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臣立了大功,皇帝認(rèn)為賞賜財物已經(jīng)不能配得上他所立的功勞了,就賞賜其免死金牌(鐵券)給他。這樣的話,臣子就等于多得到了一條生命,以后,就算犯了再大的死罪也可以免死。因此,若是能得到一張免死鐵券就被臣子認(rèn)為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北周時期,有一次周太祖遇到危險,緊急時刻大將李穆出手相救。為了答謝李穆的恩情周太祖便賞賜給他鐵券,憑著這個鐵券,可以得到十次的免死的機會。但是,歷史上,皇上賞賜大臣鐵券并不是真正的出于對大臣的賞識。而是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安撫有功之臣、聚攏人心。
因此,作為免死憑證的鐵券很多時候并不能兌現(xiàn),甚至,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性命。當(dāng)初朱元璋剛剛奪取天下的時候就賞賜了很多免死的鐵券給大臣們,可是,這些人后來還是被他給一一殺掉了。
免死鐵券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譽,另一方面也可能傳遞危險的信息。雖然,話是這么說,但是,歷史上大多數(shù)的大臣還是愿意得到它的,他們視榮譽的重要性高于生命。然而,在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人,皇帝為了表彰他的功勞,主動將免死的鐵券賜給關(guān)于了他。這種事情要擱在一般人身上那一定是高興壞了,可是,這個人得到后非但很不開心,而且,還聚兵謀反!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李懷光。
李懷光,渤海人氏,年少的時候就加入了軍隊。因為,作戰(zhàn)勇猛,屢次在戰(zhàn)斗中挫敗敵人,所以,也得到名將郭令公的賞識。郭令公將軍中負(fù)責(zé)執(zhí)法的崗位——都虞候委派給他,李懷光接受職位后秉公執(zhí)法,即使是親戚犯法也從來不為其開脫罪責(zé)。由此,李懷光逐漸在軍中建立起了威信。
李懷光在仕途上一帆風(fēng)順。先是接替了郭令公的崗位,掌握了軍中的大權(quán),接著,當(dāng)了檢校部的部長,后面又到地方當(dāng)過五個州的節(jié)度使,相當(dāng)于一省的省長,后來,又調(diào)到中央去擔(dān)任重要職務(wù)。
公元783年,在唐朝的統(tǒng)治下涇原一帶發(fā)生了叛變,叛軍一路進逼首都,皇帝逃到了今天的陜西乾縣。叛軍攻入首都后自立山頭,公然蔑視皇權(quán),并出兵進攻。危急時刻下,大將李懷光臨危受命,趕來營救皇上。李懷光不愧為當(dāng)時名將,經(jīng)過幾場艱苦的戰(zhàn)斗,最終,逼退了叛軍。
經(jīng)過此次事件后,李懷光愈加囂張。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還到處揚言要讓皇帝把朝中的那些奸臣一個一個處死,可以說是十分高調(diào)。李將軍放出這樣的話來,那些被他視為“眼中釘”的奸臣自然是恐懼不已。所以,他們立刻勸說皇上不要讓他回朝,把他打發(fā)去對付叛軍,隨后,唐德宗同意了。但是,這件事卻李將軍頗為惆悵,自己立了大功,反而得到了這樣的待遇。
因此,李懷光沒有聽從皇帝的命令,他按兵不動,還不斷的上書皇帝彈劾盧杞等人,皇帝自然不舍,但是,看在李懷光手握重權(quán),德宗還是滿足了他的請求。但是,李懷光依舊采用之前的做法,不肯率兵前往攻敵。為了讓他能盡快出發(fā),平定叛亂,德宗提升了他的官職,把他封為一品大員,還賞賜了免死的鐵券給他,有了這個鐵券,可以免死3次。按說,一般人得到這樣的賞賜都得感激涕零了,但是,這塊免死的鐵券卻讓李懷光憤怒不已,摔之于地。
在他的想法中,免死的鐵券是賜給那些反叛的臣子的,皇帝把這個鐵券給他就是在懷疑他。
于是,他下定決心同叛軍首領(lǐng)一起謀反。沒過多久謀反就失敗了,貞元元年(785年)秋天,朔方軍將領(lǐng)牛名俊割下李懷光的頭投降馬燧,李懷光的兒子李琟用刀殺死他的幾個弟弟,然后自殺,享年五十七歲。
李懷光雖然被殺,但是,這件事對于唐朝的國勢也造成了嚴(yán)重的傷害。德宗在李懷光死了之后,讓他的家人收回尸體安葬,并且,對他的家人也多有優(yōu)待。本來是國家的功臣,一時的誤解最終走上了不歸路,最終身敗名裂,令人噓噓不已。
之所以李懷光會有這樣的結(jié)局還是與他本人的性格有關(guān),雖然,德宗不計較他叛亂的事實,在他死后還表彰了他,但是,他還是被列入了唐史的叛臣傳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5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