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干,字彥材,北地泥陽人。傅干出身于東漢涼州地區(qū)的名門大族,其先祖是西漢名臣傅介子,家族成員中亦有多名成員在朝廷任職,其父傅燮也擔任過漢陽太守。
傅干早年曾在涼州刺史耿鄙手下任職,中平四年(187年),涼州叛亂非常多,尤其是韓遂軍團實力大,而涼州刺史耿鄙也是想有作為的人準備一舉殲滅叛軍,所以派遣程球征討王國、韓遂,傅燮非常清楚程球為人貪婪狡詐,士人極為厭惡他,此次出征必定失敗,于是極力勸阻。后來在征討過程之中出現(xiàn)政變,隴西郡太守李相如在前鋒倒戈,先殺程球,聯(lián)合韓遂叛軍,再攻殺耿鄙。
叛軍擊敗耿鄙后轉(zhuǎn)而進攻漢陽,此時漢陽城內(nèi)精兵強將大多被耿鄙調(diào)走,守將傅燮手下都是一些老弱殘兵,只能死守,不敢出擊。這時數(shù)千胡人忽然翻身下馬,紛紛向城門磕頭不止,聲淚俱下,請求傅燮不要做無謂的犧牲了,承諾護送他平安回到故里,也可做胡人們的首領。這時候的傅干才十三歲,跟隨父親在官舍一起生活,他知道父親性情剛毅,有高尚的節(jié)操,擔心父親不能聽從胡人,于是勸諫父親聽從胡人的勸告。傅燮卻覺得圣人做事要合乎節(jié)義,人臣要知道守節(jié),我躲不過這場浩劫,你有才智,要好自為之!最后主簿楊會帶著傅干逃出城外,傅燮不久壯烈殉國。漢靈帝贊賞傅燮的忠烈壯舉,追封他為“壯節(jié)侯”。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一役袁紹敗亡后,袁尚部將高干和郭援聯(lián)合南匈奴單于呼廚泉進攻河東掠取關中以擾襲曹操后方,并派遣使者與關中的馬騰、韓遂等人勾結(jié)。傅干說順道者昌,逆德者亡,袁氏違背王命,她雖然寬容但是猜忌多,仁愛又優(yōu)柔寡斷,不是成大事之人,顯如今將軍如果能幫助曹公,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將軍。馬騰聽從了傅干的教導,派遣馬超率精兵萬余人,并領韓遂的部隊,與鐘繇的軍隊聯(lián)合進攻郭援,大獲全勝。
為曹操平定并州作出重大貢獻的傅干加入曹魏集團,先后擔任過參軍、倉曹屬、扶風太守等職,最終卒于任上。
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是誰?當然非諸葛亮莫屬,劉備前期顛沛流離,直到遇到諸葛亮以后,才開始時來運轉(zhuǎn),并最終占據(jù)了半個荊州、巴蜀以及漢中之地,建立了蜀漢基業(yè);在這期間,諸葛亮的功勞那是功高至偉。
不過劉備的第一個謀士是誰?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徐庶徐元直了;徐庶本名徐福,是一個寒門子弟,但是早年的徐庶卻是一個游俠兒,劍術頗高,但是卻喜歡爭強斗狠,且俠義心腸;但也因此而殺人。
在殺人后,徐庶也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只得用土白粉涂于臉上,披散著頭發(fā)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問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話也不說,官吏于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并擊鼓下令周圍市場里的人出來辨認,但都不敢說認識這個人。
后徐庶的黨羽一起來將徐庶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jié)去求學。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后,徐庶結(jié)識了諸葛亮,關系友好。
當時徐庶與崔鈞、孟建、龐統(tǒng)一同被稱之為“諸葛四友”。公元201年時,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于新野駐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公元207年,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乃是臥龍,將軍愿意見他嗎?”劉備說:“你可以和他一起來?!毙焓f:“這個人可以見,但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見他?!庇谑?,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時徐庶與劉備屯于樊城,聽聞此事后,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徐庶再一次出現(xiàn)之時,卻已是十余年后了,在公元223年,徐庶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nóng)校尉)官職都不太高,于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么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從諸葛亮的這句話里看得出來,徐庶并沒有像《三國演義》那般“身在曹營心在漢”,但也許是曹魏的人才實在太多了,導致徐庶等人實在沒有出頭之日,到晚年也才僅能成為郡守一類的普通官員。
不過想來也很簡單,當時雖然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文風昌盛,而且很多北方的士族都南下避難;但是更多的士族仍然沒有南遷,尤其是潁川郡這個地方,出了非常多的頂尖人才,而且都被曹操重用,相比起來,荊州的人才又算什么呢?
相信諸葛亮在感嘆的時候,內(nèi)心可能也會想,如果自己去曹魏那邊,又會怎么樣呢?曹操當時麾下謀士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劉曄等等,與諸葛亮同齡的也有
關羽如果在曹操帳下效力,那么,無論是武藝還是領兵的才能,關羽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在曹魏陣營中,無人能與其匹敵。
曹操對關羽可以說是非常珍重和愛惜,超過他帳下任何一名武將。我們發(fā)現(xiàn),曹操有個特點,他特別喜歡武藝高強的戰(zhàn)將,當曹操遇到單挑廝殺能力強的武將時候,他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深切的渴望。咱們舉幾個例子:
曹操大軍在葛陂與黃巾軍大戰(zhàn),遇到了許禇,典韋與許禇交鋒,“從辰至午”,數(shù)百合不分勝負,戰(zhàn)至黃昏都沒有分出個高低上下?!安俅篌@”,親自前來觀戰(zhàn)。當曹操看到許禇之后,“ 見其人威風凜凜,心中暗喜 ”,遂有收為己用之意。
曹操挾持漢獻帝前往許昌的路上,遇到楊奉攔截,當時還在楊奉麾下效力的徐晃出陣搦戰(zhàn),曹操出馬觀看,“ 見徐晃威風凜凜,暗暗稱奇 ”,又見徐晃與許禇大戰(zhàn)五十合不分勝負,遂起收服之心。
在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與袁紹擺開陣勢,兩陣對圓,曹操命張遼出馬挑戰(zhàn),袁紹軍中張郃挺槍來迎,兩將大戰(zhàn)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曹操見了,暗暗稱奇 ”。后來,張郃歸順,也成為了曹操的愛將。
趙云長坂坡懷抱幼主阿斗突圍,七進七出,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其“所到之處,威不可當”,得知是趙云后,下令“ 如趙云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趙云能夠殺出重圍,很大原因就是曹操下的這道命令。大家注意,趙云第一次出場,在磐河救下公孫瓚,書中形容趙云的外貌“ 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
曹操征漢中平張魯,遇到了原先馬超的舊將龐德,曹操在渭橋之戰(zhàn)時,就領教過龐德的勇猛,乃囑咐諸將勿傷龐德,采取車輪戰(zhàn),欲收為己用。眾將夸贊龐德的武藝,曹操“ 心中大喜 ”。其實在渭橋之戰(zhàn)時,曹操與馬上對陣,看到馬超英俊威武,“ 上首龐德,下首馬岱。操暗暗稱奇 ”,曹操對威猛的西涼勇士是很欣賞的。
大家注意到,只要曹操“ 暗暗稱奇 ”,那對方的戰(zhàn)將肯定武藝不凡,曹操對“ 威風凜凜 ”的武將特別的喜歡。
由此可見,曹操喜歡的戰(zhàn)將有三個特點:1.武藝高強;2.身材高大;3.威風凜凜。
關羽的武藝不用說,土山一役,奮力擊退許禇和徐晃兩員猛將的聯(lián)手夾攻,這樣的武力值在曹魏陣營中無人能出其右。
而關羽的身高和相貌也符合曹操的要求。關羽在《三國演義》第一回中登場露面,書中描述了關羽的外貌:
關羽長得非常高大帥氣,身高九尺,而且“ 威風凜凜 ”,正是曹操喜歡的類型。大家應該記得,在陽平關之戰(zhàn)時,曹操還曾經(jīng)招降過魏延。為什么曹操要招降魏延呢?大家看魏延的外貌:“ 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人也 ”,魏延與關羽的外形很相象,也是身材高大,“ 面如重棗 ”。曹操看到了魏延,就想起了關羽,于是就起了收服之心。
曹操對關羽那是沒的說,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寶馬,送錦袍,給美女,待遇優(yōu)厚,百般拉攏,可以說掏心掏肺,萬分寵重。關羽離開,曹操是依依不舍,“于路嘆想云長不已”,相當夠意思了。
在曹魏軍中,夏侯惇無疑是地位最高,資歷最老,威望最重的將領。這一點曹操不會有所改變,畢竟是自家本族兄弟,付于軍事大權(quán)也放心;對于夏侯淵,曹操其實并不很信重,直到平定張魯,收取漢中之后才讓他獨當一面,鎮(zhèn)守漢中;對于曹氏宗族中的曹仁,曹操是比較信任的,曹仁智勇雙全,做事老成穩(wěn)重,是曹操用起來比較放心的;至于曹洪,曹操提拔和關照得并不多,經(jīng)常嚴厲批評。
關羽若留在曹操帳下,論武藝肯定是第一,無人能敵;若論在軍中的地位,應當僅次于夏侯惇,而與曹仁相當,被曹操賦予獨當一面的重任;若論受曹操信重的程度,甚至應在曹仁之上,僅次于夏侯惇。
如果 歷史 上因為劉備死了之類的原因,關羽留在曹操手下沒走,那么他可以排在外姓大將第一位。 曹操對關羽那是非常喜愛, 歷史 上曹操東征徐州,擊敗劉備以后抓了關羽,關羽一投降就被封為偏將軍。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于禁等人,看一下關羽此時的地位。
于禁在襄樊之戰(zhàn)被關羽擊敗前,是曹操最器重的外姓大將,他在曹操剛控制袞州時就跟隨左右,此時不過是裨將軍,比關羽低一級。樂進自曹操起兵就跟隨左右,屢次先登建功,這個時候不過是討寇校尉。從楊奉手下轉(zhuǎn)投曹操的徐晃和于禁一樣,是裨將軍。張遼比關羽稍微早一些,呂布兵敗以后他主動率部投降,被封為中郎將。
這幾個后來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大將,職位都比剛抓來的關羽低,可見曹操對關羽的喜愛程度。
關羽起點比于禁等人高,加上曹操對他這么喜愛,如果說他不離去,那么曹操肯定會對他加以重用,表現(xiàn)機會比于禁等人多。而且關羽能力也不差,他不僅武藝高強,有萬人敵的美名,曾經(jīng)在白馬萬軍之中殺死顏良,而且統(tǒng)兵能力也強,襄樊之戰(zhàn)擊敗了曹仁、于禁兩個名將,威震華夏。
有表現(xiàn)機會,能力又強,所以關羽在曹操手下他的發(fā)展前景肯定不會差。參考于禁到建安二十一年時就被封為左將軍,關羽的升遷速度不會比他慢,只會更快。
不過曹操為人多疑,在用人上偏重和自己同宗的曹、夏侯兩大家族的人,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都得到了曹操的重用。關羽畢竟是一個外姓人士,所以即使職務超過他們,在實權(quán)上也會比他們差一些。
因此綜合看,關羽如果留在曹操手下,那么成為外姓大將第一人問題不大,但是比夏侯惇等人要是要差著一些。
整體第一第二不太容易,整體能排個“外姓第一”吧! 可能像素剛說出這個答案,就會有不少人要提出疑問了。畢竟關羽是我們的“武圣”,且其一生幾乎無敗績,甚至曹操帳下許褚、張遼、徐晃、典韋、樂進、張郃等單拿出來都不是關羽的對手,關羽憑什么不能第一?
一個武將能排第幾位置不僅僅是憑武將的武力值的高低來決定,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考量共同決定的 。
關羽的武力值不用說了,后人能給其“武圣”的稱號代表了一切,我們來說除武力值之外的首要因素—指揮作戰(zhàn)。
就這點論關羽還是很厲害的, 樊城一戰(zhàn)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就從這點來看,曹營之中已無對手,指揮用兵可以給他排個第一 (武將論,諸葛亮、司馬懿之類的軍師不在此列)。
接著我們來說關羽這個人,關羽剛愎自用且十分自大,當然他有這個資本自大。誰都瞧不上的關羽說馬超就是個外來打工的,黃忠就是一老匹夫,不配當與他齊名,孫權(quán)更是狗都不是,如果不是因為華容道放了曹操,估計連諸葛亮都不服。
這如果到了曹操手下,不用說肯定跟賈詡、司馬懿等人不對付,而這些人精們會有一百種方法讓關羽在曹魏混不下去 。
不過好在曹操是真的喜歡關羽這個人,關羽也曾在曹操手下干過,衣帶詔事后,迫于無奈曾降過曹操一次。曹操立馬封他做了偏將軍,白馬之圍后又升為漢壽亭侯。
甚至得知關羽留不住的時候,仍然放他走,曹操明知關羽若隨劉備終將成心腹大患,但曹操還是放了關羽。曹操手下將領在得知關羽走后,甚至要去堵截關羽,但也被曹操阻止了 。
曹操的喜愛可以彌補前面的一些不足,但是關羽終究敵不過那些人精們的各種陰謀,還有關羽真的投靠了曹操的話,那么曹操很有可能不會重用關羽,因為曹操其實最欣賞的是關羽的忠義,失去了忠心的關羽,只會讓曹操覺得表里不一,未必會把關羽的信任排在他的幾個兄弟前。
不過再怎么說關羽若真投了曹操,他也就不是我們的武圣了。畢竟關二爺之所以是關二爺,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忠義。
關羽向來以忠義著稱于世,曹操喜歡他也不全是因為他的本事大,曹操更看重的是關羽對劉備的那份不離不棄的情誼,呂布本事比關羽更大,“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在正史《三國志》中,也人稱“飛將軍”曹操不但沒有收留過他,最好后還滅之,那是因為呂布性格太過于出爾反爾,曹操怕最后被他一刀結(jié)果了。
關羽如果歸順曹操,那或許劉備去世,曹操可能有點希望,劉備如果活著,曹操對關羽那是望塵莫及,雖然關羽曾在,曹營小住過半年,但那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蜀漢),曹操愛才,所以他對關羽是器重加尊重,不但送金,送銀,送美女,還送一匹赤兔馬。曹操看關羽的戰(zhàn)袍破了,心疼的給他換了件新的,關羽當著曹操的面,把他送的那件新戰(zhàn)袍穿在舊的袍子里邊兒,這讓曹操很是尷尬。
如果關羽歸順曹營,那他在曹營就是一等一的戰(zhàn)將,是典韋許褚一般的人物,首先關羽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斬顏良,誅文丑”資源里邊有很多投機取巧的成分在,但是自古兵不厭詐,這更說明關羽不但有本事,更有智慧,硬碰硬那是莽夫所為。
小說中描述關羽身高九尺,髯長二尺;面如紅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鋸埖恼f法,關羽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大漢,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不怒自威,曹操對待關羽甚是喜歡和想念,但是,卻得不到,這樣曹操很是苦惱。
如果關羽真歸順了曹操,曹操不會虧待于他,高燒肯定會比沒歸順前要更好,關羽是一個武將,曹操又智慧和謀略,關羽和曹操這樣一文一武的結(jié)合,說不定有關羽的加入,曹操起碼比沒有關羽要強的多,關于雖然認同曹操的本領,但是他卻不認同曹操的做人,所以以他的性格,他是不會歸順的啦。
假如 歷史 上關二爺投奔曹操?這用假如嗎?關二爺在下邳被曹操軍所擒,他就投降了曹操啦!注意,是心甘情愿的投降,不是投奔!這才是 歷史 真實。因為是投降的,所以更得掙表現(xiàn)??!這才冒死刺顏良于萬軍之中!
關羽投降之事,后世一直在淡化,盡管在三國時投降并不是怎么丟人的事,而且曹操是最會招降納叛的,甚至不是劉備使壞,來呂布都可能收納下來了。曹操對叛將還特別好,五子良將中,張遼、張郃、徐晃都是降將,所以對關羽也很不錯。
之所以后世不斷有人淡化、粉飾關羽投降的事,還編出了“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的故事,主要是后世儒家道德標準變得嚴苛起來,又要把關羽推向神壇,包裝成圣,忠義千秋,所以就得掩飾了。
曹操雖然對降將不錯,有時還給領兵的機會,也會論功行賞,可是這些人都還是進入不了軍隊核心層和成為真正獨擋一面的領軍將領。真正核心的,還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后來也是曹丕、曹彰、曹休、曹真等自家子弟。這才是 歷史 史實,五子良將都受制與以上這些人。
關羽心里是非常清楚這些情況的,所以當知道劉備未死,馬上又棄曹歸劉,這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功利得很的選擇,在劉備那里,雖然實力還不行,但劉備有漢室宗親的牌子,走到那里都有人接待,關羽則可穩(wěn)居劉備這邊的老二。
曹操為什么放任關羽離去?一是曹操心胸寬廣,二是本事再大也得有兵,有實力,有信任,否則一個人也沒有多大用處。
三國的事,被演義絞亂的一塌糊涂,很多人都以為演義中是古代戰(zhàn)爭的戰(zhàn)斗模式,從而認識偏頗,不說也罷!
如果論武藝的話,關羽應該能排在第二位,如果地位的話,八虎騎之外,關羽第一,無人能及。 桃園結(jié)義薄云天,偃月青龍刀刃寒。
一騎絕塵走千里,五關斬將震乾坤。
忠心報國為棟梁,肝膽護兄鑄鐵肩。
一去麥城無復返,英雄廟里化青煙。
帳下壯士有典君,一雙戰(zhàn)戟八十斤 之所以把關羽排在第二位,是因為典韋。當然,關羽降曹那會,典韋已經(jīng)死去多時了,但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典韋要比關羽厲害一些。
一、 典韋,相貌魁梧,臂力過人,據(jù)說,一次軍隊的牙門旗被風刮倒,牙門旗又大又長,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只手就把它舉了起來。追隨曹操后,由于勇冠三軍,又因為曾經(jīng)“追虎過澗”(演義里,夏侯惇因親眼見典韋追虎過澗,才招募他),被曹操稱之為“古之惡來”。
惡來是誰???那是殷商猛將第一人,曾單人殺死過兕獸。
要知道,關羽是被后人評價為“武圣”的,而典韋追隨曹操時,曹操已經(jīng)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見過關羽了,當時關羽先是溫酒斬華雄,后又有三英戰(zhàn)呂布之神勇表現(xiàn),曹操也并沒有給關羽如此高的評價。而曹操在見過典韋的表現(xiàn)之后,竟然將他與惡來相提并論??梢?,典韋的表現(xiàn)要比關羽略強一些,至少曹操大大是這么認為的。
二 、典韋是有記錄的,唯一與呂布正面作戰(zhàn)并將其擊退的武將。
興平元年,曹操與呂布在濮陽作戰(zhàn)。當時曹操率軍偷襲呂布在濮陽西面的屯軍,此時,呂布親率援軍趕到,雙方從早上打到日暮,曹軍情勢堪憂。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占應募,另外帶領其余應募者約數(shù)十人,盡皆重裝兩件盔鎧,不執(zhí)盾牌,一律只持長矛撩戟。同時西面戰(zhàn)情告急,典韋突進擋敵,呂布軍弓弩亂發(fā),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向隨從說:“賊 軍來到十步之內(nèi),便告訴我?!辈痪秒S從說:“十步了?!钡漤f又說:“五步之內(nèi)再告訴我?!彪S從畏懼,立即便說:“賊軍來到了!”典韋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呂布見典韋過于勇猛,只得退出戰(zhàn)場。
所以單憑武藝來看,我個人覺得典韋第一,關羽第二。
如果按地位來算,關羽應該是八虎騎之外第一人了。
八虎騎是指曹操軍中的八位宗親武將。分別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曹洪,曹仁,曹純,曹休,曹真,以及夏侯尚。
這八人可能從武藝上,軍謀上,或多或少都不及關羽,但這八人是曹操的宗親,曹操由于生性多疑,所以其部隊的主要指揮權(quán),都握在自己人的手里。特別是三國鼎立行程后,曹操麾下的六大軍團配給,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這一特征。
揚州軍團,負責對吳作戰(zhàn)第一線,督淮南、淮北兩地,統(tǒng)帥夏侯惇
雍涼軍團,負責對蜀漢作戰(zhàn)第一線,督雍州、涼州兩地,統(tǒng)帥夏侯淵
荊州軍團,負責對蜀漢、吳國作戰(zhàn),拱衛(wèi)中原的屏障,保衛(wèi)許昌安全,統(tǒng)帥曹仁
薊遼軍團,負責北部邊防,督幽州、并州兩地,統(tǒng)帥曹彰
京畿軍團,負責洛陽的保衛(wèi),統(tǒng)帥曹休
豫州軍團,揚州軍團的后援,督兗州、豫州,是曹操的大本營,統(tǒng)帥曹洪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氏宗親在軍中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
所以,不論關羽再厲害,也拍不到這些人的前面。但曹操對關羽的喜愛和仰慕是真的,關羽投靠曹操時,曹操不但答應了關羽的三個條件,又送珠寶,又送赤兔的,就連關羽走的時候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都沒有為難關羽,可見曹操對關羽是真愛。
所以,論地位的話,關羽應該能派在八虎騎之外第一人。
關二爺?shù)奈渌?,在《三國演義》一書中,雖然不是最頂級,但畢竟被后世尊為武圣,所以,僅武力一方面,在三國武將中,關二爺還是具有相當統(tǒng)治力的。關二爺所效力的蜀漢陣營,可謂是集結(jié)了當時天下最為出類拔萃的大將,關二爺在其中雖然名氣最大,但論硬實力,還是差張飛和趙云一些。關二爺?shù)膽?zhàn)績,與張趙相比,似有些水分,比如顏良文丑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展現(xiàn)出自己的真實實力;與紀靈交戰(zhàn)數(shù)十回合難以取勝;過五關斬六將,面對的都是些小角色。與張飛多次單挑呂布令呂布忌憚,和趙子龍七進七出相比,的確是暗淡了些。
但正如前文所說,關二爺之所以非最耀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隊友太過于出眾,五虎上將,但凡任意一人歸入其他陣營,都能成為該陣營的第一武將。自然,若關二爺真心實意歸降曹操,曹營第一名將的威名,必然屬于關二爺。
以《三國演義》的設定,曹操帳下名將雖多,但勝在實力較為均衡,沒有特別差的,但同樣特別強的也不存在戰(zhàn)斗力非常逆天的。曹營最為拔尖的八位,有號稱五子良將的張遼、徐晃、張郃、于禁以及樂進,外加一位曹操的保鏢許褚,和曹操的兩位本家兄弟夏侯淵,夏侯惇。但這些人,無一能在武藝方面勝過關二爺。
此八人中,實力最強者,非許褚莫屬。潼關之時,曹營眾多將領,都拿馬超沒辦法,最后不得已許褚出馬,絡繹戰(zhàn)馬超,打成平手。許褚之下,當是徐晃居于次席。當初徐晃與許褚交戰(zhàn)五十回合,勝負難分,可見武藝并不遜色許褚太多。然而,這兩位與關二爺相比,實在是不值得一提。關羽駐守下邳之時,張遼與許褚聯(lián)手,來戰(zhàn)關二爺,但二人均被關二爺所殺退,要知道,當時關二爺出于不利地位,因為劉備的家屬尚在城中,關二爺不能安心對敵,但仍舊能擊退此二人,可見,關二爺?shù)墓Ψ蚴且叱鲞@二位的。
至于徐晃,關二爺生命末期,由于久疏戰(zhàn)陣,年老體衰,外加右臂受傷,只能使出六七分實力,尚與徐晃激戰(zhàn)八十回合才漸落下風,可想而知, 健康 狀態(tài)下的關二爺,擊敗徐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因此,就武藝而論,關二爺在曹營之中,當屬第一。論名氣,關二爺亦不遑多讓。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這一系列戰(zhàn)績,足以讓關云長名揚天下,更不必說千里走單騎,義薄云天,這種優(yōu)良的品質(zhì)給關二爺帶來的附加分。論帶兵能力,在劉備陣營中,但凡劉備需要分兵,都是自己帶一路,關羽帶一路,這足以顯示出劉備對于關羽能力的信任。甚至,在劉備入川后,大本營荊州都交由關羽獨自鎮(zhèn)守,雖然關羽最終丟掉了荊州,但也足見關羽是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
可以說,若關羽在曹營,便是當之無愧的曹營第一名將。
如果關羽真心投曹操,在曹營能排到第幾?
這得分階段,看關羽實際壽命。因為,如果關羽真投了曹操,就不會有敗走麥城,雖然多次中箭,但都有驚無險,如果關羽能活到曹丕,甚至曹睿時代,職位就有可能更高,排位也能更靠前。比如曹操時,職位不是很高,武力并不很強的張郃,到曹丕時,曾到左將軍,到曹睿時代,更是擔任車騎將軍。當然了,關羽如果沒有丟荊州,走麥城,在劉備登基稱帝后,職位也會大幅提高。因為張飛最后也是車騎將軍,關羽即使不當大將軍,也可能是驃騎將軍。這樣的話,馬超就得委屈一點,讓出驃騎將軍,往下車騎將軍是張飛,還得再下,衛(wèi)將軍差不多吧?
在曹魏集團,以于禁升遷為例,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進爵魏王,于禁被封左將軍,假節(jié)鉞。張遼當時是征東將軍,假節(jié),那時候,曹仁都比不上于禁的地位。而關羽在建安初年(196-199)左右,就已經(jīng)被漢獻帝封為偏將軍(約少將副軍職)斬顏良、誅文丑后,又進爵漢壽亭候。到于禁任左將軍時,已有約二十年光景,不說戰(zhàn)功和其他,單單資歷,都已輝煌耀眼、光芒四射。
但是,于禁因為后來在襄樊,打了大敗仗,不僅帶累全軍,損失慘重,還導致本人被擒,更不堪的是,屈節(jié)投降,與同時被擒的龐德,形成鮮明對照。不僅令曹操失望,也讓下一代接班的曹丕,更加地鄙視。所以,到曹丕時,前、后、左、右四大將軍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朱靈。關羽如果活到曹丕時代,估計混到四方將軍,應該是很可能的。
但勿庸諱言 : 關羽這個姓以及出身,在曹操用人原則下,必然限制、束縛關羽的升遷之路和再進步。關姓,與夏侯氏、曹氏距離太遠,扯不上一點關系。雖然即便是曹仁,也才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封為征南將軍,假節(jié),還沒有假節(jié)鉞。但夏侯惇、曹仁一直是曹操的左膀右臂,這不僅曹仁、夏侯惇資歷老,更重要的是,曹姓、夏侯姓沾親帶故,可見,曹操雖然提出“唯才是舉”,但用還是區(qū)分親疏遠近,并非一視同仁。因此,關羽要想進入曹操核心層,恐怕也很難行得通。只能在外姓將領中,鶴立雞群、獨占鰲頭。
當然了,關羽究竟在曹操集團,最后能發(fā)展到那個層次,主要還是在關羽自己。既包括忠誠度,處理重大軍事危機能力、關鍵時刻的立功表現(xiàn),這些硬條件,也包括同僚之間、與部下、與最高領導親近程度,這些軟關系等等,光憑武力,憑老資格吃老本,肯定也是不行的。還有,就是曹操欣賞的,不一定曹丕也喜歡。所以,曹魏集團換代之后,關羽如何適應調(diào)整,也會考驗關羽智慧,而這顯然并不是關羽的長項。
綜上所述,關羽在曹操集團,無論再怎么努力,要想干到劉備集團以上,還是存在很大困難的。要是關羽沒有丟荊州,那張飛都升任車騎將軍,關羽如果不死的話,最起碼不會低于張飛,甚至會高出后來居上的馬超,只是世事難料,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所有的寄托和夢想,只能說是永遠的夢想了。
“…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渣渣…”紅臉代表忠貞,黃臉代表驍勇,兇猛,黑臉表現(xiàn)正直,無私,剛正不阿,而白臉則代表著陰險,狡詐。
那么假如 歷史 上關二爺投奔曹操,能在曹營排在前三也是有的。
關羽早期跟隨劉備輾轉(zhuǎn)各地,曾被曹操生擒。官渡大戰(zhàn),關羽與張遼同為曹軍先鋒,于白馬坡遠望見顏良的麾蓋,驟馬揮刀,斬殺顏良于萬軍之中,袁軍將領與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候。 陣斬顏良體現(xiàn)了關羽的單挑和勇猛,在曹營有此勇的也就是典韋和許褚了。
如果此時關羽繼續(xù)留在曹操身邊的話,那么曹營“五子良將”(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張郃)的大排名就不是這樣子了??墒?,關羽最終還是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位居劉備“五虎上將”之首。
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南下,劉備南逃而令關羽率水軍分兵江陵。可見,劉備但凡分兵那就是讓關羽帶領,關羽便受任于敗軍之際,有將帥之才,可堪重任。
赤壁之戰(zhàn)中,劉備取得荊南四郡后,關羽被推為元勛,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時襄陽為曹操的地盤,由樂進駐守,關羽則駐于江北。
公元214年,劉備入蜀作戰(zhàn)受挫,乃召張飛、諸葛亮、趙云入川支援,荊州獨留關羽駐扎。劉備平蜀后,由關羽坐鎮(zhèn)江陵,董督荊州,能大集團指揮作戰(zhàn)了。
公元219年秋七月,關羽發(fā)動了襄樊大戰(zhàn)。關羽利用漢水暴漲的天時,在三洲口乘水殲滅于禁七個軍,獲得空前的大勝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擒于禁可比陣斬顏良風光的多。 于禁在曹操的帳下地位非同一般,高于張遼、徐晃。于禁身經(jīng)百戰(zhàn),以剛毅肅重著稱于時,曹軍將士人人敬畏。
關羽威震華夏,曹操一度萌生遷都的想法,派蕩寇將軍徐晃率軍長驅(qū)直入,一舉大破關羽。關羽被迫放棄對樊城的包圍。 徐晃受到曹操的高度贊揚,“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關羽北征襄、樊之際,孫權(quán)從背后襲擊了公安,令關羽腹背受敵。這充分暴露出了關羽在指揮大集團作戰(zhàn)方面應戰(zhàn)能力的不足。單就軍事而言,關羽孤軍作戰(zhàn),在襄樊兩城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在這一點上,張遼要比關羽高幾分。 公元215年孫權(quán)率軍北伐,張遼指揮了合肥逍遙津一戰(zhàn)。孫權(quán)遇險逃生,損失了名將凌統(tǒng),從此東吳再也沒越過合肥半步。張遼以一擋十,在大集團指揮作戰(zhàn)中,其驍勇智勇流芳百世。
平心而論,關羽的 歷史 地位大致同張遼、徐晃不相上下。張郃在宕渠一戰(zhàn)中敗于張飛,全軍覆沒,僅帶十余人穿越崇山峻嶺逃回。與關羽相比是遠遠不行的。
然而,關羽是被神話的人物,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說的好:“寫春秋讀春秋一部春秋,孔圣人關圣人二位圣人?!?/p>
假如關二爺投奔了曹操,在曹營中能排第幾?這個問題不用加入,關羽本來就投降過曹操,“演義”中的降漢不降曹,基本屬于瞎扯淡的自我安慰。
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當初曹操明知關羽不想真心留在曹營,派張遼試探的時候,關羽直言自己會報效曹操而去,并且說他要去找尋劉備。最后“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尋舊主。這點不得不佩服關羽。也正是因為如此,關羽才會被后世崇拜為“忠義武圣”原文如下:
那么?如果關羽當初沒有離開曹營,而是真心為曹操效力,他能排在什么位置呢? 當然!他的地位不可能超越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等人。所以僅能以外姓將領對比。
關羽投曹之后,被拜為偏將軍,并且禮之甚厚。但是僅此而已,跟“演義”中待遇超過曹營所有將領,完全是兩個概念。而當關羽斬殺顏良,為曹營立下大功后,被封為了漢壽亭侯,亭侯級別,官職仍然是偏將軍。之后關羽就離開了曹營。
我們再對比其他將領,比如曹魏外姓將領“五子良將”。
張遼初投曹營,被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nèi)侯。
張郃初投曹營,被封為偏將軍,賜爵都亭侯。
徐晃初投曹營,保留原有官職爵位,因為他的都亭侯是前不久天子封的。
龐德初投曹營,被拜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文聘初投曹營,被封為江夏太守,賜爵關內(nèi)侯。
以上這些將領,都是其他諸侯勢力投降曹魏的。從曹操給他們的待遇來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封爵。官職也都不下于關羽的偏將軍。說明曹操對關羽的態(tài)度,跟對這些猛將們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沒有特別的優(yōu)待。
僅僅是“待之甚厚”而已,因為張遼、張郃名將曹操統(tǒng)統(tǒng)是“待之甚厚”。
那么!關羽想要一路升遷不斷,并不能享受特殊待遇,必須要戰(zhàn)績支撐,跟五子良將一樣多的戰(zhàn)績,才能有五子良將相當?shù)牡匚弧?/strong>
從軍事能力出發(fā),關羽與曹魏的五子良將相差不大,都是三國時期頂級的名將。如果他真心服務于曹魏的話,根據(jù)他在蜀漢的表現(xiàn)來看,功績應該會不低于五子良將。
那么!他的地位,大概也跟五子良將差不多。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 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 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zhàn)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 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 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 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 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河北割據(jù)勢力袁紹后,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 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quán)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quán)。 所統(tǒng)治的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 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 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989年版) 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jīng)傳。登高必賦,及造新 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 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yè)耳。(《典論·自敘》,袁伯業(yè) 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鐘嶸《詩品》)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yǎng)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后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于隨機應變。
生于公元155年,卒與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國這個歷史舞臺上縱橫65個春秋,傳下的英雄故事,時時令后人感慨莫嘆。觀其一生,從舉孝廉踏上仕途開始,挾天子以令諸候,收黃巾,討董卓,敗袁術,破陶謙,平張邈,殺呂布,滅袁紹,定烏桓,降劉琮,走赤壁,克馬超,戰(zhàn)孫權(quán),收張魯,封魏王,棄漢中。千秋功過,任人評說。
曹操自幼機警,有膽識。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入仕途即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中平元年(184),出任騎都尉,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繼任濟南相。四年,辭官還鄉(xiāng)。次年,受詔為典軍校尉,復得軍權(quán),奔赴洛陽。時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沖擊下?lián)u搖欲墜。
漢靈帝死后,大將軍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誅殺殺宦官時,反被伏擊。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劉協(xié),是為獻帝。大部份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亦逃至陳留,集結(jié)義兵,聲討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將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西討董卓。但因各將領心懷鬼胎,遂使義軍失敗。曹操在這戰(zhàn)役中,初次見到日后的死敵——劉備。
初平三年,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亂與一眾大臣逃出長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后,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后平定關東、關中一帶。而劉備亦曾成為其部下。接下來,曹操便要面對他的老朋友-袁紹。
當時袁紹盤據(jù)幽、冀、并、青四州,軍力雄厚,勇將如云。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與紹有一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zhàn)於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兵見軍糧被燒而大亂,曹軍乘勢出擊。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zhàn)勝利后,曹操用數(shù)年時間穩(wěn)定北方,和追擊袁氏余黨(紹兵敗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立。面對曹操如狼似虎的大軍,劉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赡芤驗榍G州得來容易,曹操決定成勢東伐孫權(quán)。但權(quán)并非劉琮之流可比。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jù)江東,至今已人心歸順。加上長江天險,孫氏政權(quán)已有一個穩(wěn)定基礎。當孫權(quán)收到曹操東來的消息后,曾召開多次軍事會議。會中主戰(zhàn)和主降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后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權(quán)決定出戰(zhàn)。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quán)大軍在赤壁迎戰(zhàn)曹軍。周瑜用計火燒曹操軍艦,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如果說官渡會戰(zhàn)決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zhàn)。
此后,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zhàn)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正當軍威大振之時,曹操病卒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劉備(161~223)
中國三國時期漢國(習稱蜀國)開國君主。漢昭烈帝 。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朝皇室疏宗。早年販履織席為業(yè) ,好交結(jié)豪俠。靈帝末年,從官府進行鎮(zhèn)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后投靠公孫瓚。徐州牧陶謙為曹操所攻,備率兵相救,陶謙死,劉備據(jù)其遺命,代為徐州牧。與盤踞壽春的袁術相拒,為另一軍閥呂布所乘,敗歸曹操。很為曹操看重 。因謀殺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統(tǒng)眾數(shù)萬人。建安五年(200),被曹操擊破,往依袁紹。官渡之戰(zhàn)后南奔劉表。因聲望日高,劉表對他有所防備。十三年,曹操南伐,劉表去世,子劉琮降。劉備逃至夏口,采納諸葛亮之議,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大敗曹操于赤壁(見赤壁之戰(zhàn)),據(jù)有荊州之地。十六年,率軍數(shù)萬人應益州牧劉璋之請,西入蜀。后劉備攻下成都,推翻劉璋統(tǒng)治,奪得益州。二十四年,擊斬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率軍親征,無功而還。劉備遂占領漢中,為漢中王。同年 ,關羽被殺,荊州為孫權(quán)奪去。蜀國規(guī)模自此基本確定。
劉備
劉備知人善任,有名將關羽、張飛為左右手;自得諸葛亮,信任專一,言聽計從,措施得宜,故能在地狹民少的蜀地,開創(chuàng)與魏、吳鼎立局面 。221 年劉備稱帝,國號漢,都成都。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孫權(quán)遣使求和,不許。次年,兩軍決戰(zhàn)于夷陵,因戰(zhàn)略錯誤,且相持七八個月,蜀軍疲憊,士氣低落,為吳國大將陸遜所敗 ,損失慘重。劉備逃歸白帝城。第二年病重,托孤于丞相諸葛亮,不久卒。
關羽(160-220),漢族。生于東漢桓帝延熹三年,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死后受民間推崇,又經(jīng)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圣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被后來的統(tǒng)治者崇為“武圣”,與號為“文圣”的孔子齊名。后人有詩稱贊關羽: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軍事家和戰(zhàn)略家。此外,關羽還被臺灣同胞視為恩主神。
張飛(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演義中桃園結(jié)義的老三。
生平
184年,黃巾起義,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zhàn)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劉備坐下時,二人常不辭辛勞隨身守護,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劉備輾轉(zhuǎn)擔任許多官職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劉備被封為平原相,時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tǒng)部曲。
198年,曹操擊敗呂布,被任命為中郎將。后來劉備再依袁紹、劉表 ,最后屯兵于新野。幾年后,劉表死,曹操南下,劉備棄新野行陸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當陽碰上,劉備棄妻先逃,張飛帶領二十騎拒后,張飛斷橋、立于河邊,大叫:“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奪下荊南,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后轉(zhuǎn)到南郡。
后來劉備入益州,不久與劉璋反目。213年,張飛、諸葛亮、趙云等領荊州兵入蜀增援。到達江州,遇上劉璋大將嚴顏,嚴顏被張飛生擒,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被張飛引為上賓。大軍繼續(xù)分定諸郡縣,后推進至成都,與劉備會合。劉備成為蜀主,賜張飛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緞千匹。
218年,曹操擊敗張魯后,曹營名將張郃率軍進入益州東北部,此地雖屬益州但向來為張魯?shù)念I地。劉備遂任張飛為巴西太守,出兵爭奪,兩軍對持五十多日。后來,張飛率精兵萬多人,邀張郃軍交戰(zhàn),因山道狹窄,前后不能相救,張郃大敗,棄馬與十余人爬山退還南鄭。此戰(zhàn)不僅拓增劉備方領土,更使保住蜀地門戶,使益州轉(zhuǎn)危為安。張飛隨即參與攻打漢中的戰(zhàn)事。219年,劉備據(jù)有漢中,稱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jié)鉞。不久,關羽被孫權(quán)所殺。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遷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xiāng)侯。同年,劉備稱為關羽報仇,東征東吳,張飛在閬中準備出兵會師江州。臨近出發(fā)時,被其麾下將領張達、范強(演義中寫作范疆)謀殺,更帶同其首級奔赴孫權(quán),劉備聞得張飛都督有表,大叫:“噫!飛死矣。”后主劉禪時追謚為桓侯。
其尸體軀干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云陽,并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
特征
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于長坂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xiàn)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一句。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
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張飛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妻
夏侯氏,夏侯霸從妹。十三、四歲時,出城斬柴時,被張飛捉到,納為夫人。夏侯淵在定軍山戰(zhàn)死,夏侯氏請求安葬夏侯淵。
子女
張苞,張飛長子。早夭。
張紹,張飛次子。官至侍中尚書仆射。
敬哀皇后,張飛長女,劉禪之妻。先被納為劉禪之妃。后立為皇后,號敬哀皇后。238年卒,葬南陵。
張皇后,張飛次女,劉禪之妻。其姊敬哀皇后死后,于238年正月立為皇后。蜀漢滅亡后,隨劉禪到洛陽。
孫
張遵,張苞之子,為尚書。魏滅蜀之戰(zhàn)時,隨諸葛瞻守于綿竹關,與鄧艾交戰(zhàn),戰(zhàn)死。
評價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shù)之常也?!?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干:“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云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fā),濟于艱難,贊主洪業(yè),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并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后世都成為勇猛善戰(zhàn)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札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戲劇
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張飛的角色,臉譜勾成黑十字門蝴蝶臉,蝴蝶有飛的意思,有張“飛”之意,而不同場合,張飛面譜可以勾畫出笑面,或是怒面。同時張飛面譜有豹頭環(huán)眼之態(tài),表現(xiàn)其兇猛、驍勇之相。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
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計,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jù)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后轉(zhuǎn)在南郡。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zhàn)?”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華陽國志曰: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顏拊心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wèi)也!”飛所過戰(zhàn)克,與先主會于成都。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馀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進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馀日。飛率精卒萬馀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zhàn),山道迮狹,前后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馀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jié)。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xiāng)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業(yè),除殘靖亂,未燭厥理。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軍誥誓,將行天罰。以君忠毅,侔蹤召、虎,名宣遐邇,故特顯命,高墉進爵,兼司于京。其誕將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稱朕意焉。詩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國來極。肇敏戎功,用錫爾祉’??刹幻銡e!”齋
飛雄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憋w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fā),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quán)。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弊分u飛曰桓侯。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仆射。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zhàn),死。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zhàn)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zhàn)馬超,巴西大戰(zhàn)張飛,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后拜為本騎將軍,封西鄉(xiāng)侯。公元二二一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后人有詩嘆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飛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2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