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亦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感興趣的讀者和對百科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進入公元8世紀,一代女皇武則天已經(jīng)垂垂老矣,她和古代其他帝王一樣,開始面臨一個愈發(fā)嚴重的問題——由誰來繼承大統(tǒng)。受千年男權社會的影響下,女皇武則天也從未有想過立一位女性繼承人。
公元8世紀的第一年,昔日的唐中宗李顯被重新立為太子,他的弟弟李旦也被立為相王。兄弟二人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受盡了苦頭,特別是相王李旦,曾被武則天的婢女韋團兒看上,不僅受到母親武則天的軟禁,還遭到武氏集團陷害。
李旦對韋團兒開始敬而遠之,反又遭到韋團兒向武則天進獻讒言,將李旦的兩位妃子迫害致死。李旦唯一感到欣慰的,也許只剩下他幾個懂事的兒子了,而其中最出色的要數(shù)第三子李隆基。
終于在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和太子李顯等人發(fā)動“神龍之變”,迫使武則天退位,大唐江山才重歸李氏之手。
光復李唐
在“神龍政變”的同一年,女皇武則天駕崩,她的兒媳韋皇后在經(jīng)歷過武周王朝后,對權力的貪欲不亞于武則天。為了當上皇帝,韋后與女兒于公元710年毒殺丈夫唐中宗李顯,隨即立李重茂為帝,是為唐少帝。
大唐又一次進入了女性掌權的時代,韋太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一同把持朝政。
這時,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也已長大,他對韋氏的亂政頗為不滿,于是聯(lián)合太平公主、萬騎營統(tǒng)帥葛福順率軍,埋伏在他曾祖父李世民昔日奪取皇位的地方——玄武門。
公元710年7月21日夜,李隆基與葛福順、陳玄禮、劉幽求等一眾甲士全副武裝沖入羽林營,將控制武庫的韋氏親信全部殺死,李隆基獲得羽林軍的指揮權,旋即兵分兩路攻玄德門、白獸門,不久便攻入內城。
李隆基則親自率軍封鎖玄武門,待宮中鼓聲響起后,便率御林軍沖入內宮,內宮守衛(wèi)望風而降,驚慌失措的韋后在逃跑時被一名飛騎兵梟首,而安樂公主則被人砍死在妝臺前。其他的武氏、韋氏親信亂政者,一律被御林軍斬首于內宮城下。
李旦也于同一年,被推上大唐帝位,李隆基因立主有功被封為太子,而太平公主也仰仗著李旦的信任,在朝中的勢力逐漸做大,她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又開始擺在了朝堂眾人面前。
李旦即位兩年后,深感太子與太平公主的矛盾已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在大臣和術士的暗示下,李旦于公元712年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即位后第二年,李隆基便先發(fā)制人清算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見大事不妙便逃入佛寺,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求李隆基赦其死罪,遭到李隆基拒絕,因為李隆基不想讓大唐王朝再出現(xiàn)一個武則天了。
最終,太平公主被賜死于家中,唐玄宗李隆基至此掌握了皇帝的全部權力,他將國號改為“開元”,意為自己要向曾祖父李世民那樣,做一個勵精圖治、開啟大唐新紀元的帝王。
開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初年,他本人非常重視地方官吏的選拔,甚至經(jīng)常親自考核官員,不合格的當場辭退。開元初年,涌現(xiàn)出姚崇、宋璟等一代名相和諸多有才之士。
唐玄宗本人也頗為勤政,事必躬親,大唐帝國的社會經(jīng)濟踏上快速發(fā)展的軌道,天下百姓的錢袋子一天天鼓了起來,社會安定,白天時百姓能夠隨心所欲的出門游玩,民間的娛樂活動甚至超過了皇宮。
大唐帝國境內,已經(jīng)有百余年沒有發(fā)生過天災人禍了,到唐玄宗時期,大唐帝國的周邊已經(jīng)沒有能造成威脅的邊患了。
大唐的國際地位也重新回到了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萬國來朝,大唐對西域的管轄一直延伸到今天的伊朗地區(qū),絲綢之路也恢復了往日的和平。
外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為唐朝國內農業(yè)、手工業(yè)的飛速提升創(chuàng)造了條件。玄宗時期,新修了諸多水利工程,筒車、曲轅犁等工具的廣泛運用,使得農業(yè)生產(chǎn)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人們的收入增加了,促進商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一大批大都市拔地而起,而帝國的心臟長安城更是成為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人口最多、最安全的國際性大都市,全國的人口也達到了5000萬之多。
文化方面,科舉制在玄宗朝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影響到高句麗、新羅、日本等亞洲國家,而詩文、藝術在此期間更是達到了極盛。
王維、王之渙、李白、杜甫、孟浩然、賀知章等大詩人都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名流千古的詩文,影響力波及整個東亞。
可盛世的光芒,逐漸也讓唐玄宗迷失其中。而從武周朝時期留下的節(jié)度使問題,在這一時期開始猶如火藥桶般隆隆作響,并最終給大唐盛世予以致命一擊……
驚天之變
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他逐漸走向懈怠,沉迷于盛世之功,夜夜笙歌,尤其寵愛楊玉環(huán)。前期的慧眼納諫,到后期卻成了聽信讒言,重用佞臣。
公元737年,張九齡罷相,李林甫接任宰相之位,他開始排除異己、陷害忠良,還將胡人出身的安祿賦予節(jié)度使之位。
安祿山掌范陽兵權后,不斷與契丹、奚交戰(zhàn),導致唐廷與北疆的民族關系急劇惡化,安祿山還不斷向朝廷要錢要糧,壯大自己的力量。
李林甫死后,楊國忠繼承了相位,要說奸詐比起李林甫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要說能力,卻還不如“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開元年間生機勃勃的唐廷,變得更加烏煙瘴氣。
終于在公元755年,掌兵30萬的安祿山再也忍不了楊國忠對他的陷害了,他在范陽起兵造反,一路攻陷了洛陽、潼關,直逼長安。
唐玄宗率楊玉環(huán)等寵臣倉皇出逃,太子李亨則在愛妃張氏的挑唆下率軍北上,在靈武登基稱帝,遙尊逃亡四川的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亨登基后,很快下詔冊封出謀劃策的張氏為皇后,李亨生性軟弱,加上常年屈服于父親唐玄宗的盛威之下,對張氏可謂是言聽計從。張氏便抓住此機會,發(fā)展自己的黨羽,權勢不亞于當年的韋后。
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唐軍收復長安城,太上皇李隆基被迎回長安,居住于興慶宮內。張氏為了獨攬朝政,開始把矛頭伸向了自己的公公李隆基。
張氏當然知道年輕時李隆基的豐功偉績,更清楚他是如何用鐵腕手段消滅韋氏一族和太平公主的,雖然如今的李隆基已經(jīng)年邁,但多年來的政治嗅覺讓張氏明白公公的勢力依然存在。
張氏便與宦官李輔國屢屢在李亨耳邊吹耳旁風,說太上皇要發(fā)動兵變奪回皇位,最終李亨也心生疑慮,將太上皇遷到陰冷的太極宮中,切斷其與外界的聯(lián)系。
不僅如此,張氏軟硬結施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唐玄宗的寵宦高力士等人全部驅逐出朝,一代雄主李隆基,晚年卻落得身邊無依無靠的凄涼結局。
唐肅宗李亨曾多次要求覲見父親李隆基,都被張氏駁回,李亨出于害怕便裝作沒看到,很少再提。晚年的李隆基受盡了張氏的刁難,早已失去了對皇位的興趣,只求能安度晚年。
公元762年,創(chuàng)造出“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孤苦伶仃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陰冷的寢宮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2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