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武狀元蘇乞兒》這部影片并不陌生,也讓不少人對武狀元充滿好奇。大家都知道文科的狀元在通過殿試后,就會直接被朝廷任命為官員,那么武狀元會被如何安排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對百科小編一起往下看。
武狀元早在科舉制剛開始,也就是隋朝年間就出現(xiàn)了,但是一直到清朝廢除科舉制度,這一千多年登基在冊的武狀元卻不到十個,為何數(shù)量會這么少呢?是因為太難了嗎?
我們來看看武狀元的考核過程,武狀元的考察和文舉一樣都是三年為一個周期,按照唐朝時考核的規(guī)矩,測試一共分為四項,分別是射箭、騎馬使槍、舉起指定木樁、舉重,最后綜合成就第一名的就是武狀元,從考試科目上來看,后兩項是考驗力氣的,平民尚且有機會,而前兩項的騎馬射箭完全不是平民能學到的,學習的費用往往平民也很難承擔的起。然而這還沒有結束,因為武狀元也需要考文,當然難度上自然是比不上文舉,但是只是四肢發(fā)達,大字不識一個,就算武舉滿分也當不了武狀元的。
唐朝時期的大將郭子儀便是武狀元,但是從軍后并沒有得到重用,直到后來立下軍功才被提拔,這里也可以看出朝廷更關注實際的軍功,而不是一個名頭。因此后來的宋朝和明朝都大大降低了武狀元的選拔,反而更加在意是否有軍事基礎,能否成為將軍最后看的東西則更多,完全不是一個武狀元就能得到的,因此武狀元成了“平民考不上,貴族看不起”的情況了。
清朝時期,由于清軍的騎兵算是比較厲害,因此在武狀元考核時增加了騎射、舞刀和射地球環(huán)節(jié),不過都是偏表演性質的,實戰(zhàn)是否靠譜是個未知數(shù),真正的武將都是需要戰(zhàn)場殘酷的磨煉,不僅需要武藝,更需要對戰(zhàn)場、戰(zhàn)術的理解,對士氣的鼓舞等等,僅僅靠著騎射、舉重這些自然不行,這也是雖然同為狀元,但武狀元并不被看好的原因。
從隋唐創(chuàng)立科舉制開始,文科舉之外還有武科舉。歷史上的武舉,包括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筒射等考試種類,還要測驗蹺關、負重、身材等相關項目。到了宋代,幾經反復,又增加了書面考試,由考儒家經典而最終演變?yōu)闇y試《武經七書》,筆試和現(xiàn)場測驗相結合,武舉終于定制。
武舉基本上仿照文舉辦法,考試科目和內容也能夠結合軍隊實際,“先閱其騎射而試之,以策為去留,弓馬為高下”。步射以九斗到一石三斗之弓力,馬射以六斗至八斗之弓力,看參試者能否射中靶子;蹺關、負重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舉重和耐力測驗;另外再加上兵書和韜略,軍事理論也有了。武舉的出身和任官也都仿照文舉,制度體系基本差不多。
按道理,文科舉在中國歷史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照貓畫虎的武科舉也應該得到重視才是。但是,武舉的實際效果與文舉不可同日而語,而且越到后代越差。在唐代,武舉還選拔出了郭子儀之類的大人物,到宋代就沒有這么輝煌了。到了明清,武舉的衰落已無可挽回,從上到下,就沒有人把武舉太當回事。
那些認為宋明武科舉十分榮耀的人,大概是相信了說書藝人的虛構和夸張,如“岳飛槍挑小梁王”、“常遇春大鬧武科場”之類。明清時期的武庠生或武舉人,多數(shù)人不過是通過這一途徑混個出身,誰也不會看重武舉頭銜。軍隊里面看重的是行伍出身,提起武舉都覺得寒磣。明朝后期的著名大臣熊廷弼,本來是武舉鄉(xiāng)試第名(解元),后來為了證實自己的才能、洗刷武舉的名聲,他又參加了文舉并中了解元。所以,他的大堂上有“三元天下有,兩解世間無”的對聯(lián),大大地揚眉吐氣了一番。
清朝曾有人作打油詩嘲諷武舉:“頭戴銀雀頂,腳踏粉底皂。也去參主考,也來謁孔廟。顏淵喟然嘆,夫子莞爾笑。子路慍見曰:這般呆狗醮。我若行三軍,都去喂馬料。
古時,在軍隊中真正值得炫耀的出身,是行伍而不是科考。到了清代,文科舉是為官正途,而軍隊里只有行伍才是正途,武科舉只是人們奚落的雜途。同樣是科舉,為什么文科舉能夠在歷史上發(fā)揮那么重大的作用和影響,而它的孿生制度武科舉就這樣不濟事?
解答這一疑問,要從科舉的作用說起。許多人都以為,科舉的制度用意是選拔人才,其實并不盡然。衡量一個制度的作用,不能只看表面的標榜。任何時候,選官制度的作用都是多面復合的。從漢到唐,選拔官員的制度幾經變化,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強化集權、籠絡人心。漢代實行察舉制,由地方向中央推薦,用人的實權掌握在享有推薦權的地方大員手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5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山海經里“弱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