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滅蜀之戰(zhàn)是三國后期司馬昭領導的吞并戰(zhàn),也是強者消滅弱者的一場戰(zhàn)爭。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對百科小編一起看下去。
景耀六年(263),魏國伐蜀,派了三路大軍,鐘會一路,鄧艾一路,諸葛緒一路,其中,鐘會率軍十余萬,是主力,鄧艾和諸葛緒各率軍三萬,相當于是偏師。
在這三路大軍中,主力鐘會表現(xiàn)不如偏師鄧艾,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平小道,攻下了江由,在綿竹斬殺了諸葛瞻,最后,大軍逼近成都,劉禪見形勢危急,隨即聽從大臣的建議,選擇投降,蜀漢滅亡。
在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魏國三路大軍,主帥都是不和的,首先,鐘會和鄧艾不和,其次,鐘會和諸葛緒不和。
鐘會和鄧艾不和,也許是因為鄧艾的出身比較低微,鄧艾是放牛娃出身,非常貧寒,而鐘會是豪門士族出身,他爹鐘繇是魏國重臣,朝廷高官,也是著名的的書法家,鄧艾和鐘會一比,相形見絀。
其實,此時的鐘會,官職和鄧艾差不多,鐘會是司徒,鄧艾是太尉,都屬于三公之列。但是,鐘會一直看不起鄧艾。
最后,鐘會和監(jiān)軍衛(wèi)瓘等人一起誣告鄧艾謀反,司馬昭隨即下令,讓鐘會逮捕鄧艾,鐘會非常狡猾,派監(jiān)軍衛(wèi)瓘去執(zhí)行,意圖讓鄧艾殺掉衛(wèi)瓘,以坐實鄧艾的反心,然而,衛(wèi)瓘很聰明,悄悄帶著司馬昭的手令,進入鄧艾軍營,突然宣布鄧艾的罪狀,其余不問,于是,出其不意,將鄧艾逮捕。
這樣,鐘會便將鄧艾父子押上囚車,押送京城,交給司馬昭處置,后來,鐘會作亂,衛(wèi)瓘怕誣告鄧艾的事情泄露,便派和鄧艾有仇將軍的田續(xù),追上鄧艾,將鄧艾父子斬殺。
鐘會和諸葛緒不和,是因為,鐘會想奪諸葛緒的兵權,于是,找個機會,誣告諸葛緒畏縮不進,將諸葛緒裝進囚車,押送京城,鐘會兼并了諸葛緒的部隊。
問題是,鐘會與鄧艾不和,在偷渡陰平時,鄧艾居然能指揮動鐘會的部將田章,并且,讓田章當先鋒。這是怎么回事呢?
鄧艾開始想邀請諸葛緒一起欲從漢德陽入江由、左儋道進攻綿竹,直逼成都,但是,諸葛緒卻拒絕了,理由是,沒有收到向西進發(fā)的命令。諸葛緒選擇進軍白水,與鐘會部會師。
《三國志 鐘會傳》記載:鄧艾追姜維到陰平,簡選精銳,欲從漢德陽入江由、左儋道詣綿竹,趣成都,與諸葛緒共行。緒以本受節(jié)度邀姜維,西行非本詔,遂進軍前向白水,與會合。
此時,鐘會派部將田章等人,從劍閣西南方直出江由。田章等人行軍不到百里,遇到了蜀漢的伏兵,田章先攻破了蜀漢伏兵三個營壘,即三校兵力,取得大勝。
于是,鄧艾便讓田章為前鋒,率軍長驅直入,為其開路。此時的鐘會與諸葛緒,率軍直奔劍閣。在這過程中,鐘會借故吞掉了諸葛緒部。
《三國志 鐘會傳》記載: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而前。會與緒軍向劍閣,會欲專軍勢,密白緒畏懦不進,檻車徵還。軍悉屬會。
值得思考的是這句話,艾使章先登。
鄧艾之所以能指揮動鐘會的部將田章,讓人覺得非常奇怪,因為鐘會是看不起鄧艾的。
我想原因,也許有兩點。
其一,鐘會派田章從劍閣西南方,直出江由,想與鄧艾爭功,搶鄧艾的功勞。
不然,鄧艾讓田章為先鋒,長驅直入,田章怎么會服從命令?鐘會也不會答應啊?如果是搶功勞,也許就好理解了。
其二,監(jiān)視鄧艾的軍事行動。
此時的鐘會,眼看鄧艾偷渡陰平小道成功,將立不世之功,他心里已經(jīng)有自立的想法了,鄧艾就是最大的絆腳石,此時,派田章在先,與鄧艾一起進兵,有很大的成分是監(jiān)視鄧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9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