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碇煸昂陀赫呜澋奈恼拢M軐Υ蠹矣兴鶐椭?/p>
放眼世界,貪污這個毒瘤好像在所有的國家都有蔓延,有的國家處理的好些,貪污也就得到控制;而有的國家處理不夠妥當,貪污也就容易變得嚴重。這是放在了所有國家橫向的看待貪污,而如果只說中國,縱向的看待明清兩朝的貪污狀況,有兩個皇帝的所作所為,可以拿出來比較一下。
明朝太祖朱元璋,此人出身貧寒,深知貪污對于普通百姓的危害之烈。所以當他有朝一日大權在握,立即下狠手治理貪污。主要也就兩招,第一就是受賄超過10兩,貪污罪名就算成立了,就可以享受罷官和打板子的皇家待遇。而如果明朝官員貪污超過60兩,放到現(xiàn)在也就是12000元,就可以名垂青史了,當然,是不太好的名聲,將會被做成稻草標本放在自己的辦公場所,以供后來者引以為戒。第二招就是發(fā)動群眾,只要發(fā)現(xiàn)貪官,任何群眾都可以手持一本大皓,將之押送京城,朱元璋必然會為你做主,將他送到菜市口,砍頭示眾。就憑這一招,朱元璋在位30年,攏共殺掉了15萬官員,相當于全國權貴階層,進行了一遍大清洗。那么,這兩招之下,明朝治理貪污的效果如何?
坦白說,不怎么樣,試想,如果效果真的良好,也就不會一茬又一茬的冒出15萬貪官了,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制度層面,朱元璋狠則狠矣,奈何給官員的工資實在太少,當官場制度不足以支持官員的日常生活,也就難怪他們冒著被制成標本的風險,也敢捋朱元璋的虎須了。而清朝的雍正,治理貪污也是相當?shù)睦讌栵L行,并且,他這兩招,事后證明,效果比朱元璋的要好一點。
雍正治貪第一招,抄家,古代官員如果貪污,多數(shù)時候也就會把非法而來的資產(chǎn)藏在自己家里,這簡直就是有意給雍正提供方便,導致了后來雍正抄家成癮。正常情況下,抄家的一套流程下來,官員家里最多剩下四堵墻,而雍正的小金庫,則會變得更飽滿一點。第二招,殺絕,雍正思考,既然官員貪污,那肯定是家風不正所致,可見這一家人都不是什么良民,并且,多數(shù)官員貪來的銀兩,多是為自己的子孫后代打算。于是,雍正索性對癥下藥,凡事做絕,一人貪污,株連全家,男人砍頭,女人為奴。確實,雍正這兩招下來,他在位時候的貪污之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并且,清朝的國庫,從康熙后期的入不敷出,變成了雍正晚年的8000萬兩盈余。可到了他的兒子乾隆,因為沒有繼承這兩招,結果自己身邊就出來了和珅這個巨貪。
綜上可見,無論是朱元璋還是雍正,治理貪污的招數(shù)其實都集中在一個狠字上,只不過,雍正在朱元璋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所以效果也就顯著些。但兩人幾乎是一個套路,而狠確實可以讓官員害怕,但并不能從源頭遏制他們貪污的念想,可惜幾百年過去,人類依然沒有找到解決貪污的更好途徑。
貪污腐敗,歷朝歷代都有,就算反腐反得再厲害,也有人敢頂風作案。
明朝朱元璋對貪污腐敗者剝皮實草,手段可謂相當殘忍,但之后仍有人被剝皮實草。
我覺得,這就是有人抱著僥幸心理。
在清朝雍正時期,貪腐之風盛行。雍正在位時誅殺的貪官不計其數(shù),在追查貪官時,就是已經(jīng)死過的人,他也不肯放過,而是讓死去的人的子孫做窮人。
當然,當時也是有的人為了逃過罪責,以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chǎn)。
但雍正可是不同意,你敢貪,就敢治你,你若死了,就制裁你的后代,讓他們一輩子做窮人。
那么,雍正的治貪究竟有多狠呢?
雍正四年的時候,廣東的道員李濱、福建的道員陶范,都因為因貪污、受賄、虧空案被追查,他們被查的沒辦法,便畏罪自殺。
可是,畏罪自殺似乎在雍正這里不頂用,知道他們自殺之后,雍正下令,找到他們的家人,然后,這些罪狀都由家人承擔。
你們覺得罪大惡極可以一死了之,門都沒有,想一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chǎn),做夢去吧,你想給子孫留著財產(chǎn)享用,那是萬萬不行的。
在中國歷史上雍正的政治名聲并不好,他刻薄寡恩,對待親兄弟心狠手辣。
野史中還有他篡改詔書以陰謀登基的傳說。但雍正的勤政,對腐敗的毫不留情,卻在歷史上都沒有人否認得了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雍正雖然治貪力度很大,但依然是失敗的。
為什么會失敗呢?
雍正反腐的手段盡管很毒辣,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沒有對癥下藥。就好比說你得了感冒,醫(yī)生偏偏按照胃潰瘍的方法給你治,你覺得能行嗎?
貪腐的根本問題在于制度。明清兩朝官員俸祿普遍很低,根本不能養(yǎng)家糊口,這也是造成腐敗的重要原因。
雍正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低俸祿這個問題,一味治貪腐,作用也不大。
總之,我覺得,雍正雖然下大力治貪腐,手段也很辣,但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只要還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治貪腐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家治理得更好,讓官員不再魚肉老百姓,為國家昌盛做貢獻。
? ? ? ? 朱元璋是明朝第一個皇帝,他生于亂世,出身赤貧之家,父母兄長先后死于瘟疫,整日食不果腹,不得不出家當了和尚。他備嘗艱辛,歷經(jīng)苦難,自然是恨透了貪官污吏。因此,朱元璋登上皇帝寶座時,便采取最為嚴厲手段來打擊貪官污吏。他才是中國治貪史上最為嚴厲的皇帝。
? ? ? 朱元璋是治貪歷史上用典最重的皇帝。他詔告天下,"凡官吏貪贓滿60兩銀子,一律處死,決不寬貸?!安⑾轮紡娬{,上到中央,下到地方,不管是誰,一旦發(fā)現(xiàn)貪贓枉法,便要秉公執(zhí)法,一查到底,絕不姑息。60兩銀子當?shù)叵喈斢诂F(xiàn)在多少錢?對比一下,洪武年間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為1石米,而1石米約為94.4公斤,現(xiàn)在米價大概為5元一公斤4.4×60×5=28320。那么60兩銀子大約等于現(xiàn)在人民幣28320元。就是說你貪贓2萬8以上便要處死,現(xiàn)在聽起來真的讓人不寒而栗。這是中國歷史上貪官處死,貪贓數(shù)目起點比較低的立法。
? ? ? 朱元璋是治貪歷史上花樣最多的皇帝。朱元璋以武取得天下,硝煙中成長的皇帝帶著兇狠的特點。朱元璋認為單單靠”凡官吏貪贓滿60兩銀子,一律處死?!捌鸩坏酵刎澒俚淖饔茫谑撬扇×肆柽t、閹割、株族等傳統(tǒng)酷刑外,還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剝皮楦草、挑筋、斷指、斷手和削膝蓋等新酷刑。其他幾樣大家一看便懂,我下面就談談”剝皮楦草“。所謂剝皮楦草,就是將貪官處死后,剝下他的皮,在皮囊內(nèi)填充稻草和石灰,按照貪官的形象做成“標本”?!皹吮尽弊龀珊髵煸谪澒偕肮玫膲Ρ谏希严乱蝗喂賳T,時刻提醒他,萬勿重蹈覆轍。
? ? ? ? 朱元璋是治貪歷史上查處力度最大的皇帝。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開國元老,不管是中央大員,還是封疆大吏,只要牽涉貪腐,朱元璋絕不手軟,施以重典,并且斬盡殺絕。這樣的例子史書上記載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羅列,就簡單舉個例子。洪武十三年(1380年),出鎮(zhèn)廣東的永嘉侯朱亮祖被朱元璋召回,與其子朱暹被活活鞭死。朱亮祖驍勇善戰(zhàn),在剿滅陳友諒、張士誠的戰(zhàn)役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這樣一位戰(zhàn)功顯赫的開國元勛,在出鎮(zhèn)廣東期間收受賄賂,充當惡霸土豪的保護傘,“最終,惹怒了朱元璋,照樣難逃厄運。
? ? ? ? 朱元璋是治貪歷史上個案判罪處死最多的皇帝。洪武十八年(1385年),戶部侍郎郭桓與六部官員從中央到地方結成了龐大的貪污團伙,采取多收少納、捏報侵欺等手段,貪污國庫物資折合糧食達2400萬石。朱元璋極為震怒,下令徹底追查,將涉案貪官統(tǒng)統(tǒng)處死。據(jù)《明史·刑法志》記載,郭桓案被處死官員有三萬多人。我個人認為郭桓或許是個冤案,因為當時洪武年間,朱元璋的治貪手段那么嚴厲,怎么可能會曝出這樣大的貪腐案件,貪腐 糧食達2400萬石,涉案人數(shù)竟然有三萬多人。我個人認為郭桓個人貪腐應該不會錯的,但是朱元璋有故意搞大,有借此誅殺當年的功臣的嫌疑。
? ? ? ? 朱元璋是治貪歷史上判罪處死最多的皇帝。朱元璋這一生治貪到底殺了多少人,史書上沒有直接的記載,我自然也無法統(tǒng)計數(shù)目。但是我想說一下的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四大案中的“空印案”和“郭桓案都是貪腐案,有史書記載兩案加在一起,一共殺了七、八萬人。單憑這兩案,朱元璋便是治貪歷史上判罪處死最多的皇帝。
朱元璋雖然大力整治貪腐,但是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后連朱元璋自己也感嘆:“朕一心想要清楚貪腐,奈何早上殺了,晚上卻又有犯的?”當然,造成這樣的結果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覺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明朝官員的待遇太低了。我曾經(jīng)查過史料筆記,明朝官員的待遇是歷史上最低的。史書上有記載海瑞任淳安縣令一職的時候,工資經(jīng)七折八扣,實際領到的是12石大米、27.49兩銀子和360貫鈔。鈔不值錢,可以忽略不計。一兩銀子可以買一石米,而一石米等于94.4公斤,換算人民幣為18408元。海瑞就靠這點微薄的工資養(yǎng)家糊口,海瑞家里人口又多,所以生活上常常出現(xiàn)困難。史書上有記載,海瑞平日里都還下地種菜,這樣才勉強解決溫飽問題,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一頓肉。堂堂的縣令俸祿都低得難以解決全家的溫飽問題,可想而知,其他官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客觀上,朱元璋治理貪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凈化了官場的風氣,使得明初的吏治遠比元時清明,對整個大明王朝的穩(wěn)定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