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劉秀國號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劉秀身為東漢開國皇帝,為什么延續(xù)漢作為國號,究竟是何用意?
遙想高祖劉邦布衣起義,先推翻秦朝,后滅了項羽,建立起大一統(tǒng)的漢朝,后代文、景二帝以調(diào)息養(yǎng)國也還安穩(wěn),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鞏固中央集權(quán),開啟絲綢之路,抗匈奴,并朝鮮,成就大漢盛世,然而歷來朝代傳承中總會出現(xiàn)功高蓋主,意欲簒逆之臣。
后世子孫驕奢淫逸,導(dǎo)致外戚王氏勢力一度膨脹起來,太皇太后王氏一族王莽逐漸霸占朝政權(quán)力,一步步吞噬了西漢王朝,最終王莽謀朝篡位,建立新朝,但15年后,劉秀推翻新朝建立東漢,此時的西漢已經(jīng)滅亡了15年,劉秀為何還是沿用“漢”做國號?其中有什么奧秘?
01 躬耕南陽韜光養(yǎng)晦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中要說那位皇帝存在感低,那么非東漢王朝建立者劉秀莫屬,這是一位毫無緋聞的皇帝,所以他的名氣沒有多響,雖說他已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依然有他的傳說。
劉秀說起來也是和漢室有些關(guān)系,畢竟是同姓,但是這和劉氏皇族的血脈關(guān)系就扯遠了,他是劉邦孫子的兒子的后代,具體是不是直系后代無從考究,所以身上早已沒有了皇族的血脈。
劉秀出生如今的河南開封,出生時就有些不同,他出生的時候據(jù)說還帶著光,這把他的父親嚇壞了,趕緊找人給算卦,人家說,這孩子不簡單,日后必成大器,而且自劉秀出生之后,家中農(nóng)作物長相奇特,當時還是縣長的父親,便給他取名劉秀。
劉秀9歲的時候,父親在今河南項城死在了工作崗位上,于是劉秀和他的兄弟姐妹不得不去找他的叔叔,他的叔叔在南陽一帶務(wù)農(nóng),所以劉秀也時長幫助叔叔干農(nóng)活。穿著布衣,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農(nóng)民生活。而他的哥哥卻是個不甘于平凡的小子。
他的這個哥哥和他完全是性格不同的兩個人,劉秀低調(diào)踏實耕地務(wù)農(nóng),而他哥哥常常拉幫結(jié)派喜歡結(jié)交英雄好漢,他剛毅要強,為人也十分仗義,桀驁不馴,因此他在南陽結(jié)交了不少鐵血好友。低調(diào)的劉秀在20歲的時候到長安讀了幾年書,因此他的文化程度相當于大學(xué)畢業(yè)。
有文化人思想和沒文化人的思想肯定是有差距的,而且劉秀在上大學(xué)的時候還結(jié)識了很多同窗好友,這些人在他后來一統(tǒng)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02 功高蓋主慘遭擠兌
啟封恰逢此時的朝堂社會極為動亂,外戚權(quán)臣王莽已經(jīng)取代了漢朝,自立新莽王朝后大肆改革,此時的新莽王朝已經(jīng)是民怨不斷,于是各地的有志之士紛紛起義,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為了招攬更多的人,他們都打著“光復(fù)漢室”的名號。
劉秀兩兄弟一看,我也是皇族后裔啊,光復(fù)漢室怎么能少得了我們,于是早已安耐不住的兩兄弟也在南陽起義,當時天下可太亂了,單單勢力較大的起義軍就有三支,劉秀兄弟二人得算一支,還有實力較強的湖北綠林軍,以及山東赤眉軍。
和其他起義軍相比,劉秀兄弟的起義軍完全就像是鬧著玩的,武器裝備極度落后,甚至更為夸張的是有時候還得騎著牛打仗,這不是鬧著玩嗎,人家是戰(zhàn)馬,你是戰(zhàn)牛,完全不是一檔次,于是為了發(fā)展,兄弟二人商量后,決定加入當時實力最強的綠林起義軍之中。
加入到起義軍之后,兄弟兩人在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中沒少立功,因為是劉姓,所以在待遇上也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劉秀的哥哥大有自己是帝王的思想,然而不多時,綠林軍便讓軟弱無能的劉玄成了皇帝,實則是綠林軍中別有用心人的傀儡。
看著這個軟弱無能的皇帝,劉秀哥哥極為不滿,但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也只能在人家手底下打工了,劉玄成為皇帝名號“更始帝”,依然沿用“漢”為國號。他們不了解的是,這個時候看著屢立戰(zhàn)功的兄弟兩人,朝堂之上已經(jīng)有人在暗自盤算如何擠兌他們。
這新朝君王王莽聽聞此事,極為憤怒,隨即一拍床板,讓自己的大將帶著四十萬精銳打壓,這將軍極其自信,他覺得憑借自己這強大的戰(zhàn)斗力,滅這個小小的叛軍豈不是手到擒來,但不曾想,被劉秀領(lǐng)著八千人打回老家。
劉秀在外攻城略地之時,他萬萬沒想到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哥哥已經(jīng)被害死,劉玄以以下犯上之名將劉秀的哥哥殺死,劉秀聽聞后悲痛欲絕,但是為了大業(yè),他沒有表現(xiàn)出不滿,甚至還要主動請罪,閉口不提他的戰(zhàn)功,因為他現(xiàn)在羽翼尚未豐滿,不想大業(yè)未成中道奔殂。
03伺機而動終登皇位
劉秀的極度謙卑以及低調(diào)行事,讓劉玄放下心來,他不但沒有責罰劉秀,還給他升官嘉爵,被封為武信侯,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劉秀依然擔心劉玄會在某一瞬間腦子抽風看自己不爽將自己除掉,為了謀大業(yè),必須得想個辦法穩(wěn)住自己的勢力,然后伺機而動。
恰逢此時,河北山東一帶尚未完全一統(tǒng),于是有人就建議更始帝派劉秀去河北平定,認為只有劉秀才能擔此重任,但是又有人不同意,害怕劉玄此去一發(fā)不可收拾威脅到皇帝,正在劉玄左右為難時,丞相發(fā)話了,丞相早已被劉秀收買,就是為了說服劉玄讓自己去河北。
于是劉秀終于如愿以償,來到了河北,他在河北左親右結(jié),左右逢源,勢力逐漸壯大,劉玄眼看劉秀日益壯大意欲想讓其交出兵權(quán),但劉秀拒絕,于是雙方在各種事情的催化下決裂,在河北稱帝后,南下一路攻入洛陽,在洛陽定都,至此,劉秀稱帝為王。
劉秀稱帝后繼續(xù)橫掃障礙,劉玄不得已投靠了稱霸山東多年的赤眉軍,而劉秀依舊勢如破竹,最終將十多萬赤眉軍收入麾下,拿到了劉玄上繳給赤眉軍的玉璽和寶劍。后劉秀又平復(fù)關(guān)東,隴西等地,建武十二年一統(tǒng)天下,東漢正式建立。
04總結(jié)
東漢,是劉秀推翻了新莽王朝之后所建立起來的,而新莽王朝是推翻了西漢王朝,所以東漢和西漢之間是隔著一個15年的新莽王朝,劉秀所建立的東漢王朝完全是自己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江山,可他為何依然要沿用“漢”為國號呢?
其實不難理解,在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新莽王朝的死腦筋不斷變革,讓很多王貴的權(quán)益受到侵害,而且百姓也是苦不堪言,這就導(dǎo)致很多人不滿當下的朝代,甚至有些人開始思念劉氏皇族所統(tǒng)治的漢朝。
劉氏皇族的滅亡讓很多流亡的劉氏族人也十分委屈,于是這個時候但凡有一個劉氏族人打著“光復(fù)漢室”的名號,那肯定有很多人響應(yīng)的。正因為最初拉攏人的時候是打著“光復(fù)漢室”的名號,所以最終平定之后就不得不沿用“漢”為國號,不然怎么服眾,怎么統(tǒng)治。
所以劉秀在建立東漢之后,依然沿用“漢”為國號,這樣不但可以在起義之初拉攏來的那些信仰劉氏皇族的人更加信任自己,而且自己是劉氏族人,若改朝換代,那自己和那些謀朝篡位的人有什么差別。說白了之所以沿用“漢”為國號,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皇位更穩(wěn)固一點。
一說到漢朝的開國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劉邦,的確,劉邦開創(chuàng)的漢朝一直都是很多人非常向往的一個時代,也的確影響了后世很多年,不過其實準確來說,漢朝的開國皇帝應(yīng)該是有兩個,除了劉邦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東漢時期的劉秀了。
其實從登基等等準確的意義上來說,劉秀的確是可以算是一個開國皇帝的,然而正是因為他繼續(xù)沿用了漢的國號,這才讓很多人對他有些忽視,只記得劉邦而不記得他。但是,既然劉秀也是個開國皇帝,為什么卻還是要沿用漢的國號,而不是自己重新建立一個呢?為何要讓自己從一個開國皇帝變成了一個繼位的皇帝呢?
1.劉秀的身世
這個問題要從劉秀的出身說起,劉秀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的后裔。西漢的諸侯王從劉發(fā)這一代開始就沒有了以往的好日子過,為何這么說呢?
漢景帝之后繼位的就是異常強勢的漢武帝劉徹,在劉徹當皇帝的時候,開始實行“推恩令”,名義上是給“恩”,實際上是在給諸侯王掐脖子,一個郡王經(jīng)過幾代人之后,就會全家變成平民,其他列候就更慘了。
劉秀一家就是這樣,傳到他們這代的時候,劉秀三兄弟已經(jīng)差不多是平民了,但他們家里還是挺富有的,而且皇室族譜上還有他們的名字,表面上還是被人承認的皇室后裔。
2.劉秀起兵
如果是承平年代,這個身份只是一個榮譽,帶不來多少實際利益,畢竟皇族可太多了。但劉秀他們處于亂世,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天下烽煙四起,其中勢力最大的兩股起義軍分別是綠林軍和赤眉軍。
天下義軍剛開始轟轟烈烈反抗王莽的時候,劉秀的大哥劉縯就變賣家產(chǎn)以自己平時結(jié)交的豪杰為骨干加入了起義軍的浪潮中,因為皇族后裔的身份,而且為人豪爽,他很快就成為義軍中很有影響力的一位首領(lǐng)了。
但這時候劉秀還沒有加入起義軍,而是在觀察局勢變化,直到他確定天下已經(jīng)徹底大亂,新朝無力鎮(zhèn)壓浩浩蕩蕩的起義軍之后,劉秀才帶著自己的心腹人馬在宛城起兵。
剛開始的時候,劉秀的春陵軍兵微將寡,而且裝備很差,以劉氏宗親和南陽本地豪杰為主,作為首領(lǐng)的劉秀甚至連戰(zhàn)馬都沒有,只能騎牛作戰(zhàn)。
3.昆陽之戰(zhàn),劉秀崛起
雖然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中,劉秀憑借遠見卓識和超強謀略,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小隊伍,還不斷吞噬、合并了其他的義軍,逐漸發(fā)展成為義軍中有一定影響力的一支。但在昆陽之戰(zhàn)前,劉秀依舊沒有進入義軍的核心圈子。
公元23年,綠林軍主要將領(lǐng)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稱為更始帝,對此劉秀、劉縯兄弟十分不滿,但實力弱小又沒有發(fā)言權(quán),且外有強敵,只能忍氣吞聲。綠林軍建元稱帝之后更加激怒了王莽,新朝派出42萬大軍前來撲殺新生的更始政權(quán)。
劉秀的部隊被迫撤回昆陽,僅有9千余人。其他將領(lǐng)十分惶恐,想要棄城分散逃跑,但被劉秀勸阻了。
他自己在王莽大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冒著極大的風險帶領(lǐng)十幾名騎兵連夜出城去搬救兵,其他人本以為劉秀是在找借口自己逃跑。卻沒想到還真讓劉秀從周邊的定陵縣、郾縣先后搬來步騎并1萬7千多人的援兵。
利用王莽軍輕敵的心態(tài),且久攻不下疲憊之際,劉秀帶領(lǐng)援軍有如神兵天降,反復(fù)沖殺,斬將奪旗,漢軍士氣大振,王莽軍卻依舊輕敵,又被劉秀沖擊主營,殺傷無數(shù),最后士氣崩潰,各自只顧逃命。
昆陽城內(nèi)守軍乘勢殺出,與劉秀里應(yīng)外合,王莽軍互相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shù),更為神奇的是,這時候突然天生異象,狂風暴雨毫無征兆地降臨,一邊是河水暴漲,一邊是天上亂飛的石頭,王莽軍尸橫遍野。
號稱百萬之眾,實際兵力40余萬的王莽軍主力,就這樣不可思議地被弱小的劉秀在昆陽打敗并消滅其主力,劉秀從此聲威大震。
因為昆陽之戰(zhàn)的種種神奇,后世許多人稱劉秀為位面之子。
4.綠林內(nèi)亂,劉秀稱帝
此前,劉秀的大哥劉縯因為威望高,資歷老已經(jīng)被更始帝封為大司徒,這下劉秀又立下如此大功,幾乎賞無可賞。
就在劉秀馬不停蹄攻城掠地的時候,因為害怕劉秀兄弟強勢崛起威脅到自身利益,綠林軍主要將領(lǐng)以更始帝的名義殺死劉縯,因為在他們看來劉縯的威脅比劉秀要大的多,劉秀只是這一次運氣好突然立了功,但在義軍內(nèi)部沒有根基,沒有什么威望和資歷。
大哥無辜被殺,劉秀內(nèi)心十分悲痛,但他卻選擇了強忍悲痛,主動返回洛陽,向更始帝劉玄謝罪,不但主動要求不領(lǐng)昆陽之戰(zhàn)的大功封賞,還說兄長犯上他也有錯,請求處罰。
劉秀的這一系列動作成功地騙過了更始帝和那些綠林軍首領(lǐng),消除了他們的猜忌和疑慮。不但沒有處罰劉秀,還被他感動,封劉秀為武信侯。愚蠢的他們大概不知道什么叫“斬草不除根,遺禍無窮”。
之后劉秀回到軍中加緊了培植親信鞏固自己權(quán)威的腳步,隨著一場接著一場的勝仗,劉秀自身的實力也更進一步加強。終于再次引起了更始帝及綠林首領(lǐng)的不安,他們封劉秀為蕭王,要求他交出手中的兵權(quán)回長安。
但劉秀是何等聰明之人,而且有大哥劉縯的事跡在前,他怎么會再上當?劉秀以將在外為由拒絕回長安,并授意手下將領(lǐng)殺死更始帝派在軍中的心腹,收編他們的軍隊,更始帝派到各地的太守也被劉秀下令殺害,劉秀公開與更始政權(quán)決裂。其后,劉秀更是在今河北邢臺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國號仍然為漢。
5.劉秀為何立國號為漢
前面說過,劉秀本身就是西漢皇室后裔,他起兵也是打著匡扶漢室這個旗號聚攏人馬,爭取人心。綠林赤眉軍也是以王莽篡漢為由起義的,你不能把王莽政權(quán)推翻了,自己又另立山頭。
而且,劉秀稱帝的時候,更始政權(quán)還在,把國號定為漢,也更能名正言順地與對方爭奪人心。畢竟當時的大眾心里,還是非常認同劉家人的,而且對王莽欺負孤兒寡母非常的不恥的同時更加同情劉家。
漢朝本來是劉邦開創(chuàng)的朝代,大漢有400年的國祚,已經(jīng)算是非常的長了,之所以能有這么長的國祚,有一個人的作用是非常的大的,這個人就是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人物,他明明已經(jīng)成功了,為什么還延續(xù)用漢的國號?為何不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國號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仍然用漢為國號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擁護。
由于王莽的暴政導(dǎo)致了很多人起來反抗,劉秀就是其中一個,經(jīng)過了12年的戰(zhàn)爭,劉秀最終取得了勝利。之后劉秀登基稱帝,仍然用漢為國號,成功中興了大漢,延續(xù)了大漢的國祚。
王莽篡漢在當時是很不得人心的,畢竟大漢已經(jīng)統(tǒng)治天下很多年了,所以當時民心是向著漢的。而劉秀姓劉,是劉邦的后人,正憑這一點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擁護。而他之后仍然用漢為國號是非常聰明的。可以收攏天下的人心,讓天下人服他。其實劉秀當然可以新立一個國號,但是那樣子做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也沒有什么實質(zhì)上的益處,因為當時漢是正統(tǒng)!既然沒有什么好處,為什么要新立一個國號呢?
劉秀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很厲害的帝王了,我很佩服他,他不僅僅打仗很厲害,昆陽之戰(zhàn)以少打多,一舉將王莽勢力給大部摧毀。而且劉秀還很專心,他與陰麗華的故事想必很多人也是知道的。這在帝王之中也是很少見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9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瞻基為何能躲過漢王朱高煦的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