生靈
。倘再違背,玉石俱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這張布告的中心思想是“伐暴施仁”、“納糧進貢”
。伐暴施仁也就是劫富濟貧。要施仁濟貧就要有糧食
。沒有糧食就什么事也辦不成
。找糧食成為極其重要的任務。
由于連年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