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的私生活是怎樣的?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唐朝參與政治的女性是比較多的,除了大家熟悉的女帝武則天,還有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也參與過政治,而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后武則天時代的太平公主,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而那個時代的女性確實很優(yōu)秀,優(yōu)秀到連男人都望塵莫及。
而今天要說的主角,是橫跨武則天和李顯兩代皇帝的一位宮廷女性,她從來都不是政治斗爭最核心的人物,但卻是那個朝代舉足輕重,無法忽視的一位。她就是被后人稱為
“巾幗宰相”
的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也是當時時代最風流的女子之一,是一個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在武則天時期,她雖然是一個奴婢,但卻熱衷于玩弄權術,野心極大。
她14歲就被武則天重用,不僅飽讀詩書,才華出眾,而且她的容貌也是明艷動人,不可方物。不僅如此,在政治上更是天賦異稟,左右逢源,在當時的政壇和文壇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她在后來的“
唐隆政變”
中,死于李隆基之手,卻讓后人唏噓不已。
那么,上官婉兒是怎樣的一位女性,在當時,她又做了什么?為什么在“唐隆政變”中,李隆基非得要殺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女子?
一:身世坎坷
大家看電視劇或者小說,里面大多數(shù)的主角身世都是比較坎坷的,而歷史上的上官婉兒,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美人,她的身世也是讓人心酸落淚。
上官婉兒的祖父叫上官儀,在歷史上還是比較有名的,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宰相,官位那是相當大的,所以上官婉兒也算是出身名門。但上官儀在李治時期干了一件錯事,他不滿當時的武則天逐步掌權,控制朝堂,于是在李治的暗中授意下,起草了一份廢除武后的詔書,準備聯(lián)合諸多大臣一起給武后試壓,試圖廢除武后。但不料,此事被武則天提前知曉,而當時的皇帝李治為了自保,就把上官儀拋出來“背鍋”,因此上官儀全家遭受了滅頂之災,全族男子都被武則天殺了個干凈,只剩下了當時才1歲的上官婉兒和她的母親活了下來。至此,上官婉兒從當時的豪門貴族淪落為最低賤的百姓;
所幸,上官婉兒從小聰慧無比,在她母親的刻意培養(yǎng)下,小小年紀的她,四書五經,琴棋書畫都精通,是當時遠近聞名的才女,可謂強于大多數(shù)人。
二:女皇寵溺
公元677年,在上官婉兒14歲的時候, 女帝武則天也知道了上官婉兒的大名,于是命人把她帶進皇宮,對她進行考校測試。而上官婉兒的表現(xiàn),也不負女皇的期許,女帝武則天見上官婉兒不僅長得明艷動人,而且確實才華出眾,更是喜愛有加,于是當即下令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讓她掌管宮中詔命。
此后,武則天所賜的制誥,大多都出自上官婉兒的手筆。
三:權力巔峰
武則天稱帝之后,對上官婉兒更加依賴,此時,詔敕基本上都是出自上官婉兒之手,而那時候的上官婉兒,也被稱為
“內舍人”
。而得到權利以后,上官婉兒更是曲意迎合武則天,更得武則天喜愛,成為武則天的心腹,一時之間,她在武則天心目中的地位比很多的大臣權臣都要高。于是,自公元696年開始,武則天讓上官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與政治決策,權力日盛,上官婉兒逐步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
而真正讓上官婉兒的權利達到巔峰,是在唐中宗李顯時期,唐中宗李顯復位之后,把上官婉兒納入后宮,拜為昭容,其在后宮地位僅在皇后之下,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得唐中宗李顯信任。
自此之后,上官婉兒以皇妃身份掌管內廷與外官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比武則天時期更上一層樓,已經達到了她一生政治生涯的巔峰。
四:主要成就
縱觀上官婉兒的一生,不僅多姿多彩,跌宕起伏;而且明艷動人,才華橫溢。據(jù)史籍記載:上官婉兒天資聰敏,少年時代就在宮廷脫穎而出, 除了官場得意以外,上官婉兒更是文采風流,詩詞造詣極高,并不比中國古代的女詞人李清照差,唐中宗李顯時期,
“上官體”
更是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創(chuàng)作主流。她曾經寫過一首《彩書怨》
:葉下洞庭秋,思君萬里馀。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長久離居。
上官婉兒一生一共遺留下了32首詩詞,全被收錄在《全唐詩》里,而這首《彩書怨》是其一生所作中最精彩的一首。很多人都以為這首詩是寫給當時的太子李賢的,因為她曾經對太子動過情,不過并沒有證據(jù)。
除了詩詞上的成就之外,上官婉兒在政治上的成就也是很高,其主要成就就是設立修文館,招賢納士,大唐文化昌盛。上官婉兒在這期間主持風雅,與有學之士爭務華藻,爭相比詩,并且獎勵有學之士。后人稱其為
“婉兒承其祖,與諸學士爭務華藻,沈、宋應制之作多經婉兒評定,當時以此相慕,遂成風俗,故律詩之成,上官祖孫功尤多也” 。
所以,她在政治上的天賦,有其祖父之風。
上官婉兒是唐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極具個性和魅力的女性。她曾經享盡榮華富貴,也曾經享有無上權力。但她這一生,可謂是
“成也權力,敗也權力
”,而正是因為她對于權力的無限崇拜,導致一代聰慧無比的曠世才女,在宮廷斗爭中死于非命,讓后人扼腕嘆氣。
那上官婉兒當時又是做了那些事,讓當時的統(tǒng)治者極度不適,最終導致自己香消玉殞,被殺身亡呢?
一:穢亂后宮
上官婉兒在政治上的成就無疑是極高的,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而且是身在唐朝這樣一個開放的朝代,唐朝皇室女子私生活的開放程度,簡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從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開始,到李治的女兒太平公主,再到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等等,唐朝皇室的女子在追求“身心自由”的道路上可謂是前代死在沙灘上,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強。
而上官婉兒生于武則天時期,武則天在個人私生活上也是極其泛濫,先是成為李世民的才人,后嫁給李世民兒子李治,成為大唐皇后,李治去世后,更是豢養(yǎng)面首無數(shù),私生活極其混亂。不知是受女皇的影響太深,還是后期跟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走得太近,抑或是受當時開放風氣的影響,上官婉兒在私生活上跟上面幾位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甚至連女帝武則天的男寵都敢指染。
據(jù)史籍記載,武則天有一男寵-張宗昌,容貌絕佳,身材修長,皮膚白皙,姿態(tài)優(yōu)美,是武則天最喜愛的男寵之一。 而那時候的上官婉兒正值妙齡,春心萌動,竟然跟張宗昌眉來眼去,不久就廝混到了一起。
但此事很快就被武則天知道了,而且還被抓了現(xiàn)行。據(jù)說武則天當時非常生氣,敢睡老娘的男人,是想死了不成,直接拔刀追殺上官婉兒,在上官婉兒的額頭上留下了一道口子。最終,女帝愛惜她的才華,沒有將其杖殺,加上張宗昌求情,留得一命,但女帝不允許她處理額頭上的傷疤,必須終生留著那刀疤,我想女帝是想以此刀疤時時提醒上官婉兒,老娘的男人動不得。
而上官婉兒為了遮住那道刀疤,在傷口處刺了一朵紅梅。本意是想讓遮住刀疤,不至于那么難看,沒想到如此一來卻讓她看起來更加嫵媚動人了。而其他女子看到后紛紛效仿,成為了當時唐朝非常流行的妝容。
上官婉兒不止動了女帝的男人,還動了女帝的兒子和侄子。據(jù)史籍記載,在其16歲的年紀,就已經跟當時的太子李顯有了一腿,后來李顯被廢,遠赴外地。上官婉兒立馬又投入到了武則天的娘家侄子武三思的懷里,更是利用職務之便,為武三思在官場上大開綠燈,大說好說,甚至到了排斥李唐皇室的地步。
后來,李顯咸魚大翻身,成功復位,并從年邁的武則天手里接過了大唐權杖,重新?lián)碛辛酥粮邿o上的權利。這時候,上官婉兒又重新回到了李顯的身邊,被冊封為“昭容”,地位僅在皇后之下,并且權力更上一層樓。
在此期間,上官婉兒不斷拉攏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并且把自己的“老情人”武三思推薦給了韋皇后,據(jù)野史記載,他們經常一起淫亂后宮。
有了李顯和韋皇后的支持,上官婉兒更是肆無忌憚,和諸多朝中大臣都有勾結,更是在自己的宅邸中與朝中長得俊俏的臣子交接往來,暗通款曲,好不快活。而更加過分的是,上官婉兒大肆購買宅邸,與宮外的花花公子勾勾搭搭,飼養(yǎng)面首。后來更是為了這些床笫相好,為他們打通官路。
中侍郎崔湜就是因為攀上了上官婉兒,經常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官位步步高升,后來成為宰相。或許是崔湜確實有過人之處,上官婉兒直接把崔湜推薦給了安樂公主,而安樂公主也是大唐歷史上著名的推崇“身心自由”的人之一,自然歡喜異常,于是三人一起穢亂后宮。崔湜也沒有辜負上官婉兒的厚愛,為了報答上官婉兒的垂青,把自己三個玩友-崔滌,崔液,崔蒞都推薦給了當時已經年過四旬的上官婉兒,而這三個玩友也是各個長相俊朗,身姿挺拔,上官婉兒自然歡喜,因此經常寵溺。
由此可見,上官婉兒的私生活極其混亂,跟太平公主,武則天相比也是不遑多讓,而她極其混亂的私生活,也為她后來的身死埋下伏筆,在“唐隆政變”中,李隆基下令斬殺上官婉兒很重要的一條罪證就是
“穢亂后宮”
二:蛇鼠兩端
上官婉兒憑借她的才華和聰慧,周旋在武則天、韋皇后、李顯等各大政治勢力之間,并借此掌握國家大權。
武則天時期,上官婉兒為了得到武則天的垂青,盡心伺候,曲意逢迎,而在武則天晚年,已經無心朝政了,整天醉心于自己的男寵。這時候的上官婉兒感覺到了危機,因為武則天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萬一哪天駕崩了,她沒有靠山,結局一定很凄慘,于是,上官婉兒刻意投靠了李顯,于公元705年,趁著武則天生病期間,策劃了一場“神龍政變”,李顯從武則天手里奪回了大唐權杖。而在這次政變中上官婉兒出力不少,因此事后,得到了李顯的重用,并冊封為“昭容”。
而李顯繼位以后,由于其軟弱無能的性格,上官婉兒知道他靠不住,于是又在刻意之下,投靠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并且經常給她們灌輸武則天的理念,因此,韋皇后的權欲越來越盛,并聯(lián)合武三思趁機奪取了朝中大權,架空了李顯。可這種行為,讓太子李重俊感受到了危機,于是太子發(fā)動叛亂,殺了武三思,本欲一起殺死上官婉兒,可最終失敗了,太子身死。
太子死后,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野心越來越大,篡位行跡已經越來越明顯。終于在710年,被權欲沖昏頭腦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聯(lián)合毒死了唐中宗李顯,欲效仿武則天,奪取天下權柄。
可此時的上官婉兒知道以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兩個無才的女人,根本難成大事,失敗是早晚之事,而此時太平公主的勢力越來越大,于是上官婉兒順勢又投靠了太平公主,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臨時起草了一份“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韋后并不滿意,她想效仿武則天,自己稱帝做女皇。而此時,得到消息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
四:唐隆政變
710年7月,早就和太平公主聯(lián)合的李隆基發(fā)動歷史上著名的
,率兵殺入宮中,聲稱
“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
,誅殺了韋后極其黨羽。而與韋后關系過于密切的上官婉兒,此時并不知道,她其實也在李隆基的必殺名單里,她命人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的遺詔轉交李隆基, 并祈求免于一死。但李隆基卻以:
“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穢亂后宮!”
為由,誅殺上官婉兒于旗下。
上官婉兒自己也沒想到,她玩弄政治幾十年,自信早已摸清了人心,卻還是百密一疏,她沒有算到太平公主除了她這個盟友,早就跟李隆基聯(lián)合了起來,而此次
,帶兵攻入皇宮的正是殺伐決斷的李隆基,李隆基自己有稱帝之心,當然不會僅僅只是一個攝政大臣,所以上官婉兒拿出那份遺詔,根本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份遺詔沒有成為她的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她的催命符。
由此可見,上官婉兒是一個墻頭草,是一個沒有任何的政治節(jié)操和立場的人,跟歷史上的“三姓家奴”呂布如出一轍,而她的結局也跟呂布一樣,極其凄慘。
通過
,后人對李隆基的評價很高。很多人都說他是大唐老李家李世民之后唯一可以稱得上是個爺們的皇帝。在他之前的那些皇帝如李治、李顯、李旦,都是被女人控制,一個比一個窩囊。而李隆基,直接是把干政的女人殺了個一干二凈,從此,大唐以及后世的歷史朝代中,再沒有女子從政、干政的歷史。
那么,“唐隆政變”中,和上官婉兒沒有任何關系的李隆基為什么執(zhí)意要殺上官婉兒呢?真的是因為“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穢亂后宮”嗎?我想,更深層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結束女子當政的局面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武則天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女子當政的先河,空前絕后,震撼人心。而在那樣的封建時代,女人稱帝雖然最終成功,但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而身為李家二郎,李隆基本身是有機會坐上皇位的,但由于武則天稱帝后,后世諸多李家女子和兒媳都有了這個心思,從而導致李顯時期,朝堂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把持,而上官婉兒又與她們蛇鼠一窩,從中作亂,煽風點火,李家江山一片烏煙瘴氣。
李隆基發(fā)動政變,本身就是要殺掉韋后和安樂公主,后推自己的父親繼位,而上官婉兒不僅是一個權臣,而且心思詭異,不好控制,最重要的原因是上官婉兒是太平公主的人,而她這些年在朝中積攢了太多的人脈,根基深厚,如果現(xiàn)在不殺她,等她和太平公主聯(lián)手,就一定具有動搖李唐根基的能力,因此李隆基對上官婉兒是非常忌憚的,如果不先殺掉上官婉兒,之后再鏟除太平公主就很困難。
李隆基的終極目標是要干掉所有當政的女性,所以當時的上官婉兒是必須要死的,后來李隆基當上了太子,跟太平公主之間又有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最后以太平公主失敗自殺為結局。
二:毫無政治節(jié)操和立場
前面說過,上官婉兒是一個女版的
,為了得到權力,可以跟武則天卑躬屈膝,曲意逢迎,而武則天是滅了她全家的罪魁禍首,她都可以不思報仇;而后為了更大的權力,投靠當時的太子李顯,而李顯被貶之后,聽說武則天有意立娘家侄子為太子,遂又倒向了武三思;最后李顯成功復辟之后,她又重新回到李顯的懷抱。而后,覺得李顯不堪重用,又和韋后蛇鼠一窩;在政變之前,她又投靠了太平公主。
這樣一個為了權欲,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和美色游走在各大勢力之間做墻頭草的人,李隆基是不會留下她的,因為這種人毫無節(jié)操可言,一點信任也無,做人太過圓滑,一出事就落井下石,毫無忠誠度。試問這樣的人,換成誰不讓她死呢?
三、避免李旦被其迷惑
上官婉兒是一個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的女子,長得明艷動人,沒有多少男人能夠抵抗得住她的魅惑。從她穢亂后宮就知道,她把大唐搞得烏煙瘴氣,為了權力,犧牲美色對于她來說,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所以,這樣的女子,只要她主動,李隆基的父親李旦估計是抗不過她的,后面大唐又會陷入女子當真,后宮淫亂的局面。所以,李隆基執(zhí)意要殺上官婉兒,也是為了避免其父親被迷惑,禍及國政。
四:沒有從龍之功
在上官婉兒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李隆基從來沒有入過她的眼睛,她的格局太小,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只是想讓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大,而忽略了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李隆基還沒有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她是看也不看一眼李隆基的,因為在她眼里,李隆基只是一個小人物,未來必定不是政治舞臺的核心人物,而就是這樣一個在她眼里的“小人物”,在李顯身死的情況下,迅速的抓住了機會,一舉定乾坤。而這個時候,你再想來獻曖昧,已經來不及了,而歷史也證明了,李隆基不是一個被美色所能左右的人。
因此,在李隆基正式登上大唐權力政治核心的時候,上官婉兒是沒有出過力的,而那個時候,她是太平公主的人,李隆基跟太平公主之間早晚都會有一站,所以,此時除掉上官婉兒,是最好的機會。
上官婉兒的一生風云際會,跌宕起伏,從她這精彩跌宕的一生中,后人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對權力無限崇拜,極度渴望的女子,她明白,只有權力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權力,才能主宰別人的命運,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為了權力,她忘記了自己背負的殺父之仇,心甘情愿地為女帝武則天賣命;為了登上政治生涯的巔峰,讓她不在意自己的身體,甘愿為了權力出賣自己的美色。這是她長期經營政治,在政治斗爭中學會的生存法則,但也成為了她政治生涯的致命軟肋。因為她為了獲得權力,毫無廉恥之心,一直游走在各大勢力之間做墻頭草,誰給與的利益多就倒向誰。
正因為如此,上官婉兒雖然失敗身亡,但卻獲得了很多同情。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念其文采斐然,命人收集她的作品編輯成冊,以作后人更加了解這樣一位傳奇女子,使得一代曠世奇女子,不至于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雖然她是一個失敗者,但她無異于是一位傳奇女子,在那樣的一個男權社會里,一個沒有任何政治資本,且背負血海深仇的女子,僅靠自己的才華和美貌就征服了一個時代。在后世的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真實歷史中,上官婉兒是一個姿容貌美、才學出眾的女官。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女宰相,輔佐武則天政事。由于祖父上官儀獲罪,上官婉兒與母鄭氏納入皇宮作為奴婢。但由于上官婉兒自幼聰穎,母鄭氏從小對她的管教又極為嚴苛,上官婉兒四歲就能夠寫出好的詩詞。才學出眾,14歲時,因其還是淵博而被武則天得以重用,免去奴婢這一卑賤的身份,輔佐武則天朝中政事。漸漸的,上官婉兒的權勢越來越大,一直掌管著朝中制誥,深得武則天重用。
上官婉兒素有“巾幗宰相”之名,其貌美如花的容姿和廣博的才識更是許多人都望塵莫及的。唐中宗時,她被封為昭容,在朝政中權勢越來越大,后來掌握著朝廷內外的重要文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的女宰相。
素有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說法,上官婉兒本是朝廷的英雄,值得人尊敬!
上官婉兒有“梅花宰相”之稱,但她并沒有宰相之位。上官婉兒之所以能成為殺父仇人武則天的私人秘書,并不是因為她的美貌,而是她無與倫比的才智。
上官婉兒的祖父是唐高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父親是周王李顯的府屬上官庭芝,上官婉兒又名上官昭儀。上官婉兒可謂是真正的豪門出身,祖上是西漢時期的皇親國戚,從高祖到祖父一直位高權重。
在上官婉兒出生的那年,祖父上官儀因替唐高宗起草廢除武則天的詔書,而被武則天所殺,一起被殺的還有父親上官庭芝。她和母親一起被沒入朝廷為奴,在母親的精心培養(yǎng)下,天資聰慧的上官婉兒不僅能熟讀詩書,而且還能明達吏事。
在上官婉兒十四歲那年,武則天發(fā)現(xiàn)了她過人的才華,于是當場命題讓她著文。上官婉兒在文中并未有任何阿諛奉承之意,反而是其通暢的文意、華麗的詞藻,打動了不可一世的武則天。武則天當即免除了她的奴婢身份,并讓其掌管詔命。
武則天稱帝后,朝廷的詔敕令基本都是出自上官婉兒之手,得到武則天的信任,被時人譽為“巾幗宰相”。后來年輕氣盛的上官婉兒因違忤武則天的旨意,本已是死罪,但武則天惜其才華而特赦,處以黥面之刑,也叫墨刑。
關于上官婉兒被處墨刑的說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說嗣圣元年,武則天將唐中宗李顯廢為廬陵王后稱帝。揚州司馬徐敬業(yè)率兵討伐武則天,當時駱賓王為徐敬業(yè)寫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上官婉兒被駱賓王的文采所吸引,在武則天面前替駱賓王開脫罪行,招致武則天的不滿被處墨刑。
還有一種說法是關于武則天與男寵張昌宗的事情。話說武則天、張昌宗和上官婉兒在一起吃午飯,上官婉兒在吃飯時偷看了張昌宗幾眼,結果被武則天發(fā)現(xiàn)。情急之下的武則天順手扔出一把匕首,正好刺中上官婉兒的額頭。
本來武則天是要處死上官婉兒的,但因其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又經常代她擬辦詔令,不甘心的武則天只能用墨刑來出這口惡氣。通過這次教訓,上官婉兒終于明白,張昌宗只能由武則天來欣賞,其它人偷看是要付出代價的。
上官婉兒的梅花宰相也是與她所受的墨刑有關。據(jù)唐代學者段公路在其《北戶錄》中的記載,武則天每次召見大臣時,就會命上官婉兒藏在案裙底下記錄大臣所奏之事。有一天,武則天正與大臣議事,上官婉兒偷窺被唐高宗發(fā)現(xiàn)。
退朝之后,武則天便用刀扎在上官婉兒的額頭上不許拔,后來上官婉兒作詩以祈求武則天開恩,武則天念及舊情而準許。上官婉兒覺得刀疤很難看,于是在刀疤出就紋上了一朵梅花用來遮掩。因此便有了梅花宰相之稱。
還有一種說法同樣是與張昌宗有關,不過可信度實在太低。上官婉兒因額頭有傷痕而刺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這讓上官婉兒因禍得福,更加嬌媚。宮女們都以此為美,有人便偷偷以胭脂涂在前額效仿上官婉兒,這種扮裝被后人稱為紅梅妝。
武則天給年前的上官婉兒深深的上了一課,此后的她更加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則天的信任。上官婉兒從官奴成為權傾朝野的女官,她的人生可謂跌宕起伏。上官婉兒陪伴三十來年,與武則天一同見證了大唐盛世。
神龍元年,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fā)動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成功復辟。上官婉兒再次為李顯掌管起草詔令,博得了李顯和韋后的信任,被封為昭容,其權力地位更勝于武則天時期。
上官婉兒的詩風承襲祖父上官儀,她勸說唐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但上官婉兒的私生活是極其混亂的,她與張昌宗有私情,又嫁給中宗李顯為昭容,后又與武三思、崔湜等人私通。
景龍四年,李隆基發(fā)動政變,上官婉兒同韋后一起被誅殺。上官婉兒集奴婢、詩人、女官、皇妃等多重頭銜集于一身。她靠著聰明的才智周旋于武氏、李氏、韋氏三族的權利斗爭之中,可謂是左右逢源。最終李隆基終結了這位46歲奇女子的一生。
關于上官婉兒,神龍年間的宮亂、景龍年間的政亂、史官筆下言之鑿鑿的 *** ,各種說法,各種版本的電影電視劇乃至話劇的持續(xù)演繹,婉兒的形象定格在美女、才女加 *** ,可謂毀譽參半。那么歷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究竟是怎樣的呢?
《武則天秘史》中,婉兒艷若桃李、才思敏捷,卻有調謔張昌宗的戲份,在同名劇中,她既是唐中宗的昭容,掌制誥,權傾一時,又是武三思的情婦,還曾包養(yǎng)過小白臉崔。
讀史之人,通常視正史為信史,然則對于婉兒,信史似不怎么可信了,五代后晉平章事劉d,奉命修撰《唐書》(《舊唐書》)200卷,其中涉及上官婉兒的傳記,赫然出現(xiàn)奉承權貴、 *** 宮闈的負面渲染。
如婉兒既與武三思 *** ,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婉兒又通于吏部侍郎崔,引知政事。嘗充使開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兒草遺制,曲敘其功而加褒賞。蹊蹺的是,劉d的史料依據(jù)從何而來?
官方修史,離不開檔案學,而古代所謂的檔案,無非前朝詔書、臣子奏折、文人筆記、民間掌故、墓志銘文,等等。但在唐代當時的檔案中卻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相關記載。
唯獨《景龍文館記》里有一句而(上官婉兒)晚年頗外通朋黨,輕弄權勢,朝廷畏之矣。若劉d以此通字臆測婉兒與人私通,就難免造謠之嫌了。普通的一個字,有時候可以毀人,有時候也可以誨人。
武則天眼里的婉兒:首先是仇人之孫女,籍沒的奴婢,其次是可愛的少女,可用的人才,再次是信任的詔命,倚重的臂膀。從677年開始到704年結束,婉兒在武則天身邊侍奉了28年之久,若婉兒沒有過人的品德與節(jié)操,焉能得到武則天長期的垂青?
與婉兒幾乎同時代的陳藏器所撰的《本草拾遺》(收錄于段公路的《北戶錄》),其中有關于紅梅妝的記載,還是比較可信的,說:天后每對宰臣,令昭容臥于案裙下,記所奏事。
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后為花子,以掩痕也?;实叟跏莻€什么概念?殺掉一個奴婢簡直如同碾死一只螞蟻,但為何婉兒只受輕微的黥刑?若非武后從中斡旋,實難想像
在當時的文人士大夫中,張說、武平、宋之問等人,對婉兒的評價很高很正面,如張說撰寫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嘉猷令范,代罕得聞,庶姬后學,鳴呼何仰。
獨使溫柔之教,漸於生人,風雅之聲,流於來葉。非夫玄黃毓粹,貞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資,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未曾提及婉兒的任何負面信息。
張說還百般神話婉兒:沛國夫人之方娠也,夢巨人俾之大秤,曰:‘以是秤量天下?!罢讶菁壬鷱浽拢蛉伺唬骸恿刻煜?,豈在子手?’孩遂啞啞應之曰:‘是’。
當崔三十八歲拜相,張說也沒有因此詆毀崔背后的大后臺婉兒,只是說:文與位固可致,其年不可及也。如果崔真是婉兒包養(yǎng)的小白臉,張說恐不會引己相類,自甘沉淪。
上官婉兒在唐隆政變中與韋后、安樂公主一同被殺后,唐睿宗在即位后的一份詔書里表明了自己對韋后、安樂公主當然也包括婉兒的態(tài)度。他說親有遷幽之義,無戮辱之典。倉卒之時,亂兵所及,致不以禮,深用憮然,宜矜罪戾,且慰泉壤。
一個犯有謀逆大罪、十惡不赦的女人,被帝王憮然且慰,并以正二品的禮儀招魂下葬,足見唐睿宗是同情婉兒之枉死的。張說在題序最后說:鎮(zhèn)國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嘗共游東辟,同宴北渚,倏來忽往,物在人亡。憫雕管之殘言,悲素扇之空篋,上聞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敘蘭臺之新集,凡若干卷列之如左。
這是太平公主對于婉兒的看法,由于她們昔日曾同行共處,所以公主悲憫婉兒的死亡,痛惜其才情的流逝,故以保存宮廷故事為名,請求玄宗將其著作收為文集。也就是說,婉兒的文集并非唐玄宗施恩,而是太平公主在婉兒死后不久提出編纂的,時在太平被殺之前,可見婉兒平素的為人是重情重義的。
到了唐憲宗元和年間,江都主簿劉肅主編《唐新語》,也給予了婉兒非常正面的評價,如贊其主持修文之事,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對其負面的事兒只字不提。
晚唐文學家呂溫亦曾寫詩贊美婉兒: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唐代人上上下下都不提婉兒的那些丑事?若非婉兒原本清白,還會有其他的解釋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9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石敬瑭為什么會把皇位傳給侄子呢
下一篇: 小冰河期對明朝的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